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选出影史百佳外语电影,法语和华语片占比最大

BBC 选出影史百佳外语电影,法语和华语片占比最大

“感觉是时候把关注点从好莱坞上移开,去赏析全世界的好电影了。”

BBC 文化栏目从三年前开始邀请影评人评出“百佳”。继“百佳美国电影”、“21 世纪百佳”和“百佳喜剧”后,今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海外,选出了百佳外语片(非英语电影)。

这次评选向世界范围内电影的多元性致敬,评委也因而来自各个国家。共有 43 个国家、41 个语种的 209 位影评人参与其中。他们在网络问卷中各自选出自己心中的十佳非英语片,根据喜好程度按 1-10 排列;BBC 给排第一的电影计 10 分,第二 9 分,依次延续至 1 分,再计算所有提名电影的总分得出最终排行;遇到积分相同的电影,则看谁的得票数更高,其次是看有多少人将之排在首位。

选出的百部电影出自 67 位不同的导演,涵盖 24 个国家、19 种语言。法语片以 27 部的数量占据第一,华语片 12 部,意大利语和日语片各 11 部;东亚电影占 1/4(日本 11 部,大陆 6 部,台湾 4 部,香港 3 部,韩国 1 部)。

让 BBC “感到失望”的是,虽然 209 位受邀影评人的性别比例平衡,其中包括 94 位女性(45%),然而百佳中只有 4 部片由女性导演执导。《为什么女性导演在影史上隐形了?》一文便探讨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自电影从新奇艺术变成一项盈利的生意以来,它的大多数环节都由男人掌控,除了女演员之外的女性被推出制片体系,“稀少导致隐形,隐形进一步导向稀少”。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各国影评人把黑泽明的《七武士》推上了榜首,然而它恰恰没得到日本影评人的青睐——6 位日本评委没有一个人选了黑泽明的电影。本片的动作元素似乎是各国评委最关注的一点,“利用动作场景进行了角色探索:他们如何打斗,如何使用武器,他们失去了什么,又渴望什么,站在什么立场……开创了一个如今很流行的亚类别:一组边缘英雄集合起来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为自己的灵魂而战”。

Top 25中有四部华语片,分别是:

#9 《花样年华》(王家卫)——“孤寂和渴望渗透了这部烟雾弥漫的、色彩斑斓的梦幻般的电影,打破了传统的电影爱情模式,角色之间几乎没有触碰,细节让其充满了质感以及感性的力量……正是这种留白让它洋溢着美、诗性和浪漫。”

BBC 选出影史百佳外语电影,法语和华语片占比最大

#12 《霸王别姬》(陈凯歌)——“讲述了戏曲演员的命运,实际上关于时代变迁,关于荣耀和逝去,关于压抑的爱与恨。奢华、充满野心、无法预料的史诗,带观众经历了 52 年的动荡喧嚣史,演员也贡献了中国电影史上最厉害的演技。”

#18 《悲情城市》(侯孝贤)——“林家人的不幸经历,其实是把台湾的黑历史推到了聚光灯之下。邻家的平凡日常,体现的是台湾人在那个年代、面对政府镇压时的痛苦与挣扎……它让人们重新审视历史。”

# 25 《一一》(杨德昌)——“杨是把宏大的社会政治背景转变得极其私人化的大师:一个家庭故事可能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故事。这部三小时的中产家庭特写包含了婚礼、三角恋、葬礼,各种日常悲喜剧。是一部让你完全投入、感受到鲜活人生的电影。”

Top 25 的电影名单如下,完整名单见此。

25. 《一一》(杨德昌, 2000)

24. 《战舰波将金号》 (Sergei M Eisenstein, 1925)

23. 《圣女贞德蒙难记》(Carl Theodor Dreyer, 1928)

22. 《潘神的迷宫》 (Guillermo del Toro, 2006)

21. 《一次别离》 (Asghar Farhadi, 2011)

20. 《镜子》 (Andrei Tarkovsky, 1974)

19. 《阿尔及尔之战》The Battle of Algiers (Gillo Pontecorvo, 1966)

18. 《悲情城市》 (侯孝贤, 1989)

17.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Werner Herzog, 1972)

16. 《大都会》 (Fritz Lang, 1927)

15. 《大地之歌》 (Satyajit Ray, 1955)

14. 《让娜·迪尔曼》 (Chantal Akerman, 1975)

13. 《M 就是凶手》 (Fritz Lang, 1931)

12. 《霸王别姬》 (Chen Kaige, 1993)

11. 《精疲力尽》(Jean-Luc Godard, 1960)

10. 《甜蜜的生活》(Federico Fellini, 1960)

9. 《花样年华》 (王家卫, 2000)

8. 《四百击》 (François Truffaut, 1959)

7. 《八部半》 (Federico Fellini, 1963)

6. 《假面》(Ingmar Bergman, 1966)

5. 《游戏规则》(Jean Renoir, 1939)

4. 《罗生门》 (黑泽明, 1950)

3. 《东京物语》 (小津安二郎, 1953)

2. 《偷自行车的人》(Vittorio de Sica, 1948)

1. 《七武士》 (黑泽明, 1954)

题图来自《七武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