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鄉的特色早點是什麼呢?

叄佳記


家鄉是湖南衡陽的 懷念家鄉的米粉!

不能再往下寫了 我怕 我怕 我怕我的口水會流出來

因為我已經兩年沒吃了…………




不吃肥肉的小靜靜


我們家鄉的早餐就是嗦粉

從小就吃碎肉粉,那個時候小碗只要5角錢,大碗1塊,大碗是用海底碗裝的,那個時候小吃不完。配菜還沒有現在這麼多種類,一般都是蘿蔔和豆角,最愛的是油炸過的辣椒,每天早上老媽給一塊錢,點一份5角錢的粉,加兩大勺辣椒,吃完風風火火去上課了

後來到讀初中開始流行吃滷粉,加牛肉或者火腿腸煎雞蛋,再加點海帶絲蘿蔔和炸辣椒,別提多爽了,滷粉要用粗的粉,一直從那個時候到現在都很喜歡吃。

現在出來外地工作,也有很多粉店,我一看圖片就知道是不是我們老家的,沒有那種粉沒有那種辣椒就總吃的不得勁

回家下火車每次都要先去吃一碗粉回家,才能滿足

最近找到了一家老家的粉店,開心的不行,帶著我老公也喜歡吃滷粉了。




生活小萱兒


我的家鄉是山東臨淄,要說早餐的話我們本地還沒幾種能代表我們當地的早餐,比較有名的就是金嶺豆腐牛肉包子,金嶺豆腐主要是體現在嫩,在我們當地比普通豆腐要貴三四毛錢,早上去吃一碗熱騰騰的豆腐倒上點辣椒醬和韭花醬真的是很美味!還有金嶺的牛肉湯也是一絕,金嶺主要是回族人所以他們做的牛肉湯和牛肉蒸包頗有清真特色!還有一個就是蔥花油餅配上大蔥炒雞蛋和棒子麵黏煮,晚上要是喝酒喝多了早上去喝幾碗棒子麵黏煮也很不錯。別的就很平常的了像豆漿油條肉夾饃拉麵等等!




天下第一郭靖


大家好,我是鄉鄉小廚,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這個"你們家鄉的特色早點是什麼呢"我的答案是:我來自河南,我家鄉的特色早點是包子,油饃和胡辣湯。

河南人的早餐結構主要以饃菜湯為主,就是一般情況下得有作為主食的饃,就著饃吃的菜,配著饃和菜喝的湯,而河南特色的包子油饃胡辣湯正是符合了這個特點。




有一種美食叫做小時候的味道,從小留下的味覺記憶會影響長大後的喜好。和我們很多當地人一樣,我從小就喜歡早餐喝胡辣湯,吃包子和油饃,長大後,我依然喜歡這一口,即使遠離家鄉也仍然思念家鄉的味道。


包子

我家鄉的包子是一個廣義的包子概念,除了蒸的包子以外,還水煎包和炸菜角。這些帶餡的麵食裡都會有同一種餡,那就是韭菜粉條豆腐餡,講究點的會把豆腐和煮軟的粉條切碎,用油煎一下調味,加入炒雞蛋碎,這樣做出來的餡格外的香,甚至比肉餡的還好吃。做素餡離不開粉條的原因是粉條是我們當地的特產,從前人那裡傳承下來的老傳統。

蒸包必須是薄皮大餡,咬一口滿嘴的餡,價格
也很實惠,正常飯量,一碗胡辣湯配一個包子就能吃的飽飽的,飯量大的要吃兩個包子。包子麵粉一般用的都是當地的麵粉,雖然沒有南方包子那麼白,但是面香味卻很濃。


剛出鍋的水煎包外焦裡嫩,接觸鍋底的地方有一層脆脆的冰花,水煎包必須趁熱吃,這樣才能出脆脆的感覺。一般用特製的大平底鍋,先刷一層油,放入包好的包子,按順序碼好。
中間留有空隙,以免加熱膨脹後互相粘連。出鍋時容易破,影響顏值。蓋上大鍋蓋,讓煎包的底部定型,拿一個水瓢舀一瓢清水,抓一把乾麵粉,撒在瓢裡。然後均勻的澆在包子上,蓋上鍋蓋,通過水蒸汽的熱量,讓包子成熟,待水分蒸發差不多,用小油壺澆上油,再燜一下就可以出鍋了,非常誘人。

菜角,長的很像大號點餃子,但是是用熱水和麵,所以炸過之後麵皮依然會柔軟,不會發硬。菜角的餡一般都是素餡,對,韭菜粉條豆腐的。這樣可以縮短炸制時間,另外油炸本身比較油膩,做成肉餡的更加膩。炸菜角油溫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要適中,這樣炸出來的菜角才會外焦裡嫩,內外都熟。菜角就著胡辣湯吃那叫一個香。

