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更爱弟弟”,家长要给孩子一样的爱

父母相爱,容易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富有魅力的人。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存在与同性父母争夺异性父母的心理的。

如果父母相爱,那么他们就会趋向于认同自己的同性父母,并且学习和模仿他们,以求成长为和同性父母一样的人,为和异性父母一样的人所爱。

“为什么妈妈更爱弟弟”,家长要给孩子一样的爱

可以大大促进孩子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孩子会从父母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到怎样的相处方式可以获得融洽的异性关系。

母之间的爱,和对孩子的爱是有不同,就好像你爱吃红烧肉,和你爱读书,这是两个概念,很难拿来比较哪个多一点。

绝大多数相爱的夫妻都会特别重视共同的后代,但有些夫妻过于热爱对方,不能协调好两种爱表达的浓烈程度,譬如说,这对父母其实是偏向于不要子女,享受二人世界,本身要孩子的意愿不大,因为各种原因勉强要了孩子等等。

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关注,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从而极度缺乏自我认可和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容易性格乖僻,要么习惯用激烈的手段获取他人的关注,要么封闭内心,害怕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种区别取决于孩子天生的气质和父母的风格。

“为什么妈妈更爱弟弟”,家长要给孩子一样的爱

父母过于浓烈地彼此示爱,忽视孩子,可能会令孩子认为是男女之间的这种吸引造成了他的不幸,从而憎恶情侣/夫妻这种异性关系,或者造成“缺爱”的情况,从而影响个人情感、婚恋问题。

父母牺牲自己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为了孩子辞去工作在家辅导,从表面上看,都是为了孩子,但也可能潜藏着利己的动机。

也许是担心孩子落后了让自己脸上无光,也许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或者是想通过孩子的优秀来填补自尊的缺失,或者是想跟孩子缠绕地很紧,以回避婚姻的不幸。

当然,他们也确实存在对孩子的关心,比如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为了孩子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很享受跟孩子相处的时光等等。

缺乏爱的能力的父母,会有很多手段让孩子臣服于自己,源源不断地得到孩子的爱。比如,不断地向孩子表达自己多么的不容易,为了孩子牺牲了多少,通过这种方式唤起孩子的内疚,让孩子为了缓解内疚而不断地为他们付出。

“为什么妈妈更爱弟弟”,家长要给孩子一样的爱

或者以种种道德的或伦理的要求来约束孩子,孩子从小被道德化的说教所控制,心甘情愿地不断地为父母付出,在关系里迷失自己。

这些迷失自己的人也是痛苦的,他们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其他关系中得到补偿,比如在伴侣或亲子关系中。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各种关系中不断地被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