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與思孟學派有何區別?

朱八戒CC


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至聖”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大名自然無人不知。而兩大宗師的思想、學說聯繫緊密,相輔相成,因而常被合稱為“孔孟之道”。

嚴格說來,思孟學派應該是子思學派和孟子學派的通稱,因二者思想上具有某種一致性,所以人們往往將其聯繫在一起,稱為思孟學派;但在歷史上二者則可能是分別獨立的,當“孟氏之儒”出現時,“子思之儒”可能依然存在,但由於只是在墨守師說,缺乏創造,所以真正發展了子思思想的,反倒是後起的孟子學派。


肖哥5680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弟子曾子得孔子孝道之正傳,作《孝經》。曾子的弟子子思,作《中庸》。子思與再傳弟子孟子合稱“思孟學派”,為孔子之後最重要的儒家學派。這是先秦儒家發展的主線,被稱為孔孟之道。他們不僅在倫理學上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而且,也為古代科技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孔子所整理過的“六經”中包含古代科技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是《夏小正》。關於《夏小正》的來歷,據《禮記禮運》記載,“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鄭玄注:“得夏四時之書也,其書存者有《小正》。”這就是《夏小正》的來歷。另外,《史記夏本紀》也說:“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雲。”一般認為,現存的《夏小正》有經、傳之分,其中的經是孔子編訂過的。《夏小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具有豐富物候知識的著作。該書按照一年中各月份的先後順序,對各個月份的物候、氣象、天象和農事活動分別作了記載,涉及天文、氣象、動植物等多方面的知識。

作為孔子之後的重要儒家學派,思孟學派也整理編訂過不少古代科技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有《尚書堯典》、《尚書禹貢》和《禮記月令》。需要指出的是,《堯典》、《禹貢》和《月令》一直被看作是古代天文學、地理學和農學的經典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