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本文主要参考官方资料《Battlecruis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1902-1922》,维基百科的词条错误太多,所以仅仅用作对比和补充说明。图纸来自Navy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以下缩写为NHHC),文中各方案的数据均采用图纸数据。

关于“战舰”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的说明:它既可表示广义上的作战舰艇,也可单独表示“战列舰”。因此,本文“战舰派”结合上下文大意,应当是指“战列舰派”,与“战列巡洋舰派(战巡派)”相对。

关于吨位的说明:考虑到欧美习惯,图纸上的排水量的单位应当是“长吨”而不是“公吨”,本文不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换算。

长文多图,请耐心阅读。

起源

战列舰还是战列巡洋舰?

尽管美国海军一直都没有对战列巡洋舰这一概念有着足够的兴趣,海军战争学院(NWC)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两个问题。当宾夕法尼亚和田纳西这两级装甲巡洋舰设计完成后,NWC就开始关注她们的优缺点,并试图加以改进。1903年NWC的夏季会议就认可了一种快速战列舰/重型装甲巡洋舰——实际上是田纳西级加强防护和火力后的产物,拥有4门战列舰级别的主炮,这方面省下的重量将利于增加防护。由于海军当时已经拥有10艘新造的装甲巡洋舰在手,这个方案没有得到通过。

《Battlecruis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1902-1922》一文中的记载如下:

Summer. Members of the US Naval War College’s Summer Conference suggest the development of a “fast battleship” with four 12” guns as a replacement for armored cruisers and a supplement to the battle line.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田纳西级装甲巡洋舰蒙大拿号,这是美国海军的最后一艘装甲巡洋舰。日俄战争后,美国海军认为继续建造装甲巡洋舰完全是浪费资源,并着眼于战列舰的建造

1904年10月20日,费舍尔出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并开始推动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工作。1905年7月20日,海军部以费舍尔为主的评估委员会讨论了关于未来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委员会得出结论,战列巡洋舰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讨论了将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融合”的问题。英国的新风潮很快传播到了美国,1905年10月,欧内斯特·里格在《海军联盟杂志》就主张要建造“战列巡洋舰”(没有提到当时秘密进行的无敌级)。1906年10月,第一则关于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可靠的的消息传到了美国(“the three armored ships of the 17250 ton INVINCIBLE class building for the British Navy . . . battleships . . . designed to form a part of the battle line.”

)。1907年1月,《海军》杂志的一篇社论祝贺海军停止建造装甲巡洋舰,并要求建造一级像无敌级那样的战列巡洋舰。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1907年1月3日,F·H·斯科菲尔德中校拿出了一型“高速、重装甲的鱼雷战列舰”。他声称这个方案可以替代装甲巡洋舰——不过NWC对它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它不如无敌级。NWC建议建造一艘美国式的无敌级。到了8月,NWC组成了一个委员会重新审视斯科菲尔德的“鱼雷战列舰”。最终委员会认为,尽管斯科菲尔德的船“很有用”,但是还是建造一艘无畏舰更好。

在美国海军内部,战舰派和战巡派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冲突。1908年初,R·R·里格斯少尉激烈地声称,建造战列巡洋舰完全是浪费资源;而1908年6月《海军》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无敌级尽管名字上不那么叫,但是她就是无畏舰。她并不比无畏舰差到哪里去。”

同年的NWC夏季会议为“战列舰会议”所取代,该会议确认海军总委员会将会为接下来的造舰工作定下一系列的标准,并承认目前海军没有建造战列巡洋舰或快速战列舰的意愿。第二年的夏季会议继续拒绝支持战列巡洋舰建设,但会议确定了“战列巡洋舰是一种巡洋舰”的观点,这与皇家海军完全不同。似乎战巡派在论战中落败了。但是1910年10月月仍6个战列巡洋舰方案被提出,我没有找到任何有关的图纸。不过可以知道的是,这六个方案的航速为25.5节(比当时美国战列舰的航速高20%,这是因为一份报告认为战巡至少要比战列舰高这么多的航速)。有一个方案的装甲接近怀俄明级战列舰,但相对于怀俄明级又减少了两座炮塔,还存在一个削弱装甲的四炮塔方案和一个不削弱装甲的三炮塔方案。奇怪的是,这些方案都没有采用背负式炮塔。但是,总委员会认为战列舰已经足够了,所以没有必要建造战列巡洋舰。

对金刚级的回应

但是,战巡派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新的论据——而且比无敌级有力地多。

1911年1月17日,日本向英国订购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首舰金刚号开工,她将装备四座双联装356毫米舰炮。由于日俄战争以后,日本马上成为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假想敌。因此,金刚级的建造立刻为美国海军是否需要战列巡洋舰这一问题提供了支持。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金刚号战列巡洋舰

