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平之战由李牧指挥,结局会怎样?

飞凡7372455


李牧是赵国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能力要强过廉颇。廉颇如果没有被换下,秦国不能赢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如果是李牧来指挥长平之战,秦国更无胜算。

第一,为什么说李牧的水平比廉颇高

赵国在胡服骑射军事变革后,对秦国有过三次胜战(这里不算邯郸保卫战),其中李牧指挥了两战,赵奢指挥一战。李牧这两战,比赵奢的那一战,要艰难得多。赵奢的时代,是赵国军力鼎盛的时代,而李牧的时代,是经历长平之战后的衰落时代。因此,李牧之胜利,较赵奢更为不易。

据《战国策》的记载,赵奢破秦师于阏与,赵国出动二十万大军,在兵力上是以多打少。而李牧时代,赵军与秦军交锋,是以寡击众,以弱击强,故而胜利更难得。在阏与之战时,廉颇认为阏与道路险阻,难以救援,而赵奢则力排众议,认为两军相遇勇者胜。最后,赵奢率领20万大军救援阏与,大破秦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军事能力上,说廉颇是不如赵奢的,更不如李牧。

我总结如下:李牧是以弱击强,打败秦军两次;赵奢是以多打少,打败秦军一次;廉颇是两军相当,在长平与秦军打了个平手。

第二,李牧的用兵原则,注定他是秦军之克星

李牧带兵打仗,有非常独到的一套方法。

他在北方战区练兵时,做了以下四件事:

一、习骑射。这是坚持赵武灵王的军事路线,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发展骑兵。我们在长平之战的史料中,没有看到关于赵国骑兵的任何记载。相反,倒是看到白起动用两万五千名骑兵,截断赵军的粮道。如果李牧来指挥长平之战,赵国的骑兵力量会大大增强,哪容秦军骑兵轻松截断粮道呢?

二、谨烽火。在通讯手段落后的古代,烽火台是重要的军事通讯手段,烽火台具有侦察敌情,通知预警的功能。一旦发现有敌人入侵,烽火台燃起狼烟,邻近的烽火台见到信号后,也燃起狼烟,这样通过一个个烽火台的狼烟传递,军事统帅就可以对战场的形势了如指掌。

三、多间谍。烽火台具有传递情报的功能,但这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并不能主动掌握敌人的动向。李牧是情报战的大师,他用兵的原则之一,便是极其重视间谍的作用,在敌人内部收集情报,主动掌握敌军的战略决策,侦察敌人的兵力分布及将领用兵作战的特点,以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反观赵括,连对方换了主将这么重要的情报都一无所知,在情报战上就是个盲人。


四、厚遇战士。李牧把军市赋税所得都得于士兵身上,绝不中饱私囊,不克扣军饷,每天都要宰杀几头牛以犒劳战士,战士乐为其所用。反观赵括,用赵母对赵王说的话:“赵括刚被任命为上将军,就摆显威风,军官们没有一个敢抬头正视他一眼。大王所赏赐的金银丝帛,他都拿回家藏着,还整天留意哪里的田地房屋便宜,价格合适就买下它。”这就是思想境界的差距。

凭着以上四点,李牧就足以成为秦军的克星。

第三,李牧擅长打大兵团作战

说到李牧,我就想到人民解放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粟裕,粟裕去世时,中央军委给他的评价说:尤其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李牧也是如此,无论是击破匈奴之战,还是击破秦师之战,李牧都展现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华。

首先,他注重各兵种协同作战。比如在破匈奴之战中,李牧麾下部队,有四大兵种,分别是步兵、骑兵、车兵、弓弩兵。在不同的区域,各兵种的优势是不同的,比如山地,步兵、骑兵就占利,而车兵就不利;比如在平原,车兵就可以纵情驰骋,攻守兼备。长距离攻击,弓弩兵就有优势。可以说,李牧对各兵种的协同作战,玩得烂熟于胸了。

其次,李牧重视诱敌深入。李牧用兵,与白起是比较接近的。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就是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围歼赵括兵团。如果白起遇到的李牧,而不是赵括呢?两人的能力伯仲之间,无论谁要诱敌进入伏击圈,都没那么容易。

其三,李牧与白起一样,善于战术欺骗,用假情报来误导敌人。白起围歼赵括,是战术欺骗的杰作,李牧围歼匈奴兵团,同样是军事欺骗的杰作。因此,让李牧来指挥长平之战,秦军是根本找不到破绽的。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在长平之战时,李牧还只是无名之辈。我们假设的李牧与白起之战,是两人在巅峰期的对决,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李牧对阵大名鼎鼎的白起。因为李牧用兵与白起颇为相似,不排除他曾经深入钻研白起的用兵之道,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君山话史


