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很多幹工程的老闆調侃道,今年幹工程已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你不幹,那就等著餓死;你硬著頭皮幹,那就等於找死。房地產商面臨的資金壓力必將向下遊傳導轉移。

包括央企在內的眾多建築企業採取PPP、項目墊資等模式,毫無底線的承攬工程,搶佔市場。由此導致建築產業鏈上的各企業面臨“不幹等死,幹了找死”的窘境。

看完老闆們的九大無奈,你一定要活下去。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無奈一:環保加碼,原材料價格上漲,資金投入成倍增長。

建築工程的材料費通常佔工程總造價的70%左右。一旦原材料價格發生變化(要命的是隻見漲不見跌),將直接決定老闆的“生死存亡”。今年以來環保督查的回頭看、多部門聯手加碼,更使得鋼材、混凝土、水泥、河沙等原材料資源緊缺,價格漲漲漲。而越到這種緊缺地步就越會出現市場混亂,往往都是老闆們先交錢,材料商再擇機供貨。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雖然有些合同約定5%-8%主材可調差價,但是這5%-8%的利潤註定已被割走,再者出現的就是資金的成倍投入,如果沒有更多資金投入就不能完成月度工程量,而沒有完成月工程量註定下個月就沒有工程款可撥付,如無底洞的墊資成為老闆們的一大死穴。

無奈二:定額老齡化,信息價延後,基礎價格嚴重脫離市場價格。

目前建築市場上使用的定額還是幾年留下來的老定額,雖然其中有出過不少類似補充定額,但與目前市場價格、技術要求、人工材料機械比率分配,已是嚴重脫離。另外就是材料信息價的延後性是比比皆是,而且信息指導價往往已經是變成市場銷售價,而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預算單位更是視定額為寶典,這些決定工程進展的基礎定額已經是老闆們面臨的最大無奈。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無奈三:超級武器——

營改增,營改增給老闆們帶來的是無盡的苦逼。

說到營改增,全國各地的所有工程施工單位,不論是老闆,還是財務人員,特別是掛靠的單位(雖然不允許,但實際大量存在),都叫苦不迭,基本都是陷入無盡的黑洞。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拋開那些不正當的偷工減料的方法,基本各公司採取的就是買材料不開票的方法。去任何一個建材市場或廠家,開票一個價,不開票一個價。在以前的稅制下,很多工程單位都不開票,反正稅就是那3個多點,固定的,你自己能省的成本當然要省了。到了稅改後,雖然可以增值稅抵扣,但是你買材料時,如果想開材料票抵扣,就會面臨材料費用上漲6-10個點甚至更多。然而有時還不定能開得到。另外,稅負沒有得到多少實惠不說,還麻煩了(要求三流合一)。對於分包商來說,營改增可以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營改增後分包商面臨的挑戰巨大,從以前稅率基本為零,到現在稅率6%,甚至是8%;從以前運營一個公司就可以,到現在需要運營勞務公司、機械租賃公司、材料公司等等,所需要的日常管理運營費用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所以現在的工程行業已經陷入到左右為難的情況,完全按稅務規矩辦事,幾乎是白忙活,不按規矩辦,那就是違法犯罪,要坐牢的,無奈中的無奈你叫我們上哪裡去說理去?

無奈四:分包違法,試問如今的建築市場上還有多少是不分包的。

我國的《建築法》、《招標投標法》、《合同法》都明文規定建築工程主體部分不能分包,分包的其他部分要經過建設單位的同意。但那是理想狀態中的,而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違法分包之所以長期存在,肯定是有根源的。我們都知道能夠參與大型工程項目投標的特級資質、一級資質企業雖然在技術管理方面具有優勢,但是在勞務及機械設備資源方面卻是他們的薄弱環節。而資質級別較低的企業卻往往擁有整合機械設備和勞務資源的優勢,因此主體工程乃至全部工程分包(俗稱“大包”)長期存在都是很普遍的現象,只不過通過各種方法包裝成合法的形式,而每當發生質量、安全事故,一查就是怪違法分包,因此一個作為幕後英雄的分包商為祖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卻被嘲諷為“違法”。

無奈五:“提成”這是建築業老闆們面臨的無奈抽血。

只要分包,就會存在利益的劃分(提成)。而在利益面前,人心都是黑的,正是由於管理費提取比例過高,擠壓了分包商的成本,分包商不得不通過其它辦法來保證自己不虧本。你說叫分包單位怎麼生存?這簡直就是不讓活的節奏!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無奈六:建造師的致命點——質量終身責任制

自從2014年8月25日,由國家住建部印發的《建築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後簡稱《辦法》)正式實施以後,很多公司就開始出現建造師,尤其是年輕的建造師不願意參與項目招投標、出任項目經理的情況,而這一情況已經開始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經營管理。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質量終身責任制就是對其管理的項目質量負有終身責任,一旦項目出現質量問題,你輕則可能被吊銷執業資格證書、罰款上百萬元,重則甚至還可能面臨牢獄之災。這種工作中獲得的報酬與他可能要承擔的責任,以及可能面臨的職業、人生風險是不對等的。這就是所謂的:拿著賣白菜的錢,卻操著賣白粉的心,換誰誰樂意呢?

無奈七:安全文明施工多部門層層無底限的加碼,壓的喘不過氣的無奈。

現在幹工程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不管有沒有用、合理不合理。監管部門一句話,攪拌機給我一起全封閉,臨時設施要有綠化、人臉識別系統、停車場、圍牆廣告,還要美觀大方等一系列額外要求。這些在以前都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工程進展順利,不出安全事故就可以了。

當然我們不是說工地標準化不對,而是如今對標準化的高要求,直接導致施工單位的成本增加了20%-30%,而項目的中標價格卻沒有跟著水漲船高,還是原來的價格,那施工單位哪裡來的利潤!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無奈八:審計審的老闆們心驚膽顫

如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包括建設單位,因此到後期送審的時候是這樣那樣要補材料,好不容易可以審計了那又是抽筋剝骨,一不合眼就說資料不全,還得求爺爺告奶奶的要求快點審好去拿結算款,但往往都是事與願違。到最後審得連你自己都沒信心。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無奈九:錢荒慌

建築行業,是一個資金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特別是資金,不管是政府工程還是各種社會資本開發的工程,一開始都要施工單位交納相當數量的資金如履約保證金、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質量保證金,工地就像唐僧肉,誰都想來夾一筷子,工地還沒開始做,資金就去了一大堆,接下來開始施工,什麼機械費、材料費、人工費、應酬費....哪一樣不要錢,挺過了前段比較困難的時期,終於看到了甲方要按合同付款的希望啦,然而又是各種審計、各種拖、不到一兩個月,你的資金就永遠到不了你的賬。別看我們天天開豪車,出入各種高檔場所,那也是不得已應付場面上的事。表面風光,內心張狂,一年跑項目,二年做工程,三年搞審計,不到四五年你的錢還永遠在甲方的口袋。你的不停的去追,去要,去討...都說我們喜歡欠賬,可真正欠賬的源頭在甲方呀!

幹工程的九大無奈,老闆們要怎樣活下去

一入工程深似海,從此天天事煩人!

各種緊箍咒加在本就越來越形勢不好、利潤很低的工程行業,簡直就是不幹等死,幹了找死。

老闆們請你熬住,記著要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