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柳永的經典名篇《雨霖鈴》?

謝小樓


公元984年,一個嬰兒出生在福建崇安,這個"奉儒守官"的家庭為其取名"三變",出自《論語》的"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希望他走一條官途。

然而,他卻自稱"白衣卿相""奉旨填詞",成為了北宋第一個致力於詞創作的作家。他就是柳永,柳七郎。

柳永在科考失利後,寫下了《鶴沖天》,因其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吟低唱"忤逆了仁宗。柳永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伎樂工填詞寫曲。《雨霖鈴》此詞正是寫柳永自汴京南下後與一位戀人惜別的情景。它以悽怨的景物描寫、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動人的真情實感,打動了千古以來的讀者。

一、《雨霖鈴》之景——哀婉悽清空惆悵

《雨霖鈴》一詞以工筆描繪了詞人離別之際的景色。詞的起首三句,直寫蕭索淒冷的秋景,詞人獨具匠心地從"寒蟬"寫起,寒蟬的鳴叫,悽切哀婉。"寒蟬、驟雨、長亭"以及"煙波暮靄,岸柳殘月" 交融在一起,使人感到沉重壓抑。

下片詞人與心上人分手後,乘一葉孤舟,形單影隻。縱有良辰美景,也只覺得景如虛設;縱有千種風情,也只是空惹惆悵,無處訴說。"柳""留"諧音,折柳送行早成習俗。《詩經·小雅·采薇》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詞人"楊柳岸"一句,更是虛景實寫,顯出苦悶。

柳永細細描摹清秋景色,將情感如水般融入哀景之中,敲擊著讀者的心靈。

二、《雨霖鈴》之情——最是人間耽別離

離愁別恨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傳統主題之一。《雨霖鈴》描繪了一幅黃昏惜別圖,唱出了離別時的千種纏綿,萬種哀怨,成為宋代吟詠離愁的代表作。

詞上片之哀景寫離別之宴上,蘭舟聲聲催得緊,離愁沉沉壓心底。離別前的一切景象似乎都醞釀著一場悲慟。而真到人物離別時作者僅僅用"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十一個字來寫別離時人物的情態,更顯得"此時無聲勝有聲"。

而在離別之後,詞人借酒消愁,酒醒後孤寂和淒涼更是蜂擁而來。依依楊柳枉自多情,昨晚沒有留住分別的腳步,此時卻更人想起送別時的離怨。可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

三、《雨霖鈴》之法——奇章秀句精巧思

柳七郎此詞與其他離別詞相比,除了勝在感情,更勝在技法。劉熙載《藝概》中談到:"詞有點,有染"。詞開篇寥寥幾筆,無一"情"字,卻字字含情,句句含情,用極凝練的筆墨,渲染出一種冷落悽清的場景。上闋句句都在言情,卻無一語直接言情,只是在染。

而下半闕"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筆鋒一轉,直接點出離別冷落。點染之間無他語相隔。正如《六十一家詞選》中說的那樣:"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此詞極盡慢詞渲染之能事,淋漓盡致地描摹了一對情侶的離別情態。柳詞因有這種精堪的描寫藝術,故使得他的詞能夠雅俗共賞。

柳永的專力填詞為宋詞的發展開創出了新的局面,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制始備。無怪乎當時柳永深受大眾的喜愛,達到了"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程度。而《雨霖鈴》一詞正是柳永"變舊聲為新聲"代表作。

參考文獻:

[1]姚玉光.別有一番滋味是離情——柳永《雨霖鈴》藝術新解[J].名作欣賞,2010(13):20-22.

[2]劉永亢.黯然銷魂,離情正苦——賞析柳永《雨霖鈴》 [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09):119.

[3]陳華.從《雨霖鈴》看柳永對宋詞發展的貢獻[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02):20-22.


一往文學


怎樣欣賞柳永的經典名篇《雨霖玲》?

