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當時未滿19歲。

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018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董存瑞被評為全軍掛像英模

人物簡介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董存瑞,河北省懷來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小時候讀過幾天書,後因家貧而輟學。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因部隊受阻於敵軍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藥包,衝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藥包,危急時刻,董存瑞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託炸藥包,英勇犧牲,而當時的他還不滿19歲。

2

人物生平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董存瑞,男,漢族,原名董春睿,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10月15日生於河北省(原察哈爾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存瑞鎮南山堡村,小時因家境貧窮,只讀過一年書。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權,他參加了兒童團,並被選為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本軍隊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5歲,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1945年7月,董存瑞光榮地成為一名人民軍隊的戰士,以後歷任副班長、班長。

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鎮獨石口遭遇戰中,他機智地奪下敵人的一挺機槍而被記大功一次,被部隊授予勇敢獎章。

1947年初的長安嶺狙擊戰,他在班長犧牲、副班長受重傷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長,如期完成了狙擊任務,又立大功一次。經過黨的培養教育和戰火錘鍊,董存瑞在兩年多時間,立過三次大功,四次小功,榮獲三枚勇敢獎章和一枚毛澤東獎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入了黨。毛澤東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號召後,各戰略區的部隊紛紛練習城市攻堅戰。

1948年春,在新式整軍運動中,董存瑞帶領的六班被師部譽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在實戰演習中,董存瑞把身旁一顆冒白煙的手榴彈甩了出去,避免了一次傷亡事故。獲得師級“模範爆破手”的光榮稱號。

主要事蹟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1948年5月,為配合即將開始的遼瀋戰役和華北戰場楊羅耿兵團東進,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縱隊奉命攻打隆化國。24日,六連召開攻打隆化的戰前動員大會,董存瑞被選為爆破組組長。

董存瑞帶領爆破組的戰友們一鼓作氣炸掉了敵人的四個炮樓和五個碉堡,順利地完成了掃除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正當我軍發起了總攻之時,突然,在一座橋上偽裝十分嚴密的暗堡噴出6條火舌,攔住了部隊衝鋒的道路,衝在前面的同志倒下去了,爆破組派上去三名同志,都未能完成任務,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董存瑞機智地通過了幾十米開闊地,衝入橋下的旱河溝裡,進入了火力死角。可是,橋離地面一人多高,兩旁全是光滑的牆壁,沒處安放炸藥,董存瑞焦急萬分,看到衝上來卻又紛紛倒下的戰友,他毅然用左手代替支架托起炸藥包,貼緊橋堡,從容地拉開了導火索,向著衝鋒的隊伍高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前進!”

隆化解放了,董存瑞用自己19歲的年輕生命開闢了勝利的道路。

詳細事蹟

炮轟苔山

1948年5月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總攻的信號。

突然,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軍強大的炮火,向苔山上敵人的陣地打去。在硝煙瀰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我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

部隊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苔山的頂峰。

清掃外圍

5時25分,總攻命令下達,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敵軍的機槍嚴密封鎖著他們前進的道路。六連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學東北面的舊衙門碉堡群。董存瑞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橋頭遇阻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總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衝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暗堡,攔住了我軍衝鋒的道路。

挺身而出

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

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衝出不遠,炸藥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陣亡,其餘兩名爆破手也負了重傷。

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插進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鬥。

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夾起炸藥包,彎著腰衝了出去。在郅順義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藉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橋型暗堡裡,“國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衝進開闊地時,董存瑞指著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郅順義說:“你就在這兒掩護!”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了個稀巴爛。敵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正要向前衝去,突然,只見董存瑞猛地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裡,進入了敵軍的火力死角。

他抱著炸藥包迅速猛衝到橋下。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

奮不顧身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稜,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藥支架。怎麼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衝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此刻,只見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

離董存瑞不過50米的郅順義看到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不顧一切地向橋下的戰友衝去,董存瑞看見後,厲聲喝道:“臥倒!臥倒!快趴下!!”緊接著,橋下響起了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燬,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障礙。

此時,他19歲。

永垂不朽

1948年6月8日,十一縱隊黨委決定:追認董存瑞同志為戰鬥英雄,模範共產黨員;董存瑞生前所在的六班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熱察行署發佈決定,將隆化中學改名為存瑞中學。