  在下怀着沉痛的心情告诉大家,没有用!长平之战赵国换谁上都没用,而且凭心而论,在赵国这方面,没有哪个将领比赵括更适合当主帅了!是的,你没听错,赵括确实是此战主帅的不二人选。

  长平之战,赵国方面最初的主帅是老将廉颇,秦军主帅是左庶长王龁,廉颇欺王龁年轻,“小儿王龁乳臭未干,老夫誓斩丫于马下!”于是全军出击,摆出了进攻的姿态,然而双方在玉溪河一交手,秦军步骑混合骁勇异常,赵军损兵折将,廉颇只得退守空仓岭,尔后担心被秦军抄了后路,一退再退,直至百里石长城这才扎住阵脚,任凭王龁百般骂阵,就是坚守不出,“老匹夫你下来”"小儿你上来"……秦军只得强行攻关,就此秦赵两军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双方僵持了大半年,赵国有点顶不住了,几十万大军在前线作战,对于粮草的消耗是个天文数字,赵国商业发达,而农耕却远弱于秦,眼看着粮草消耗殆尽,赵孝成王心急如焚,到邻国重金购粮,尼玛,燕齐等国很傲娇,不卖!这下赵孝成王坐不住了,一再电令廉颇出击速战速决,而方面军总司令廉颇仗着资历老“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就是不出兵!长此以往,就算秦军攻不破赵军防线,丫的粮草也供不上,一样会不战自溃,温水煮青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廉颇的坚守战略根本行不通!

  国难思良将,紧急关头赵孝成王想起了名将赵奢的公子赵括,此君将门虎子,熟读兵书通晓战策,且得到了客居赵国的名将乐毅和田单的大力举荐,没两把刷子能入得田乐两大名将的法眼?于是根本不用秦国方面的什么反间计,赵孝成王已然用年轻热血的赵括换下了老迈的廉颇。

  赵括也不负重任,上任伊始就着手筹划一场与秦军间的总决战,形势也逼迫得赵国必须梭哈,押上全部的身家豪赌一场!胜则一战成名,败者马革裹尸,古往今来不敢冒险的军事家都不是优秀的军事家,于是赵括出击了,而秦国也猥琐地临阵换帅,悄悄调上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武安君白起

  于是长平大战最后的决战拉开了大幕,赵军渡过丹河直扑秦军阵地,面对初出茅庐的赵括咄咄逼人的攻势,年逾古稀的沙场老鸟白起不敢托大,而是订下了一条毒计,计将安出?诸君且听我细细道来———

  秦军在一路后撤的同时,很阴险地派出一只两万多人的轻骑从太行道杀出,截断了赵军主力和后勤部队的联络。麻痹的,找不到当时的地图……否则聪颖的观众们看一下就一目了然了。但是这个不重要,也就是说当时秦军截断赵军后路的军队才区区几万人而已!而赵括的主力却有数十万之众,故而秦军将赵括的主力军勉强包围住的同时,号称秦国第一军神的白起也是胆战心惊,“馅大皮薄”随时都有被猛将赵括突破击溃的危险。

  好在这时候秦昭襄王出手了!亲自挂帅,征调河内十五岁以上的男丁,运用人海战术,死死地顶住了赵军后退突围的路线。所以这时候的赵括其实不是面对一个白起,而是白起再加上秦昭襄王,单单一个白起根本困不住赵括!

  有观众看到这里就纳闷了,秦国的国君能以倾国之力亲自出征,那赵国的国君在干球捏?难道是荒淫的昏君不成?当然不是,赵孝成王也很想派兵进行反包围,但是坑爹的问题来了,赵国这时候有后顾之忧,北有匈奴旁有燕国,这两货随时想在背后插赵国一刀,大家颇为看好的李牧正苦哈哈地防守着匈奴人呢,赵国无法做到举全国之兵来打这场长平战役,所以赵孝成王很无奈地坐邯郸的王宫内,默默地祈祷列祖列宗的庇祐。赵武灵王在天之灵也相当捉急,恨不能亲自带兵胡服骑射,最终身陷绝境的赵括选择了肖申克般的自救,不断地向秦军发起冲锋,这时赵括的策略就是“即使劳资光荣地倒下,你丫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果然,长平之战后,秦军也是损失惨重,到了“兵疲粮尽”的地步!