金刚级带来了巨大的刺激。1月28日,众议院海军委员会呼吁道,战列巡洋舰“实际上就是战列舰”。而檀香山海军联盟主席西德尼·巴鲁认为,有必要建造战列巡洋舰,以保持对4艘金刚级的平衡。

5月25日,总委员会要求海军部考虑在明年的预算中“增加一艘或多艘高速大型装甲船只”的可能性。在当年的夏季会议中,NWC得出了美国海军需要战列巡洋舰这一“舰队的骑兵”的结论。“鱼雷战列舰”又被翻了出来 ,以审视其可行性(但是依然被放弃了,因为费用和功效完全不成比例)。当年年底,海军部在年度报告中提议先在1912年造舰计划里增加1艘战列巡洋舰,并最终达到8艘的总数。不过,迈耶部长并没有把这艘战列巡洋舰放进预算里正式提交,他只是指出,美国海军如果拥有战列巡洋舰会是非常有效的。虽然如此,美国海军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建造战列巡洋舰。

一些早期设计方案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的关于美国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这是一张1912年的图纸,排水量达42250长吨,水线长920英尺,装备八门14英寸舰炮,最大航速29节,10节航速下可连续航行8000海里。主装甲带自上而下以10-8-6寸递减。这艘战列巡洋舰本来将被列入1914年的建造计划,但后来海军只考虑建造一艘标准战列舰(即亚利桑那号),这个计划就被取消了。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一份1915年6月的设计,长1000英尺,标准排水量52000长吨,最大航速30节,10节航速下可连续航行8000海里,主装甲带从上往下10-8寸递减,还拥有一层5寸厚的水平装甲,以8寸装甲与主装连接,装备8门16寸主炮和20门6寸副炮。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1915年5月的设计,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063英尺,标准排水量56500长吨,最大航速29节,10节航速时可连续航行9900海里。二号炮塔到三号炮塔之间有两个防护方案:主装甲带从上往下以13-10-8寸的厚度递减,有两层水平装甲;主装甲带位于水下(无法理解,5191年了还搞水下主装),10-8寸递减,一层5寸厚的水平装甲,以8寸装甲与主装连接。两个方案的烟囱下部还有一层15寸厚的装甲。装备8门16寸主炮和20门6寸副炮。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1915年7月的设计,长725英尺,排水量30000长吨,最大航速30节,10节航速下可连续航行8000海里,主装甲带厚度未知,有一层5寸厚的水平装甲,烟囱下部14-10寸装甲装备6门16寸主炮和14门6寸副炮。

(主装厚度怎么会未知呢…这怎么看起来像一大号防护巡洋舰啊…)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1915年8月的设计,全长745英尺,标准排水量35500长吨,最大航速30节,10节航速下可连续航行12000海里,5英寸主装甲带,两层水平装甲(3寸,2寸),烟囱下部有8寸装甲,装备8门14寸主炮和12门6寸副炮。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1915年9月的设计,全长800英尺,标准排水量32000长吨,最大航速35节,10节航速下最大航程12000海里,主装甲带厚5寸,一层2寸的水平装甲,装备8门14寸主炮和12门6寸副炮。它是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原型,它还有一个修改过的方案,但因为改动极其轻微,在这里就不提及了。

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1915年5月26日,海军少将奥斯汀·M·奈特发布了他的关于大西洋舰队演习的报告。报告中强调了缺乏战列巡洋舰所带来的危险——最致命的一点是无法保证主力舰队前方巡洋舰队存在。他的分析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海军在讨论大西洋演习时,也承认舰队“缺乏战列巡洋舰”。7月27日,在威尔逊总统要求海军部部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准备制订1916年度造舰计划之后,总委员会决定,在1925年前建设一支与英国海军(“最强大的外国海军”)相匹配的舰队(花费的时间后来被确定为5年),因此,总委员会勉强承认:战列巡洋舰应该被包括进去。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就将出现在1916年度造舰计划中。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右边就是奥斯汀少将,这张照片摄于1913年,阿拉巴马号战列舰(BB-8)

1916年度造舰计划将耗资5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花费最高的计划),分5年完成,每年拨款1亿美元包括10艘战列舰(4艘科罗拉多级和6艘南达科他级)、6艘战列巡洋舰,以实现追赶英国海军的目标。这个计划于1915年12月被提交国会,但当时主张美国保持一支小规模海军的势力依然强大,众议院试图将这一方案缩减为一年内建造8艘战列巡洋舰。但1916年8月29日,看到了日德兰海战结果的参议院投票决定,原有计划得到了保留,实行时间被缩短至3年,6艘战列巡洋舰将被分配到1917-1919财年中(第一年4艘,之后每年各1艘),并被赋予CC1-CC6的编号,她们分别是:列克星敦、星座、萨拉托加、突击者、宪法和合众国。

