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和私企待遇都差不多,都交五險,為什麼私企流動性這麼大?

用戶3931244023


首先,國企福利好,就算工資看起來不高,但是五險一金和年終獎及過年過節的福利都比較高。

其次,國企比較正規,一般節假日都會按規定放假,工作量也不大,平時加班也不多。

而且國企比較穩定,只要你不犯大錯,一般不會開除你,只要企業不倒閉或者重大改革,你就可以一直安穩的待著。就算真的辭退你,按勞動法該補償你的也不會少一分。

最後國企聽起來就比較有面子,畢竟是帶國字的,社會上對國企認可度較大,小夥子找媳婦都比較容易點。說實話能進國企的要除了有關係的,一般在某方面也是比較有能力的(當然在工作上能不能發揮出來也不一定)

以上這些,很少有私企能全做到,工資待遇好的一般要求也高,要麼是壓力大,要麼是要經常加班,競爭比較激烈。當然也有各方面待遇都很好的崗位,但那也是少數的(而且必須有真材實料),個人認為幾乎沒有私企能像國企那樣做到所有員工待遇福利都那麼好。

所以如果其他待遇都一樣,那麼國企最大的優勢是穩定和工作量,私企給你這麼好的待遇那你必須給他創造更大的價值,那種壓力和競爭肯定比國企大多了。當然私企也有好處,就是隻要你足夠優秀,晉升肯定會更快。

其實區別這麼大也是有原因的,畢竟國企在社會資源及關係上有明顯的優勢,比如銀行貸款國企能更容易拿到,而且利率更低。社會關係就更不用說了,中國是個講人情的社會,很多事情有關係就容易辦得多了。還有國企對盈利沒有那麼高的要求(這點就不細說了)。



單身毛毛熊


因為私企有嚴格的業績考核制度,和不完善的福利待遇,導致人員流動性會遠大於國企。

拿我個人來說,我所在的公司是上市企業,國內500強。但是我就職3年,整個業務部門的人員流動率70%!

業績考核只以結果論英雄

我們公司對於所有新入職銷售人員的考核期限是6個月,如果6個月沒有開單,算是自動淘汰。做工程項目營銷的,6個月開單確實對很多銷售小白來說,是天大的難事,所以不管是實力亦或是機遇問題,一年時間出局5-6人,都是很正常的。

而對比下國企,我表哥在國企單位也做市場,他們沒有這種考核,只看員工日常參與工作的表現,如果是否準時參加會議,是否把領導交代的事情妥善完成,是否積極參與市場活動等等。很多時候考核就看領導的主觀看法。

私企五險一金等擅長打擦邊球

很多私企不比國企,為了節約人力成本,雖然是按照勞動法給每位員工繳納社保和公積金,但是繳費基數是私企慣用的伎倆。

比如你月薪一萬,那麼和公司籤的勞動合同上薪資會分成兩部分,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大部分基本工資都會卡在當地最低繳費標準。

隱形之中,一個月少小几千的社保公積金是很正常的,而國企單位都會根據實際的月工資來足額繳納社保公積金,甚至有些單位還有補充公積金。


國企穩定,私企動盪

一般國企有國家政府做靠山,不管企業經營有多大的問題,都有政府做後盾。

比如行業壟斷,比如政策扶持,這樣國企的市場如果不是自身太過於懶散,都會經營的有聲有色,員工福利待遇也會節節攀升。

而私企不同,全靠掌舵人和集團高管的決策,如果一旦某些決策失誤,造成經營困境,首先第一步就是裁員降薪。


以上,歡迎評論留言加關注@黛曉米,一起討論~


黛曉米


國企的感覺是家,私企的感覺是租戶,不定什麼時候就被房主給轟出來了,我十八歲在國企入職,六十歲退休,一輩子就在一個單位,非常踏實,現在七十多了,對原單位還是魂牽夢繞的。我愛國企,我愛鐵路(我是退休的鐵路員工),我愛這個國家。


八臂哪吒的朋友的朋友


私企和國企交的五險一金都是一樣的。

一、不管私企還是國企,都要籤正式的勞動合同,簽完之後才會給你交五險一金。

二、國企的正式員工和合同工性質:最主要就是看勞動關係的歸屬。所謂合同工,其實是勞務派遣制員工,他們不和企業直接建立勞動關係,而是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正式工的話是直接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直接和企業建立用人關係。

三、五險一金,是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還有住房公積金。

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和住房公積金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裡要注意的是“五險一金”是法定的。

擴展資料:

五險一金

1、作用

五險一金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很多企業招攬人才的基礎條件。

現實中,越是發達的地區,員工對於五險一金的重視程度越高。尤其是一線城市,因為和買房買車資格掛鉤,五險一金已經成為找工作的重要標準。

2、風險

很多創業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少繳、甚至不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這會面臨一些風險:

根據《社會保險法》以及《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企業不按時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的,將被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甚至是處以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逾期不繳納公積金的,將被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現實中,如果員工因為企業沒有為其正常繳納社保公積金而提起仲裁、訴訟,那敗方基本是企業。3、辦理

(1)社保、公積金開戶

企業需要在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去社保局及公積金中心辦理社保、公積金開戶。社保開戶後會拿到《社保登記證》,公積金開戶後會取得單位公積金登記號。

(2)增減員

單位每月都必須把企業新增的員工添加進單位的五險一金賬戶中,並把已經離職的員工從賬戶中刪除。社保、公積金賬戶為兩個獨立的賬戶,增減員工的操作在兩個賬戶中都必須進行。

(3)確認繳費基數

單位每月需要為員工申報正確的五險一金繳費基數,以確保五險一金的正常繳納。五險一金的繳費基數以員工上年度平均工資或入職首月工資為準。

(4)五險一金繳費

如果企業、銀行、社保/公積金管理機構三方簽訂了銀行代繳協議,則五險一金費用將在每月固定時間從企業銀行賬戶中直接扣除。當然企業也可以選擇通過現金或者支票的形式前往五險一金管理機構現場繳費。

查看全部5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國企和私企的合同工有什麼不同

國企合同工和合同制工的區別如下: 國企合同工:在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頒佈實施後,指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從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的各種用工形式、各種用工期限的勞動者,包括單位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以及外籍員工等全體人員。 合同工是指事業單位通過簽訂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採取書面形式,內容包括時限、任務及共同遵守的各項義務等。

1 瀏覽30592019-06-14

國企合同工、正式工和私企員工的醫療保險有何區別?

1、繳費基數不同: 國企合同工、正式工的醫保繳費比率是一樣的,最低不能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私營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僱工和非本市城鎮戶口職工不得低於50%,私營企業法人、股東、個體工商戶業主不得低於100%。 2、規範不同: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用人單位繳費比例為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7.5%,職工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 私營企業一般五險一金繳納都不規範,有的繳納五險沒有1金,即便交保險也是按照社保最低繳費基數繳納。 擴展資料: 《社會保險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根據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的基本要求,參保人到醫療保險機構報銷自己看病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一般要符合以下條件: (1)參保人員必須到基本醫療保險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藥,或持定點醫院的大夫開具的醫藥處方到社會保險機構確定的定點零售藥店外購藥品。 (2)參保人員在看病就醫過程中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必須符合基本醫療保險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的範圍和給付標準,才能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予以支付。 (3)參保人員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的醫療費用中,在社會醫療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以上與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費用部分,由社會醫療統籌基金統一比例支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社會保險基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醫療保險

10 瀏覽37982019-07-04

私企的五險一金和國企的有區別嗎?