  长平战罢,赵军四十余万精锐尽墨,而秦军倾全国六十余万之兵也伤亡过半,试问古往今来,谁能身处在包围圈中还能如此大面积地杀伤敌军?是一句腐儒式的轻飘飘的纸上谈兵能做得到的吗?一场关乎国运的大型战役,与其说较量的是双方军事家的谋略,倒不如说比拼的是双方的综合国力,“时也,命也”赵国就差了强秦半筹,于是就败了,唉,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欲听其它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更多精彩的独家内幕,敬请关注云汉原创说战国!哈哈哈…


云汉


对赵国来说长平之战是个死局。

长平之战爆发在公元前260年,此时赵国有350万人口,秦国有500万人口。古代各国之间生产力差距不大,人口比例差不多就是GDP比例,但秦国实行的是郡县制,所有郡县都要向国家上缴赋税,而赵国此时还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比如鼎鼎大名的平原君,他的封地就不怎么向中央交赋税。赵奢当年就做过税吏,他做税吏时最大的功绩就是说服王公大臣向中央缴税。到了惠文王时期赵国看似强大,但是财政能力其实已经大不如前,尤其是赵武灵王把代地分封出去,造成赵国财政实力大大削减。所以赵国名义上经济总量相当于秦国的60%到70%,但国家实际掌握的财政能力却连秦国的一半都不到。

再来说长平之战。老将廉颇采用坚守不出的战法,想要拖垮秦军,从战术来讲这个方法不错,但从经济上来讲,只有350万人口的赵国要供养20多万军队在前线和秦军对峙,以秦赵两国的实力到底谁先会被拖垮已经十分明显了。所以赵王才会派赵括曾兵前线,就是想用压倒性的兵力优势速战速决,要不然一旦赵国财政破产前线士兵没有军粮也会土崩瓦解,还不如大战一场,即使失败也能重创秦国为赵国赢得喘息的时间。实际上后来赵国赢得邯郸保卫战也印证了这一点。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长平之战就是一场秦国拖得起而赵国拖不起的战争,而秦将白起又设好了埋伏,赵国只能靠骑兵的优势赌一把,这种情况下谁来指挥战争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这时候一个先锋或许比一元大将更适合这个注定失败的战场吧。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欢迎斧正。






071634119


双方都是举国之兵,都在寻求决战。秦国孤注一掷,前期被打趴的其他国家都在观望,如果退兵,不仅是前功尽弃,更会助长合纵士气,继而导致新一轮的联合抗秦。而赵国后勤告罄,无人无粮,外无援兵,更加急迫。拖则垮的现实,逼迫赵国决策机构不断给前线赵军施加压力,而作为刚被权力核心机构提拔为统帅的赵括(不听话的廉颇刚被一撸到底,家族正被筹划清算,这一点必定会影响其决策),只能以绝对服从的姿态坚决落实上级指示——寻机决战,速战速决。

廉颇的龟缩,等来的只会是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待到士气低落到极点,军心涣散、全军溃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不难看到,赵国决策机构也不会想不到,这就促成逼迫前线速战的直接杀手。可能赵王和他的权贵们还在期望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最好两败俱伤,各自鸣金收兵的幻想能实现。赵括在前线战场是如何决策的,我们无从得知,而从坚决服从、带头冲锋、战死沙场可以看出,赵括,还算有些勇气,而用“纸上谈兵”给赵括盖棺定论、甚至全面否定,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面对死局,这注定是个悲剧。换作李牧,是选择廉颇一样,死拖崩盘?还是保全家族、服从赵王、以死报国?何去何从,怕是李牧本人也会三思吧?(这里有个猜测:与秦决战,李牧不可能不被列入主帅考虑范围,很有可能李牧看破局势、借词推脱,而这也为其后续悲剧埋下伏笔。李牧功成一身、国之砥柱,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听信谗言的赵王迁,这简直是个笑话。在封建专制的时代,听话+功绩=封侯拜相,长平之战时的不听话也就注定其不再被王室信任,“李牧死、赵国亡”不会再是李牧能力的象征,反而成为其悲剧一生的有力佐证)