最初的方案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1916年6月16日,列克星敦级的最初方案被提出。该方案长850英尺,排水量33500长长吨,装备10门14寸主炮(2-3-3-2布局,可能是MK4/5/6)和18门5寸副炮,航速达35节。海军修造局估计将需要180000轴马力才能推动整艘战舰——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空间(不然的话炮塔就会被移向两端,这对于龙骨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此,部分锅炉被放置在甲板上,这在交战中是相当危险的。烟囱多达7个,其中4个并排。除此之外,她还拥有5寸厚的薄弱主装甲带。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为了高速航行,船体被设计得瘦长以便于减少阻力,这带来的是对龙骨难以承受的重压。无敌号和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勇敢号大型轻巡洋舰就苦于瘦长船体的易损。同样,主装甲带也会因为过长而增大对舰艇的压力。修造局的一个建议是把装甲钢端对端地连接起来(而不是铆接),以使装甲带成为承重部件的一部分。但是这个想法过于激进,因而没有被采用。被采纳的方法是通过舰桥来提供一部分结构强度,但这又带来了装甲甲板的纵向强度问题——这点通过3层装甲甲板解决了。

后续修改

不过,由于德国潜艇战力度的加大,建造急需的商船和反潜舰艇成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列克星敦级被搁置了。这带来了大规模重新设计所需的时间。日德兰海战中3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沉没警醒了美国海军。海军发现,列克星敦级的耐久能力需要提高。因此,烟囱被缩减到了5个,新型锅炉的使用得以让锅炉不像原来那样布置一部分在甲板上也能提供足够的动力。同时,考虑到15寸和16寸舰炮的出现,10门14寸主炮被更换为8门16寸主炮。装甲结构没有修改 ,因为担心这影响到船体的纵向强度。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日德兰海战中,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右)殉爆,这场战役中,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损失惨重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以塞缪尔·胡德将军的名字命名

1918年胡德级战列巡洋舰的下水给了美国海军以深刻的印象:她的主装达到了12寸,与先前建造的战列舰相当;装甲甲板保护的范围更大。这可以被称为“高速战列舰”。英国海军部的工作人员认为美国海军也应该发展类似的战舰,首席设计师大卫·泰勒同意了,他指示设计人员修改初始方案,将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特征相结合,以在有着足够防护和火力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的最大航速。英国则派来了年轻的设计师斯坦利·古道尔协助工作,斯坦利带来了日德兰海战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当修造局致力于传统的南达科他级时,它也接受了胡德号的设计精神,包括缩短主装和采用倾斜装甲,增加鱼雷发射管,进一步减少锅炉和烟囱的数量。大卫创作了其中的A和B方案,斯坦利创作了C和D方案,它们连同一份海军要求增加列克星敦级的副炮防护的信于1918年6月3日被提交给总委员会。虽然总委员会一开始否定了这些计划并重申6艘列克星敦级将会按最初的计划建造——因为担心进一步的修改将会增加成本,并担心列克星敦级在新技术的影响下会很快过时,如同无畏舰的出现使在她之前下水的所有战列舰过时一样。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大卫·泰勒

不过,威廉·索登·西姆斯将军敦促总委员会重新考虑它的决定。而大西洋舰队司令亨利·T·梅厄则趁机在众议院敦促海军建造“高速战列舰”。为平息关于战列巡洋舰和高速战列舰的争论,国务卿丹尼尔斯暂停了列克星敦级的建设,并派遣了一批设计师前往欧洲去和他们的同行交流问题。1919年5月27日,丹尼尔斯召开了一次有总委员会、高级官员和修造局局长参加的特别会议,会议最终决定保留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我们来看一看修改后的列克星敦级。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大卫·泰勒指示设计人员的重新设计。长900英尺,排水量达长55000吨,最大航速30.25节。采用了新式锅炉,烟囱减到了5个。装备12门16寸主炮和16门6寸副炮。这个方案有着12寸的主装甲带和3.5寸的装甲甲板。这个方案的主装防护区域相当大,覆盖了全长的80%以上。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大卫·泰勒指示设计人员的重新设计(B案)。长850英尺,排水量达45000长吨,最大航速33节,10节航速下最大航程10000海里,5个烟囱。装备8门16寸主炮和14门6寸副炮。主装甲带厚9寸,装甲甲板厚2寸。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大卫·泰勒指示设计人员的重新设计(C案)。长900英尺,排水量54500长吨,最大航速30节,10节航速下最大航程8000海里,5个烟囱。装备12门16寸主炮和16门6寸副炮。主装甲带自上而下以12-8寸的厚度递减,装甲甲板厚3-2寸。这个方案的主装防护区域相当大,覆盖了全长的80%以上。