1950年9月,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追認董存瑞同志為全國戰鬥英雄。

1959年5月29日,朱德為董存瑞烈士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被鑲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紀念碑碑體的正面。[1]

3

人物影響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根據董存瑞的事蹟有很多藝術創作,有以董存瑞命名的電影、歌曲、兒歌、及學校、幼兒園。

董存瑞的事蹟與阿拉伯的自殺人體炸彈根本不同,董存瑞自己托起炸藥包炸碉堡是迫於戰鬥緊急以及缺少托起炸藥包的支架,戰鬥對象是對方軍事目標;伊斯蘭極端分子則是以平民或者其他目標,兩者截然不同。

電影《董存瑞》(195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時長100分鐘黑白電影,由張良扮演董存瑞;32集電視劇《為了新中國前進》(2009年),由王寶強飾演董存瑞。

[2]

4

人物爭議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1955年電影《董存瑞》的導演郭維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眾電影》第8期發表了題為《〈董存瑞〉:“真實”創造的經典》的訪問記,84歲的郭維在文章中強調:“沒有人親眼看見董存瑞托起炸藥包的情景。”幾天後,8月19日,在央視電視專題片《電影傳奇——董存瑞》中,接受訪問的郭維證明“董存瑞的英勇獻身”是事後推測出來的:“以後怎麼知道、確定他(董存瑞)是託著炸藥包炸的呢?最後有人建議挖這個橋底下。結果最後挖到一定深度的時候,挖出一個襪底來,就是董存瑞媳婦給董存瑞縫的。班裡的同志都知道,這是董存瑞的襪底。這麼確定這是董存瑞……”郭維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戰友和親屬的強烈不滿,並且提出訴訟。並根據當年董存瑞所在部隊司令的回憶錄等幾本著作證實炸碉堡的真實性。

[3]

5

相關信息

與王平的交情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1942年,區委書記兼武委會主任王平,來到董存瑞的家鄉南山堡,聽說了十三歲的董存瑞與鬼子、漢奸英勇鬥爭的事蹟,便住在他家裡,給他講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並教他唱歌、識字,引導他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後來,王平每次來南山堡,都是住在董存瑞家,還給他講了許多戰鬥故事。

一天下午,日本鬼子突然到南山堡“掃蕩”,王平組織民兵,為了掩護群眾轉移,自己卻被鬼子包圍了。董存瑞拉著王平走進了家裡,把大門關上。他機警地把王平藏在牆角下的一堆破席捲裡。一會兒,四、五個鬼子端著刺刀闖了進來,那位鬼子軍官比劃著問:“八路在哪裡?”,董存瑞假裝答:“手槍?沒有哇!”。軍官氣沖沖地說:“八路八路的”,董存瑞堅定地回答:“沒有,沒有。”。鬼子先是拿出糖果哄騙,見軟的不行,又拔出東洋刀威嚇,董存瑞憑藉從前聽王平的戰鬥故事的勇氣,始終從容不迫地說:“沒有”、“不知道”,鬼子把屋裡搜了個遍,沒搜出八路。最後,敵軍官瞄準了那堆草蓆,董存瑞趕忙機靈地隨手抓起一把草蓆,丟在鬼子面前,說:“這是囤糧食的破席捲,還能藏人?”,鬼子見席捲又臭又亂,料定沒有八路,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從此,王平與董存瑞的關係更深厚了。然而,萬分不幸的是,王平次從縣裡開會返回途中,被叛徒出賣,叛徒引著敵人包圍了王平,王平與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槍戰,最後,他舉起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董存瑞聽到這個噩耗後,悲憤不已,心中燃起為王平報仇的怒火。之後,他毅然加入了民兵組織,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鬥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的妻子

