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士燮沒有被誰攻打,怎麼就消失了呢?

房眼世界


士燮並不是消失了,而是投降了東吳的孫權。

士燮是蒼梧郡廣信(今廣西梧州)人,士氏家族是當地的豪強家族,士燮的父親曾在漢桓帝時期擔任日南太守,而士燮年輕時師從大儒劉陶,學習《春秋》,公元187年,士燮被任命為交趾郡太守,而當時的交州刺史是朱符。

交趾郡屬於當時東漢十三州之一的交州,當時的交州有交趾郡,鬱林郡,蒼梧郡,朱崖郡,高涼郡,南海郡、合浦郡、九真郡,交州最早來自秦始皇南征百越而設置的南海、桂林、象郡演變而來,地處中國最南方,而當時的交趾郡是今天越南北部紅河流域。



交州經秦始皇南征百越後納入秦朝疆域後,經兩漢時期的發展演變,逐漸與中原地區融合,但由於地處南部邊陲,距離中原路途遙遠,與中原的交流也較少,處於邊沿狀態。

東漢末年時期,中原大亂,軍閥割據,身為交趾太守的士燮也處於割據狀態,並且士燮的三個弟弟也分別擔任交州的官吏,大弟士壹任合浦太守,二弟士䵋任九真太守,三弟士武任南海太守,士氏家族在交州地區榮譽無比。

由於交州地處偏遠,只與荊州的南部、益州的南部和揚州的南部交界,而進入交州的道理也只有這三個地區的南方才能進入,中原大亂期間,曾有中原人士到交州避難,這些人有袁徽、許靖 、劉巴,其中許靖和劉巴後來從交州進入益州。



荊州在劉表主政期間,曾插手交州,當時的士燮只是交州刺史,而交州牧是張津,劉表在199年到203年持續對交州用兵,但交州地處偏遠,人口較少,兵少將寡,無法與劉表抗衡。之後張津被部下殺害,劉表派遣自已的部屬賴恭出任交州刺史,同時劉表又任命自已部屬吳巨為蒼梧太守,而這個蒼梧太守吳巨正是赤壁之戰前被曹操追得滿世界跑的劉備準備投靠的對象,而被諸葛亮勸住。

當時以曹操為首的東漢朝廷則任命交趾太守士燮為綏南中郎將,都督交州七郡,仍舊領交址太守,曹操的舉動旨在抗衡劉表在交州的勢力,由於曹操實在離得太遠,中間又隔著孫權佔據的揚州和劉備佔據的荊州,無法實際染指交州,只能借士燮的名義制衡劉表的勢力。



赤壁之戰後,孫權在穩定揚州,北攻無望,三分荊州後,孫權抽出手來開始南征交州,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揮師南征,士燮及其眾兄弟投降東吳,而劉表任命的蒼梧太守吳巨被步騭所殺,孫權封士燮為左將軍,士燮徹底臣服孫權。

226年,統治交州近四十年的士燮病逝,享年九十歲。 他的兒子士徽因背叛吳國自立,最終為吳國攻滅,士徽叛亂連累整個士氏家族,交州徹底納入吳國領土,士氏家族在交州差不多就消失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士燮並沒有消失,而是非常風光地活著,後來的越南人非常崇拜士燮,奉他為神君,視為文明之祖,稱他為“學祖”,是國祖之一。

這個土燮的名聲雖然在三國時期不能跟劉備、曹操、孫權他們那樣相提並論,但也不是泛泛之輩。

三國群雄,無論是袁紹,袁術,還是劉備、孫權,或者是曹操、董卓,他們無不把目光對準皇帝寶座,把目標對準天下霸業。

但有人卻選擇了與世無爭,低調做事,真正為黎民百姓,默默無聞奉獻付出,造福一方百姓,讓自己臣民安居樂業,屬地繁榮富強。他們沒有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卻刻在了人們的心裡,被後世敬仰懷念。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三國人物,交趾太守士燮。

交趾太守士燮,蒼梧廣信人,祖籍山東。王莽建立新朝的時候,士燮的先人為了躲避戰亂才來到交州(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一帶)。

