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 70年後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把牺牲地黄土装进骨灰盒 70年后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董存瑞烈士遺像

把牺牲地黄土装进骨灰盒 70年后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董存瑞紀念館陳列的他當抗日兒童團團長時用過的紅纓槍

把牺牲地黄土装进骨灰盒 70年后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董存金手捧哥哥董存瑞烈士“光榮犧牲,永垂不朽”的紀念證

到了橋下,董存瑞開始找支架,看哪裡能放炸藥包。總攻號吹響了,敵人火力很猛,衝鋒的戰士一批一批倒下。郅順義看到,董存瑞要托起炸藥包,郅順義就趕緊往橋下跑說,“你上去,我去炸。”董存瑞則大喊,“郅順義,快臥倒!”隨後,炸藥被引爆。

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

老人70年後帶哥哥回家

4月3日下午,大雪紛飛。董存金和兒子女婿一起從懷來縣開車,於當晚8時到達隆化縣。次日一早,他們到該縣烈士陵園參加清明節祭掃活動。“在哥哥的墓碑前我隔空喊話,‘哥哥,我來接你回家’。”董存金說道。

緊接著,董存金來到哥哥董存瑞炸碉堡犧牲的那塊遺址抓了幾把黃土,裝到骨灰盒裡,帶回了懷來縣老家。在他看來,哥哥犧牲時的鮮血染紅了腳下的那塊土地。時隔70年,他以此舉滿足哥哥落葉歸根、魂歸故土的心願。這樣,他這一輩子的心願也就了了,哥哥終於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怕傷心家人不提董存瑞

傳遺志子女名字藏深意

董存金表示,哥哥比他大12歲。哥哥1945年參軍時,他才4歲,尚未有記憶。“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當時未滿19歲。噩耗傳到我們南堡村村長那裡,他怕我父母傷心,所以給隱瞞了下來。”董存金如是說,直到1950年,父親董全忠應邀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英模代表大會前,才知道了兒子犧牲的消息。

自此以後,“董存瑞”這個名字成了全家的敏感詞,只要一提及,就有人傷心抹淚。為此,在董存金的記憶當中,父母沉默了大半輩子,從來不對他們姐弟講有關哥哥的生平事蹟。“我長大後,聽村裡年長的人聊起哥哥。但當著父母的面,也從來不敢提‘董存瑞’三個字。”董存金坦言道。

為了照顧好父母,董存金一直在南堡村田地裡務農。1977年,80歲的母親孫珍去世;1986年,他和年邁的父親搬到懷來縣城沙口鎮,在集市上擺攤殺豬、賣西瓜;十個月後,他以烈士遺屬身份,被安排進懷來縣麵粉廠工作,這時全家人的生活才有了改善。

“當地民政局說父親拿的是最高標準的撫卹金。但他生活依然很勤儉,90歲時還能上街買菜,1992年他92歲時因病去世。”董存金追憶道。

子女在實權部門擔任要職,在外人看來如此“肥缺”的崗位,如何做到清正廉潔?董存金稱他教育子女要牢記革命家庭的家風家規,繼承好董存瑞的遺志。對此,子女們都很自覺遵守,這讓他很放心。

14歲董存瑞當兒童團長

雞毛信藏牛糞筐躲盤查

在董存瑞同歲的童年玩伴,現年89歲的董連柱老人的印象中,董存瑞膽子很大,性子也很急,是村裡的娃娃頭。

“1943年北平抗日根據地建立後,14歲的董存瑞當上了兒童團長,我是副團長。”董連柱說,他們一起參加村民自衛隊,站崗、送情報、埋地雷、端炮樓、割電線、翻鐵路等,參加抗日遊擊鬥爭,成為村裡的抗日骨幹。

董連柱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他們出去放哨,看到有日本鬼子進村,他們馬上回去向藏在地道里的游擊隊員彙報,並做好掩護工作;同時他們還為附近抗日根據地聯絡點傳遞情報,通常將信藏到裝滿牛糞的筐子底下,以揀糞為由,躲過日軍哨卡的盤查;如果情報比較急,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將情報疊成三角形,並插上雞毛,這樣可以方便快捷地送到根據地聯絡員手裡。

未爆炸彈抱回家制地雷

參軍後匆匆一面成永別

對於日本士兵進村掃蕩的情景,董連柱至今記憶猶新。村裡的大人們不敢出門,在外玩耍的孩子們則被抓去修圍牆,背柴火。對此,比較有勇氣的孩子藉機幫八路軍偵察敵情。

記得有一次,董存瑞在村口看到日本士兵扔下的一個未燃燒的炸彈,就將其抱回家中,把炸藥拆解出來裝進自制的地雷管裡。“董存瑞還發明瞭‘鋸齒鐮’,用來破壞敵人的通訊工具。”董連柱說道。

“到了橋下,董存瑞開始找支架,看哪裡能放炸藥包。但這個時候,總攻號吹響了,敵人火力很猛,衝鋒的戰士一批一批倒下。郅順義看到,董存瑞要托起炸藥包,大喊‘郅順義,快臥倒!’隨後,炸藥被引爆。”董曉利轉述道。

另據郅順義回憶,爆炸威力巨大,把自己震了起來,當時就感覺蒙了。董曉利表示,郅老雖然已經辭世,但他的講述一直印在她的腦子裡。

同樣,在董連柱的記憶裡,董存瑞參軍後,曾在夜半時分悄悄地回過一次南堡村,與他匆匆見了一面。當時董存瑞父親董全忠還切了一個西瓜,讓大夥吃。董存瑞聊了幾句前方戰場的形勢,說話不到十多分鐘,就走了。董連柱沒想到,這一短暫的會面竟成了他們之間的永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