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成名后会成为巨贪?

秋天的红叶882


那个凿壁偷光的勤奋小孩,多年后,为何成为贪婪的大老虎?

关注我们,每天都会抽奖送红包哦!

相信肯定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上学的时候经常被大人拿凿壁偷光的故事说教我们,老师大意就是说,你看看古代的这个小孩,为了读书吃了多少苦,你们如今学习条件这么好,窗明几净的,也不用去打工,怎么就不知道勤奋呢!每次说到这里,咱们都会惭愧地低下了头。然而小时候老师绝对不会告诉你,这个小孩长大以后怎么样了。

这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匡衡,他几岁的时候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爱好,也意识到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的命运。但是他穷得连书都买不起啊,更别提去学堂上学了,怎么办呢?于是他只好跑去给人家当童工,不要劳动报酬,只要人家老板借书给他看,老板自然是求之不得,简直白捡了一个劳动力呢。但是匡衡打工都是在白天,要看书的话只能在晚上看,他家又买不起灯,于是他只好偷偷把隔壁邻居家的墙凿破一点点,借着透出来的邻居家的光线看书。

说到这里,匡衡都还是一个渴求知识艰苦奋斗的正能量形象。随着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渐渐变成当地人人皆知的美闻,就有个老师受到感动,愿意免费带着他学习、借他书看了。然而,匡衡长大后参加考试,连续考了九次都考不上,可能他并不是一个应试型选手吧!

由于匡衡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一开始只能做个小官。但是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不知道怎么又传到了当时的皇帝耳朵里。皇帝深受感动,又因为匡衡对诗经比较了解,汉元帝也喜欢诗经,所以就算匡衡考试成绩一般,皇帝还是觉得他是个人才,把他一路提携,最后居然坐上了代丞相的位置,这可是个大官啊。

说到这里就是一个草根逆天改命的典型案例了。然而反转发生在匡衡在朝廷就任大官以后。首先他并没有什么作为,不光光是在政事上没有什么见解和意见,而且当时朝廷宦官当道,匡衡作为新上任的代相,不仅不选择揭发,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没有读书时的斗志,导致其他大臣都觉得他也不过是个同流合污的货色。

最后新皇帝即位,朝野上下很多大臣决定联合起来揭露宦官,匡衡这才随大流地和别人一起上书了。他作为没有家族傍身的草根出生,很快遭到了宦官的针对和弹劾,但对于这些指控,皇帝还是选择宽容匡衡。

好景不长,第二年,匡衡抢夺良田、私自扩充土地多达四百多公顷的事情被皇帝知道了,再加上匡衡儿子变成官二代过后肆意妄为,甚至酒后杀人,皇帝大怒,把匡衡贬为庶人了。

从草根到大官到庶人,匡衡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了。最后他郁郁而终,死在了自己曾经凿壁偷光的房子里。对于这些,我们只能说,人是善变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