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幽默处处见,辛酸时时闻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幽默处处见,辛酸时时闻


我们经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但是《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却告诉我们:有时候,命运的确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会身不由己,无法摆脱命运给你开的玩笑。

欧亨利作为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这篇文章体现了他高超的写作手法:

一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果出乎意料。

苏贝是一名流浪汉,广场上的长椅就是他的家,报纸是他的棉被。多年来,在寒冷的冬天来临的时候,苏贝都会做一些“准备”,让警察把他送到布莱克韦尔岛上,在那儿没有衣食之忧的带上三个月,度过寒冷的冬天。

当北风吹起,大雁南飞,冬天就要来临的时候,苏贝又开始为自己的理想住所而准备了。他为了让警察抓他,可是费了一番努力。

他准备去找个地方大吃一顿,然后赖账,这样人家就会报警,结果两次都没有成功,一次因为穿着破旧,直接被轰出来;一次被狠狠地扔到街上。

他故意砸商店的橱窗,等着警察来逮住他,警察却看都不看他一眼就跑开了。

他想调戏女人,遇到的却是一名妓女。

他扰乱社会治安,却被警察保护说是大学的学生庆祝球赛的学生。

他偷人家的雨伞,但雨伞的主人也是偷的别人的,把他当成了伞的主人,还给了他……

苏贝很失望,只好回广场的长凳上去,在经过一座教堂的时候,听到里面的牧师在用手风琴练习赞美诗的伴奏,优美而熟悉的音乐触动了他的灵魂,激起了他重新做人的愿望与热情,他想第二天就去找工作,开始新的生活,做对社会有用之才。

一个警察走来,带走了他。第二天,他被警察告知去布莱克韦尔岛待上三个月。

可以说,这篇文章,让读者在笑中会含着酸楚,掩卷叹息,意犹未尽。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幽默处处见,辛酸时时闻


二 语言幽默,语气诙谐,不经意间批判了社会的黑暗。

在文章的开始,他用女人开始对丈夫百般温存、枯叶作为寒冬的名片、露天大厦的看门人——北风等说明寒冬的到来,引出苏贝要为过冬做准备。

他用轻松的语气写出了贫富的分化。“苏贝不想去享受南方催人欲眠的风光,也不想在维苏威海湾游泳,只是想在布莱克韦尔岛上住上三个月”。是苏贝不想吗?不是,是有钱人都可以去,但他不可以,他只是一个没有工作,睡觉只能在公园里的长凳上,身上盖个报纸的流浪汉。多年来,苏贝只能去好客的岛上监狱,而比他幸运的人是去选择温暖的地方度假。这样写,只是更衬托了苏贝的处境。

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在灯火辉煌的酒店前,每晚都会聚集衣着华丽的贵宾,还有最上等的美酒佳肴。在苏贝被以貌取人的侍者们扔出来时,他写到“避免了一只野鸭横遭倒霉的命运”。在描写饭菜的简陋时,他写到“汤羹淡如水,餐巾薄如绢”……

在他需要警察在处理小偷的时候,警察却忙着去搀扶一个穿着晚礼服的高个子金发女郎过马路……

当苏贝找了各种办法都没有实现他的愿望,最后被赞美诗感动想改过自新的时候,却被警察带走了,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幽默吗?

欧亨利没有用批判的语言,去说明这个社会有多么的残酷,他只是用幽默的语言,来淡淡的表述事情的经过,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幽默处处见,辛酸时时闻


三、细节描写到位,语言动作生动形象,传神的表达了作品内涵。

苏贝想去饭店大吃一顿,然后不付账,就可以被警察带走,他利用人们以貌取人的特点,刮了脸,上衣体面整洁,系上感恩节女教士送的领带,却被破损的裤子和邋遢的鞋子出卖,他被“悄然地、匆匆地推到了马路的便道上”。这一部分的描写,将饭店人不漏痕迹以免打扰尊贵的客人的心态揭露无遗。

苏贝砸了橱窗,想让警察抓他,当警察跑来的时候“他站着没有动,两只手插在口袋里,看着警察的光闪闪的铜纽扣,笑了。”警察却离他而去。

苏贝想偷别人的伞,在描写伞的主人时,他说看到一个“穿着很体面”的男人,对苏贝“厉声”说伞是他的,当苏贝让他叫警察时,他却变得退缩、口吃起来,因为,这把伞本来也不是他的。

……

所有的这些细节描写,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形象的表达着这个社会的丑恶,嫌贫爱富,欺软怕硬,人心叵测……

短篇小说,短在精悍,意在深刻,欧亨利用他高超的艺术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我们在读这些大家的作品时,不仅要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作品中品味其中深刻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