董存瑞犧牲時未滿19歲,按政策還不到談婚論娶的年齡,已出版的各種介紹董存瑞的書籍、電影也都未涉及他的妻子,實際上董存瑞是有妻子的,她叫盧長嶺。在解放前早婚的年代,並不是什麼稀罕事。1944年的秋天,年僅15歲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辦下,與鄰村比他大三歲的盧長嶺結了婚,在當時男孩子十五六歲就娶妻生子的並不少見,小丈夫、童養媳也是常有的現象。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董存瑞和盧長嶺結婚的時候,日本侵略者還霸佔著中國,十幾歲就當上了兒童團長的董存瑞,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覺悟不斷提高,沒有沉浸在新婚的喜悅裡,他覺得只要日寇在中國多待一天,老百姓的幸福日子就會晚到一天,他積極參加了村裡的民兵基幹隊。溫順賢惠的盧長嶺非常明白這個大道理,知道丈夫乾的都是打鬼子,為老百姓的大事,積極支持幫助同日偽軍鬥爭。董存瑞和民兵一起去公路上挖溝、鋸電杆、割電線、拔據點,盧長嶺幫助找工具、出主意、給小丈夫提個醒。

董存瑞婚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了大反攻階段,16歲的董存瑞說什麼也要參加八路軍,他和妻子商量,盧長嶺含著淚點了頭,8月初的一個深夜,董存瑞瞞著父母,去楊家山參加了區小隊。與妻子分別時,董存瑞對已哭成淚人的妻子說:“你等著我,打下了太平的日子,我就回來!”

抗日戰鬥勝利後,董存瑞所在的三區區小隊被編入龍延懷縣大隊,又被編入冀熱察軍區第九旅,董存瑞成為一名正式的八路軍戰士,開赴前線,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9月,部隊打下龍關後,董存瑞和排長郭元方到董存瑞的家鄉南山堡執行任務,郭排長讓董存瑞順便回家看看,董存瑞先見過母親,就去見妻子。董存瑞雖然不知道解放戰爭什麼時候結束,但他深知戰爭的無情和殘酷,自己將來是生是死很難預料。董存瑞極力掩飾著內心複雜的情緒,笑著對妻子說:“長嶺,我就要上戰場了,生死難測,萬一我回不來了,你一定要改嫁,你的日子還長著呢。”長嶺聽到丈夫的這番話後,忍不住撲進董存瑞的懷裡,失聲痛哭起來。董存瑞的父親董全忠回來後,董存瑞應著排長的招呼,匆匆與父親打個照面就走了。誰知,這一走,竟成了董存瑞與親人的永別。

在部隊裡,董存瑞轉戰冀熱察,英勇殺敵,多次立功受獎,並於1947年3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出色的解放軍戰士;在家裡,妻子把對丈夫的牽掛,化作照顧老人和勞動的力量,家裡家外,什麼活她都能幹。盧長嶺得知丈夫犧牲後,守了三年孝,才在董家老人的再三勸說下改了嫁,臨走時還痛哭不止,改嫁後生有一女孩,不久就病故了。

他的照片

1958年,董存瑞烈士的父母在河北懷來縣家中

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一條消息傳遍全國:發現了戰鬥英雄董存瑞的照片。

劉胡蘭、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人物,都沒有留下照片。董存瑞犧牲後,有關方面多方尋找他的照片,但只找到了一張他童年時的照片,那是董存瑞的妻子收藏在包袱裡的董存瑞“良民證”上的照片。

在烈士犧牲幾十年後,發現了董存瑞的戎裝照片,堪稱一大幸事。

在這張照片被發現的過程中,起了一點小小的、但也是關鍵的作用:

1965年的一天,豐寧中學(今豐寧一中)的學生韓加慶,看了電影《董存瑞》,想起自己的伯父韓定發家的鏡框裡有一張小照片,那個人長的很像電影裡的董存瑞。不久回到家鄉豐寧黃旗鎮時,順便問了伯父一句:“這是誰的照片?”韓定發說:“這是董存瑞的真像,是他親手送給我的,背面還寫著字!”

從鏡框取下照片,背面果然寫著“董存瑞送給韓上士留念”。

1948年春,韓定發到董存瑞所在的六連當炊事員,大家稱為“上士”,在此期間與董存瑞結識,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部隊離開朝陽時,韓定發被調到擔架隊,董存瑞親手把自己的照片送給了他。一個多月後,董存瑞壯烈犧牲。8、9月份在密雲作戰時,韓定發離開6連。1954年韓定發覆員,把這張照片帶回家鄉,放在鏡框裡鑲了起來。

韓加慶又驚又喜,把照片要到自己手裡,帶回學校。英雄的照片在班裡引起轟動,韓加慶到縣照相館翻拍了照片,加洗50多張,班裡同學人手一張。縣照相館放大了一張陳列在櫥窗裡。

