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奔竞不息的钱塘江畔,有一片广袤美丽的沙质平原,因位于钱塘江之南,故名“南沙”。

据《萧山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淫雨浃旬,南沙一带致成泽国。山阴、会稽、萧山三邑绅士筹款赈抚,捐集银洋一万元,于次年筑“新堤”(南沙大堤前身),属萧山境者计三千六百七十丈。晚清时,因钱塘江改道,原属海宁县南沙地区的大片区域被江水划到了萧山。由于管理上的局限性,最终在行政上也划归了萧山,结束了它“飞地”的命运。

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60年代萧山围涂的情景

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围垦滩涂

有人说,长城是中国最伟大的工程,而萧山最大的工程就是钱塘江的护塘长堤——南沙大堤。建国后,连续整修,加高培厚,才成为西起浦沿半爿山、东至绍兴童家塔与北海塘相连的南沙大堤,为南沙安全和促淤海涂创造了条件。再细看我们益农镇的九曲十八弯的“大堤”,堤外就是广阔的围垦地区。大堤见证了萧山益农人的“勇立潮头、艰苦奋斗”的围垦精神,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益农镇地处杭州最东面,是钱塘江口的滩涂,位于“南沙”最东端,是萧然大地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东靠绍兴滨海新城,西临小城市瓜沥,南接绍兴柯桥,北邻临江经济区,区域面积46.51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

益农镇西半部原为夹灶乡,因当地最早以古老的煮盐工艺产盐,每处以两灶间隔,故名夹灶。益农是围垦精神的起源地。1966年11月,夹灶、党山、长沙3个公社进行联合围垦(后统一简称益农围垦),揭开了大围垦的序幕。1966年11月开始,到1977年12月结束,益农围垦历时11年,向海要地5.64万亩。益农首期围垦,是萧山围涂历史上组织集体力量围涂垦地的首创,在人类围涂史上书写了中国篇章的益农样本。从1966年围海造田开始,沧海桑田一瞬间,历史的车轮已无声地走了五十二载;而钱塘江较1966年已东退数公里,依堤邻湾还有众多的码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记忆,南沙大堤已无一处临水,它只是静静地卧在萧然大地的东北部,看着风霜雪雨,感受着世事变迁。

围垦移民定居后,1976年2月筹建益农人民公社,1978年1月为益农人民公社,1984年5月为益农乡,1992年5月益农乡与夹灶乡合并为益农镇。

改革开放前说起益农,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远,位于杭州最东边的益农,更加靠近绍兴。由于交通路网的限制,从萧山中心城区到益农镇,至少需要1小时车程。很多益农人去远的地方都要去绍兴北坐车,更有每次回家都是包车的,问其原因,一句话:益农太偏了,到各个地方都不方便。益农处于萧山最偏远的东部地区,有“电尾巴、水尾巴、路尾巴”之说,意思是:这儿没有公路,没有自来水,也没通有线电视,被称为萧山的“东伯利亚”。一直以来益农是萧山相对落后的地区,到1998年还戴着“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帽子。老早的益农,几乎看不到一间砖墙瓦房,清一色是破旧的茅草棚;走进农宅,往往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益农镇早期的农业作物以粮、棉、豆类、油料为主,辅以络麻、甘蔗、蔬菜及其他多种经营,盛产“萧山萝卜干”和“绍兴霉干菜”,主要种植棉花、络麻、油菜这三样经济作物。

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改革开放初益农镇面貌

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改革开放初益农镇面貌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的益农史,书写了人定胜天的豪迈,是一部惊天动地的围垦史。那么,改革开放后的益农史,则篆刻了勇立潮头的伟岸,是一部不怕困难的创业史。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如今的益农镇已有了六张“金名片:

一是“产业新城”金名片。当前的萧山,正处在“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窗口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是萧山推进全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城区国际化“三化联动”的具体实践。益农拓展区块作为开发区四大区块之一,承接着拉大城市主城区框架、扩展城市功能的重大任务。

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改革开放建设中益农镇换发崭新容貌

2015年6月萧山区政府发文明确益农镇37.4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开发区的拓展区块,这对益农今后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益农把“融入大平台、实现大发展”作为发展的战略方针。益农将不再是一个边远镇街,而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区块征迁涉及4个村321户农户,已在去年完成签约,益农将进行建镇史上的首次高层安置。今年,益农还将进行第二次征迁,涉及农户800余户,征地1万余亩。