柳永是北宋詞人,《雨霖玲》是其經典名詞。全詞如下: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通篇寫離人之悽楚之情。上闕重點寫離別時的悽楚情緒,下闕重點寫離別後的悽楚情緒。我們細緻瞭解一下:

上闕開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在即將分別之時,秋天的蟬兒悽切地鳴叫著,偏偏此時又處在黃昏之時的長亭之內,急驟的秋雨停了下來。寒蟬、秋雨、晚亭,樣樣都是悽愴的代表物。這是用環境描寫以襯托離別之苦。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情人在都門之外的長亭中,為作者設酒踐行,但是,作者因為離別之苦根本沒有飲酒的情緒。正在這依依不捨之際,不懂事的船家卻催促著叫趕快上船。或者說,船家也是無奈,因為此時正是黃昏,如不快走,江上晚間好不甚安全。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情人離別,定有千言萬語。但此時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只剩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甚至於咽喉也被凝固住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一去,煙波千里、暮靄沉沉,不僅是楚天遙遠,更為嚴重的是,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相見。


上闕的一番描寫和抒情語,已經把離別時的淒涼情緒寫得唯妙唯肖。那麼,我們再看看作者怎樣來寫離別之後的情景。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多情自古傷離別,”這是一般的普通性的情況,沒有特殊性。而今日之離別則比較特殊:一是清秋冷落,二是傍晚蕭疏。這樣的話,自然的情景為人心的情緒加強了程度,離別之傷痛更為深摯。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不管怎樣的不忍分離,但人生就是如此,不得不分。這時居然想到:等到今天晚上酒醒之後,情人已經不在身邊,只能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在楊柳岸邊,聽那早晨寒冷的風,看那早上殘留的月亮了。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作者這一去,最少也得要一年。離開了情人,再有什麼良辰好景,也是多餘的。情人不在,誰還有心思去欣賞它呢?良辰美景,不過虛設而已,對於作者來說,他認為沒有什麼意義了。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賞景是一回事,吟詩作畫,對韻行文,抒發情感。有再多的想法,想說岀來,但有誰來聆聽呢?



綜上所述,《雨霖玲》詞全詞就是一個基調:孤獨悽楚而已!


用戶60397079085


餘恨無窮,餘味無盡。

柳永《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長亭:古時驛站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行人休息或送別之處。

都門帳飲:京城郊外,設置帳幕宴飲送行。

經年:年復一年。

柳永最有名的詞,情深雋永。好在哪裡呢?

一家之言而已。

1 虛寫,不只是愛情離別,相思動人,更有無所無為,江湖流浪的傷。

詞中有兩處虛寫,歷來被稱道。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明代評家李攀龍評價,此句善傳神!

設想的是行程,千里之遠,風雨飄搖,煙波浩渺,暗淡蒼茫。

實際感嘆的是前程渺茫,仕途坎坷,人生之路風雨如晦,飽嘗艱辛的苦痛。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清代評家賀裳評論:“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句。”

設想別後酒醒時,已不知何處了,抬眼望去,也只有那拂曉時穿過岸邊依依楊柳的襲人寒風和一彎殘月相伴。

柳永與歌女的愛情,世人是鄙視不屑的,柳永卻將這樣的愛情寫得高貴而情深,只因同病相憐,彌足珍貴,只因骨子裡的倔強,對社會不公平的反抗。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真的舍了浮名虛利,與歌女廝混,活出了真性情,然而仕途失意,前程渺茫,夢想斷絕,永遠是柳永難言的傷。

悽美的愛情帶著人世遭遇的滄桑感,觸動了人們柔軟的心絃。

2 意境,柳永是渲染高手,三言兩語,唯美之意境橫生。

秋風陣陣,蟬鳴悽切,瀟瀟暮雨,十里長亭,

詞人有意捕捉冷落的秋景,哀怨的蟬聲,淅瀝連綿的秋雨來醞釀一種足以打動人心的,充滿離情別緒的環境氣氛。


離別在即,飲酒贈別,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奈何舟子催促,心情愈無緒,愈不捨離去。

仿若身臨其間,聽得見悄悄耳語,輕輕淚垂,將愛情的動人之處寫得惟妙惟肖。

楊柳岸,曉風依依,殘月冷暉,是別後一個人的江湖漂泊,酒醒之後,是無盡的孤寂,落魄,哀傷,無奈。

細膩入微的筆觸,柔情似水的深意,淒涼唯美的畫面,融情於物,點染為境,率真,自然,真切,生動。

永遠定格在宋詞動人的詩篇中。


一綠浮芳


詞作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背景

這首詞創作的具體背景不可考,但可以根據柳永的身世材料,以及詞作中的一些語句來推測。這是文學鑑賞裡的知人論世之法。

柳永,字耆卿。起這麼個名字,大概是期望著自己能長命百歲吧!雖然到最後命還是沒保住,“一抔黃土掩”了“風流”,但他的藝術生命真如他的名字一般,流傳千古,永不停歇了!千百年後,我們依然能通過妙句佳作,與他思通千古,如話當面,勾起我們內心深沉的情感,啟迪我們的才情藝術!

