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诗的顶峰?

时光18275673


这个问题大抵是来自于民间对《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称赞。

那么《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诗的顶峰?

当然不是。盛唐诗歌顶峰,唯李杜可争辉,没有争议。

大唐诗文飞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当时是排不上号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这首诗呢?甚至捧为至宝。因为诗词是属于大世界观下的小情趣,是可以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的。李杜诗虽好,意气飞扬,纵横万千,代表了大唐冉冉上升的昂扬气象,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沉郁作品,但是总的来说,诗作是与社会积极关联的,是外向型的诗词类别。

诗词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外向型,记录社会、关心社会、反映社会,我们称之为“大情怀”作品。而流传千古、唤起后世读者普遍性共鸣的就是这类作品,所以这类作品中的精品得以流芳百世。

另一种就是内向型,只关心个人内心情感、不在乎社会联系,即只有“风花月雪”、“悲秋伤春”的,这类诗词中的优秀作品打动的是个人小情调的内心,在作品风格上更加迤逦,诗词结构上更加精巧。这种作品一般在末世就会大量出现,麻醉个人情感的同时颓唐社会风气,所谓世风日下,淫诗艳词层出不穷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内向型诗歌的代表时期就是南北朝,彼时音韵学发展日趋成熟,诗的格律渐渐产生雏形。诗人笔下的作品在四声韵的指导下开始清丽动人,加上时局动乱,文人士子无心国事,一门心思浸淫在享乐之中,作品风气绮丽颓靡。

齐梁体,是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

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其实齐梁体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丰富的表现力铺垫了盛唐的诗歌高度。齐梁体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繁复优美,而在于“兴寄都绝”,不说浩然正事。

而每到新王朝的建立,社会意象开始向上的时候,就会有文人出来反对这种颓靡的文法,正本清源。以陈子昂为代表的初唐诗人反对“齐梁体”,主张“建安风骨”。

《春江花月夜》正是产生这个诗风动荡变革的时期。

张若虚就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做出了自己的尝试。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就是齐梁体。所描述的景色、闺怨、征人,也是齐梁体常用题材。 这些都是六朝诗风的延续。

但是他有所发展,而且他的发展代表了唐诗未来的走向:对宏大主旨的关注。他用“彩丽竞繁”的诗风写了一个大大的主题:对时间的关注。这种厚重的主题,是齐梁体从未有过的。

闻一多先生谈到《春江花月夜》,说过这首诗是“宫体诗的救赎”,在当时的背景下,挽救了齐梁体被唾弃的命运。

在这之前有齐梁闺阁诗,也有感叹时光飞逝的诗,但是真正把繁复艳丽的写法和宏大主旨相结合的就是从张若虚这首开始,并开创了盛唐古风,格律诗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局面。关键时候的关键创新,所以说它“孤篇盖全唐”。

不过诗歌的发展并不会因为《春江花月夜》这一首诗的突破而重回齐梁体,这种境界的提升,这种救赎也就到此为止,完成就意味着结束。南朝诗风的艺术风情,如同残花落叶,终于化为泥土,成为唐诗的营养。

有了齐梁体的格律基础,加上初唐诗人对内容的纠偏,终于在盛唐开出中国诗歌史上最盛大、最激动人心的花来。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春江花月夜》只不过是唐诗这座圣坛的一块奠基石,离顶峰差得远。

虽然有很多人喜欢这种华丽辞藻的艺术手法写出来的诗,但这只能说明他们的鉴赏能力只到了这个位置,并不代表这个位置就是顶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古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唐诗五万余首,说那首是顶峰,问题本身就提得不合适。

然而,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有的,那就是李白与杜甫。李白以自己的1006首诗作,杜甫以自己的1435首诗作奠定了他们在唐代诗坛的顶峰地位。这地位的奠定不可能是靠某一首诗。当然,他们都各自有其代表作。李有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水等篇。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等篇。

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也很美。闻一多先生对他赞美有加,但个人认为那是指单纯的艺术性而言的,是与前代的宫体诗比较而言的。该诗的思想性并无值得称道之处。所谓“孤篇盖全唐”,仅可视作是闻先生“一家之言”,而不可作为“天下之公言”!