油饃

我們當地的油饃有兩種做法,一種叫烙油饃,一種叫炸油饃。烙油饃比較家常,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幾乎家家戶戶的主婦們都會做這個,很早以前,炸油饃一般是有節日或者是喜慶的日子才會在家裡炸,現在隨時都可以炸油饃,早餐店也有炸油饃,還有炸油餅,應該也可以歸到油饃這一類。

烙油饃用熱水和麵,這樣的面做出來的油饃即使涼了也不會發硬,做法和別的地區的大餅和蔥油餅有很多相似之處。家庭製作的油饃會比較厚實一點,柔軟。可以卷著菜吃。早餐店的油饃比較薄,用的油比較多,還會撒上芝麻,吃起來比較香酥脆,切成一塊塊用筷子吃。或者泡在胡辣湯裡吃,別有一番滋味。

炸油饃的攤位在陰曆端午節和鬼節時是最繁忙的,都會排起長隊,這很當地的傳統有關,炸油饃有兩種形狀,一種是短點的叫油饃頭。一種像過去煤爐子裡那個爐指。油饃頭吃起來比柔軟,爐指油饃比較酥脆,我比較喜歡加了玉米麵的油饃頭,跟老闆交代一下炸焦一點。炸油饃要沾著胡辣湯吃,這樣才不會覺得膩。



胡辣湯

前面說了那麼多,接下來重量級人物胡辣湯閃亮登場。從我記事起,我們那裡人都有早餐喝胡辣湯的習慣,當時年齡小,根本也不懂什麼逍遙派,北舞渡派啥的,只知道我們當地有人賣胡辣湯,有人喝胡辣湯。今天不去探究胡辣湯的起源和派別。胡辣湯的主要製作材料有胡辣湯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湯、麵筋、麵粉、粉條、黃花菜、花生、木耳等。將這些材料準備好後,熬成一鍋材料豐富的胡椒,花椒,辣椒一起演繹的胡辣湯。



胡辣湯從顏色上分,分為白鬍辣湯和醬油色胡辣湯,白鬍辣湯,我只是在關哥的視頻裡見過,但是沒喝過。從是否加肉分為肉胡辣湯和素胡辣湯,肉胡辣湯又分為羊肉胡辣湯和牛肉胡辣湯。我還是比較喜歡牛肉胡辣湯,比較柔和一些。當然羊肉的也不錯。喝胡辣湯要趁熱喝,特別是冬天的時候,讓老闆從鍋底舀一碗最熱的。喝胡辣湯也有講究,就是一層一層的用勺子喝,這樣即使喝到底,湯也不會洩。切記,不要用勺子上下來回的攪動。


結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跟這個地區的歷史傳統文化有著深深的淵源。包子油饃胡辣湯雖然在有些人看來有點不能理解,但是確實是我們家鄉人根深蒂固喜愛的特色飲食。其實,不管是哪個地區,哪裡人?那種美食,只要是你自己喜歡的就是最適合你的。從小的味覺記憶會伴隨一生,無論身在何處,心裡仍不能忘懷的就是家鄉的味道。

我是鄉鄉小廚,此文由鄉鄉小廚原創,未經授權請勿搬運轉載!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評論+關注+轉發!

鄉鄉小廚


1、北方把麵食當做主食、但是我們就不一樣了,我們大部分的人民早上“嗦粉”一週不嗦粉那真是不習慣。



2、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和女朋友一樣甜的食物,熱騰騰出鍋一口下去,糖油順著嘴角流出,那種滋味。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好嗨哦!




3、甜酒衝蛋

甜酒不是真的酒,是沒有酒度數的,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喝了,小時候外婆總是說喝吧,喝了靠個100分回來。但是結果總是讓她很失望,雖然她也知道!



大熊的美食


說起早餐,那就是茶。我們灌陽每天早上都有煮茶喝的習慣,而茶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薑茶,一種是油茶。我們整個鎮每家每戶早上都是煮薑茶喝,有時叫上左鄰右舍,三五成群地一起聊天喝茶,不亦樂乎。桌上擺上紅瓜子,花生,糖餅,及點心,有時包粽子,做包子,有時用麵粉煎。快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打餈粑,以後每天早上烤餈粑來當作早餐,一邊煮茶,一邊烤餈粑吃。還有一種就是油茶,煮油茶比煮薑茶麻煩,要準備很多食材,食材太少不好喝,這是我認為,因為我比較挑食。所以,一般早上我都是煮薑茶,很少煮油茶。


小可愛jsy


綠豆稀飯+一碟大頭泡菜+一盤椿芽尖拌菜

綠豆稀飯是媽媽熬得很濃的那種!綠豆先溫火炒,直到發黃炸開!稀飯濃稠,但不要煮幹了!

泡菜是四川大頭菜,香脆入味,連醃帶曬要一週時間左右!記得母親是說端陽節左右制的大頭菜最好吃!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想起母親了,就寫出來!可惜來不及製圖!