很多人對於五險一金並不陌生,這是國家給予廣大職工的最基本社會保障,目前,對於單位的在職員工,國家是強制要求單位為每一位員工購買五險的,至於一金則是不在強制要求的範圍內。但是很多好的公司,都會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並且大多數員工也將是否繳納五險一金,作為入職的首先條件。 很多人都知道,五險一金是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六項,但是每一個險種單位和個人的繳費比列,繳費的最低年限,可能很多人都不瞭解。 對於企業來說,職工的五險一金是僅次於員工工資的一筆開支,對企業的運營成本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很多企業會在五險一金中做“小動作”,以減少這一方面的開支。因此,作為職工,只有瞭解五險一金相關的基本知識,才能夠在保證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養老保險的全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在勞動者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之後,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為保證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生活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由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並且必須要繳滿15年的時間,才可以在退休之後,享受終身的養老金服務。如果在就職期間已經繳滿了15年,可以選擇停繳,也可以選擇繼續繳納,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退休之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相對來說,金額也會更高一些。因此,期滿之後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還是非常划算的。 相反,如果達到退休年齡之後,養老保險還沒有繳滿15年的時間,在2019年以前,是可以通過一次性補繳,來繳滿15年的年限的。但是2019年社保新政出臺,取消了一次性補繳的政策。 這種情況下,職工可以在退休之後,可以選擇個人繼續按時繳納養老保險,直到繳費期滿,就可以同樣享受終身養老金制度。如果需要補繳的年限較長,選擇放棄繼續繳費,那麼個人賬戶中已經繳納的養老保險,國家會按照8%的比例退還給個人。 除了養老保險,最重要的就是醫療保險了。五險一金中的醫療保險,區別於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社會醫療保障,又被成為職工醫保,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為勞動者提供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醫療保險通常由用人單位繳納9%,個人繳納2%,還有10元的大病統籌。其中個人繳納的醫療保費,將會全部劃入個人的醫保賬戶,而單位繳納的保費,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另一部分則被劃入醫保的統籌基金中。 個人醫保賬戶中累計的資金,可以用於醫保刷卡可以使用的地方,比如藥房買藥、醫院門診掛號費、醫藥費、住院費等等,都可以用醫保賬戶中的資金抵扣,但是不能夠直接提現。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與養老保險不同,男性必須繳滿30年,女性繳滿25年,其中本人實際繳費年限必須滿十年,才能夠享受終身醫保待遇。和養老保險一樣,如果到了退休年齡還沒有達到規定的繳費年限,需要個人繼續補繳,直到繳費期滿。如果停止繳費,可以將之前的醫療保費,轉移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中。 如果職工在繳納醫療保險期間中斷,將會對未來享受醫保待遇產生一定的影響,並且在斷交期間,無法享受相應的醫保待遇。 失業保險是指職工在事業期間領取的社會保障資金,由單位繳納1.5%,個人繳納0.5%,並且需要繳費滿一年,並且職工是在被動離職導致失業的情況下,才能夠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一般每交滿一年可以領取兩個月的失業保險金,最高可以領取24個月。 生育險全部由單位繳納,按照國家規定,女性員工在報銷生育險時,必須給予4個月的平均工資。如果該女性沒有生育保險,那麼她的丈夫所交的生育報銷,也可以進行報銷。 工傷保險同樣由單位繳納,萬一出現工傷,需要現場保留工傷證據,在一個月之內,由單位向相關部門做工傷鑑定,領取工傷保險金。 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的繳納比例是一樣的,最低不低於5%,最高不高於12%,住房公積金可以用於買房,還房貸等。住房公積金如果中途停繳超過三個月,只會對以後申請貸款有一定的影響,之前繳納的部分依然有效,以後再交中間都可以續上。

38 瀏覽109512019-06-14

私企的五險一金和國企的有區別嗎

一樣。 五險一金是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在職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為“應當繳納“項目,法律上應當即為必須,同時繳納也表現出這是一項義務。 2016年3月23日“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這意味著,未來隨著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合併,人們熟悉的“五險一金”或將變為“四險一金”,醫療保險將與生育保險合併,有些大型企業會為員工購買福利,如人身意外險、重大疾病保險。 擴展資料: 2018年五險一金五大變化: 一、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開啟第一步 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二、擬為失業人員代繳養老、醫療保險 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延長一年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做好失業保險條例修訂實施工作。 人社部2017年11月就《失業保險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與現行條例相比,意見稿中新增了為失業人員代繳基本養老保險費、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和創業補貼,將醫療補助金調整為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 三、可能會增加一份退休收入 自2018年2月1日起,《企業年金辦法》將正式施行。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協商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部分國資將繼續充實社保基金 根據國務院公佈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明確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方案要求,2017年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8年及以後,分批劃轉其他符合條件的中央管理企業、中央行政事業單位所辦企業以及中央金融機構的國有股權,儘快完成劃轉工作。 五、住房公積金貸款買房將更容易 住建部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維護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購房貸款權益的通知》,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以提高住房銷售價格、減少價格折扣等方式,限制、阻撓、拒絕購房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私企的保險額度低,公司拉幫結派多,都是關係戶,沒有人性化,所以離職的人多



敏於行vlog


同樣交五險一金是一樣,但是基數不一樣呀。私企都是按照最低標準交。國企按照上一年平均收入交。舉個例子,我原來在央企公積金每個月扣3100,公司補3100,一共6200。現在跳槽到私企,雖然工資看著高了,但是公積金每個月只有520塊錢。五險差距更大。退休後,養老金差距就出來了。


泗水西瓜2019


本人國企員工深有體會,總之現有體制下國企也可以算半個體制內吧,現在好多行業資源還是掌握在央企國企手中,雖然它臃腫辦事效率低……總結如下:

一是國企是人們心中的“鐵飯碗”,工作穩定,不會隨便開除員工,是可以長期乾的工作。對於國企正式員工來說,只要在工作中不犯大錯,永遠不必擔心被公司開除,就算是遇到國家大政策改革,比如下崗之類,那也會保證基本生活費,絕不會餓肚子。在很多人眼中,能夠進一家國企工作,那就是進了保險櫃,預示著生活開始穩定,預示著有了成家生子的前提條件。