所以,我认为,唐诗若有“顶峰”,应该从李杜诗篇中去寻找,那就是他们的那些代表作。这些诗历来脍炙人口,是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或者其中有自己最爱的一首,自己就认作是唐诗“顶峰”亦可!

总之,“春江花月夜”这首小诗人的作品,绝不可能是唐诗顶峰。因为衡量标准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条,而不是某学者的个人的一句话!


学而时


张若虚的诗篇《春江花月夜》,无论是写景状物,叙事抒情,还是情感哲思,意象意境,语言音韵等都浑然一体,自然奇特清新,引人入胜,确实是诗中的精品。

现代诗人闻一多一直重视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以此为标准,这首诗确实无懈可击,因此说这首四平八稳的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算一家之言。

但如果说“孤篇压全唐”,就显得有些夸张了。横看成岭侧成峰,唐朝的诗歌是有无数个峰顶的,大家纷呈,群英荟萃,《春江花月夜》放在众多的诗歌里并不是显眼的那一篇,说是唐诗的顶峰更未必服众。

李杜诗篇更被历朝历代文人所公认,是大多数文人都不得不折服的唐诗的真正高峰。现实与浪漫所能抵达的极致之美方面,微澜泛起的《春江花月夜》根本无以企及,显得平庸多了。

.


太阳诗学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扬州(今属江苏)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关中四士“。其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这是一首宫体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孤篇,压过全唐。《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吳声歌》。相传始于南朝陈后主,但本诗除了曲调名沿用旧体外,内容和风格都与以前供宫庭娱乐的歌曲大异其趣。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晴激夜晚,诗人张若虚临于春江边,看着浩瀚无垠的江潮及月光下那片澄澈无际的世界,牵动起无限情思。诗人讴歌优美的自然,赞颂纯洁的爱情,将诗情画意与哲理熔于一炉,营造出一片幽深渺远的意境。


刘楚云817


《春江花月夜》不仅是唐诗的顶峰,也宣告了唐诗的终结,

所谓孤篇压全唐,

别不服,《春江花月夜》深刻的揭示了唐朝的问题,为中唐诗画上了一个句号。

唐诗分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

与唐诗相伴的是唐代自由恋爱与逐渐走火入魔的娼妓文化与大唐社会的婚姻障碍。

在唐诗的助推下,唐代社会走向虚无空幻,女性晚婚不婚,婚姻障碍,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

直接导致安史之乱,史称水月劫,

中唐镜花缘与水月劫前后因果,

从武则天虚抬女权,导致大面积的婚姻障碍,到安史之乱,完成水月劫数。历时几十年,经历三四代人口。

《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为唐诗的荒谬荒芜书写了注脚。


星辉650



所谓的“孤篇压全唐”的虚妄论调由来已久,也越传越神,甚至一度真的压盖了主流意识,以为真的就是全唐诗的巅峰之作。

但实打实地说,它真的当不起这个唐诗第一的名号。它也擎不住这样的美誉,必然在无尽的吹捧中折戟沉沙,无地自容。

没错儿,这篇诗作确实写得很美,也很通俗,很通顺,很流畅,也很从容,确实有相当的文学品味,也是一篇难得的唐诗佳作。但这样的一片文字其实无论是文本还是立意,亦或是远映,它都无法同李杜那样的千古力作一较高下,说它是一篇语句通达的美文还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但要上升到第一的豪踞高度,则明显感到德不配位,力不从心,它也确实担不起这样的名望和美誉。

张若虚这个人在史籍当中记录的很少,他的作品也屈指可数,有说总共才两篇的,也有说是六篇的,但无论是两篇还是六篇,都不足以撼动李杜诗章数以千计、雄峙天下的格局,它的问世,只能是添补了一些唐诗具化意向的美文空白,其他不足以称道。

