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有人感叹:

「传统的推理片已经过时了。」

囿于逻辑推理、命案解谜的传统叙事逐渐落于窠臼。

于是,有人想试着革新。

想借着「传统」的外壳,玩着「反传统」的元素。

去年底以低排片收获高票房的《利刃出鞘》就是个极其成功的例子。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但想旧把戏玩出新花样,风险太大。

最近的一部英剧就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白马酒店》

The Pale House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此剧沿袭着英剧「短小精悍」的特点。

一共两集

每集一个小时

海报上,片名左上角。

特地打出了本剧的最大卖点——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世界推理小说女王,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

英国人民的宝藏级作家。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说她「宝藏」,其中也有调侃英国影视人总抓她不放的意味。

几乎每一年。

阿婆的作品都会被重新拿出来再翻拍一遍。

2015年的BBC迷你剧《无人生还》吸引了一票阿婆粉丝为其摇旗呐喊。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2017年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翻拍了。

照样能聚集一大帮明星演员(约翰尼·德普、佩内洛普·克鲁兹、威廉·达福)。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BBC和亚马逊更彻底,直接联合打造了一个「阿加莎系列」。

包括前两部《无妄之灾》

(2018)和《ABC谋杀案》(2018)。

此次2020版《白马酒店》已经是第三部作品。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先来简单看一下故事。

(放心,没有剧透,看过原著的也都知道结局了。)

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故事从一位中年女人

戴维斯女士的离奇死亡事件开始。

当警察对尸体进行调查的时候,在她的鞋子里发现了一个神秘名单

上面列了一长串的名字。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其中那个唯一打了问号的,就是男主角马克·伊斯特布鲁克(Mark Easterbrook)。

饰演该角的是卢夫斯·塞维尔。

在《高堡奇人》里曾扮演过纳粹高官。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在本剧中,他是伦敦市中心的一个店铺老板,住的也是豪宅。

仪表堂堂,但渣得不行。

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他迎娶了前妻的朋友

又暗地里找了位地下情人

某天,两人在一夜风流之后,情人暴死在床上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而她的名字,就在上面的名单里。

之后,便是熟悉的剧情:

一连串离奇命案发生,名单上的人接连死亡。

调查之后,线索指向了一个地方——

马奇迪平。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这个偏僻的村庄很邪性。

一来,这里有家「白马酒店」。

作为服务性场所,却给人感觉分外阴森。

完全看不到什么人气。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二来,村子里有项「传统活动」。

是那种可以让人头皮发麻的宗教活动

一群人打扮怪异的人群,戴着可怖的面具,抬着用草编织而成的「国王」,四处游街。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庆典的高潮仪式,是「斩首国王」。

当众用刀砍掉草人的脑袋。

虽然是假的,也还是看得瘆人。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三来,这里有三位女巫

看起来神秘兮兮,说的话也神神叨叨。

而她们专门做法的地方,恰恰就是白马酒店。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故事愈发神秘。

危险也慢慢降临到了马克的头上

名单上的死者越来越多,最后只剩下了马克和一个叫做奥斯本的商人。

他主动找到了马克。

强调说那其实是一份女巫制造出来的「死亡名单」。

所有的谋杀都是用巫术召唤恶魔来完成的。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这些死者的死法也确实诡异。

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会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马克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每到夜晚,他常常会梦到死去的前妻、情人或是女巫;

在白天,他又好几次在车上发现了用草编的神秘物件。

甚至,他也出现了掉头发的情况。

(秃头星人的噩梦!!!!)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后面的故事,鱼叔就不继续讲下去了。

但凡看过原著的便知道,层层抽丝剥茧,真相逐渐露出水面的过程,有多精彩。

在阿婆的故事里,再多么怪力乱神、不可思议的案件,也都能找出一个合情合理、让人拍案叫绝的结局。

一切都只有人心作祟。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白马小说》的原版,宗教和灵异氛围浓厚,但推理逻辑也丝毫不减。

甚至更加硬核,因为还得借助不少科学的力量。

但剧版改编后,放大了灵异,却弱化了推理。

前面说过,本剧一共就两集,节奏本该很快。

但事实上,编剧完全没有把重点放在剧情的演进上,而是花了极大的笔墨来制造氛围和刻画角色。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整整一集,围绕着名单和小镇大做文章,却始终没有深入到「白马酒店」这个关键词上。

跑偏得非常严重。

而且在氛围的营造上,采用了很多一惊一乍的吓人手法,更接近恐怖,而非悬疑。

本剧的编剧莎拉·菲尔普斯(Sarah Phelps)。

目前「阿加莎系列」的三部翻新改编,都是由她来操刀。

她的改编往往大刀阔斧。

大幅度地省略甚至剔除逻辑推理,而注重悬念和氛围的铺设。

缺乏案情的细节,却大费周章地在视听层面疯狂加料。

无论是《ABC谋杀案》里给主角强加背景故事;

还是在《无妄之灾》里云里雾里的逻辑分析。

都是铺垫两小时,破案五分钟。

很多人称之为「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就是没有干货。

很显然,这样的操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评分是一部比一部低。

招致不少阿婆粉丝吐槽「魔改」「毁原著」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近两年的推理片确实有些停滞不前。

《利刃出鞘》的「逆袭」,在令人惊艳的技巧之外,依然保证了一个基本:

讲好一个好故事。

BBC这回把「国宝」拍砸了

如今的好莱坞确实有些「江郎才尽」的味道。

一方面,好剧本、好故事难寻;

另一方面,观众也确实越来越没耐心。

更热衷于花里胡哨、狂轰滥炸的视听体验。

能够击中群众G点的,往往都混搭着偶像、喜剧、超自然元素等等更直接、更高效的刺激方式。

越混搭越新奇,越杂糅越有趣。

最好上来就是一枚重磅炸弹,好过镜头中央一个角色的絮絮叨叨。

这也是为什么IP与翻拍大行其道的原因。

庞大的群众基础意味着什么?

是高效,也是偷懒。

无需太琢磨故事,甚至连整个故事观众都已经了熟于心。

简单,快捷,批量复制。

鱼叔也说不清,这倒是在发展,还是后腿。

刺激多了,也会慢慢麻木。

抛开过于繁复的炫技与装扮,真正能让人留下记忆的,仍是故事。

到底得是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