大征迁的背后,是一座产业新城的崛起。益农编制完成了《萧山区益农镇产业单元产业规划研究》,明确了在益农产业区块内,打造包括纤维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装备智造基地在内的七大大功能区块,吸引着一大批高新企业和重大项目进驻。目前,万向、恒逸等企业进驻工作正有序开展。万向公司正在益农区块的进行前期对接工作。恒逸集团逸宸公司与“锦远新材料”项目接盘后的对接工作已开展,正在进行场地清理、水电项目等前期工作。同时,益农也将以打造省级化纤新材料产业园为依托,加大荣盛等本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最大程度整合重组化纤产业,推动转型升级。目前,荣盛集团投资30亿元年产20万吨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项目,已完成254亩土地的收储和前期工作,即将全面启动。益农将从生态、效益、技术等方面严把项目入驻关口,注重对承接项目的改造提升,着力打造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园区,强势引领益农经济健康快速增长。

二是“现代化工业”金名片。益农镇的工业经济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谱写着南沙大地的传奇——年平均递增速度达到了45%以上,早在2006年经济总量已突破100亿元大关。2017年,全镇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03.4亿元,比五年前增长20.1%;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01.8亿元,比五年前增长19.2%;规上工业增加值9.7亿元,比五年前增长24.8%;各项经济指标比五年前有了快速增长。

益农镇工业企业以化纤纺织、机械五金、印刷包装等行业为主,其中化纤轻纺占工业经济总量70%左右。化纤领域的巨头——浙江荣盛集团雄踞此处,荣盛集团是萧山乃至全国化纤领域领军企业,位列全国大企业排名172位,民营企业26位。2017年,集团年产值超1000亿(产值1068亿、销售1066亿),在益农有100亿左右,约占益农经济总量的80%。大立建设集团也是益农骄傲,在2017年12月25日,集团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萧山仅2家。

益农创新驱动后劲十足,一系列高端新型项目逐个上马,荣盛集团聚酯、聚酰胺纤维柔性化高效设备技术成为“十三五”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盛元化纤、老胡子酱菜等企业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减少劳动力40%左右。单一产业发展已经走向产、学、研融合深度发展,辖区内多个产业工作室相继创建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五年来,累计新增专利申请74项,获专利授权7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申报省级及以上新产品备案20项。

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现代化农业”金名片

三是“现代化农业”金名片。早在2010年,益农就编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年规划》,重点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园、现代农业生态园和现代农业综合园三大精品园。2011年,益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正式启动,一个占地3.9万亩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集种、养、产、景(休闲)为一体,建成后将实现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高效生态农业先行、休闲观光农业集聚三大功能。园区建设效益明显,在2017年底,综合区内实现农业总产值57919万元,较建设初期增长5倍,实现农民人均收入61183元,较建设初期增长4倍,托起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梦”。

益农农业品牌亮点纷呈,三围芹菜就是其中一个。近年来,三围村以1700亩省级无公害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为发展基点,不断做大做强设施蔬菜产业,“农垦”牌芹菜成了我镇的一张亮丽名片,三围村也因此喜获“全国一村一品蔬菜示范村”称号,该村种植户平均种植大棚蔬菜4-5亩地,年纯收益超过15万元。三围芹菜美名远扬,远销港澳市场,还是G20峰会保供蔬菜。镇龙殿村水生植物也值得一提,针对镇龙殿村地势低洼和土壤水质特性,引导村民种植水生植物,经历近十年的发展,水生植物种植基地逐步扩大,特别是随着“五水共治”深入推进,给这一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目前全镇已有镇龙殿、星联、久联等7个村300余户农户从事水生植物种植,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品种已逾百余种,年销售达3500万元,亩均收益可达2万元。益农已成为杭州最大的水生植物种植基地,杭报曾以“种草比种稻好”为题做专门报道。此外,超五百年历史的“萧山霉干菜”、“沙地西瓜”、“紫香炒货”等先后成为市、区级名牌产品,擦亮了益农农业名牌的金色招牌。

萧山益农镇的“前世今生”

美丽乡村

四是“国家级卫生镇”金名片。走进益农镇,宽广干净的路面,清澈见底的河道,干净靓丽的村庄令人印象深刻,“洁净美”让益农名声在外,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这里俨然是可“诗意栖居”的世外桃源。在全区“最清洁城乡”竞赛中,益农镇从2015年开始,连续3年保持全区第一。