椿芽尖很嫩!香得入骨!農村做法不講究的!只要純粹菜籽油一拌即可!前段時間還在成都吃了一次!可是現在已經是四五十元一斤,普通老百姓已不能常吃了!

回憶我的70年代!


一生一世一味


我的家鄉在中部某省會城市下屬的一個小縣城。早餐一般喝粥(這時候想起了在渝上學時候他們早餐吃的麻辣小面,攤手)。有關特色,我最喜歡的有這幾樣:

  1. 砂湯

其實就是一碗濃稠的湯,裡面放上香菜、肉絲、銀耳,有加蛋和不加蛋之分。可以直接把生的雞蛋打在裡面,很快就熟了,熬成一碗非常美味的羹。

2.辣糊湯

家鄉的辣糊湯跟陝西的胡辣湯完全不是一個東西,也是一碗農羹,味兒比較清淡。所以之前在西安吃了一碗胡辣湯差點厥過去。離開家鄉,早上再也吃不了一點重口味的東西。

3.豆腐腦

記憶中在家鄉,從未聽過豆腐腦有什麼鹹甜之分,似乎都是這個樣子,加點辣油,便是人間美味。

此外,還有手擀麵,油條,餈粑,米餃,豆沙包,以及各種饅頭各種包子......大抵家鄉最經典的早餐,就是粥配上這些小食了吧。


綠伊七


說起這個,真的太想吃家裡的米粉啦。

你可能聽過什麼桂林米粉,湖南的常德米粉,但我想你未必聽過湖南攸縣的米粉。

我敢肯定的是你要是吃過一次,永遠會記得這個米粉的。

吃起來的時候嚼在口裡有韌勁,一般都是肉湯,排骨湯或者雞湯做底料,配上豬血水豆腐,在加上一把當季的青菜...每次回老家都會吃。

不是我誇張,在湖南各地看到攸縣米粉那個招牌,只要是攸縣人都會不自覺的去吃。在深圳有很多的哥都是湖南攸縣人,他們幾乎都是自己帶米粉過去吃,包括我自己在貴州,時常讓老家的親戚朋友寄過來。

真的與眾不同,加工手藝,煮法,口感...都是一絕,只是沒有流行太廣,有些遺憾。


黃媽媽記錄


重慶人的早餐是從一碗小面開始的。北方人吃麵條吃的是面的口感,南方人吃麵條吃的是澆頭,而我們西方人吃麵條吃的是面的佐料。

早晨四五點的重慶街頭,街頭飄滿辣椒的芳香。優秀的小麵館老闆們都深諳一個道理,那就是辣椒一定是當天炒的最香,第二天味道開始衰退,多陳幾天的辣椒誰都唬不了。



小面裡普普通通一勺麵湯,就是鍋裡煮麵的沸水,這水還是千滾水,沒有陽春麵那般清澈。這面也不過就是普普通通的鹼面,沒有竹升面那般筋道。但是這平凡的湯和麵,從不平凡的重慶人手中,流向全國人民的舌尖。

重慶小面的佐料有十幾種之多,每一家有每家的配方,做出來也是不一樣的好吃。

磁器口的貓兒面,有名的是他家的“豌雜”,豌雜,也就是豌豆和雜醬的縮寫。重慶的白豌豆,一煮就就爛,熬煮成泥的白豌豆,把雜醬緊緊地裹在麵條上面,混著作料,一發入魂。

當然豌雜得做得最有名的,還得是解放碑那家花市豌雜,每天早上去花市豌雜吃麵,得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等到叫號的時候,還不忘讓掌櫃的往裡面加上一隻溏心煎雞蛋,把蛋白埋藏於麵條的下方,把蛋黃輕輕攪碎,和豌豆泥混在一起。



前些年做牛肉麵最有名的店家叫做眼鏡牛肉麵,因為老闆常戴一副厚厚的眼鏡而得名,他家的牛肉入口即化,酥軟香嫩。早上吃上一碗,大汗淋漓,全身通透,一解昨晚的宿醉。這些年做的最好的牛肉麵應該是,位於沙坪壩法院附近的包包白牛肉麵,他家牛肉麵是第一個敢把價格賣到25塊錢一碗的,當然用料也絕非普通店家可比,用到四塊厚實的牛腱子肉。口味以麻著稱,加上一勺特級保寧醋,喚醒一天的味蕾。



當然,我最喜歡的麵館是位於馬家堡,附近的那家開半天豬耳朵面。他們家主營的面是雜醬麵,不過前去吃麵的客人,總會再要上一碗切得薄如紙的紅油豬耳朵。他們家的面,得混著豬耳朵吃,豬耳朵不僅切得薄,而且佐料打得好,看著也是重慶一絕了,曾經他們家每天只做半天的生意,但是後來隨著客流量的增大,也改成了全天營業了。



問起重慶人哪家麵館最好吃,回答和天津人大不相同,天津人常說“我家樓下的煎餅果子是最好吃的!”但是重慶人不管跑再遠也會去吃自己心目中最美味的那碗小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