經過幾代人的經營,士家在當地打下根基,躋身當地豪族之列,擁有了很大影響。

到了士燮父親士賜這一代,士家已經影響非常大了。士賜曾在東漢皇帝手下當官,混得風生水起。

士燮自幼就勤奮好學,喜歡讀書。父親看士燮是個好材料,就給他找了不少名師輔導。幾年後,士燮靠著自己的努力,跟曹操一樣被舉孝廉而走上仕途,當上了尚書郎。

然而士燮年少輕狂,是個理想主義者,看不慣官場的黑暗和爾虞我詐,也不適應官場潛規則,沒有多久就丟了烏紗帽。

士燮喪父後,在家守孝,在這期間他再次被推舉,再次為官,到四川巫縣就任縣令。遠離朝廷,為官一方,士燮終於可以大顯身手,為黎民百姓造福,實現自己的抱負了。經過治理,巫縣很快就成為漢朝的模範縣,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引起皇帝朝廷的關注。

漢靈帝中平四年,士燮被提拔為交趾太守,士燮的頂頭上司是交趾刺史朱符,這人來頭可不小,他叔父就是平定黃巾軍起義的大功臣朱儁。朱符是個官二代, 不懂管理,只知道對百姓欺壓盤剝,結果讓老百姓怨聲載道、激起民憤,把他給宰了。

士燮一看機會來了,天助我也。馬上給皇帝稟報了交趾的情況,告訴皇帝這裡局勢萬分危急,希望皇帝趕緊派人來掌控局勢,不然就會失控。

當時中原地區局勢更亂,群雄四起,內憂外患,皇帝哪有心思去管那麼多事。再說往那裡派官員千里迢迢,不知等到什麼時候,遠水不解近渴。於是所幸回覆士燮說,那裡的事你做主吧,你辦事我放心。士燮一看,喜上眉梢,心說還等什麼,馬上就安插自己的親信,趕緊奪權。

士燮就安插二弟士壹擔任了合浦太守,三弟士䵋擔任了九真太守,四弟士武上任南海太守。這樣一來,交趾七個郡士氏家族就直接控制了四個,剩下三個也是士燮的親信。這樣一來嶺南成了獨立王國,士燮成為嶺南的無冕之王。

當時中原地區大家都在稱王稱霸,但士燮非常務實,非常淡定,他不急於稱王,更不去稱帝,而是韜光養晦,發展經濟。還多次派人去向曹操表忠心,表示服從組織安排,擁護曹操領導。

曹操見士燮對自己忠心耿耿,喜不自勝,就建議皇帝封士燮為綏南中郎,後來又加封他為安遠將軍。

建安13年,赤壁之戰爆發,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士燮在東吳的南邊,和曹操聯繫隔斷。

在此情況下再繼續當曹操的馬仔顯然不現實,士燮當機立斷決定投靠東吳,抱緊孫權的大腿。

孫權對士燮的表現非常滿意,就封士燮為武昌太守,拜衛將軍、龍編侯。

士燮也不敢怠慢,每年都要向東吳進貢,表現得卑微忠誠。

由於士燮務實、低調,為交趾贏得了長達15年的和平發展環境。

在這期間,交趾得以遠離戰亂,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百姓富裕,對士燮交口稱讚。

公元226年,士燮90歲高齡去世,去世的時候,百姓自發悼念,萬人空巷。

士燮去世的時候,告誡兒子士徽讓他繼續保持低調,千萬別迷失自我。

士徽繼任後經不起小人蠱惑,扯旗造反,兵敗被殺。

由於士燮在統治交趾的時候,採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讓這裡成為一個遠離戰亂的世外桃源,讓這裡的人民得以休養生息。

這裡的"國"泰民安跟中原地區的戰亂頻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是天上人間、霄壤之別。

所以當地百姓對士燮敬重不已,將其視為偶像,修祠供奉,而士燮在嶺南和越南北部地區的威望,僅次於南越王趙佗。


歷來現實


三國時期除了司馬懿兄弟之外,在南邊也有一位長壽且載入神仙傳的人物,此人就是士燮,活到九十歲,為中原文化圈的人所敬重。曹操南征,劉備敗走,逃到長坂時,正巧碰上前來打探消息的魯肅,魯肅問他將欲何往,劉備回說要繼續南逃投奔蒼梧太守吳巨。吳巨所轄的蒼梧,就是交州境,交州為交趾太守士燮實際統治多年。


