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英雄故事,曾經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中國人。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同樣壯烈的故事,在廣西也曾經發生過,這位和董存瑞一樣名留青史的英烈,叫做徐漢林。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這是邕寧區新江鎮的漢林村,而遠在3000公里之外的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也有一個漢林村,英雄徐漢林究竟創造了什麼樣的功績,能讓兩個村子都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呢?追尋英雄的足跡,要從內蒙古的“漢林村”開始。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漢林村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漢林村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漢林村,原名張家店村, 1947年,解放軍來到了這裡。一位名叫徐漢林的22歲貧苦農民,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之後,便加入瞭解放軍,僅過了半年,他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作為第四野戰軍45軍134師400團的一名戰士,徐漢林相繼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解放廣西戰役。在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他漸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解放軍戰士,並當上了400團6連7班的副班長。

1950年2月廣西全境解放後,徐漢林跟隨部隊駐防龍州,但是,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很快就被愈演愈烈的匪患打破了。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1950年,國民黨向廣西派遣了大量特務,組織國民黨殘餘勢力和反動地主武裝,向新生的人民政權發動反撲,為消除匪患,廣西各族人民和解放軍團結作戰,進行了激烈的剿匪鬥爭。

當時,離南寧僅有40多公里盤古村,被一夥名為“反共救國軍”19師74團的土匪佔據。土匪們不斷劫掠村莊、殘殺革命群眾,給新生的人民政權帶來了嚴重威脅,駐防南寧的134師派出警衛營前往剿匪,不料卻打了一場敗仗。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1950年9月16日,134師400團奉命進剿盤古村的土匪,然而剛到盤古村外圍,團長董佔林就發現敵人並非烏合之眾,而是經過精心訓練的悍匪。董佔林在回憶錄中說:“敵人在盤古村裡、村外都構築了地堡、塹壕,還有鐵絲網、鹿砦等副防禦設施,看來這股匪徒不同一般。”

經過縝密偵查之後,董佔林制定了南北圍攻的戰術,9月23日,400團以2營佯攻、3營主攻,從南北兩面向匪軍展開攻擊,戰鬥進行了6個多小時,北面的敵軍招架不住,開始往南面轉移,隨著敵人的增加,徐漢林所在的2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敵軍在南坡上設置了一個碉堡,給解放軍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為打掉碉堡,六連長王開來帶頭髮起了衝鋒,但卻不幸犧牲,指導員楊景堯和一排長王森也相繼倒在了衝鋒的路上。這時,身為共產黨員的七班副班長徐漢林挺身而出,拿起了炸藥包衝向碉堡。他冒著槍林彈雨來到了碉堡下,卻發現炸藥包的導火索不知何時遺失了。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時任134師400團政治處幹部 張尚仁(86歲):

這個時候他毫不猶豫地把身上的四個手榴彈拔出了一顆,塞進了炸藥包,擰開了手榴彈的蓋。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一聲巨響之後,徐漢林與敵人同歸於盡,獻出了年僅25歲的生命。悲痛的戰友們衝上山頭,將頑抗的敵74團全部消滅。戰鬥結束後,戰友們將徐漢林、王開來等23位烈士合葬在盤古村。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中南軍區通令全軍嘉獎徐漢林為“偉大的愛國主義典型”,當地政府把盤古村改名為漢林村,徐漢林的家鄉、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也把他出生的張家店村改名為漢林村,併為他修建了一座紀念碑,碑上鐫刻著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題寫的碑文“徐漢林烈士永垂不朽”。每年的清明節、七一、國慶節等節日,都有許多人前往陵園進行拜祭,在9月23日徐漢林犧牲的這一天,邕寧區漢林村還會自發組織各種紀念活動。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漢林村徐漢林烈士陵園 )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徐漢林烈士紀念碑)


董存瑞不止一個!25歲戰士飛身炸碉堡,埋骨廣西留名青史

青山巍峨,忠魂永鑄,松柏常青,英靈不朽,在烈士墓前,孩子們唱起了當地流傳60多年的山歌《人民英雄徐漢林》,用廣西人熟悉的方式,紀念不朽的英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