他年少時像中國的大多讀書人一樣,想通過讀書,參加科舉,得功名。但天不遂人願,他竟屢試不第。於是他便常常流連於歌樓舞館,為歌伎樂工填詞,使得“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以此他便與這些歌伎樂工結下深厚感情。據傳柳永死時,是歌伎湊錢將其安葬。每年清明節相約為他掃墓,形成有名的“吊柳七”或“吊柳會”風俗。



詞中有句“都門帳飲無緒”,其中“都門”大概就是指都城汴京的城門。我們結合他的經歷,就大膽推測這首詞寫於他落第離開汴京之時,敘與戀人的離別之情。

賞析

中國人是擅長抒情的。我們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大多數篇章是抒情性的。我們最長的抒情詩《離騷》比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要早。我們的詩人寫的大多數詩歌是用來抒情的。柳永《雨霖鈴》也是一首抒情的詩。

直抒胸臆

抒情詩主要看它怎麼抒情。抒情方式無外乎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而中國人多以間接抒情為主,這是有我們的審美觀念決定的。我們總以淺露直白為醜,以含蓄委婉為美。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用直接抒情,只是直抒胸臆這種方式用的少而已。如果能抓住作者偶爾露出來的那麼一兩句直抒胸臆的話,就能抓住一首詩的關鍵。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就是一句直抒胸臆的話,直接點明瞭這首詞的中心:傷離別。如果這“傷離別”僅僅是柳永一個人的感受,這首詞可能還成不了千古名篇。柳永的才華就在這一句裡展現了出來,他的不一般也在這裡體現了出來。“傷離別”前多了“自古”二字,便讓這離別時的傷感之情,不再是柳永一個人的感受,而是自古而來所有經歷過離別的人的感受。詞的意境由此變得開闊,囊括古今,引起所有多情人的共鳴。我想這也是這首詞能流傳千古的原因了。

這一句不僅寫出了所有多情人離別時的共同感受,還寫出了柳永個人的獨特感受。柳永說了,我們多情人在離別時是傷感的,但我比你們更傷感,因為我是在“冷落”的“清秋”時節別離了我的愛人。“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用一種反問的語氣,強烈地告訴我們,離別已經夠讓人傷神的了,再加上這悽清冷落的清秋時節,讓人怎麼受得了?



這一句是本詞的點睛之筆,是它的中心所在。抓住了這一句,這首詞的賞析也就完成了一半,其他的句子都是圍繞這一句展開的。

委婉抒情

這首詞其他地方都用了曲筆,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神態動作來抒情,以達委婉含蓄之美。

先是別前餞行。“寒蟬悽切”既委婉地點明瞭時令,又通過悽切的蟬鳴渲染悽清的氛圍,以應後文出現的“冷落清秋節”。“對長亭晚”既點明時間為傍晚時分,渲染黯然惆悵的氣氛,又點明地點,還暗含離別之題。“長亭”是古人常用來送別的地方,在此暗示離別。它和“短亭”、“勞勞亭”構成了離別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群。“驟雨初歇”說明剛剛下過大雨,因為在秋季就顯得異常淒冷。在這種氛圍中,離別的兩人在“都門帳飲無緒”。餞別宴席,顯得十分冷清。倆人只是默默地喝酒,內心愁苦,紛亂異常。這只是寫別前的餞行,就通過情景交融的寫法,寫出了離別的黯然銷魂。



