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建設難度堪稱世界級,預計2024年建成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建設難度堪稱世界級,預計2024年建成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建設難度堪稱世界級,預計2024年建成。 說到這兩年國家在搞的交通大項目,那就非“深中通道”莫屬了!深中通道作為國務院重點審批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可以說自計劃建設以來就深得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矚目,關於深中通道的路線規劃問題,以及深中通道建成後,中山市的經濟發展問題更是在網上討論得熱火朝天,可對於普通百姓尤其是家庭和工作地址沒有在珠三角一帶的大多數人來說,關於“深中通道”的瞭解卻知之甚少,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深中通道”的建設對國家發展有多大的意義吧!

“深中通道”顧名思義是建設於廣東深圳市和中山市之間的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準確地來說,這條交通要道是橫跨珠江東西兩岸的一座超級大橋,同時,它也是堪稱世界級別的集中了“隧、島、橋”等多個項目的超大型集群工程,它的長度達到了24公里,在其規劃的所有項目中,8車道的特長海底沉管隧道這一創新型項目將首開世界先例,可以說為世界海底隧道建設提供了智慧性的模範!最重要的是,深中通道一旦通車成功,從中山直達深圳的通勤時間將由原來的兩小時縮短為30分鐘,這不僅極大程度地減輕了虎門大橋的交通壓力,同時在粵西方向上,原來的陽江、湛江、茂名等地區的民眾出入深圳必須途徑虎門的這一交通瓶頸問題也能夠得到有效地緩解!

深中通道工程開始於2017年,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整個深中通道工程包含了兩座人工島(東側島和西側島)、沉管特長隧道、伶仃洋航道橋以及橫門西航道橋等幾個部分。而其中最具亮點的要數這條長度達到了7.1公里的沉管特長隧道以及西人工島的島形所形成的“海上風箏”。

根據廣東省交通廳發佈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所推薦的“東隧西橋”方案,深中通道的跨海橋隧工程採取“先下海再上橋”的建設方案,首先在深圳機場支航道以及礬石水道處建設一條長達6.72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同時在其兩側分別架設東西兩座人工島。沉管隧道作為國內首次採用鋼殼混泥土打造的沉管建設隧道結構項目,同時兼具著超寬、變寬、深埋、回淤量大以及挖砂坑區域的地層穩定性極差的五大技術難題,可以說被稱為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技術難度極大的幾個工程項目之一。

而兩個人工島當中的西人工島島形之所以要建成形似中國傳統的風箏樣式,實質上是為了可以極大程度地減少海上阻水效應,由於菱形有著十分良好的分水效果,再加上連接的橋樑可以構成風箏線,所以就形成了深中通道“海上風箏”這一優美的景觀設計,未來的人工島將是深中通道十分關鍵的運營管理設備設施所在地,不僅將建有管理站、救援站等設施場所,同時還會建有辦公樓等主體建築、風塔以及直升機停機坪等設施場地。加上燈光效果,人工島還會形成大型的海中雕塑,成為指引珠江口航行的船隻的重要燈塔!

深中要道一旦建成,其便捷度將會惠及粵西乃至大西南片區,未來也將會成為珠江三角洲乃至於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脊樑,一條可以帶來產業升級和經濟騰飛的全新交通要道,關係萬千民眾的人流、動物流、資金流也將在這裡生生不息地流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