安忠和比韓加慶低一年級,與他不認識,後來才熟悉。1968年下鄉插隊前,他向韓加慶要董存瑞照片,但照片早已沒有了韓加慶見他索要心切,就反翻拍的底片送給了他。底被安忠和帶到風雪壩上,當地駐軍的連長曾要支洗印了很多。

70年代,安忠和取承德鋼鐵公司工作,一次去隆化縣董存瑞陵園參觀,發現那裡竟然沒有董存瑞參軍後的照片,便意識到那張董存瑞照片的價值。1978年初,他寫信給董存瑞陵園,並寄去了底片。

董存瑞陵園管理處的呂小山去豐寧,查閱了韓定發的檔案,接著找到韓加慶查尋原照片,不料原照片已被另一同學在畢業前要走,帶到偏遠的鄉村。費盡周折找到那個同學,照片又未在那人手裡。直至1978年8月,終於找到了原照。過不久,保存照片者不幸身亡。如果安忠和向存瑞陵園通報消息晚一點,或者呂小山追尋原照片的進展慢一點,董存瑞照片就肯定不會重現於世了。

呂小山帶著照片,遍訪董存瑞的親屬和戰友,得到了一致的確認。戰友們還分析背後字跡為6連文書閆世太所寫。北京大北照像館技師鑑定照片使用的是40年代英國伊爾福相紙。定照片與董存瑞少年照片為同一個人,背面字跡與閆世太的其他筆跡相同。1981年9月,有關部門決定將這幅照片作為董存瑞烈士遺像宣傳使用。

董存瑞照片陳列於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董存瑞陵園和董存瑞故鄉的紀念館。依據這張照片所繪的董存瑞畫像,收入英雄模範人物掛圖,經國家批准,張貼在全國所有學校裡在新中國建立50週年、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時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大型展覽裡,都有董存瑞的這張照片。

董存瑞照片的發現,是歷史的幸運!

6

領袖題詞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1956年冬,經國家民政部批准,隆化縣計劃修建董存瑞紀念碑。隆化縣人民委員會民政科一直從事陵園籌建工作的冀興坡,帶著縣委和縣人委的信前往北京,呈請偉大領袖毛主席給董存瑞烈士題詞。冀興坡肩負重任先赴當時的河北省省會保定,到省委組織部換信,然後再到中央辦公廳東北口,一個細高個、身著一身北京藍的幹部接待了他,告訴他下星期三來。冀興坡住在北京珠寶市街正泰旅館等候。星期三準時再去,被介紹到辦公地址在皇城根的政務院內務部,內務部部長謝覺哉接待了他,並讓優撫司鄒司長具體辦理。冀興坡到優撫司後介紹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蹟和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園情況,鄒司長聽後讓其等候消息。

冀興坡一邊等一邊辦理紀念碑大理石事宜,恰巧北京正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一側500餘人都在緊張地工作著,冀興坡找到修建委員會主任李琛,介紹了董存瑞的事蹟,李琛聽後很感動。紅軍出身的李琛對隆化方面大力支持,很快辦好“贈送隆化碑料一塊”手續,一個星期後,大理石基本落實。

冀興坡二次來到優撫司,鄒司長說這事領袖們還未定下來,你還是先回縣裡等著吧。這樣就到了1957年,農曆正月底,冀興坡三到內務部優撫司,司裡告訴他還未題呢,要再等一段時間。1957年3月1日陵園擴建要施工,冀興坡返回隆化做籌備工作,待一切安排就緒後,4月份冀興坡和縣教育科主管科員劉顯榮四到優撫司,回話說領導還沒定下來,但我們會盡快促成此事的。冀、劉二人辦理完大理石任務後,返回隆化。

6月初冀興坡五到優撫司,鄒司長將一張16開大的題詞鄭重地交給了冀興坡。上書“捨身為國,永垂不朽”8個大字,落款為“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冀興坡看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朱德元帥的題詞,心情很激動,但是全縣人民是請毛主席題詞的,怎麼換成了朱總司令,毛主席不是給劉胡蘭題過詞嗎,為什麼沒給董存瑞題詞呢?鄒司長解釋,毛主席說劉胡蘭是群眾,董存瑞是軍人,所以還是請總司令題合適。冀興坡這才領悟到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偉大友誼,毛主席對朱總司令的尊重,對董存瑞烈士的重視。冀興坡趕緊返回隆化,把題詞上交覆命。