kylinda


赵国的廉颇打不赢秦军,就用乌龟战术和秦军死扛,国家粮食耗不起,终究要败。可借鉴明朝袁崇焕修城池打造完美乌龟壳的防不住皇太极,马奇诺防线都防不住德军。赵括的爸爸赵奢名言两军相争勇者胜,可把他父子归纳到项羽式的勇战派,白起利用坚固的秦营壁垒挡住赵军的勇猛进攻,再用奇兵切断赵军的补给,最后全国总动员干掉赵军。可见只有勇猛是不行的,白起的奇兵类同于韩信的拔旗易帜,说明白起理解用兵之道:以正为主以奇为辅的道理,不能二愣一样的冲冲冲。陷入绝境的赵军如同韩信的背水一战,士兵人人为生存而战,多次发动自杀式冲锋,也杀了很多秦军。若此时有人在秦军后方拔旗易帜,或在秦军后方火烧连营,或在秦军后方水淹七军…赵军就能赢,可惜的是什么都没有。大家很多人说赵国派谁去都没用,我不认可这样的说法。派韩信去一定会赢,可惜韩信没出生。其实让廉颇正面挡住秦军如同刘邦挡住项羽,赵括带兵行韩信灭魏破赵之法是本次战役的正解。没粮的赵军能坚持45天,我相信赵括假使有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用兵之道,在秦军的后方搞出动静来,赵国完全可胜。


匆匆15051


李牧指挥秦军大败,为什么呢,李牧是进攻型将领,而且是以弱胜强的典型,像猫一样,找到敌人软肋就一口致命,白起虽然从无败记,但每次都是有绝对的优势兵力加绝对的优势国力支撑,假设李牧和王翦白起对掉阵营,不一定比廉颇李牧强,而且白起王翦的主人是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历史绝对前十的明君,李牧廉颇遇见的绝对历史上前50名的昏君,所以战场统帅的指挥才能要考虑到君主,综合国力,兵力配置,装备配置,精锐还是乌合兵,所以李牧我觉得应该排第一




狼总155592200


谁来了也白搭!

长平之战一开始只是秦国主动进攻,赵国积极防御而已,但是不断增兵导致小小的长平甚至是整个上党郡聚集了一百多万人!秦军六十多万,赵国五十万,这么庞大的军事集团对垒毫无计谋可以用,只能面对面消耗,所以廉颇这种经验丰富的宿将才是稳重的首选,毕竟一开始只是局部冲突的长平之战变成了国运之战,这是双方都没有想到的!

论国力赵国虽然能和秦国硬刚,但是持久力远不如秦国!

首先秦国此时已经变身大魔王,不惧其它六国围攻,又有函谷关武关在手,基本盘关中可以高枕无忧!

北方义渠人已经俯首称臣,可以把所有兵力集中在长平!况且秦国耕战体制完全可以供应大军军需!后勤保障足够!

赵国就不行了,四面皆敌!北方燕国是世仇!东面齐国被秦国收买,别说出兵援助了,就是粮食都不肯卖!南边魏国韩国已经被秦国吓破胆,没有从后方偷袭赵国就不错了!至于楚国,它倒是可以和赵国结盟,但是它的战斗力实在不敢令人恭维,最多从侧面强制一下秦国罢了!

最要命的是赵国不产粮食,农业不行,最后输就输在后勤供应不上,压力太大,所以赵王在临阵换将,让赵括去主动进攻。

兵力劣势,后勤不足,主将经验不足,国内还瞎指挥,不输才怪!


宋光华的历史天空


结果很可能是一样的,因为李牧就是中反间计死的。

赵孝成王派李牧出战李牧也可能不会赢。因为他也是名将,名将没有必胜把握是不会出战的。李牧在对抗匈奴时,也曾经据守不出战,导致当时赵王误以为他害怕匈奴,派人顶替他,结果那人每次战斗都失败,只好又调李牧去前线,李牧不战是在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后来果然大败匈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牧在面对白起的时候,双方都不会去贸然进攻犯错误,就像廉颇面对王龁一样坚守不出,因为廉颇三年没有发现战机,白起更不会犯错误。

李牧最后是死于反间计的,赵括上任也是反间计,当李牧接任廉颇继续坚守的时候,赵国国力无法支撑,还是会中秦国的反间计,最终还是赵括出马。

所以,即使当时真是李牧来打长平之战,恐怕也难改变战局,毕竟他们都是战神,毕竟他的国君昏庸还是会中反间计的。


从思考开始


如果换做是李牧,这场战役又会如何。其实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但是因为李牧的综合战斗实力比较强大,所以不妨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先来看一下当时赵军在用廉颇对付秦军时所出现的情况,当时在长平之战中,廉颇以为可以用拖延的方式去对付秦国,但是当时的秦国却早就识破了他的计划,秦国选择其他的补给方式,不仅让廉颇的如意算盘打破了,秦国当时也节省了更多的物资。



