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这首唐诗为什么这样闻名?

智慧百科


问题:《春江花月夜》这首唐诗为什么这样闻名?


前言

要说《春江花月夜》非常闻名,还要看什么时代,这首诗在明朝以前一点也不出名。为什么现在这么出名呢?程千帆先生有这样一句话:“

在文坛上,作家的穷通及作品的显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有的甚至具有决定性”。

简单来说,一首诗无论好与不好,是否出名还是要依靠很多的偶然因素。从另一方面说,好马还需要伯乐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在今天闻名天下,是因为又4个贵人。

一、第一位贵人 北宋郭茂倩

郭茂倩是北宋郓州人,他编撰了一本《乐府诗集》,其中收录了几个诗人的《春江花月夜>.

第一位是隋文帝杨广,他有两首《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化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第二位是隋朝诸葛颖,《春江花月夜》  

花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  

第三位是唐朝张子容,《春江花月夜》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沈沈绿江晚,惆怅碧云姿。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第四位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后略

第五位是晚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千里涵空照水魂,万枝破鼻团香雪。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蛮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里。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这五位诗人中,张若虚留下来的诗最少,只有两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除了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被收录后,一直到明朝就再没有人提起了。因此很多人认为,这首诗之所以被郭茂倩注意,仅仅是因为郭茂倩认为这是一首乐府诗而已。

二、第二位贵人 明朝李攀龙的《古今诗删》

距离张若虚过世700年以后,明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收录过此诗。

时光又过去了100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从李攀龙的《古今诗删》开始,不断被各种唐诗选本所收录。可以说"后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攀龙是张若虚的第二个贵人。

随后比李攀龙年轻几十岁的胡应麟《诗薮》中也提到了这首诗,这是第一次在诗话中出现。

三、第三位贵人 晚清王闿运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王闿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出自《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什么是西洲格调?《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抒情诗: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王闿运认为这张若虚的诗为:宫体之巨澜也。

他认为这种改造后的宫体诗,对于后来李贺、李商隐以及宋元的爱情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现在的话说,这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宫体诗,不再是齐梁时代简单描写肉欲的艳情诗。

王闿(kǎi)运(1833—1916),曾国藩的湖南同乡,年轻时曾在肃顺家里任教。民国三年受袁世凯聘入国史馆任馆长,编修国史,兼任参议院参政。王闿运半生讲学,大画家齐白石、传奇人物杨度和"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都曾经是王闿运的学生。

四、第四位贵人 闻一多

闻一多写《宫体诗的自赎》不知是否研究过王闿运上面这段话, 很像是把这句话展开了写成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宫体诗的自赎》,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把张若虚的这首诗推上了顶峰:

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结束语

其实这几位贵人没有一个人说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后来的人以讹传讹,把闻一多和王闿运的两句话掺和到了一起,造出了一个”孤篇盖全唐“的说法,在前人眼里的一首”宫体诗“突然成了全唐诗的顶峰。

假如这首诗真得那么好,以至于”孤篇盖全唐“,从唐到宋、元、明朝前期,有那么多大诗人,有浩如烟海的《诗话》、《词话》,竟然没有一个人提起并且评价过这首诗,真是匪夷所思。

可见,一个人的出名或者一个作品的出名,真得具有很多偶然因素。结束时,我们可以再回味一下程千帆先生的话:

在文坛上,作家的穷通及作品的显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有的甚至具有决定性”。

梵高有的是,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在我们眼里,他的画还一文不值。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春江花月夜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安琪养好花


先谢谢大家欣赏! 诗词是什么?我认为诗词是个人情感的集中表现。当然也是通过文字、发音来表达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不能把诗词“当真”。就是说一个事情你想通过诗词来全面表达、还想表达清楚,那你一定错了;一个事情什么都上来,那不是诗词,是说明书、是操作法。有人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全唐”?我反对,我坚决反对!如果《春江花月夜》压全唐?那就说明唐朝诗人都是笨蛋;可能吗?当然,《春江花月夜》写的很美,但是不能说压谁压全唐了;正所谓“文无第一”吗。



很简单,一个事情或者说一段事情需要那么多文字解释说明吗?是故意还是不故意呀?如果说是故意,那么简单的事(就算景色描写)让古人费了那么多笔墨,效率何在?精彩何在呀?难道说越多越精彩吗?那精又怎么理解呀?
如果说那些描写的段落都是正确的,请问哪个是重点哪个又是中心思想?就是说你想表达的是什么?别人看了又怎样去理解呐?啰嗦至极!想面面俱到,最后什么都不是对不对?
如果说作者不是故意这样写,很难说服别人,也更说明你是很难说清楚的对不对?一条江,一个月晚;一件事,只能是一个主题一个思想(人的精力与情感问题,就是说情感越突出越集中;诗词说白了就是文化人的情感语言精炼化外露;另外此诗“情感”重叠重复、甚至没有必要,我判断不是一人作品,应当是后人逐渐“积累完善”的,这点大家要注意);大景色描写是需要色彩或者是笔墨论证的,而论证过程越多越复杂越是失败(诗词不需要科学验证,所以不能太细化写实)。如果把很多很多东西都虚构描写美化进去,那它就不是个东西(应当说不是具体东西);因为几个事实都往一起堆砌其结果就都不是事实了!这是中国典型的“书呆子”做法!就因为与事实相差很远自己还不清楚,还努力为之,不是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意志想象高于一切更高于现实;如果把这些思想及文化转化为行动,中国永远是“感性世界”;中国诗词就是“感性事件”,过于繁琐庞大,容易影响争夺现实社会。

如果作者是一种长篇诗词美的追求(早期人类可以这样,因为对人类起源过程等等认识不清,可以作为一种崇拜或者追求而长篇描写,就是说早期诗词可以看做“神话”而可以长篇大论似的描写存书),那它告诉人们大众的就是“虚幻主义”的儿戏思想;崇拜越深,影响越大,最后化作神,就与人争利了!因为老百姓受到此影响会脱离现实的,那样就进入到一种“病态文学社会”;我们再看看今天中国的文学价值观都有什么?武侠、功夫、仙神、穿越、搞笑、神剧等等等等。不想再说了。
今天我又得罪一大批人物,还有历史人物也得罪了。哈哈、哈哈!!!













