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英語變成副科,為什麼有的人極力反對?

君子玉言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很尖銳,也很現實。

對於一門學科而言,自然有其優秀者,也有其蹩腳者,我們很難單單隻從學生的成績當中看出一門學科的作用。

回顧我們目前的學習制度,9年義務教育,3年高中,然後是高考,4年大學,後面是研究生。十幾年的學習時間裡面,目前,國內大多數的一二線城市都是從普遍的小學3-4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到了大學階段,也就將近10年的時間。

然後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當中大多數人從開始學說話起講的就是中文,按照一般人1歲開始學說話,到了11歲,10年的時間,試問,當各位還是一個11歲的孩子的時候,學校對你的語文要求是什麼,是不是讓你去考一箇中文4/6級?很顯然,並沒有,很多還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甚至連作文都還只是處於入門階段,考試都還是以記敘文為主要文體,會寫議論文你的小學生甚至都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然後對比一下,學了10年英文後,處在大一階段的學生,對英語的要求是怎樣?CET4/6已經作為評判學生英語水平的標準了,甚至成了他們就業時候的一塊敲門磚。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說,能拿一個小學5年級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跟一個大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去作對比嗎?確實,沒有可比性,但是,在這個時間裡面,對於一個大一學生,一個學了將近18年中文的人來說,我們有要求過他們去考一箇中文4/6級來證明自己的中文水平嗎?

甚至,在很多大學的非文學專業裡面,已經不開設語文課了,但大學英語卻成了大學生的必修課。那麼問題又來了,大學生為什麼不需要學語文了。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看一看,漢語和英語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很顯然,這兩者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記住,是語言,對於語言的學習要求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懂,不外乎四大要素,聽說讀寫,這裡插一句,如果連聽說都不過關,何來的讀寫。然後再次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在大學前學的是什麼?是語文,或者說大了是中文,語文的本質是什麼,是語言文字,包括口頭語和書面語。(如果這裡存疑,請自行百度)在這裡,往小了說,語文關乎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與人交流,工作文案,往大了說,這是中華幾千年下來的文化積澱,是一種祖宗文化、歷史證據的傳承。換而言之,語文,對於所有中國人而言,僅僅只是一種語言這麼簡單嗎?

好了,我們再來回歸題目,迴歸現實。都回家看看自己曾經學過的交材,我們在中小學階段學的是“語文”和“英語”,拿一種外國語言和自己的傳統文化來對比,不是一種搞笑嗎?所以,為什麼排外?是我們真的很排外嗎?引用一些回答的話來說,中文都沒學好。說得不客氣一點,在中國,英語憑什麼跟語文同樣重要。

聊到這裡,相信又會有槓精出現,提及科學技術,現代化水平。在這一點上,不可否認,目前為止,外國在這方面確實領先,而當中絕大多數的文獻都是以英文為載體,不管是SCI,還是其它很多有參考價值的文獻技術,都是已英文的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只是,我們還是回到現實問題中來探討,中國十幾億人口,當中有多少科研學者,每年大學生成千上萬,又有多少人能躋身金字塔的頂端,成為那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研究人員。還是那個詞——鳳毛麟角。

說到這點,相信槓精會提出,如果連英語都沒學好,怎麼成為這當中的科研人員。在這裡,我只想一笑了之,但凡會考慮問題的人,都應該想到,目前市面上英語培訓機構有多少,單單華爾街英語就能在短時間內將一個平時根本不需要使用英語的普通白領,培訓到正常語言交流沒有問題,如果身處金字塔頂端的科研人員,連在大學,研究生階段時候把英文學好的能力都沒有,他憑什麼站在那個位置??看好,這裡我說的英文,對於那些研究人員而言,他們需要的不單單是語言上的交流,也需要對文字,文獻的理解和學習能力。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普羅大眾,除去個別領域之外,日常需要用到英語的地方,還真的幾乎沒有。

