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词歌赋中,有那些可以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较高下?

螺钉肩膀

我不知道是谁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捧上神坛的,但我肯定古人从没有这么说过。

孤篇盖全唐这样的观点,想必是近代某位学者的个人喜好。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片面之词竟人云亦云,俨然成了权威。我们先看看古人对待这首作品的评价吧。



其实这首名作,在问世之后一直鲜有问津。直到四百年后,宋人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的时候,才将此诗收录,但也只是简单归类成乐府诗,没有过多评价。此后直到明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才逐渐受到青睐,将其列入诗话。

清末王闿运在《湘绮楼说诗》中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闻一多先生,也赞誉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我的猜测是有心之人将这两条评价联系一起,才有所谓的孤篇盖全唐出现。

虽然这样的评价显然有主观成色且误导大众之嫌,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一篇有思华横溢的佳作,雪藏数百年之久,也确实值得惋惜。而之所以不受重视,据说是由于隋炀帝也写了一篇同名为《春江花月夜》的宫体诗,故而受其牵连。倘若当年,张若虚题的是其他名字,结果如何抑或不得而知。好在是金子终究还是有被发现的一天。


诗词补习班

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关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知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其中堪称经典的一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因为这首诗,还有一个著名因诗杀人事件。

故事主人翁是宋之问和本诗的作者刘希夷。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虽然他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但官运一直比较顺利,曾在\n武后晚年先后转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另外,他也是唐代颇有影响的诗人,其代表作有《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n\n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出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

本文的作者叫刘希夷,是宋之问的外甥。很有才华,是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n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 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地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n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n\n宋于是说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如果他\n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n\n希夷说:“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n\n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n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害死。

因为这首诗好的足够去杀人了,所以我觉得也起码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吧。


请你吃烤肉饭

中国的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明中的最美文字,它富于韵律的音乐性又言简意赅,万千心绪都融于短短几十字,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它们的美吧!

【中国最美十首情诗】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

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美叙事诗【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最壮美【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演讲与作文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那个文化鼎盛诗歌正源人才辈出的大唐社会里,好诗实在是太多,猛人也实在是太多了。虽说最负盛名的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但也并不代表他们的每一首诗就是全唐诗中的一、二、三名。有很多名气不如他们的小诗人,却能写出令世人瞩目的足以在唐诗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诗篇。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称为是“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也就是说很多人公认的,这首诗如果在全唐诗排第二的话,那么没有哪首诗能排第一。就连闻一多先生也极爱这首诗,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但是不然,还有人有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力压所有唐诗,就连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都要排在它的名下。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甚至就是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而清代的大才子王渔洋表示,全唐诗有四首可并列第一,这其中,包括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而其余的诗篇无能出这四首之右。

当真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样争论下去,似乎没有个头了。

其实,在历史上唐代诗人们对于诗歌的较量,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以武会友一样。不打不相识,不比不知道高低。我们不防来看看唐朝那些大诗人是怎么来对诗歌一较高下的。

唐朝诗人王之涣,他的名气不跟李白、杜甫这些诗仙诗圣相比确实要小得多。不但如此,他留给后人的诗篇也少的可怜,只有6首。不过,他有一首诗你绝对读过。就是流传千古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有多猛呢?我想不用使用太多的形容词来形容了。这首诗是初学唐诗者的启蒙之诗,在小学课本当中,你学习的第一首诗就是这一首。单单看这一点,你就知道这首诗有多猛了。

王之涣有很多好朋友,其中有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和高适。他们俩都是大唐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人。

王昌龄的诗有多恐怖?还记得那首《出塞》吗?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首诗让李白的七言绝句黯然失色,堪称七言绝句里面的霸主。