二是國企在人們心中不僅活少而且福利多多。在多數人眼中,國企的工作就是端杯茶水看報紙,沒有任務壓力,沒有嚴格的績效考核,哪怕工作偷懶,紀律散漫,工資也不會有大的影響。並且單位的福利體系十分完備,有專門的部門保障職工福利,五險一金一定會有,逢年過節還有各種生活必需品發放,如米麵油、毛巾肥皂、鍋碗瓢盆這樣的物品幾乎不用自己買。還會為職工組織療養、運動會、參觀、學習等,以保障職工精神生活。

第三,國企員工名聲好。加上國企門檻相對較高,一般要求國家重點本科以上學歷,現在部分國字頭國企已經將門檻提升到研究生以上學歷,能夠進入這樣的國企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榮譽,而且很多國企都掌握著國家的命脈,負擔著國家的安全、經濟、政治等的穩定,比如石油、礦產、軍工、通訊,在這樣的國企工作經常會冠以獻身祖國“某某事業”的神聖使命。如果再能有個一官半職,那就是國家幹部。所以誰還不想削尖了腦袋都要加入國企


向著太陽進擊


如果你單純的比較工資可能會覺得待遇差不多,但是你得了解這幾點:

1、進入門檻不一樣,造成國企流動性較小。

部分國企進入門檻是很嚴格的,比如說要求211、985院校的應屆畢業生,還得有點“門路”,否則,很難進到國企裡。而私企,多要求大專以上學歷,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有了門檻,便有沉沒成本,而如果辭職,這些成本無法收回。因此,國企職工很少有辭職的。

2、社保和公積金繳費不一樣,造成國企人員養老金相對較高。

社保和公積金在國企是按照國家規定的繳費標準滿額繳費的,也就是按照上年度的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而多數私企都是按照當地的最低繳費基數繳納,這樣的話,繳費同樣的年限,在同一個時間和地點退休,養老金會少很多,而且公積金很少的話,也沒有辦法分擔房貸的壓力。

所以說,同樣是到手3000塊錢,但是國企要比私企的性價比高很多。

3、國企的部分福利比較多,私企除了工資什麼都沒有。

很多國企過節都會發一些油鹽醬醋,或者雞蛋等生活福利,這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們的生活,但是私企除了工資,幾乎沒有任何福利。

4、工資與工作量的性價比,國企更高一些。

部分國企的工作多是八小時工作制,然後週末都休息,所以很多人工作起來沒有什麼壓力,工作量跟工資相比,性價比要高一些。

而私企呢,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沒有加班費,還有周末也經常加班,也沒有什麼年假可以休息,所以同樣的工資,國企性價比更高,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流動,因為去私企提供同樣的工作量,工資還不如現在,除非能找到2倍以上工資的工作。

總體上來說,同樣的工資,部分國企的工作性價比更高一些,所以很多人不願意離開這個平臺,反而私企流動性較大一些。一方面私企是員工主動辭職,另一個方面是老闆隨時裁員,所以無論是員工自願還是非自願,兩者加起來流動性要比國企大很多。


HR雜談


職場上,的確存在國企與私企看上去待遇差不多的情況,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待遇部分,卻看不到很多隱藏在水底下的好處。


這就是為什麼私企人員流動性大,而國企相對較小的原因。

首先,別的不說,在這次疫情中,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最好的例證。

國企的員工,不能復工復產的,都是呆在家裡或遠程辦公、或直接休息,國企不會剋扣員工的薪餉,更不會辭退人員。作為國企員工,心裡踏實、放心。

而且,哪怕復產復工後,國企也會千方百計組織採購防疫物資,準備好員工上班需要的口罩、消毒液、酒精等,為員工提供最大的保護。

而私企的員工,不僅將面臨被降薪、被裁員的威脅,有的人所在的中小企業甚至直接就“關門大吉”了,連去工作的機會都沒有。而且,由於疫情對很多行業的影響巨大,這個時候失去工作,行業內的其他單位也在裁員,自然很難找到新的工作。


這就是私企的典型短板——抗風險性太差。很多職場的朋友,為了規避這種風險,自然就會選擇離職去找規模更大、待遇更好的單位,所以,私企人員的流動性就要大一些。

其次,國企與私企相比,隱形的福利待遇要好很多。

雖然一些國企員工與私企員工到手的薪資相差不大,但從福利待遇來看,國企員工能夠享受到的隱性福利收入,卻比私企要高很多。

要知道,在繳納社會保險這一塊上,私企都喜歡動小腦筋。一些極端的私企,直接就不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大多數私企則不按照員工的實際工資情況計算繳交基數,而是選擇用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作為繳交基數,這樣的話,由企業承擔的那一部分社會保險繳交額就可以大幅減少,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就可以有效縮減。