士燮好學,少年時拜劉陶為師,學習左氏春秋,舉孝廉出身,祖先原是蒼梧人,避王莽之亂遷到交趾,父親曾當過日南太守,日南即現在的越南境內。(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士燮幾經升遷,可能考慮到熟悉當地民情等原因,漢靈帝時187年,被任命為交趾太守。到任後因家族長期生活在當地,通曉民情,又享有大名,上下順服,不久政績斐然,適值交州刺史朱符向地方攤派無度,苛捐雜稅繁多,被民眾殺死,而士燮則憑著過人的威望,在嶺南隱然自成一家。


朱符死後,士燮奏請朝廷任命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士䵋兼任九真太守,士武兼任南海太守。東漢朝廷經連場大亂,正自顧不暇,對嶺南之地也不看重,一一依從。(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士家從此深耕當地,教化民風,形成一股獨霸嶺南的勢力。因地處偏遠,無人管束,士家兄弟在嶺南威福自專,他們出入時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跟隨的車騎佈滿道路,還有幾十位沙門夾在車馬群中焚香“出入鳴鍾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他們的妻妾都乘坐配有蓋帷的小車,子弟都有兵士騎馬跟隨,顯赫一時。

朱符死後,朝廷派張津為交州刺史,與部下不和被殺,其時劉表已單騎入荊州,在蒯越蔡瑁等的支持下穩定局勢,控制荊州,對南邊的交州也虎視眈眈,也派出賴恭任交州刺史,吳巨任蒼梧太守。曹操得知很著急,就派使者向士燮宣旨說,讓他保境安民,使交州免被逆賊染指,加封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就這樣,交州在士燮的實際統治下四十多年,雖文明開化程度不高,但秩序井然,人民豐足,交州成為漢末大亂時人們避禍的樂土。袁徽劉巴許靖薛綜等都曾在此地避難。

赤壁大戰後,曹操北歸,劉備據荊南四郡又借得東吳的南郡,孫權也乘勢收拾交州,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表示歸附,並主動送子入朝,以示恭順,孫權很高興,大加封賞,士燮士壹在江南的兒子,都被任為中郎將。在劉備死後,士燮主動作為,誘降了益州豪族雍闓叛蜀附吳,把蜀漢的益州太守張裔流放到吳地。士燮被加封為衛將軍、龍編侯,而又向孫權大量進貢交州特產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類珍品,得到孫權的厚加撫慰,君臣各守分寸,善始善終,士燮在226年病逝。之後其子士徽叛吳被滅。


南方鵬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士燮是東漢末年存在感非常低的一個軍閥,士氏是東漢末年嶺南地區實力雄厚的一個家族。

原交州刺史朱符因為重稅被交州人民殺死後,士燮趁機上臺,並將交州的幾個郡全部讓交由自己的兄弟管理。

但是朝廷很快就令派人來當交州刺史,但是這個人也很快就被部將殺死。劉表趁火打劫,派人接管交州,試圖將交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曹操怕劉表勢力過大,索性直接通過朝廷讓士燮當了交州刺史。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就在劉備經略益州的時候,孫權只派了一人前往交州,士燮就投降了。

守仁君認為,士燮之所以沒有存在感,主要原因是交州當時太不發達,人口過少,以至於被其它諸侯當成雞肋一般的存在。而且交州地區多其它民族,士家因在交州經營多年,在各民族中建立了極高的威望,所以能長時間統治交州,但是士燮並沒有實力和其它諸侯爭雄,這也是孫權只派了一個人就能把士燮招降的原因。


守仁讀仁


建安十五年士燮投降了東吳,主要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分析一:避免新戰亂

熟悉的朋友可能瞭解,士燮的父親士賜曾經當過日南太守,且士燮從小在一個優渥的教育環境中長大,他曾經跟隨東漢末年忠貞之士劉陶學習《左氏春秋》,還被舉為孝廉,出任過官職。

士燮曾經在中平四年抓住機遇,到交州去做交趾太守。那時候東漢的控制範圍因為內外問題已經大打折扣,士燮雖然表面是去當太守,但去交州明顯就是要去當一個割據勢力的體現,因為他們家子在交州有老底。

士燮到職後,恰好當時的交州刺史也去世了。趁這個機會,士燮上表皇帝開始讓自己的兄弟們各鎮一方,儼然交州大部分地區都成為了士燮的合法地盤。

士燮是什麼人?他深通古籍和文化,沒事兒抱著《春秋》就要給這本書寫註解,為人特別謙和。領導如此,士家地盤漸漸也推行了這種風化。一股文學,謙和的風氣盪漾在交州,最少最少,漂浮在廣西大部分地區。