再者為臨別之際。這邊倆人正在喝酒餞行,難捨難分,不忍相別。那邊梢公卻不斷催促上船開船。“留戀處,蘭舟催發”,不願相別,又不得不走,讓這對有情人內心異常悲苦,似有千言萬語要說,卻一句也說不出來,只能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兩句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將離別的悲痛苦恨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上這些都是實寫,都是作者既見之情景。從“念去去”之句開始,全是想象別後所歷。此是所謂“虛實相濟”之法。別後所歷分為三個階段:剛剛別後、別後一夜和別後經年。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剛剛別後,想到自己越走越遠,二人見面越來越難,已是傷感至極,又見前途盡是水汽氤氳,煙霧籠罩;楚天廣闊,卻滿是陰雲沉沉,心情就無比沉重。



再想到別後一夜,“今宵酒醒何處?”他不禁答道“楊柳岸,曉風殘月”。借酒買醉,是為消愁。今酒醒,即愁醒。“今宵酒醒何處”既是問酒醒之後會走到什麼地方,也是在問“愁醒何處”。愁醒之後,看到堤岸上楊柳依依,不禁就會想到離別時的折柳相送。又感到曉風吹拂的寒冷,看到殘月當空。人別月亦缺,愁上加愁,無限淒涼。

再想到“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一去好多年不會再見面。在這好多年裡,良辰好景對我來說都是虛設,再難激起“我”的萬千情思。即使有這萬千情思,“我”又跟何人去訴說?作者使用反問的語氣,以示強烈,表現了離別經年後的孤獨寂寞,對愛人的萬千思念。



總結

這首詞圍繞著“自古多情傷離別”來寫,利用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手法,從別前餞行開始寫起,一直寫到別後多年,將離別的愁情寫得纏綿悱惻,實為寫離情別緒的上乘佳作!

我是會說話的鍋,鍋有話說,歡迎關注,歡迎吐槽!


會說話的鍋


雨霖鈴1

寒蟬2悽切。對長亭3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4,留戀處、蘭舟催發5。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7。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8。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註釋:

1《雨霖鈴》:《樂章集》注雙調。本唐教坊曲名,《明皇雜錄》謂:“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日,棧道中聞鈴聲,採其聲為《雨霖鈴》曲。”柳永蓋借舊曲另倚新聲耳。柳永之妻非常美麗,但卻因“恣性靈、忒煞些兒”,二人感情遂發生齟齬,柳永便於婚後第三年即鹹平六年(1003)十七歲時,以“以文會友”的名義遠遊江浙兩湖,此詞即寫於此次遠遊在汴京東水門分別時。

2寒蟬:蟬的一種,亦名寒蜩(tiáo)、寒螿(jiānɡ)。《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蜩鳴。”又曰:“(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此句,知此詞寫七月之景。

3對長亭:對,面對,為領字,領起以下六句。長亭,古代於道路旁,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旅人休息,近城者則為送別之所。

4“都門”句:謂於京都東水門外設帳餞別,因傷別而情緒不好。帳飲,謂於郊野設帷帳,飲宴餞別。

5“留戀”句:謂正在戀戀不捨時,船伕卻催著出發。蘭舟,言舟之華貴。

6凝噎:喉中因氣結而說不出話。

7“念去去”二句:此二句為設想之語,設想別後情景。念,思量,為領字,領起以下二句。去去,越去越遠。暮靄,即暮色。沉沉,謂厚重。楚天,一般指湖南。柳永曾於慶曆三年(1043)至湖南道州為官,但為從益州去湖南,與此處寫汴京餞別不侔。楚天亦可指安徽與江浙一帶,因安徽與江浙一帶有東楚之稱。

8“今宵”句:為設想語,設想酒醒之處,在“楊柳岸曉風殘月”間。五代前蜀魏承班《漁歌子》:“夢魂驚,鍾露歇,窗外曉鶯殘月。”柳詞從魏詞化出,然改“鶯”為“風”,則情境自別。

9經年:經過一年又一年。此次遠別前後四年,故云。

賞析:

此闋為柳詞中名篇,寫與妻子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餘,渾厚綿密,森秀淡遠,兼而有之;且能於曲折委婉中具渾淪之氣,清宋翔鳳所謂柳詞多“精金粹玉”者蓋以此。就寫法而言,破上景下情之常則,情景交融,情景難分。上片寫別情,從實處落筆;下片寫別後,於設想著色,有點有染,點染之間,一氣貫穿。通篇語不求奇而意致嫻雅,難怪代代讀者一讀一銷魂耳。