為紀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犧牲50週年,讓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謳歌存瑞精神號召全國人民向董存瑞烈士學習的題詞,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決定修建董存瑞烈士題詞碑廊。碑廊由河北省建委高級工程師王世宏,承德市設計院呂莉總體設計,具體設計由隆化縣城建局設計室主任衣守斌完成,歷時近一年,投資30萬元人民幣,於1998年5月24日竣工。碑廊總高4米,南北走向長24米。基臺寬3.2米,高0.45米,正面與南北兩側各有一組4級臺階。臺的擋牆高2.7米,倚牆額,與碑底相呼應。額頂部是斜上方探出1.5米寬的罩簷。簷高0.75米,上聳高度為0.5米,巧妙地將重心固定在堅實厚重的擋牆上,為碑廊的美感,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碑廊整體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基臺碑座、上額、罩簷皆為白色花崗岩飾面,碑身由五組櫥窗構成,每組三塊或五塊,兩廊共用24塊“中國黑”花崗岩為心石,陰文鐫刻於47位名人的題詞,其中朱德總司令的“捨身為國,永垂不朽”的題詞已刻於紀念碑上。

東廊25塊碑,自北向南依次是:呂傳贊“學習先烈革命精神,為振興中華建功立業”;葉連松“學習存瑞精神,譜寫新世紀篇章”;王琦“功蓋寰宇,光耀千秋”;何康“學習烈士英勇獻身精神”;於桑“人民英雄,浩氣長存”;李鐸書寫“紅旗取隆化,困獸穴猶據。危橋暗堡藏,衝鋒阻火力。

爆破英雄誰?班長董存瑞。英雄巨臂揮,晴空飛霹靂。獸穴化灰煙,壯氣驚地。城郭屬人民。烈士永安息”;劉振華“向董存瑞烈士致敬”;洪學智“為國捐軀,英名長存”;金昭典“存瑞同志永垂不朽”;王國權“存瑞精神萬古流芳”;雷潔瓊“弘揚先烈精神,做新世紀主人”;楊尚昆“紀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犧牲五十週年”;朱德“捨身為國,永垂不朽”;楊成武“英名千古,浩氣長存”;段蘇權“董存瑞烈士是在抗爭的土壤上,經過解放戰爭鍛鍊成長的”;袁血卒“踏著存瑞烈士的血跡前進,董存瑞同志永生”;日本友好人士高主精一“忠烈的董存瑞烈士”;劉復之“丹心昭日月,浩氣貫長虹”;林佳楣“烈士精神永存”;鄧拓“戰火煉英雄,家世貧窮,幼年立志便從戎。階級鬥爭增智勇,屢建奇功。隆化炮聲隆,決勝隆中,挺身爆炸壓敵鋒,手託巨雷驚天地,烈士高風”;申健“英名永存”;曾威“一個人的勇敢來自他的覺悟”;蔡誠“學習烈士革命精神,為‘四化’大業英雄獻身”;關闊“英風千古”。

西廊有碑23塊,自北至南依次為:陶然“氣壯山河”;新四軍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上海分會聯抗大組“橫跨雄關來塞北,陵園指說主義真。緬懷忠烈追功績,大好河山血染成”;李振軍“難忘四十年前事,風風雨雨無盡思。伊遜河畔留忠骨,苔上頂峰聳雄資。捨身報國傳千古,獻身精神永人師。喜看改革宏圖展,告慰英烈九泉知”;鍾輝琨“存瑞同志精神永存”;關山復“豐功蓋世,浩氣長存”;賀晉年“紀念全國戰鬥英雄董存瑞犧牲卅週年”;童小鵬“革命烈士血,匯成勝利泉。