秦国素来以虎狼之师而闻名天下,而当时的赵国其实国力也比较强大,虽然和秦国相比赵国的综合实力有所欠缺,但是纵观当时,可以和秦国抗衡的也就只有赵国了,但是因为错误的用兵方式以及过于乐观的作战态度,让赵国一直处于劣势,也让本来就实力有所差距的局面有了更大的距离。后来赵国看到廉颇的作战方针并不奏效,就将廉颇换掉了,让赵括来领军。可以看出廉颇的作战方式就是用守和拖延来对付秦国,而赵括就是主攻。



那么当时应该如何应对秦国才算是上上策呢?其实按照当时作战的情况来分析,一味的攻或者一味的守都是不合适的,而是应该结合当时作战的情况来灵活应对,由此可见无论是廉颇还是赵括其实都不是当时秦军的对手。如果让李牧作战,即便无法扭转后来的结局,可是应该可以和秦国耗上更多时日,因为李牧的作战方式比较灵活,他懂得因地制宜,这在作战中十分关键。



但是也不能否认的是,其实当时无论是李牧还是赵括等人,都无法挽救赵国,赵国的定局已经注定了,而且当时赵国的实力没有办法继续消耗下去,即便兵力不出问题,物资方面的匮乏也会让赵军失利,而这些都是李牧等人无法左右的因素。而且当时赵国没有办法找到其他援手,因为其他国家也忌惮赵国,赵国打败了秦国,赵国也会走秦国的路子,所以其他国家不会做这样的傻事,而赵国也注定了孤立无援。



而且当时的赵国一直都在被秦国误导,秦国用来好几次的反间计都让赵国中了圈套,从廉颇的更换上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即便李牧可以打这场仗,其实他也无法改变被换人的命运,所以李牧去打这场仗结局不会改变,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因为限制因素太多。


紫禁公子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和王剪,赵国的廉颇和李牧。

大家都知道的是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打败了赵国。

当时秦国是派了战无不胜的白起,带领的秦军打败了赵括带领的赵军,并且在赵国失败之后,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军的。

正是这一战,让赵国一蹶不振的。

那么若是赵国派李牧去指挥长平之战会怎么样呢?

说实话我们看看廉颇在长平之战的表现,也就能知道李牧的指挥才能了。长平之战的前期,是廉颇带领者赵军和秦军对战的。

那时候的廉颇以防御为主,秦军根本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秦军才选择了利用离间计,看看能不能把廉颇给换走,然后换上赵国的非著名将领赵括的。

最终赵王上当了,真的把廉颇调走,然后赵括就打了后来的败仗。

为什么说从廉颇的指挥打中,就能看看到李牧的影子呢?

说实话,这两个人的经历,以及作战方法真的是太类似了。

不管是廉颇,还是李牧,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打防御战。可以说廉颇和李牧也是因为防御战,名列四大名将之中的。

廉颇的长平之战,打了几年的时间,没有让秦军攻下半寸城池来,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李牧也是如此,李牧的战绩主要是在西北为赵国抵御强大的匈奴。

当时李牧的方式就是选择死守,绝对不去主动出击匈奴。若是匈奴来侵犯,他们就去迎击,若是匈奴撤退,他们也不去追。

似乎就是这样磨洋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种打法赵王对李牧也不满意,所以,他就打算把李牧给换下来。毕竟这个李牧在赵王看来也太不称职了。

但是,赵王新派去的任何将领,和匈奴打起仗来,都是一败涂地。边境的百姓更是频频的遭受匈奴的洗劫,当真是苦不堪言。

赵王一看主动进攻的将领,真的是还不如死守的李牧呢。

所以,赵王还是让李牧去上任。

李牧上任之前告诉赵王,我上任可以,但是,还是老办法,匈奴来我就打,匈奴走我就犒赏三军。

赵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所以,他就答应了李牧。

这就是李牧的作战方式,你看,他是不是和廉颇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

所以说换了李牧,李牧肯定也是和廉颇一样,打不过我就守,即使你再强悍,我不应战,所以我也就不怕。

更加有趣的是,廉颇和李牧最终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被小人郭开的一张嘴,进谗言给赵王害死的。

郭开说廉颇坏话的时候,赵王相信了,把廉颇调走,换上了赵括。廉颇只好逃亡到了楚国。

郭开说李牧的坏话,赵王也相信了,并且秘密派人把李牧直接杀死在了军队当中。

你说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很相似呢?

所以说即使是李牧来打长平之战,他也不会打赢,但是守的话,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