簡單說,這首詞是柳永寫給他的妻子的,有種說法柳永一生未娶妻子,這種說法不可取,因為柳永生於官宦人家,不可能沒有媳婦,據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簡雪庵考證,柳永一生娶過三任妻子,這首詞是寫給第一任妻子的。

這首詞使用的藝術手法有:1.白描。2.融情於景。3.虛實相生。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白描手法。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是實寫送別情景。“念去去”之後,全是虛寫,“念”是“想到”的意思,之後的“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全是作者想象分別以後的情況。所以是“虛實相生。

另外,作者藉助特定的意象,構成悽美的意境,“寒蟬”“長亭”“驟雨”“煙波”“暮靄”““酒”楊柳”“曉風”“殘月”這些意象抒發情感。屬於“融情於景”。

在古典文化中,

“酒”常和“愁”聯繫在一起。如李太白《宣州謝眺樓餞別》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范仲淹《漁家傲》之“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劉過“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柳”諧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早在《詩經》裡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唐代鄭谷之“揚子江頭楊柳新,楊花愁殺渡江人。”李太白之“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月”是美好的,所以又被稱為“嬋娟”,“玉兔”,“玉輪”,“桂魄”等。月常殘而少圓滿,古人用殘月表達離思,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如“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柳永選取最能表達離愁別緒的意象,構築一個悽美的畫面。怪不得古人評價說“一讀一銷魂”。

此外,該詞還有一妙處,“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話別而無一句話。真是意蘊無窮。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柳永的《雨霖鈴》是中國詩詞史上,婉約派的集大成!




薛小汀


柳永的《雨霖鈴》上片寫景,下片寫情,以情動人,技法高超,沉著動人。

《雨霖鈴》曲子的來歷

《雨霖鈴》的曲子是唐明皇李隆基所做,是他用來懷念在馬嵬坡被刺死的楊貴妃的,所以音樂非常蒼涼悽苦。

上片

上片結構近似格律詩的起、承、轉、合。“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是起,“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是承,“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合。

“念去去”三句,把看不見、摸不著,只能感覺的別離之情,轉化為有如歷歷在目的畫面,這種手法是由實返虛的高明之筆。

下片

下片呼應上片,也有起、承、轉、合。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為起,但這不是泛泛而寫,作者沒有侷限在一個人的離別,而是說自古鐘情之人,沒有不為離別傷心的,時當更是清秋時節,落木蕭蕭,這就容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柳永的千古絕唱。那種與愛人別離的惆悵與憂懼,柳永真正地寫了出來。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是一轉,到結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是一合,這種感情是熾熱的,也是沉鬱的。

小結

柳永的《雨霖鈴》寫真景物、真感情,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的“有境界”,故千百年來傳唱不衰。


梅鶴讀書


《雨霖鈴》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相思別離的詞作。詞人即將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往各地漂泊,另尋出路,因而不得不與愛人分離,這首詞書寫的是詞人臨別時的痛苦心情。

上片寫臨別情景。"寒蟬初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此三句寫離別之地的景色。但詞人並不是單純描寫自然景色,短短十二個字將時間、地點、事件點明瞭,並且以寒蟬、長亭、驟雨這幾個典型景像,烘托出離別的悽清氛圍。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三句敘寫離別時的人物活動。由於即將與愛人分別,詞人面對著一桌子美酒佳餚,全無興致。接下來詞人並不直接描寫兩人難分難捨的情景,而通過"蘭舟催發"來進行側面烘托,以曲筆將感情深化。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疑噎",這是最後的分手時刻了,詞人不得不走了,兩人是多麼難分難捨呀,兩人彼此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你望著我、我望著你,眼中滿含淚水,喉頭哽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們不得不佩服詞人細緻的筆法,用寥寥十一個字就將兩人真摯的情感集中的表達出來,將兩人的形像逼真的刻畫了出來。