英語如果僅僅作為一門學科,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跟語文同列,說得難聽,激進點,它也不配。如果說在中小學階段展現出了超高的英語天賦,那並不是那個學生英語能力有多強,而是他本身就是一個對語言學習能力超強的人,換一種語言,他也一樣的強大。所以,對於英語有愛好或者特長的人,完全可以在大學階段選擇英語的相關專業,大學的專業是什麼?已經遠超中小學的學科範圍了,涉及更廣,更深入。而在這裡,也請看清楚,國內大部分高校所開設的外文專業,也僅僅是外文的一部分而已,當中涉及到英文的專業,也僅僅是英語文化的一個部分而已。


如果將英文和語文同列,我並不反對,畢竟兩者代表的是兩個文化。

但是,我們看看現實,哪怕是高等學校,對於英文的學習也僅限於當中的某一部分,高校的英語專業很多,但英文專業......換句話說,在大學專業學院,都難有能跟語文同等級的一個英文專業出現,憑什麼在中小學階段,英語,一門語言,跟語文相提並論。


回到作者的問題,這當中的利益關係,不再討論。只需要看看當下,所謂的出國遊學,出國留學,出國旅遊,中小學英文培訓班。各種產業鏈的產生,已經說明了一切,只是,當大家都盲目地將英語列為重點學科的時候,殊不知,在國外,很多中學已經悄然開設了孔子學院,漢語學院,在米國,某些中學已開設的孔子學院,漢語學院中,那些金髮碧眼的孩子中文可以說的很好,但不代表他們能夠完全理解漢語文化,但交流並沒有問題。這就是對比,總說國外好的人,怎麼就看不到,別人拿起漢語當學科,也僅僅是作為一門語言在學習。


如果單單拿對英語的重視程度說事,重提當年清朝的衰敗與無知,那麼,我感覺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無知。都已經是9102年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難道都看不到嗎?拿閉關鎖國的清朝跟現在相比,不可笑嗎?然而,這跟在中小學階段將英語列為主學科,有何關係? 對於真正需要涉及到專業英語的人才,上面已有敘述,這裡不再重複。對於普通人而言,哪怕你過了英語4/6,在專業文獻面前,還是一個無知者而已,當中的專業詞彙和表述,根本就不是一個4/6級所能簡單涵蓋的。

作為一門學科,英語成就了很多學生,但不見得能成就多少人的一生!

作為一種文化,語文伴隨著我們一生,但卻是多少代人的傳承?


光羽浮生


把英語列為副科,可以說是全國90%人的心願,反對的人有二種人,一種是以英語為生的人或即得利益者,另一種是英語有用,和世界溝通的語言,但14億人,幾乎有13億沒用,我們從不反對你要英語,你中文不學,只學英語都行,你全家移民都學英語都行,只是列為副科,不是不讓你學了,別人不願意花十幾年的時間,花在幾乎沒用的英語上面,為何要梆架別人,非學這用得很少的,無多少用的東西,浪費寶貴的青春?


美皮工坊


英語要學,但不能與語文、數學並駕齊驅!高中後文理都還要分科,再把英語放在那個位置就不合適了,只能和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在同一方陣!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研究中國史的、研究甲骨文的,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中醫藥專業的……為什麼要把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英語上?即使要看英文資料,翻譯軟件就能解決!因此,還是要區別專業方向、區別招生院校的生源要求!


用戶2693107548463


只要這個世界多數發達國家都是英語國家,把英語變成副科基本上就是一種自大。要認識到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需要和外國加強交流,更需要承認我們的科技和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科技和人才的交流永遠是向上的。

想想一旦英語變成副科會變成什麼樣子。你阻止不了有錢人家的孩子去上課外英語輔導班,阻止不了人家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也阻止不了人家以後出國留學去學習更加先進的科學和技術。而你的孩子和廣大農村的孩子將完全喪失和世界交流的機會,社會階層將固定化。失去機會的永遠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請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當然對英語的考察可以更加靈活,實用,但是完全不同意將科或取消。


劉小夏讀書


英語就是一種溝通工具,不要過於看重,可以等到大學裡有選擇的修學,成績好,學業有成,就有機會出國深造,英語就可以派上用場;如果連初,高中文化都學不好,學英語又有什麼作用?