也别说是李杜这样的诗坛巨擘一柱擎天,就是那几个诗风彪悍的大家也是望尘莫及,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白居易,比如诗佛王维,比如诗豪刘禹锡,还有小李杜、孟浩然、王昌龄、陈子昂等等。就是一些二流诗家恐怕也不遑多让,比如张九龄,比如韦应物,比如刘长卿等等。

诗的美在意境,这篇诗作除了那种柔和倩丽的美感,诗作以外的动力明显不足,也没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或感动。

古人总说“功夫在诗外”,像这种一直凝结恬淡、安静之美的诗作,其本身的寓意也一直不能和那些纵横捭阖的雄浑篇章相提并论。若是真的偏要评比排名,也就勉强可以跻身二流行列罢了,再高也上不去了。

有心的读者也不妨找来其他一些气势磅礴、寓意深刻的诗作拿来比较一下,高下立现,真的可以相形之下,较出短长来。

也希望这样的无妄之词再也不要肆意横行,搅乱民意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小编认为,《春江花月夜》这种评价过誉了。

一、从何时有《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说法的?

据流传是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时,用了一句“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暂且不论闻一多先生到底有没有资格去评判全唐无数杰出诗人的作品、在这里你只需要知道,闻一多对这首诗的评价仅限于初唐和宫体诗。后被夸大曲解吸引眼球,这就不是他的本意了。

二、《春江花月夜》到底美在哪里?

纵观全文,最知名莫过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以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字面意思通俗易懂,前者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月夜,后者表达的是作者对这一人间美景发出的灵魂拷问。

纵观全诗,称得上是诗中精品,但,仅此而已。不论何年何月何种年代,这种小资思想的写作风格,始终落了下乘。唯有磅礴大气、震人心魄、激励我们不断前进、誓死保护国家统一的诗词,才是诗中顶峰!

三、小编眼中处在唐朝顶峰的诗句是哪些?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我们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一定会涌现出比唐诗宋词更好的、更振奋人心的诗词!

仅以一陋诗抛砖引玉,希望众多的友人可以一起努力创作、让整个文坛注入鲜血。

三冬一瞬逝,梦醉了春秋。

谁人难割惬,一十三年抵。

花好与相忆,月圆常别离。

有缘终相聚,莫再问归期。

再温一杯酒,再送君一程。

铿锵壮志酬,此行千万里





文人马克




‘’芷若‘’是张若虚的金粉,第一次读到《春江花月夜》诗时就被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季节,一个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季节,一个感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季节。春江花月夜也是我们民族诗歌史上最浪漫最令人神往的夜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夜晚,我们这个熙熙攘攘的务实的民族,才在生命深处保留下一处做梦的空间。

这么美的诗怎么能不是唐诗中顶峰的顶峰呢!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扬州人,《全唐诗》只收录其两首诗,风格接近齐粱体,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唐诗全盛时期的到来,是一首被称为‘’孤芳压全唐‘’的诗。意境之美,气魄之宏大,想像力丰富浪漫,语言舒缓流畅,富有音乐节奏,一千多年,张若虚这篇《春江花月夜》不知使多少读者陶醉,在那惝恍迷离的诗情中的不能自己,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问世后,四百多年无诗本选它。至宋朝的乐府诗集,才选了此诗。为何如此好诗,四百多年竟无人问津?历史上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众多,大多是描写皇宫内以情爱为内容的宫体诗。第一个写《春江花月夜》是陈后主,隋炀帝也写过两首很有文学价值的《春江花月夜》。宫体诗用词华丽,内容空洞,自然不被学者看重。但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其它的同名诗作迥然不同,他只是借用了这个题目。他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江景,还寄托了普通人的希望和梦想。

到了清代,《春江花月夜》才逐渐被世人重视。诗人王闿运对这首诗和张若虚有一个评价一一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到了近代,真正让我们读懂《春江花月夜》的是诗人闻一多,他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美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首诗神秘而亲切,像梦境一样从强烈的宇宙意识升华到了纯洁爱情,由此幅射出同情心,这是诗中诗,顶峰中的顶峰。