拆除违章建筑是建设美丽益农的第一步。2013年,浙江大地吹响“三改一拆”工作号角,益农镇迎难而上,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合力破解难题,打好打赢了这场硬仗。5年来,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7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了市级“无违建创建先进镇街”和“基本无违建镇”称号,并在2018年成为区内首批杭州市“无违建镇”,打响了萧山“无违建”镇街创建的第一枪。益农地处萧绍边界,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总长128公里的42条河道构筑起了靓丽的水环境。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剿劣治水、河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一直走在全区前列,良好的环境基础和扎实的整治氛围,使益农成功摘取了“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这两块含金量最高、难度最大的“国字号”招牌,营造了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然而,在环境整治上,益农没有满足现状而止步不前。在当前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如火如荼的推进中,益农作为萧山区首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6个试点镇街之一,立足地形特征和人文底蕴,高起点构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域体系,投资1.8个亿,完成整治项目24个,并以秩序管理为重点,有效治理了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线乱拉等环境乱象,集镇面貌得到提升,成为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试点镇。全镇小城镇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益农经验”先后在省、市、区推广。

五是“良好政治生态”金名片。选人用人导向是良好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选好用好一名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可以激励更多的干部奋发进取;反之,用错了一个或几个干部,就好比污染了水源,对一个地区政治生态的破坏、对事业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益农在选拔干部中,科学配置村班子队伍,建立起了强有力的村干部队伍,在去年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实现了组织意图体现率、一次选举成功率、资格符合率“三个100%”;实施村书记领头雁工程,坚持唯才是举、量才使用,村书记综合素质高、执行力强,素有“长寿书记”的美称,平均任职都在10年以上,三围村党总支书记许天罡、群围村党总支书记是浙江省“千名好支书”,长北村党总支书记陈建立、久联村党委王宝升是浙江省“万民好党员”,此外还有4个村书记获得区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

益农注重党建品牌打造,打造“党建+围垦精神”品牌。通过南沙大堤主题公园建设、益农镇志编写、围垦文化墙绘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围垦精神,勇挑发展重担。推动南沙公益民间志愿者队伍建设,设立南沙公益临时党支部,开展便民服务、公益演出等活动,服务群众近万人次。推出了“红宣益讲”品牌活动,采取村(社区)内宣讲、镇街宣讲等多种形式,每月15日在镇机关会议室、文化中心会场、蓝领益家或各村(社区)村(居)委会举办,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升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水平。

首创的“党建+好村风”模式,更是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朴实的村风也让道德的种子在南沙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益农,敬老爱亲、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蔚然成风,好人群体不断涌现。在镇慈善分会第二轮募捐行动中,益农本土企业家、村(社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更是全力支持,共有17家企业捐赠留本冠名基金5800万元,募集现金457.994万元。其中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赠了最大一笔3000万元的留本冠名基金。除此之外,16家企业都捐赠了100万元以上的留本冠名基金,另有34家企业和32个村(社区)、单位捐赠了现金,源源不断的爱心,彰显了益农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征地拆迁、农民建房、环境整治等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中,益农百姓识大体、顾大局,主动配合政府完成任务,确保了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在优良党风政风的带动下,村民重拾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良好的村风、民风也奠定了社会平安和谐的基石。多年来,益农上下政通人和,未发生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众集体上访事件,也无重大刑事案件。

六是“教育人文”金名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群众关心的大事,也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近年来,益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重高率萧中率一直稳步增长,2017年益农镇中中考重高率达41%,萧中46人,萧中录取率达9.7%,继续位居全区农村初中前列。“荣盛教育奖励基金”在其中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自2011年来,已累计奖励优秀教师805名,优秀学生1439人,发放奖金784.2万元。

“软硬兼顾”双管齐下。在硬件建设上,益农在去年启用了夹灶小学,今年又将启用益农四小(杭师大益农附属小学),彻底结束村完小办学历史,并开始益农第二幼儿园建设,逐步构建益农教育新格局。在软件建设上,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区级及以上名优教师93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6%,较去年提高4.5%。其中,省级优秀教师2名,市、区级教坛新秀61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16人。

文化需要有教育的底蕴,也需要内涵的外展,益农依托文化礼堂这个载体,极大丰富了沙地人文。2013年,益农以新发村为试点,拉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序幕。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文化礼堂有6家,正在创建的有4家。早在2016年,益农就出台了文化礼堂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镇级层面出台文化礼堂长效管理办法的,在全区乃至全市都属领先。在制度的引领下,各文化礼堂做到了大门常开、活动常在、群众长受惠。每个文化礼堂全年开展的规定活动均在30次以上,内容涵盖节庆礼仪、乡风文明、文体活动、文艺演出等多个方面。活动有内涵、人才有保障、群众有获得已成为益农文化礼堂建设的特色亮点,值得一提的是,群英村文化礼堂在今年1月25日承接了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贺新春》栏目取景拍摄任务,益农文化礼堂作为萧山向世人展示文化的窗口,得到了各方好评。

益农用自己的成就,谱写这座“贫困小镇”向“富裕小镇”的飞跃。我们相信,在破旧立新中,一座产业新城正在悄然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