而國企均是按照國家相關勞動法規要求足額繳納,雖然看似扣減員工的薪酬比較多一點,但企業承擔的那一部分繳交額也相對較大,員工獲得的隱性收入也更多。

在職場中,對於一個普通的國企員工而言,如果你能夠拿到手的錢是1萬元,實際上國企為你付出的人工成本將高達1.3-1.5萬元,很多工資以外的福利,例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都是你在工資以外可以得到的實惠。

而回頭來看私企,假如你能夠拿到手的錢是1萬元,實際上私企為你付出的人工成本也就是1.1萬元左右,比國企少了很多,而少的這部分錢都是你的隱性福利。

相較國企而言,私企總體上對職場人的吸引力就是明面上的薪酬待遇,所以,一旦自己的工作不順心、待遇不理想,就沒有什麼牽掛,自然就會選擇離職去尋找更好的出路。這就是為什麼私企的流動性會更大的原因之一。

再次,國企管理規範,不會違規,員工失業風險比私企低很多。

國企的人力資源管理比較規範,特別是在遵守國家的勞動法規上,都是嚴格落實到位的。因此,國企不會出現針對員工的違法違規行為。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如果你在國企,因為你跟上司吵了一架,甚至辱罵了上司,你可以調動部門、調換崗位,或者在同事中被邊緣化、冷處理,但是,絕對不會因為你辱罵了領導,就會被開除或辭退。

而在私企中,員工膽敢和上司或者老闆叫陣,或者跟上司老闆吵架,大多數的情況之下只能有一個結果——捲鋪蓋走人。

同樣,私企可以無限制讓員工加班加點卻不付給加班費,但國企大多數情況之下,都必須要支付相應的加班費。國企的員工正常情況下都可以享受年休假,而私企的員工必須要看老闆的心情和態度。

這些都是國企與私企最根本的差距,也是國企員工穩定度高的根源所在。由於有了這些優點,國企的員工在考慮離職跳槽時,都會有更多的顧慮。

所以,哪怕從表面的薪酬來看,兩者之間相差無幾,但實際上,國企員工的粘性比私企強太多了。這就是為什麼私企員工的流動性更大的原因之一。

總結

總之,如果私企與國企薪酬相同,國企職位的吸引力和含金量一定是遠高於私企的,故而私企的人員流動性就必然會增大。

而私企只有發揮自身機制更靈活、平臺更寬鬆、薪酬更優渥的優勢,才能搶到所需的人員。

我是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問答達人、問答青雲計劃獲獎者【雪天驚雷】。如果我的觀點對您有啟發、有幫助,勞煩您點贊並關注我,雷哥將把職場乾貨與您分享到底,謝謝!


雪天驚雷


和啥企沒關了,而是和你在這個企業的身份有關,現在國企的員工也很少有正式的,基本也是合同制,和私營的差不多,該給你的也是剋扣,不該給你的也是一樣沒有,該加班一樣也得加班,大家不走的唯一原因就是認為國企黃不了,其實完全想錯了,國企黃的還少嗎?但是正式工還是有優勢,不能輕易辭退,待遇還是不錯。


清之源2


國企和私企的體制不一樣,對員工的要求也不一樣。

打個比方,國企猶如儒家文化,教化員工;私企如法家文化,講究令行禁止。

國企講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國企晉升機制,較為固化。通常都是‘工作了多少年,基礎技能怎麼做,上面有空才能按序填’,導致員工積極性低,競爭思維薄弱。但國企有一點好,薪酬體系穩定,福利優厚。有個朋友,每個月工資到手也就六七千,但年平均到手工資18萬以上,還有足額的公積金。工作強度無私企也不能比,有些人要說了國企也經常加班,但效率有多高,不入行的人根本看不出來。

國企工資不高,但性價比足夠;國企不適合敢闖敢拼的,但是適合大多數追求穩定的。

私企講究狼性文化,你給我賺的多我才能給你的多。

私企往往追求利潤最大化,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各種競爭機制,各種KPI考核。福利待遇也是以最直接最刺激人心的方式發到大家。但是總有水平一般的,總有一時不順的,這時候也只能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了。

私企各種激勵制度更加刺激人心,但能拿到激勵的都是有能力有水平的,都是敢闖敢拼的。能力不行的,最終會被迫離職;能力一般的,只能夾著尾巴骨,不然也是走人;一時不順的,只能跳槽;能力強的,遇到待遇更好的,也是被挖的份。

私企除了老闆之外都是流動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