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孩子

家中两个孩子,大宝3岁4个月,小宝7天。今天算是两个孩子第一天相处。孩子们相处的,最头疼的还是自己,自己反思一下,确实有许多问题待自己认真思考与解决。

大宝目前处于好学好动状态,而小宝基本就是吃了睡睡了吃,需要安静的环境,而同一环境下,小宝的环境基本要损坏大宝的环境,而自己今天的表现来看,基本靠“吼”。而“吼”完全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个环境,两个娃都哭的哇哇叫。头疼。

对于此,心态很重要,心平气和。尤其对于大宝的“闹”,真的要非常的去拥抱它,甚至陪着她去闹,降低这个“闹”带来的影响。大宝很喜欢学习大人的很多行为,如喂小宝奶或者水,更多的去教她并协助她完成,并且还要鼓励她,而不是否定与责怪。

鼓励与拥抱,同样的陪伴不能打折扣。今天明显感觉对大宝有所疏忽,更多的去关注了小宝,大宝有段时间给我们感觉很“孤单”,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孩子有所错位了,出于对小宝的关注。今天大宝就变得很容易吼起来,很容易哭,我想都是因为我的行为,她在学,并反馈了回来。而这个行为更多的应该在于自己的行为,需要小心的去处理,不能给大宝造成错觉,对她造成伤害。

引导孩子学习,对于两个孩子的学习,确实很少去思考。幸运的是公司最近在组织学习“读经教育”的相关分享,让自己有了点反思与方向。早些时候,觉得小孩嘛,和自己那个时候一样,6岁前,基本就是玩泥巴,而现在社会不一样了,老师分享了很多小朋友,从胎教就开始听经典,然后2岁3岁开始就大量的读,有的小朋友甚至在3岁就能背《论语》等经典,这个差距一下子就体现了出来。这个不是孩子的问题,也是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思考,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学什么,都有严格的思考与践行。这是今天最大的感触。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最终画成什么样,全在“我们”。“我们”是否胸有成竹,是相当重要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孩子而言,同样是需要我们“谨言慎行”。也印证了“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而这个过程,确实是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个合格的父亲。

温柔以待,与孩子同理,定规矩,学常识,有效沟通,不责备,不抱怨,多鼓励,多夸奖,引导孩子充满爱与希望,学习与成长。我们也是孩子,一起成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