超越極限668


在學校,由於英語課程的主科地位,決定了英語老師的重要作用。看看學校的體育、音樂、政治、史地、理化、生物老師,能和數學、語文、英語老師相比嗎?

課外培訓,有多少孩子報英語培訓班,包括全國最大的社會教育機構新東方,都是把英語帶到重要位置的。一邊是英語培訓門庭若市,另一面則是史地、理化等學科的門可羅雀。培訓可是和收入掛鉤的。

因此,取消英語主科,將會動了多少人的蛋糕!


無影無蹤1962


首先將英語變成副科不打緊,眾多英語培訓機構的人員面臨失業。這部分人不在少數至少數十萬甚至於上百萬之多他們當然會站出來反對。加上眾多培訓機構的老闆們也會顧用水軍到處遊說以確保自己的利益。

第二還有許多確實認為英語特別重要的人士也會發至內心的反對。

第三還有某些崇拜西方文明的人當然也會反對。他們對西方的一切頂禮膜拜決不會容忍把英語地位降低。

事實上中國已經是除英語為母語國家外最重視英語的國家。中國人的英語水平遠超日本。如此重視英語對中國來講有得有失,利弊皆存。我認為現可以適度的下調英語的重要性了!


花非花葉非葉3315


學習英語作為大多數人來說是無用的,為什麼我們都要學習英語?其實規根到底是那些無良學者教授的頌洋湄外的奴性意識及無政府主義思潮和絕對個人利己自由主義的惡念所作用下的東東。作為佔世界人口4份子一的華語總量,為什麼外國尤其是西方國家為什麼不將華語作為主科?甚至連輔科都不是呢?為什麼啊?本來學生的學習很緊張,課文又深,再加上英語那將是雪上加霜,使很多學子被英語拖垮而埋沒他們的聰明才智。所久,我贊成把英語降為副科或選修語。


詩詩外公1


我是贊成的。

1英語語言本就是工具,沒有必要從小就開始學

2英語語言過早教育不利於母語的深度學習,擠壓其他學習時間;英語時間投入與價值產出絕大多數不成正比;

3過早學習英語會潛意識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崇洋媚外潛意識。不利於留住頂尖的優秀人才

4英語卡住了很多其他方向優秀天賦的人才

5英語學習完全可以放到大學或者工作中去學,這個階段已具備判斷能力,瞭解學習英語的作用,也利於企業培養自己的人才

6想來中國發展必須說漢語,必須否定英語

7將英語的學習時間改成學中國歷史,以史為鑑,提高國家民族意識等

綜上,英語成為副科完全是有利的


自我與非我


英語變副科,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就不多說了,我們來看看他們說的是不是真心話,繞過假話聽聽真話就知道大多數人的意見了!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可以簡單分類一下。

第一類,你可以看看他說的這些內容是不是意味著這種改變觸動了他的利益,最簡單的英語培訓機構肯定覺得不能取消,這一類人因為立場原因,說的基本上不可能中肯!

第二類,你可以看看他說的是真的就是他的真實想法,還是他被洗腦了。其實這種人也很好分辨,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英語這個東西肯定利弊都有,如果一個人徹底否定了另一面的可能,那麼這種人的意見你可以忽略,他已經是被洗腦了,連自己的想法都沒有的人,他的意見沒必要考慮!

第三類,這種人和第一類很像,歸結為既得利益者,他們兩者只是立場相反,本質一樣。

剩下的這些就是說真話的,他們可能因為所處的環境、眼界、學識、閱歷等等會傾向於某方面,聽聽他們說的才是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