千萬後來者,飲水要思源”;周谷城“烈士功績永在人間”;朱學範“學習存瑞精神,振興隆化”;楚圖南“發揚革命傳統,促進‘四化’建設”;劉瀾濤“董存瑞烈士革命精神同日月共光輝”;聶榮臻“舍已為國,人之楷模”;程子華“學習董存瑞同志共產主義精神”;遲浩田“捨身為國,浩氣長存”;張愛萍“為國勇捐軀,萬代頌英雄”;李運昌“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周仁杰“存瑞烈士千古”;卓加“學習董存瑞烈士的革命英雄主義”;旭宇“聲播華夏,名垂千古”;韓美林“光明磊落”;孔祥禎“董存瑞烈士浩氣永垂不朽”;程維高“發揚存瑞精神,促進‘四化’建設”。最南端的碑上是陵園管理處主任趙斌宏起草,美術師謝雲生用魏碑書寫的題記。整個建築格調樸素莊嚴,黑白分明。兩廊背倚松柏,隔道相望;南迎紀念碑,北連烈士墓,將遊人崇敬的心情與花木屏息之態溶成對烈士的無限追思和深切的懷念,與烈士陵園的整體格調相統一。

7

烈士陵園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烈士陵園

為緬懷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的董存瑞烈士,追認董存瑞為國家一級英雄,並在1954年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園。

1955年經河北省政府批准,並撥專款決定修建董存瑞烈士紀念碑。該紀念碑由河北省建築工程局孟寶棟設計,1956年開始修建,1957年建成。原紀念碑高14.5米,碑座長1.4米,寬0.75米,高0.85米。碑身長3米,寬1米,厚0.35米。碑帽長1.3米,寬0.65米,高0.66米。佔地面積為360平方的鋼筋磚混結構建築,碑座和碑身用灰綠色人造理石板飾面的望柱28根,望柱間有上下兩根鐵管相聯形成的護欄,碑身頂部為銅製鍍金的五角星,碑中心總長為6。6米的四塊與北京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為一體的漢白玉上鐫刻著朱德委員長為董存瑞烈士的親筆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這8個字是對董存瑞烈士短暫而又光輝一生的高度評價。

1957年10月18日,河北省民政廳,承德地區和隆化縣領導,承德地區青年幹部代表350餘人參加了紀念陵園最高的紀念建築。紀念碑經歷了30年的風雨蒼桑,50年代建築水平的限制和陵園所處的特殊地質條件,造成紀念碑多處下沉、開裂,碑身略向西傾斜,碑身、碑座飾板部分剝落;鋪地及望柱的人造大理石板,部分鬆動、剝落,臺階多處陷落、損壞。陵園將上述情況3次上報國家民政部,河北省民政廳,申請重修紀念碑。1986年民政部和省民政廳領導來陵園考察後,1987年撥款32萬元,批准對紀念碑進行重新修建。新紀念碑由張永鵬創意,城建局衣守斌具體設計,本著陵園建築既有仿古風格,又不失時代氣息的原則。在紀念碑的設計中,考慮原碑體造型雖無特色,但總體上不落俗套,且形態美觀,社會反映良好的實際情況,保留原樣,在高度上增加1米。同時為使紀念碑整體輪廓得以變化,增加層次,烘托主體。

臺基由一層變為兩層,上平臺為正方形,下平臺為多邊形,以四在40組欄杆環抱,雙層漢白玉欄杆由河北曲陽豆白石質的望柱、欄板、抱古、地伏組成,在各部件上陰刻花瓶、雲紋、蓮花圖案等裝飾。錯落有致的白色欄杆,層層疊疊的花崗岩踏步,豐富紀念碑的整體建築輪廓,增強節奏感。使紀念碑顯得更加挺拔、雄偉。紀念碑碑座,用黑色花白地花崗岩砌成,寓意著英雄的鮮血灑在隆化大地上,碑頂部鑲嵌地徑為0.6米的五角星。紀念碑總高度為15.5米,一層底座寬22米,二層底座寬12米。

