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大樹移植前的準備和處理

大樹移植是一項極為細緻的系統工程,必須採取科學的技術施,盡力提高移動成活率、儘快恢復樹體的生長勢,才能收到應有的生態景觀效果 。那麼大樹移植前要做什麼準備工作呢

「乾貨分享」大樹移植前的準備和處理

(一)移植大樹的選擇

主要調查待移植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及生態學特徵,如樹木的種類、樹齡、樹高、樹徑、冠幅、樹形以及樹木來源地的生長立地類型等,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登記、分類、編號,慎重確定是否適合進行移植。

  1. 立地選擇  首先應考慮樹木原生地的立地條件,樹木生長地應平坦或坡度不大,否則樹木根系分佈不正、土球不易完整;其次應對其周圍的立地環境做詳細考察,根據土壤質地、土層厚薄、可攜帶土球的大小,調運機械進出的通道、周邊障礙物等,作出詳盡而合理可行的計劃。此外,還必須考慮栽植地點的立地狀況和施工條件,以儘可能和樹木原生地的立地環境條件相似,便於施工養護。
  2. 樹相選擇 首先應選擇樹體生長正常、無嚴重病蟲感染以及未受嚴重機械損傷的樹木,選定後對樹幹生長朝向做出明顯的標記,以便移植時確定方位。此外,樹種不同、形態各異,在不同綠化用途上的選擇標準也不盡一致:如行道樹,應選擇幹直、冠大、分支點高,有良好庇廕效果的樹體;而用於庭院觀賞的樹木就應講究樹姿造型,選取冠形開展的孤立木。處於風口或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樹木往往樹形奇特、別有韻味,也可適地使用。
「乾貨分享」大樹移植前的準備和處理

(二)移植時間的選擇  

在目前的綠化施工需求中,隨著大樹移植的技術進步和機械設備的性能提高,雖然移植時間的跨度越來越大,但最佳移植時間的選擇仍應受到重視,因此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移植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方便日後的正常養護管理。

  1. 春季移植  早春樹體萌芽前是大樹移植的最佳時期,此期樹液開始流動、枝葉尚未萌芽生長,樹體蒸騰量較小、根系挖掘時損傷的根系容易癒合、再生,樹體能夠及時恢復水分代謝的平衡。經過早春到晚秋的正常生長,樹體移植時受傷的根冠基本恢復,給樹體安全越冬創造了有利條件。
  2. 夏季移植  夏季樹體蒸騰量較大,一般來說不利於大樹植,再者所需技術複雜、成本較高,故一般儘可能避免。但如在十分必要時,可採取加大土球、加強修剪、樹體遮蔭等減少枝葉水分蒸騰的移植措施,也能獲得一定的效果。特別在南方的梅雨期,由於連陰雨日較長,光照強度較弱、空氣溼度較高,如把握得當也不失為移植適期。
  3. 秋冬移植 從樹體開始落葉到氣溫不低於-15℃的秋冬季節,樹體雖處於休眠狀態,但地下根系尚未完全停止生理活動,移植時被切斷的根系能夠癒合恢復,給來年春季萌芽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但在冬季嚴寒的北方,必須加強對移植大樹的根際保護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大樹移植的最佳適期還受氣象影響,最好選擇陰而無雨或晴而無風的天氣,避免在極端天氣情況下進行;歐洲國家提倡在夜間移植大樹,以避免日間高溫對樹體蒸騰的影響。
「乾貨分享」大樹移植前的準備和處理

(三)移植前的技術處理  

為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可在移植前採取適當的技術措施,以促進吸收根系的增生,為其後的移植施工提供方便。

  1. 切根處理 大樹移植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所帶土球範圍內的吸收根數量和質量。為此,在移植大樹前採取斷根縮坨(回根、切根)的措施,使主要的吸收根系回縮到主幹根基附近,可以有效縮小土球體積、減輕土球重量,便於移植。在大樹移植前分期切斷樹體的部分根系,以促進吸收鬚根的生長,縮小日後的根坨挖掘範圍,使樹體在移植時能形成大量可帶走的吸收根,這是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關鍵技術,特別適用於移植實生大樹或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珍稀名貴樹木。具體做法為:在移植前1~3a的春季或秋季,以樹幹為中心、3~4倍胸徑尺寸為半徑畫圓或成方形,分年度在相對的方向挖溝(寬30~40cm×深60~80cm)。挖掘時如遇較粗的根,用鋒利的修枝剪或手鋸切斷使之與溝的內壁齊平,並在切口塗抹0.1%(100ppm)的生長素(萘乙酸等),以利於促發新根,其後用拌和著肥料的泥土填入並夯實,定期澆水;到翌年春季或秋季,再照上述操作分批挖掘其餘的溝段。正常情況下經2~3a,環溝中長滿鬚根後即可起挖移植。在氣溫較高的南方(如廣州等地),有時為突擊移植,在第一次斷根數月後即起挖移植:通常以距地面20~40cm處樹幹周長為半徑挖環行溝(深60~80cm),溝內填稻草、園土至滿後澆水,相應修剪樹冠;但須保留兩段約佔1/4的溝段不挖,以便能有足夠的根系繼續吸收養分、水分,供給樹體正常生長。40~50d後新根長出,即可掘樹移植。
「乾貨分享」大樹移植前的準備和處理

2.平衡修剪  大樹移植時因樹木的根系損傷嚴重,因此必須對樹冠進行修剪,以減少枝葉蒸騰、獲得樹體水分的平衡。修剪強度則根據樹種的不同、栽植季節的變化、樹體規格的大小、生長立地條件及移植後採取的養護措施與提供的技術保證來決定,修剪時應儘量保持樹木的冠形、姿態等景觀指標。萌芽力強、樹齡老、規格大、葉薄稠密的樹體可強剪,萌芽力弱的常綠樹宜輕剪,落葉樹在萌芽前移植可儘量不剪。通常在保持樹冠基本外型的基礎上去掉2~3主要分枝或修剪1/3枝葉的強度,對在高溫季節移植的落葉闊葉樹木則需修剪60%以上的枝葉。目前國內大樹移植主要採用的樹冠修剪方式有:(1)全冠式。儘量保持樹木的原有樹冠、樹形,原則上只將徒長枝、交叉枝、病蟲枝、枯弱枝及過密枝剪除,為目前高水平綠地建設中所推崇使用,尤為適用於廣玉蘭、雪松等萌芽率弱的常綠樹種。 (2)截枝式。只保留到樹冠的一級分枝,將其上部截除,多用於香樟、銀杏等生長速率和發枝力中等的樹種。此法可有效提高移植成活率,但對樹形破壞嚴重,應控制使用。 (3)截乾式。只保留一定高度的主幹,將整個樹冠截除,可用於懸鈴木、女貞等生長速率快、發枝力強的樹種。雖然這可以大大提高移植成活率,但無論從景觀上還是生態上都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目前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已被逐步放棄,但在搶救性移植保護中仍不失為有效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