还有高适《别董大》里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句足以击碎唐朝所有的离愁别绪,让人豪气顿生。那么这三人聚在一起,会有怎样的较量呢?有一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这三位大诗人想找个酒馆喝点小酒,以抵御寒冷的天气。他们找到了一家酒楼,一个别致的雅间,酒楼里还有几名风姿绰约的歌妓唱曲助兴。席间他们喝的高兴,接着酒兴相互对诗。可是三位大猛人谁也不服谁,总想拿各自的诗篇一较高下。可是天寒地冻的,周围也没有其他文人,谁来当这个裁判呢?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想了一个主意,看这些歌妓演唱的小曲中,最后唱谁的诗最多,谁的诗就是第一。过了一会,只听其中一个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唱的正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登时笑的合不拢嘴。这个歌妓唱完,另一个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裏。”唱的却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唱完之后,又一个歌女唱了一首王昌龄的绝句。此时王昌龄沾沾自喜起来,回头对王之涣说道:“嘿,老王,我已经两首了。你还不认输吗。”这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王之涣终于起来说话了:“她们之所以没唱我的诗,是因为她们的档次还不够高。这里最美丽的歌妓,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立刻认怂。”说完,正好轮到那位最美丽的歌妓登场,只听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是王之涣那首名垂千古的《凉州词》。

唐诗第一,有什么创作套路

我们不妨把那些被世人争来争去的到底哪首才是第一的诗好好总结一下。这一总结,果然发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凡是唐诗榜上能角逐第一的诗,他们的结尾,都是否定句。

比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李商隐的“不问苍生问鬼神”。等等。

难道不用否定句就成不了第一吗?

答案肯定是:能。

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他做到了。他写出了无数人都坚持认为唐诗排名第一的诗。他的名字叫做张继。那首诗叫做《枫桥夜泊》。

关于张继的生平,历史记载的实在是太少。他的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亦不详。只能根据他残存不多的诗篇推断出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做过检校祠部员外郎,又做过洪州盐铁判官。而且他的仕途之路好像很坎坷,一直到50多岁才有了一个正经职位,却官职卑微。他好像一生都在漂泊,不断寻求能够赏识他的才华的人。但他却一直无人赏识。他没有王维那样亨通的官运,也没有遇到李白歌颂的顶峰盛世。

这一年,他漂泊到了苏州。夜色空寒,万籁俱寂,寺庙里的钟声回荡着归宿的声音,他一个人孤独地窝在船舱里,久久不能入眠。他此刻在想着什么呢?是乱世的风雨萧索,还是前途的惨淡无依呢?他把他的心情融入到了眼前宛如山水画的图案之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被千年来无数的人吟了又吟,被毛宁先生唱了又唱。

《唐诗品汇》把这首诗列入“接武”一级中。并且说道如果张继的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后来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为它定名《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无一例外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

谁说只有李白杜甫才能写出天下第一的唐诗?谁说结尾一定要用否定句?

仅此一首诗,张继名垂千古。


时光倒流多少年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为跨时空的佳作,被称为“孤篇压全唐”。

其语言清丽隽永,意境深邃幽远,既有眼前江潮明月的细致描绘,又有游子思妇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一般诗作个人情绪的局限,以富有哲理性的思辩把人拉入了廖阔无边的宇宙空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情画意,感觉思维,在反复咏叹中让人不仅生出无限的幽思。


唐诗是中华诗文化的巅峰,独有的历史、社会环境催生了众多的大家和瑰丽诗篇。古语说:文无第一。由于欣赏角度和审美差异,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也不一样。所谓好作品不一而足,如必须分出高低上下,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说不过是一家之言而已。

个人认为白居易的《琵琶行》似可与《春江花月夜》各呈其秀。适逢贬谪之期,作者心绪郁郁不乐,在与故人离别时,“枫叶获花秋瑟瑟”,饮酒之际,却无管弦佐兴抒怀,更添几分惆怅;然而“忽闻水上琵琶声”,在相邀琵琶女助奏一曲的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偏僻的浔阳平时难得一闻的仙乐,更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个人际遇,于是百感交集,由衷地发出了“同时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整篇作品不但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女演奏情节的精彩描写,传世佳句叠出,更层层递进,由人及己,由一般而普遍,“满座重闻皆掩泣”,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昏暗,压抑人才的不满。可以说《琵琶行》兼具了优秀诗歌精湛的艺术性和深重的社会意义。以其与《春江花月夜》分庭抗礼,确有可比之处。