在一種待人之道和文化的薰陶下,袁徽、許靖、劉巴、程秉、薛綜等中原人士不遠萬里來到了士燮的地盤上生活。大家可能聽說過,袁徽曾經給荀彧寫過一封信表達了對士燮的諸多讚許。

祥和的時間來到了建安十五年,劉表早已病死,劉備逐漸完全脫離孫權已經小有成就,孫權方面經過長期發展之後,有了更大的能力,更寬廣的視野。正好藉著前劉表安插的交州刺史向自己求援,孫權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士燮處雖然交通閉塞,但孫家的經營他應該是有所耳聞,前不久赤壁之戰孫吳的表現應該刷新了士燮對孫權的認知。

在這時,吳國命令步騭擔任交州刺史。士燮明白孫權終於對交州有所動作了,士燮和當地的百姓習慣了和平,自然而然不會希望因為政治而爆發戰爭。

可以這樣理解,你在一個部門多年,突然別的部門給你安排一個大領導,你會怎麼想?答案只有一個:找事兒。的確,之前都是劉表這種無大志的人,現在來個孫權,可夠一夢的。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越南史,大抵都是步騭一來,士燮就歸附孫權了。由此我們可以猜測士燮和孫權方面對於交州問題有很多公文“預往來”或者深入探討,小編更傾向於兩者達成了某些協議。

恰好士燮歸附沒多久吳巨又來搗亂,步騭平定了吳巨,也許更堅定了士燮和孫家的合作。

也許是士燮不能打,也許是士燮打不過,但對於當時江南最強的敵人孫吳,士燮應該是不想在二十三年經營的土地上再生戰亂。最少,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分析二:對吳巨失望,對孫權堅定

假如士燮在建安十五年孫權一來他就歸附,除了之前有協商那就是因為士燮想要暫時牽強附會以觀後事發展。

畢竟之前多方勢力都想要在交州刺史的位置上插一手,但以往的經歷也沒有哪次有好結果。不是驕奢淫逸就是迷信鬼神,交州刺史自從建安年間好像就沒有一個稍微正常點的人,各地的太守互相也因為山高皇帝遠打打殺殺。

士燮對於小打小鬧已經司空見慣了,但是當他決定歸附東吳之後。有個吳巨非要暗中作梗,破壞那一絲穩定和平衡。

吳巨本是劉表派來的,無論是他自己有野心還是在大戰略上被利用,對於士燮是一件很棘手的問題。

當然,也許士燮正想用此事件隔岸觀火,當然我更願意相信他企盼的是和平。

事實上步騭很利索,嘁哩喀喳就給吳巨砍了。

孫權有一手。——士燮想

分析三:戰略聯合

我們都知道,在士燮歸附孫權之後對其提供了側面的軍事援助,最著名的就是策劃了雍闓叛變劉備投降吳國並且進行了軍事活動。

那能代表什麼呢?其實我們也不難判斷,在當時孫吳還在忙很多其他事情,孫吳方面肯定更需求的是暫時交州的和平和軍事利用。畢竟,孫吳方面曾提倡的天下二分之計讓人記憶猶新,建安十五年劉備尚未取得益州。飽受山越困擾的孫吳一定不希望在拿下益州時後方出現問題。

所以小編更傾向於東吳在派遣步騭過去之前已經和士燮有某些軍事協議。

分析四:擇強者,早已視獻帝為工具

很多人看到這個小標題一定會直接開罵,歷史上明確記載士燮曾經堅持對皇帝進貢,足可表現他對漢室的忠誠。

其實這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曹操控制下的獻帝賞賜給士燮相應禮儀之前,士燮的行為就已經有僭越的嫌疑。而從曹操封“九錫、六佾之舞”(《晉書 地理志下》)的時間記載上可以猜測士燮在受賞之前有所僭越。

為何士燮與獻帝持續保持溝通?我真的不想因為這個問題寫一篇文章,簡單來說:“你為了完成一件事一定會利用工具,並且給自己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那一開始聯絡獻帝是為了什麼?當時曹操可以說是中國最強大或者說最有潛力的“諸侯”。這種人暫時只可以為友不可以為敵,而且他和曹操都曾經提倡文學方面的復興,根據曹操已有的習慣,只要不是最終投降和深仇大恨,曹操還是會寬容敵人的。

