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发现:朱元璋嫡传周王系后代在项城

据项城文史资料管理员介绍,他们近期有一重大历史发现。经核查该市郑郭镇范营村黄氏家族乃大明洪武帝之后,属于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的分支。在明末李自成发动“甲申之变”时,他们的始祖乘乱逃离开封,隐居到今天的河南项城范营村的。

据说,黄氏家族从明末开封迁来,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有一套完整的族谱。抗战时期,保存族谱的黄维铨是原国民党五十九军军医。由于他长期跟随部队转战南北,族谱不慎丢失。新中国成立后,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在工作之余重新整理了一份新的家谱。家谱谱序上这样写道:“鼻祖朱元璋,出身赤贫农家。元至正四年,家乡凤阳水旱虫灾,饿殍遍野,瘟疫四起,其父母兄弟皆染病身亡。鼻祖靠邻居施舍薄地草草安葬亲人,然后给人放牛度日。后因不能填饱肚子,又出家皇觉寺当了和尚。元朝末年,投奔起义军郭子兴,因作战勇猛逐渐崭露头角。郭子兴和刘福通牺牲后,朱元璋继任了主帅。经过十六年的征战,消灭了元军,平定了张士诚、陈友谅之后,至正二十八年四月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鼻祖称帝后,铁腕治国,严惩贪官污吏,并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废除宰相,加强皇权,打击豪强,让百姓休养生息,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同时,为使江山代代相传,分封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各个为藩王。我们黄氏家族的先祖周定王朱橚,当年所住的周王府就是今天开封的龙亭一带。朱氏皇族子孙世代封藩,但守藩不问政。他们待遇优厚,只享福禄不得入仕为官。其子孙繁衍尤盛,以至于国家财政透支,激起民怨。再加上后期太监王振、魏忠贤祸乱朝纲,关外清军虎视眈眈,经历了276年的大明王朝终于渐渐走向灭亡。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明思宗吊死煤山。为了不留后患,李自成意欲斩草除根,赶尽杀绝大明朱姓皇室宗亲。 当年,开封十一世周王朱恭枵生逢乱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于1642年九月就怀抱父母遗像自尽。开封府的王爷们除了四个郡王宁乡王、安乡王、永寿王、仁和王摸黑趁乱逃命、其余的全都被诛杀。始祖乃开封周王胞弟,上述四个王爷其中之一,当年年仅三十五岁,为了躲避追杀,携带两个儿子,从开封深夜逃出。一路东躲西藏,后来在开封东南三百多里的颍河岸边隐居下来。这里过去属于汝南府,今天就是河南省项城市郑郭镇范营村。为了遮人耳目改朱姓为黄,始祖来此以后,改‘朱’姓为‘黄’,名为黄逸竹。黄乃‘皇’也,逸竹‘遗朱’之意。两个儿子,黄载,黄辅,意思是黄则皇府。辅公原名朱绍萍,始祖嘱咐不但要改姓氏,而且只能饱读诗书,但不能求取功名。因为入朝为官要写明三代身世,这样无疑会引来杀身之祸。直到大清雍正掌权,他看到金瓯一定,大明后裔对朝纲威胁不大,就与1724年昭告天下,不在追究前世恩怨。黄氏后人才渐渐敢走到世人面前,并参加科考,其显赫的身世也随即显露于世。尽管这一皇室血脉已经改姓为黄,但时刻没有忘记【祖训】,并且为了纪念逝去的先祖,制定了异于他姓的族规。就连取名也依然按照当年洪武大帝赏赐的二十个字辈取名,即“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而且按照洪武爷的规定、每个人名末尾的字一定要按照‘五行’规律取名。即最后一个字一定带有木、火、土、金、水的偏旁或部首。如:周宪王朱有燉、周简王朱子垕、周惠王朱同镖。按照排序,第十代族人辈分应为‘恪’字辈,第十一代应为‘广’字辈,但因为同村范姓也有‘广’字辈,而且他们的那辈人辈分较低,第十一代‘广’字辈就改为了‘维’字辈。以后‘登’字辈和‘庸’字辈照旧沿用。

在始祖顿足项城之后的三百年间,许多黄氏族人虽饱读诗书,但因为先祖为前朝皇室中人,怕招来杀身之祸,而不敢入朝为官。大部分开私塾,教书育人。 即使这样,在大赦之后,仍然有不少黄氏族人,脱颖而出,功成名就。这其中既有享誉盛名的书法家二兄弟黄杞和黄甲,也有兄弟为官的黄宸熙、黄萃熙、黄葆熙三兄弟。更引以为豪的是民国时期的兄弟将军,更是叱咤中原,威震东瀛。

建国后,我黄氏族人同样是人才辈出。这里面既有高级工程师,又有政府官员,也有科学精英。今后,希望我黄氏族人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时刻不忘先祖之遗志,发扬先祖之遗德。边耕边读,勤俭持家,真正做到了‘人脉兴旺遍布天下,百工齐长笑傲四方。”

族谱首页还有这样一首介绍黄氏家族起源的诗歌:

巍巍中华 泱泱黄家 世人皆知 震憾华夏

先祖洪武 凤阳起家 南征北战 功绩赫然

推翻元制 建立大明 藩王分封 天下康定

先祖朱橚 谪五世子 坐开封府 谥周定王

休养生息 爱民如子 甲申之年 天下大乱

开封沦陷 纷纷逃难 始祖逸竹 携二幼子

一路东南 几经辗转 落破汝南 颍河岸边

改姓为黄 隐居耕读 雍正三年 天下赦免

黄家贤才 方敢露面 孝廉公甲 商丘教渝

偃师训导 锦凤执案 宸熙亮臣 军务参赞

四品萃熙 直隶通判 传至民国 甚是喜然

兄弟将军 叱咤中原 时至今曰 国泰民安

朱黄血脉 绵绵续延 修坟续谱 正本清源

告慰先祖 昭世后代 牢记祖训 牢守族规

同修门风 垂佑后昆 家和业兴 福泽梓桑

恩祖永鉴 永賜吉祥 荫护后世 佑族兴旺

感恩戴徳 伏惟尚飨 朱黄一脉 万古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