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食》咖喱拌麵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那一刻,全世界都不重要

晚上7點50分。

恆春元的門鈴響了,史暘站起來去院子裡開門。這時候店裡只有他一個人,前一撥客人離開了大約有20分鐘,他在想不知道是朋友還是客人。

晚上降溫了,院子裡冷颼颼的。進來的是一個扎著馬尾的女生,個子不高。

《一人食》咖喱拌麵

史暘認得她的臉,雖然不是天天來,但印象中似乎常在這個點來吃晚飯,一個人。

史暘雙手把菜單遞過去。菜單有正反兩面,一面是餐點,另一面是酒水。餐點裡分了佐酒、主食和搭配三類。

馬尾女生看了好一會兒,問雞蛋蓋飯是怎麼做的。史暘解釋得很仔細。女生又問了幾樣菜單上的餐點,最後確定要一份雞蛋蓋飯、一份烤秋刀魚和一碗味噌湯。

在這間名為“恆春元食堂”的餐廳裡,主人在用布簾隔開的狹長廚房裡做飯,客人在厚重的松木長桌前閒閒地翻一會兒雜誌。音響連接著iPhone,播放著主人豆瓣電臺裡的歌曲,一個悠揚的日本女聲在天花板下面飄蕩。客人背後的牆壁上貼著一張主人用毛筆書寫的“日進鬥金”的紙。院子裡一隻花貓在被主人稱為“巨大的貓砂盆”裡——鋪滿石子的扇形小花壇——留下些什麼後跑走了。

史暘在碗裡打了兩枚雞蛋,攪勻之後倒進已經燒熱的平底鍋裡。雞蛋在鍋裡開了花,發出令人滿足的噗噗的聲音。灶臺前的紫色抹布疊成規整的長方形。一旦有水或者油濺在臺面上,史暘就馬上用抹布擦掉,再疊好。盛飯的時候,他搬過一隻圓凳把鍋蓋放在上面。熱騰騰的白米飯讓幾片鋪在上面的黃油很快就融化了。當秋刀魚的香味從烤箱裡飄出後,史暘把雞蛋蓋飯端給馬尾女生,飯上面的柴魚花微微顫動。史暘打開烤箱,察看了一下魚的狀況,把它翻個面又放進去。在把魚和湯端上之前,史暘收拾乾淨做蓋飯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接下去的時間裡,他坐在冰箱旁邊的椅子上靜靜喝了會兒茶。

恆春元食堂裡的很多物件都包含了史暘的親手勞動,而不是簡單從店裡買來的。比如他放置鍋蓋的那張圓凳,以及店堂裡所有的椅子,都是他在街區裡散步時撿到的——材質和款型絕對算得上是vintage。

《一人食》咖喱拌麵

再比如佔據待客區主體的松木長桌,是史暘買了木料,自己打製而成。小時候他家樓下住著一位木匠師傅,史暘很喜歡看人做木工活。不管是現在人們聚攏在時髦的場所圍著長桌觀摩西點的做法,還是那時候史暘蹲在水門汀地板上看木匠鄰居做傢俱,至少都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消耗體力的動手勞作還是很能吸引人的。因為小時候的勤奮學習加上天分,只要手頭有適當的工具,史暘就能自己動手做出不少東西。

為了做桌子,他一共買了五根木料,一根用來做桌腿和連接用的榫頭,其餘就拼成兩張桌子——整根木料被切割成兩段,最後做成的桌子頭尾相接在一起看上去不太容易注意到切割處。從刨、燒、刮,到上清漆……當然,實際做起來要比這樣說說複雜多了。而一年前,剛上完漆的時候桌子比現在更亮堂。

一年前,史暘搬離了安福路161號。那是他經營的第一家店,一間名為恆春元的酒吧。恆春元是爺爺以前開設的藥店名字。史暘既沒有去過藥店,也沒有看見過藥店的照片,不過恆春元這個名字一直在他大腦裡揮之不去,似乎跟他從小接受的“琴棋書畫”的家教很匹配。

他在日本工作了不少時間,有些飲食習慣也在那期間培養起來。開店之後他每年會去一次日本看望朋友,順便帶一些器皿以及廚房用具回來。店裡漸漸由那些他熟悉的器具、材料佈置起來。這應該會是他一處長久的謀生之所。

晚上8點16分。

點雞蛋蓋飯的馬尾女生還在品味最後一點秋刀魚和味噌湯。過了不久,餐廳的門被推開,從屋外鑽進來的冷風吹得布簾微微搖晃。

餐廳裡又剩史暘一個人了。

電臺裡的歌已經完全偏離了“猜你喜歡的”軌道,不知道放的是什麼歌。史暘調了調頻道,喇叭裡傳出一曲風格熱烈的音樂。

在音樂聲中,他把前一天熬好但沒用完的咖喱鍋端到桌子上,把開水焯好的材料丟進去。胡蘿蔔和洋芋塊在咖喱料裡浮浮沉沉,在小火的作用下,鍋裡開始冒起小小的咖喱泡泡。

他給自己做了一份咖喱拌麵,手邊還有喝剩的酒。他站著把最後一點面吃完,身體不由得隨音樂擺動了幾下。燈光從簷下透出去,落在院子裡的腳踏車上。

選自《一人食》蔡雅妮,張愛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