另外,曹操發動赤壁之戰,士燮正好可以看一看天下形式。如果孫權輸了,他之前的曖昧就可以起到作用,如果孫權贏了,那士燮心中“超世之英傑”就應該是孫權了。結果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孫權方獲勝了。

那在建安十五年孫權接觸士燮時為何如此順利?我們可以稍稍分析外部因素一下,或者說當時誰是較為厲害的諸侯。

劉表已經病逝,劉琮投降曹操;劉璋已經把東州兵的老本吃完了;劉備方面劉琦建安十四年剛死,雖然有部分荊州地盤但發展形勢仍然不明朗,唯獨孫權有底蘊切主戰場令人瞠目結舌的功績。

能打敗曹操的傢伙,一定是個硬茬。


我們的三國


東漢末年,一眾諸侯的崛起和攻伐通常在中原地區,北方地區。由於地理問題,益州,荊州,孫策後的江東都相對比較安寧,更不用說處於更南邊的交州(東漢交州,轄兩廣和越南北部)了。所以,交州本土氏族的大軍閥士燮,存在感一直很低,但是人家可沒有消失,是自然去世的。士燮能在交州站穩腳跟,又治理了四十年,活了九十歲,交州還能始終保持相對安寧的狀態,這和士燮的能力,特別是審時度勢分不開的。因為,交州雖然偏遠,許多中原的諸侯鞭長莫及,卻不代表不被其他諸侯覬覦。



對交州感興趣的諸侯有幾位,一個代表東漢朝廷的曹操。第二個,是和交州相鄰的劉表。第三個,劉備入蜀,把勢力滲透進荊州後方的孫權。第四個,章武元年(221年),也就是夷陵之戰前夕,劉備任命李恢為庲降都督,並領交州刺史。可見,劉備是想南中平定後,再謀取交州,後來劉備去世,諸葛亮和孫權重修盟好,就免了李恢的交州刺史頭銜。其實無論是哪一方勢力要染指交州,都繞不過士燮。因為,士燮是當地士人,又察孝廉,舉茂才,是朝廷正兒八經任命的交趾太守。而且,士燮的三個弟弟,士壹任合浦太守,士䵋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是交州勢力最大的軍閥。



所以,原交州刺史張津被殺後,劉表就派賴恭擔任交州刺史,蒼梧太守不久也去世又派吳巨代替,劉表分明是想,把交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呀。此舉,自然引起以曹操為代表的東漢朝廷不滿,於是任命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交州七郡,就是要讓士燮和劉表勢力分庭抗禮。另外,曹操還曾經讓士燮族滅了反對他的兗州人士袁忠,桓邵《三國志》注引《阿瞞傳》,可見,士燮此時是接受曹操領導的。只是後來,交州的劉表勢力內訌,吳巨打跑了賴恭。不久,孫權趁機派步騭進駐交州成為刺史,步騭又殺了有異心的吳巨,士燮於是趕緊歸附了孫權了。



士燮對孫權那可是忠心耿耿,在孫劉鬧矛盾時,一直支持孫權。另外,士燮對孫權的“貢獻”更是豐厚,如明珠,大貝,翡翠等等,動不動就數以千計。士燮這麼做,不難理解,首先曹操打不過長江以南,就威脅不了他。其次劉備後來丟掉荊州,”親劉派“一個賴恭已經入蜀,一個吳巨又被殺死,南中又未全定,對士燮的威脅有限。所以,只要搞定了孫權,士燮的家族在交州的利益就能延續下去。但是,政治就是政治,士燮去世後,孫權自然要全面控制交州,便先分交廣二州,分士燮家族的勢力,又任命戴良為交州刺史,陳時為交趾太守,調士燮之子士徽為九真太守。



早就以交趾太守自居的士徽,當然不願意幹,於是便造反了,只不過,這場反叛,很快就以廣州刺史呂岱誘降士徽而平滅。但是,呂岱食言了,殺了士徽並其兄弟六人。而士燮的弟弟士壹,士䵋先是被免罪,後坐法被誅。士壹的兒子士匡和士燮剩下唯一兒子,在當質子的士廞,都被免為庶人,而且士廞又無後。所以,由此,交州士燮家族就沒落了,自然消失在歷史的舞臺,同時孫權也全面控制了交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