"念去去、千里煙波,霧靄沉沉楚天闊",兩句寓情於景,以有盡之景寫無限之情。此刻詞人心緒黯淡,而眼前之景也是朦朦朧朧一片,似蒙上了一層離別愁緒。

下片寫想像中的別後情景。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先用一句平常語起首,說那傷別情緒並不是自他始,古來就有。然後用"更那堪"推進一層,離別本就令人傷感,更何況又碰上這清寒的秋天呢。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承上句而來,為全篇警句。這三句是詞人對當晚旅途中景況的遙想,瀰漫著一層孤清寂寞的意緒。這三句之所以為後人極力推崇,是因為其中聚合了許多觸動離愁之物來表達他的心情。詞人想象今夜酒醒夢會後,船停靠在江岸,他獨自一人對著那一彎殘月、冷冷曉風。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畫面之中。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四句,改用情語,更深一層推想離別後的落寞情狀。若無愛人相伴,那"良辰好景"又有什麼值得流連呢?那"千種風情“又向何人訴說呢?這樣的結尾蘊涵無限情意。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平日裡他們在一起是何等恩愛,除非有賞不完的美景,說不完的情話,這一去才會令他如此痛苦。


劉楚雲817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柳水的代表作。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是柳永南下楚地,和自己的戀人別離的送別詞。

上片寫離別時遭受的精神折磨,下片寫想象中離別後遭受的精神折磨。

開篇三句“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寫離別的環境。

“寒蟬”是深秋將死之蟬,叫聲哀婉悲切。

“對長亭晚”交代送別的地點、時間是長亭、傍晚。

“驟雨初歇”,突然而至的陣雨剛剛停止。

“長亭”蕭瑟,蟬鳴悽悽,陣雨停了,天色又“晚”,分別在即。痛苦之情尚未書寫已溢滿紙。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都門帳飲”,指在京城汴京的城門外設帳擺酒宴送別,這是自漢代以來就存在的一種習俗。

柳永此次前往楚地是離京南下,此行何時能回,能不能回,回來還能不能重逢,都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全詞看,與柳永泣血而別的這位女子,應當是柳水永的紅顏知己。作為風流才子的柳永,他一生身邊從來都不缺紅顏,缺的只是紅顏知己。戀人為自己設宴相別,他喝不下、吃不下,但又不能不痛飲幾杯解愁酒。他和戀人萬般依戀卻又不得不分別,只盼再多得一會兒,“蘭舟”上的船伕卻毫不講情面,棒打鴛鴦,催著客人快快登船。



這就要走,這就要別,你說怎麼辦? 總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要可屬,可是,手拉著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竟然欲訴無語,涕泣無聲。這就叫: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中國古典詩詞寫情侶別離的作品觸目皆是,但像柳永這樣能夠寫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者前無古人,後來戲曲中由此寫出

“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終歸讓人感到比不上柳詞的雋永。金人元好間《摸魚兒》中“問人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痴兒女”,寫的正是柳永此時的心境。

現實中難分難捨全寫了,自然會想到別離之後。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這三句寫了想象中別離後的情景。“念”是想,“去去”類似《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詞人重複用“去”,用“行”,是因為將去的地方很遠很遠,或許是真的很遠很遠,或許是因為思念殷切感覺很遠很遠。

想象的情景其實很真實。因為登船後,自己前往煙波浩渺的楚地,很快就會消失在廣漠空曠的天盡頭。送別自己的戀人也只能止步於此,望著“千里煙波”

的水面傷心,能夠看見的也只有“暮靄沉沉”的遼闊楚天了。

上片寫出了情侶別離時刻骨銘心的悲痛。

離別既然這麼痛苦,離別之後會好一點嗎? 下片寫出了想象中離別後的相思之苦。

古往今來,最讓人感傷悲痛的就是熱戀中的情侶別離,正如江淹《別賦》中一再被人引用的開篇之語: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更何況是在清冷悲涼的晚秋與自己的紅顏戀人分別。所以,下片開篇就寫: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這種離別之苦要經過漫長的歲月來沉澱、淡化、消解,在這令人備感冷落的深秋季節,怎可能一下子消解得了?