竹林听雨76613066

客观地说《春江花月夜》能得到如此美誉,是与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分不开的。

这首诗歌的体裁是歌行,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解释“歌行”是这样说的:“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的注释是:“行”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分标准,所以后来干脆统称为"歌行体"。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基本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后来以歌行体出现的诗歌很多,比如为世人所熟知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等。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诗人扭转六朝柔靡诗风的标志性作品,又是把宇宙观纳入诗中的开先河的作品,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不过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屡有后人对这首作品抱着怀疑甚至刻意打击的态度去评论,非常不客观。这首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并以月为主,以抒情的笔触,铺陈了一奇丽景色。在描写大自然的美、述说相思离别之情、体现珍惜青春年华、展望美好生活的同时,将中国古典哲学融入诗中,运用思辨,以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以及现实指导意义上开创了初唐晚期诗歌的新风,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


诗文观止



张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既咏月亦咏人生,乃古今咏月绝唱!能与之相媲美的诗词歌赋实在并不多,因为它是长篇巨幅的,要拿出长篇巨幅才有可比性。那些惊世骇俗的绝句和小令虽佳,却不在此相比之范围。






就我的审美眼光,我认为曹植的《洛神赋》,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这几篇当可与之一较高下,相媲成美!

未知头条的才子们有没有与我灵犀一样的哦?




潮州梦江南

有一位诗人,生于张若虚之前,同样才华横溢,同样有一流传千古的诗篇。甚至还有传说他过早逝世,就是因 为他的舅舅、同样是著名诗人的宋之问,想将他名篇中的两句诗占为己有而不可得,最后以土囊压杀之。

这位诗人,叫做刘希夷,流传千古的诗篇为《代悲白头翁》,而据说夺其性命的两句名句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头翁》虽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大量使用重叠语句 ,循环复沓,再者以四个问句引领,一唱三叹,韶华不再的无奈辛酸在反复追问咏叹中被层层浓重着色,具有 强大的穿透力。此诗感伤情调极为浓郁,但并不颓废,风格清丽婉转,曲尽其妙,艺术性较高,历来传为名篇 。

此诗虽然不如《春江花月夜》那样能够得到“孤篇压全唐”的赞誉,但全诗的意境并不输于后者。尤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足以媲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通读全诗,可以明显感觉到,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而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相比起《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从景、情、理入手依次展开,先写了春江的美景,再写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最后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总体上虽然略弱,但同样足够高明。

而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茶馆闲聊

我不敢与谁比诗文,我只是比较自己并要求不断的进步。下面送给大家一首小作品,大家欣赏。

《七言·羞得槐花出香敌》

山巅小女锦白衣,凌空大展馨香移。

窈白不理槐林绿,羞得槐花出香敌。

《七言·情怀与乡愁》

绿繁华奈尽城河,红屋脊犹醉成真。

它情怀春日春水,有乡愁夏丽夏深。

译文:

绿色怎么把护城河水染尽?红色的屋脊也来了都醉了。

看来它们都想念春天春水,以至于美丽的夏天让人愁。





大峰上雨

一较高下,这就多了。春江花月夜虽然说读的人都觉得好,但其实名句并不突出,主要是内容丰富,题目五个字每个字都是一个景,都写的好,所谓好的题目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改个题目,叫汉乐府-春江潮水连海平,就差很多,是吧。

唐代的名家都是绝句啥的,很短,除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琵琶行那是真的好诗,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感情多。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宋代就多了,例如柳永的畅销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等。

所以,春江花月夜虽然好,但是好诗词还是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