在闻一多先生看来,写出鲜活灵泼、充满生命活力的《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在唐代诗歌革新的转折时期,是超出于卢、骆、而堪与陈子昂比肩的关键人物。他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配角骆宾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难怪闻一多先生会把最崇高的颂辞大方地送给《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美的不能再美的江景,沉淀在诗中的却是诗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他对生命的思考,对梦想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虽然《春江花月夜》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是作者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诗人先从春江花月夜入笔,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这是前四句描绘的景象。诗人由时空的无限,联想到了生命的有限,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在无须回答的天真提问中,诗人似乎得到了满足,然而他也变得迷惘了。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开始,转而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一层淡淡的忧伤融入了明净的诗歌意境中。而当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收尾的时候,一种绵邈的韵味让人遐想无限。



全诗从春潮着笔而以情溢于海做结尾,从月亮升起到月落,时空的跳跃空灵飞动,展现出一派鲜丽华美而又澄澈透明的画面。同时,他还生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无限遐想,将传统诗歌中不乏苦涩意味的游子思念爱人的相思之情,升华为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这种对世界、对生活所作的单纯明净而又充满渴慕和欣喜之情的观照,使全诗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

江水悠悠流逝,春天也流去了,明月已经西沉,月影坠落江潭,远去的人隔着千山万水,天南地北!而落月的余辉隔着满江树影摇曳闪烁,牵动着思念的无限柔情,摇碎了一个游子的归心。在静美的月光下,诗人告诉我们: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的希望和梦想却永恒不绝,世代相传。



芷若幽兰诗词666


别听他们瞎说,一定不是顶峰,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唐诗没有顶峰,只能说众峰林立,诗讲究的蕴藉、意境,余味、意象。《春江花月夜》诗题就象一篇命题作文,非常难写,你能想象出李白、杜甫、王勃、李贺、李商隐等众高手能写成啥样吗?就象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崔颢的《黄鹤楼》一样,直接定位,不给别人演绎的机会;大家都听过83版的射雕主题曲吧,只认罗文、甄妮,没听说大家认过谁。

唐代社会和现在没什么两样,互相点个赞也是有的,点完赞的后果是不可预知的。这个赞得看谁去点。杜甫写李白‘白也诗无敌,飘逸思不群’;飘逸思不群就无敌吗,杜甫看的很清楚,点赞总比被别人拉黑好。白诗到底好在哪,有人敢说清吗?真叫起板来真就不太好说,我能想起的只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但李白会写诗,能写出好诗,虽然精品不多,诗仙的名号是无人能撼动的,唐还有诗佛、诗圣、诗鬼,你听过给张若虚冠过什么名吗?不是说‘春江花月夜’不好,顶峰有些过。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五彩鸳鸯


观点

顶峰二字太主观,整个唐朝就是诗歌集体创作的顶峰,怎么可能客观地分出哪一位诗人或他的哪部作品是顶峰中的顶峰呢?

张若虚

首先必须承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乐府旧题,运用清丽之笔,以月为线索贯穿全篇,集语言美,意境美、哲理性为一体,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清新绵邈,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美景,同时又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的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可谓名副其实的“以孤篇压全唐”!

但并不能因此而称之为唐诗的顶峰,或者说不能说仅此一篇《春江花月夜》便代表了唐诗的顶峰。

其他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诸多唐代优秀诗人都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绝美诗篇?而在他们自己的代表作中,又有谁能客观地分辨出哪一首诗是最优秀的呢?例如李白,从《将进酒》到《蜀道难》,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到《行路难》,能说哪一首一定是最好的吗?同样,杜甫的《望岳》《登高》《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哪一首又是顶峰?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120句几无败笔,如此是否也可以说它代表了唐诗的顶峰呢?

结语

因此,从“初唐四杰”、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等,再到中唐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以及晚唐“小李杜”,是他们所有人,铸就了有唐一代诗歌的辉煌,他们全都是顶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