為搞好紀念碑的重建,縣裡成立了以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宋日義為負責人的基建班子。擔任紀念碑建築的是王守成工程隊,縣裡考慮原碑身經30多年來已壓實,不會再下沉,碑身基礎仍選定原地。舊碑在交通局、城建局、縣武裝部和駐軍52829部隊工兵營的大力支持下,經3次爆破成功拆除了舊碑。1987年5月,隆化縣委副書記張金錄主持召開了重建紀念碑奠基儀式,承德地區行署副專員劉愛國作了講話,在縣直各機關單位形成了為重建紀念碑貢獻力量的熱潮,義務出工出車,下鄉拉運石料。存瑞陵園美術師謝雲生拉任設計正面題字,為更突出朱德委員長題詞的教育作用,比原碑緊縮了0.4米的天地距離,原字放大0.1米,落款做了穿插處理,與隆化縣印刷廠美術師郝寶坤經半月餘完成了碑的刻字、貼金任務。碑頂的五角星,由銅鑄改為鋼鑄,鍍銀光。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緊張施工,1988年5月佔地440平方米,由61種規格,1687塊石頭,從隆化陳家臺、二道河、山咀和湯泉溝4個採石場運來的300立方米花崗石裝飾起來的紀念碑落成。

1998年5月25日在董存瑞烈士犧牲50週年紀念日,舉行了董存瑞烈士紀念碑揭幕儀式。揭幕式由隆化縣縣長馮瑞芬主持,解放戰爭時期指揮解放隆化戰鬥的原十一縱隊司令員、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的賀晉年,民政部副部長範寶俊,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河北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洪毅共同為董存瑞紀念碑揭了幕。民政部範寶俊副部長和民政部楊琛顧問,還為民政部敬獻的安放在紀念碑前的董存瑞烈士漢白玉雕像了幕。瀋陽軍區副令員齊連運,董存瑞生前所在團副團長焦國慶,董存瑞生前戰友郅順義,董存瑞父親董全忠,董存瑞家鄉代表懷來縣委副書記蔡天晨,隆化縣委書記張振存,隆化縣人大主任吳鳳海,隆化縣政協主席趙俊山和隆化縣五大班子領導,以及工人、農民、學生、解放軍和機關幹部8000餘人參加了揭幕式。新建成的董存瑞烈士紀念碑,在松柏的襯映下顯得更加高大宏偉,莊嚴肅穆,朱德委員長“捨身為國,永垂不朽”八個貼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閃光。碑前20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是每年舉行紀念董存瑞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1998年在董存瑞烈士犧牲50週年之即,又加修了紀念碑碑座散水,將水泥板換為花崗岩石。碑前的廣場鋪上了水泥磚,紀念碑展現了董存瑞頂天立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每年成千上萬的學生、軍人、群眾在碑前舉行入團、入伍、入黨等儀式,舉行各種規模的紀念活動。在紀念碑前人們無不肅然起敬,董存瑞烈士紀念碑,永遠是聳立在人民群眾心中的豐碑。

8

讚頌詩歌

《贊英雄——董存瑞》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英雄董存瑞,戰場顯威神。

爆破稱元帥,勇氣更堪欽。

肉身為支架,打開勝利門。

隆化埋忠骨,光彩照後人。

《贊存瑞》

爆破元帥董存瑞,生死邊緣走來回。

山高不言真如鐵,南征北戰懼怕誰?

隆化戰場莫疲憊,滿身開花視如歸。

遙望故鄉山水美,捨己英雄千古垂。

《無題》

橫一道梁,豎一根柱,

戰士的構造:鐵之血;鋼之骨。

手托起哧哧冒煙的炸藥包,

為受阻的部隊開闢道路,

只聽得轟轟一聲巨響,

爆炸處,長出一棵長青樹,

定格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形象。

脊樑柱,石旗杆,一尊永恆的雕像。

9

戰鬥英雄 董存瑞

董存瑞

董存瑞紀念館坐落於懷來縣南山堡村。1951年7月14日,由南山堡一座舊廟改建為董存瑞烈士祠堂,1967年8月懷來縣委決定建董存瑞烈士紀念館,1968年5月建成;2006年懷來縣委、縣政府為更好地弘揚存瑞精神,加強革命歷史教育和愛黨主義教育,在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投資600萬元對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進行了擴建。

如今的董存瑞紀念館佔地18800平方米,展館面積1150平方米,展館由序廳、第一、第二、第三展廳、聲光電模擬廳和多功能廳組成。紀念館的建築和景觀注重了細節設計和人文精神,將董存瑞烈士短暫而光輝的一個全面真實且具有藝術性地展現給觀眾。

10

主要榮譽

2018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董存瑞被評為全軍掛像英模。[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