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1+5”,孩子再笨也能變聰明

記得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中寫著這樣一段話:"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學習多自覺啊!""我同事的女兒今年考上重點中學了,你怎麼就沒人家這麼爭氣呢!"也許很多人小的時候都聽過這樣的話,但是我想這是每一個人對孩子的期待,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麼,在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呢?

讓孩子做好“1+5”,再笨的孩子也能變聰明!

“1”是指堅持

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說;“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可見堅持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持的品質呢?我認為用兩個詞“言傳”、“身教”可以概括。

所謂“言傳”就是用語言來告訴孩子,當孩子做事,做了一半沒有成功就想放棄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能夠堅持做完。或者可以給孩子講一個堅持的故事,讓他感受到自己不應該半途而廢。

所謂“身教”就是用自身行動去教孩子。父母不能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在孩子面前說要堅持,但自己做事情卻不是這樣,這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壞的榜樣。現在大家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做一件事情就是“親子閱讀”。其實親子閱讀最難的地方不是陪孩子讀書,最難的地方是要每天陪孩子讀書,這是很多家長做不到的一件事情,往往因為某些原因就斷斷續續的,這也會造成孩子養成這種壞習慣,所以一定要讓自己做到,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幫助他更快成長。

做好“1+5”,孩子再笨也能變聰明

“5”是指學,思,問,辨,行。

學即學習。這是每個孩子都要做的一件事,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把“學”做好。《禮記—中庸》中有句話: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意思是說: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

因此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既然要學習,就必須要“堅持”學個通達,學個曉暢。

思即思考。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意思就是學習但不思考就會產生疑惑。所以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思考,因此在教育孩子學習時,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去學著自己思考。

舉一個例子,我在和一些家長聊天的時候,經常會說自家孩子,學習也非常刻苦,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學習成績就是不好。於是我就細心地觀察,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缺乏的是思考,孩子只知道學習,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死學習”。其實有很多孩子的問題就出在這方面,沒有學會去思考或者思考了,沒想明白。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思考。而且一定要堅持去思考,思考了要有結果,沒有結果決不能放棄,古語曰: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就是這個道理

做好“1+5”,孩子再笨也能變聰明

問即問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思考就會產生問題,有問題就應該去解決,但是在教學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孩子明明有問題,自己又解決不了,就是不去問,就好比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問題是越來越多,最後學不好,學習成績差,厭學,逃學,不想上學等一系列問題都產生了!

因此,一定要教會孩子去問問題,不懂就要問,問就要問個清楚,問個明白,就像一句話說的好: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辨即分辨。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分辨是非,對錯,曲直。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大的錯誤,才不會輕信他人,讓自己後悔。

行即做。任何時候都要知道,事情是人做出來的,有個詞叫“事在人為”,還有句耳熟能詳的俗話: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都在強調“做”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做”的習慣,任何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不做永遠不知道。而且,一定要做到底。古人說: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意思是:

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

做好“1+5”,孩子再笨也能變聰明

別人學一次就會,我要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要學一千次。這就是堅持,在堅持的過程中還要學會,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學習的“1+5”,果真能夠實行這種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我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關於教育大家有哪些好的建議也可以下方點贊留言,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