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几天都为零,防控政策不变,科学吗?

草庐心语


我认为这并不过度防疫,除湖北外的部分省市虽然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为零,从数据上看是转好的态势,但疫情防控的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的拐点尚未到来。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生产和消费活动增多,人员流动频繁,发生区域性、聚集性感染的风险隐患可能性较大。同时,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也要警惕病毒回流的风险。所以,防控政策不变是合理且谨慎的。


今非昔比4645


这是科学中的科学,为什么不变,在当前防疫形势下,一个地方的防疫政策调整,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要经有关专家综合评估,确定调整后无大的风险时,才适时调整的。在说,新冠病毒潜伏期最少十四天,几天零增长不等于没有潜伏者存在。请耐心等待吧。


用户山涧小溪113A


虽不科学,但是很有效!疫情:风险依旧存在,坚持才能胜利

.

现在全国防疫的情况是:疫情仍在发展,病毒愈发复杂,并且,也依然没有特效药。

一切迹象都表明现在仍不能放松警惕。虽然我们已经觉得熬了很久,但极大可能,目前还在抗疫上半场。

我们当然都坚信,以中国目前的实力和努力,完全可以打赢这场仗。但显然,我们距离胜利还有一段时日,短期内,我们还必须得严防死守。

对没错,“死守,熬也要熬死病毒。”不上班的人最好继续宅着,能不出门还是尽量不出门,不见人。

因为目前,重庆发现了65起聚集性疫情,上海聚集性疫情有45起。其中家庭聚集有38起,单位同事有3起。并且,因为聚集而导致互相传染的案例,占比相当高,而且一直在增加。

所以,想聚餐、聚会的,还是要坚定地缓一缓。

不要心怀侥幸,不要不以为然。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坚持才能胜利!



经济信息速递


科学,现在还没有到变的时候,刚过去几天,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几天都为零,你不用担心这个,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疫情情况都不一样,制定政策也要不一样,我看这几天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像北京大城市的防控政策和我们的小地方都不一样,像我们山西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将全省划成了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根据每个地方的风险等级制定不一样的政策,我相信我们的防控政策没问题,只是我们没有理解罢了。


程序员李军


与全国疫情防控风险和战疫的胜利相比,政策是否科学或许并不重要,降低风险,严防死守的方式或许并不灵活,但至少面对疫情来说,这是针对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


毕竟小心无大错—用严谨的态度弥补对新冠病毒认知的局限,用谨慎的措施遏制病毒的蔓延。

随着疫情的控制,部分地区开始对于疫情防控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降到了二级响应,这是根据相关工作部署,考虑到经济问题等做出的适当的调整,不过这种调整需要符合一定条件,所以一般来说,如果符合疫情防控效果,结合当地的疫情形式就可以考虑调整防控措施,从这一点来看还是比较科学的。

而题主提问的部分地区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几天为零,防控措施却没有改变,可能与地区的疫情形式有关,也可能还未达到降低或调整防控措施的标准,也可能秉承着严谨的态度严防死守,毕竟依旧存在确诊患者,而全国的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也在增加,没有完全胜利之前,疏忽大意或者松懈怠慢都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呢,个人认为,科不科学或许并不重要,与之相比,疫情的整体防控和最终的胜利才是重要的,对我们每个普通人而言,积极配合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和政策,做好自我防护,不论防控措施是否变化,目前依旧要警惕着。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我认为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不能放松警惕,各地仍要对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人、出院病人等加强管控。在管理好危险人群的情况下,应该考虑企业复工复产了。在目前这种情况,还像以前那样严防死守应该是防控过度。许多地方只让本省区内的工人上班,外地工人要么核酸检测要么隔离14天才能上班,工厂企业的工人很多都来自全国各地,其实也是变相地不让复工复产。疫情不严重了,应该优先考虑经济发展,全国一盘棋,合理复工复产。


飘香侠


按照有关规定,所有的地区直到最后一个病人治愈,再过两个潜伏期——28天,经两次核酸检验阴性,才能宣布本地区疫情结束。所以即使很多地方确诊病例下降,但危险还未解除,强化防控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


弘农氏6


其实这只是疫情防控成功的第一步,现在不能说马上就撤防因为还有个潜伏期以防病毒死灰复燃,所以还得坚持一段时间等病毒完全消失,才能说是完全胜利。


潇洒的走路


须分清原因,对人少,偏远地区可适当放宽政策。我认为连续14天都是零的地方,可以逐步解禁。但也要注意不聚集,自我监测。有病情早报告,早隔离!


春玲cl


确诊到零就具备放宽条件,说明本地区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外来输入防不胜防,即使出现也不必惊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