大峰上雨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唯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张若虚,扬州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录存二首,另一首为《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愁,同时交织着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探索。全诗虽然带有感伤气息,但语言清丽流畅,感情婉转回荡,韵调循环往复,意境甚是幽美。


麟角1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开了,全唐诗,词,理,意兴三者起飞境界的先河。

词极优雅,理极深邃,意兴又极高。

这首诗用海上明月共潮生开篇,以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描写了月升与月落一整夜的情景,就说明了游子,一夜未眠,看着天上那轮明月的思考。



人先看到的是景,江天一色的景致,而这个一也成了统领全篇的重点。

古人和今人,同看一轮明月,比处与彼处又共看这一轮明月,事件万物共同笼罩在这一轮明月下。

鸿雁长飞光不度,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轮明月就在天上挂着,无论你做什么都逃不出它的光芒。

而这月光又是那么的美,没有任何的悲伤和喜悦。

只是年年之相似的照耀人生代代无穷已。

当我门站在这样的月光下,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同借着这皎洁的圆月,逐月华流照与君相交。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十五将至,圆月再升,而人却在过完年后,相互离去,能让我共同传达感情的只有这轮圆月,明晃晃的挂在天上,不喜不悲。


目西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闻一多先生称此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以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评价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以江月起笔,可谓“横绝”。江连海,海生月,月照春江,这样一幅连环的美景呈现于千万里的阔大时空,极见诗人胸襟之大,眼界之广,有一种仰视宇宙的气魄。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之绕,花之林,汀之沙,用来衬托月之光。其美似霰,似霜,微妙的心灵体验让人在静谧和清丽中获得瞬间的生命享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皎月当空,江天无尘,一色净美。这美出自诗人的内心,又以何人何年来叩问:有限的个体生命能够超越时间的规定而获得永恒无限的价值吗?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命却一代传一代,没有穷尽,如同江月永恒于宇宙天地。莫非江月也属情种,它在等待自己的情人吗?如果江月有情的话,那么人就应该更有情;但是有情的个体生命有限,看看长江流水的永恒,那后浪推前浪不正像人类的代代相传吗?诗人似乎从宇宙天地顿悟到有限与无限的平衡。这是诗化了的时间,诗化了的哲学。

“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永恒的时间里,情永恒,情纯洁;爱也永恒,爱也纯洁。“过去的爱,在一个永在的回溯所形成的永不消失的真实中重新开花,而现在的生命也就挟有未来希望和踵事增华的幼芽了。”由江天而游子,而思妇,由宇宙之大而人间相思,足见纯洁爱情是超时空的。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写游子之思。游子内心对客观实在的认识直陈为诗意化的心境。由此及彼,自我内心所体验过的内在感受而及对方。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思妇之情。高楼思妇难于排遣的相思之情,呈现出直观主体与直观对象的交融统一境界。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写游子之思和思妇之词。在思念中,时间被取消了,凝化为永恒。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终以江月落笔,回扣起笔,同样妙绝。“月可落,春可尽,花可无,而情不可得而没也……”千端万绪,总在此情字内。

全诗虽然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但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音调嘹亮,意境清沏而透明。

 

  


记一场美味邂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是初唐诗歌的顶峰。此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一)张若虚其人

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1] 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 写真 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二)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多么漂亮,流畅,优美,轻快呦! 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与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与悲伤。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写道,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得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有限性的无可奈何感伤,惆怅与留念。

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谈美


看到此问答,因比较喜欢张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忍不住想说几句,当然不是解析,只讲些个人或大家认为诗闻名的因素。

张若虚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当时文学上与贺知章齐名,在全唐诗只存二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水平不突出。另一首即《春江花月夜》,此诗不事雕琢,只集中描写当时月夜下的江流,月亮,白云,青柧,扁舟,高楼等,和思妇之情及由此而抒发的人生感叹。比较出色,很有生活气息,情景交融,反复咏叹。

然而,如此清丽婉畅的诗,据说在当时乃至整个唐朝并未流行,也就是说并不出名。也许因人因事吧,“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许多文人雅士引其作诗作曲,供宫廷娱乐,在纷乱杂陈中一时难以发现,也就不算希奇了。

另外,大家看初唐四杰之卢照邻《明月引》,当然其为赋体,但所叙之内容都差不多,…浮云卷霭,明月流光…碣石兮潇湘…高楼思妇,飞盖君王。…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如此平铺直叙,无由突破,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却情景交融,声韵俱显。不出名,不流行也难吧?


胸内竹青画上春


张若虚写春江、写花草、写江月,由此而感叹人生,引发了读者对千古至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写得浅白易懂,朗朗上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再经专业艺妓配曲演唱,不闻名都不可能。


王风77662802


诗词大会上郦波老师说了,这首诗能这么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写的好,还因为它是唐诗的开始。诗歌不是一成不变的,唐诗也不是一下就有的,就从先秦到汉到魏晋再到唐,诗歌都在不断的演变。直到《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唐人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格律,唐诗才有了自己的特点,后人把这首诗当做是唐诗的开端。因此把这首诗称作孤篇压全唐不仅仅是因为写的好,还是因为它是后面一个时代的开始。这样一个名韵境情都有的长诗,不出名那就太过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