緊接著寫想象中酒醒之後的心理折磨: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並沒有說自己今晚酒醒之後會如何,而是寫出了在漂流的孤舟中,寂寞孤悽的自己大概只能對三種景物有獨特的感受:楊柳、曉風、殘月。這三種景物合在一起,把心中的悽哀悲苦充分表現出來了。因此,這兩句也成為本詞最為後人所傳誦的名句,被稱為“古今俊語”。


簡秋彌生


怎樣欣賞柳永的經典名篇《雨霖鈴》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開創了慢詞,可以毫無疑問的說,柳永是北宋詞壇不可或缺的人物。北宋詞壇少了他,可能會失色不少。

柳永是懷才不遇的,也是浪蕩不羈的,他混跡於秦樓楚館,唱著些少年心事,他說奉旨填詞,其實內心多麼不甘呀,從他考了一輩子功名,可以看出他對功名的執著追求,他自視才高,心比天高,也能想象他的內心必定是痛苦的,矛盾的,而最後只當了一名小官,他又怎能甘心呢?

而他的經典名篇《雨霖鈴》就是寫於離京赴任的時候,這個時候,柳永已經50多歲了,他一生漂泊江湖,浪跡天涯,在晚年才能取得仕途認可,成為一個真正的官,結合這樣的背景,再來分析全詞,我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先看全詞:

《雨霖鈴·寒蟬悽切》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我們全面分析了背景,能夠知道本首詞的氛圍是淒涼的,痛苦的。帶著傷感的感情去讀全詞,內心會忍不住跟著詞人難過。

而這首詞寫得是情人離別的場景,仕途不如意,情人又要分離,可以想象內心的痛苦,而當時天公還不作美,下著雨,起著霧,前途茫茫,而詞人就要在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下,去赴任,可見內心的傷感。離別傷情是屬於私人內心感情,但是柳永通過層層渲染,讓讀者都能感同身受。讓這樣一首尋常的離別詞,成為了北宋十大金曲。

《雨霖鈴》好在,柳永抓住了人的共情能力,並且私人情感不停渲染,最後牢牢被他吸引,為他悲而悲,為他傷而傷。千年之後,依然有無數人為他落淚傷神,這確實是柳永的高明之處。

同時柳永《雨霖鈴》還有一個賞析不能忽視的,就是名句,這裡有一句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當離愁別緒,遇上江南的曉風殘月,註定成為名篇,成為文藝青年心中繞不去的坎。

為什麼這句如此有名,你想,你揮別情人,奔赴前程,而迎接你的是曉風殘月,清秋時候,風是冷的,水是冷的,酒是冷的,就連天上的殘月也是冷的,你說叫人如何心不冷。這種價格,這種前途未知的迷茫,如何讓你不動容。而且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失意的人太多了,而失意人,更能顧影自憐,感同身受。

柳永《雨霖鈴》的傷感,離愁別緒,不再是他一人的傷感,而是成了古今中外失意人共同的傷情,所以才能成為經典呀。





清吟寫語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的詞更多地從都市生活攝取題材,表現了他對市民生活的感受,對後來的通俗文學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柳永的眾多詞作中,抒發江湖流落的離情別緒感受的《雨霖鈴》成為代表作。

《雨霖鈴》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是柳永因作詞忤仁宗,在京城受到了沉重打擊之後,決定離開京城與戀人離別時所寫。

詞的上片寫一幅清秋長亭送別圖。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詞一開頭就點明瞭送別的時間是深秋時節的某個傍晚,地點是長亭。此外,首句還通過“寒蟬”、“長亭”等意象的運用奠定了全詞的基調——“悽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一個“催”字,寫出了船家發船的急迫,反襯出作者對離別的不捨。“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直接寫出了詩人和戀人之間的難捨難分之情。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句,不但包含了作者內心的獨白,還可以將其看成面對分別時的無奈,無論是哪種情感,都非常刻骨銘心。特別是千里煙波以及暮靄沉沉的環境描寫,寫出了旅途遙遠,前途迷茫,離愁之深,別恨之苦,充溢筆端。

詞的下片寫離別後孤獨寂寞之種種設想。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中,“多情自古傷離別”一句由個人的離別場面轉向離別人的普通感受,由個人的感受寫出普通哲理。“清秋節”意象的運用渲染了離別帶給作者的淒冷之感。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酒”、“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的運用,寫盡了淒涼孤寂之情景。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是作者對自己離開京都之後的生活的設想,自此以後,物是人非,縱然有良辰美景,對於作者來說,也如同虛設,進一步表達了作者離愁之深以及對生活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