美国的D案似乎已经遗失,只有从这几个方案的文字描述里面才能发现这个设计,图纸编号是S-584-133。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斯坦利的C案,与上面的方案是平行的。注意舰桥采用的是充满英国特色的三脚桅。长860英尺,排水量53000长吨,最大航速30节,12节航速下最大航程8000海里,烟囱被减到了3个。装备12门16寸主炮和16门6寸副炮。主装甲带自上而下以12-7寸的厚度递减,11°外倾,2寸和3寸厚的装甲甲板各一层。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斯坦利的D案,与美国的D案是平行的,长900英尺,排水量49500长吨,2个烟囱。其他数据都与C案完全相同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C案和D案的装甲布局

最终定型

1919年,总委员会最终决定采用B案。经过一系列修改,最终得到1个被称为“B3”的方案。NHHC的资料没有关于这个方案的任何说明、图纸,因此采用的是维基百科的说法。

最终的方案长874英尺,宽104.3英尺,吃水31英尺,标准排水量43500长吨、满载排水量44638长吨(百度百科的词条可能没有注意到此处的单位是“长吨”),最大航速33.25节,10节航速下最大航程10000海里。四轴四桨,采用蒸汽轮机-电力传动这一新技术(已经在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上得到了应用)——16台水管锅炉在295磅/平方英寸的压力下提供蒸汽(2034千帕;21kgf/cm²),以驱动4台35200千瓦的通用涡轮发电机(发电功率高达4万千伏安)发电,发电机产生的电力再驱动8台22500轴马力的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战舰前进。

尽管这种动力系统体积更大,但因为蒸汽轮机不直接带动螺旋桨,它可以以最佳的速度运行,这利于节省燃料。电缆取代了笨重的蒸汽管线,这意味着电动机可以被放置在更靠后的位置——这缩短了桨轴的长度。而且战舰还可以简单地实现全功率倒船,这通过反转电机就可以做到。

列克星敦级的动力系统为其带来了180000轴马力的澎湃动力,这在最初设计的时候还是不可想象的。1930年1月,已经改装成航空母舰的列克星敦就为停电的塔科马提供了电力。

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采用了MK2型16英寸/50倍径舰炮,该型舰炮也被计划运用在南达科他级战列舰(BB-49,不是那艘条约舰)上。MK2实际上是科罗拉多级的MK1型16英寸/45倍径舰炮的改进型,它于1916年被研制出来,发射2100磅(950千克)炮弹,炮口初速达853m/s。射速为每分钟两轮(实战当然无法达到这个速度),最大射程为44500码(40700米)。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后,这些舰炮就被当做岸炮使用。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主炮

副炮则是采用了14门6英寸/51倍径舰炮,这是奥马哈级轻巡洋舰的主炮。炮口初速914m/s,每分钟最多可以打出6-7发炮弹,30°角度时射程为23100米。此外,列克星敦级还装备了4门MK11型3英寸/23倍径高射炮和8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MK11型3英寸/23倍径高射炮

主装甲带自上而下以7-5寸的厚度递减,外倾11°,覆盖了161.5米的水线。上部的两层甲板厚2.25寸,轮机舱和弹药库上方则覆盖了两层2寸厚的特殊处理钢(STS)。炮塔正面装甲厚11寸,座圈厚9寸(往下递减至5寸)。指挥塔的装甲厚12寸,这是全舰装甲最厚的地方。鱼雷防护系统(TDS)则由3-6层厚度从0.375-0.75寸的舱壁组成,中间的空间可以加入液体来吸收鱼雷战斗部的爆炸。

尾声

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终于在拖延了5个月后,于1920年到1921年的这段时间内陆续开工。然而,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召开使得她们再也无法以战列巡洋舰的状态服役。人们开始考虑将列克星敦级改装成航空母舰的可能性。虽然列克星敦级的高速特性和中等的防护使得她们非常适合接受改装,但改装费用极其昂贵——1艘就要花费2240万美元(不算已经投入的670万美元),而建造一艘全新的航空母舰仅仅需要2700万美元。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大卫·泰勒(左)正在向海军部高级官员们阐述改装列克星敦级的方案

海军条约的签订平息了人们的讨论:所有在建的主力舰应该被废弃或者改装成航空母舰。于是,美国海军决定选择完成度最高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最终,列克星敦号于1925年10月3日下水,1927年12月14日服役;萨拉托加号则于1925年4月7日下水,1927年11月16日正式服役。

同G3、天城一样,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终究无法向最初设想的那样,率领巡洋舰们在海上同敌人短兵相接。只有在各种想象图里面,我们才有机会一睹战列巡洋舰状态的列克星敦级的英姿。不过,两艘航空母舰也为美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列克星敦号于中途岛海战中被击沉,萨拉托加号则在核试验中沉没。

带上16寸,成为舰队偶像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在建的萨拉托加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