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一部史学巨著,又被人称作为《石头记》,整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为引导线,贯穿了全书。两位主人公的感情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颇有神话色彩的“石头定终身”,这一阶段可被称之为全书的引子。到了第二阶段可称作为“缘定西厢记”,红楼梦本身是贾宝玉偷看《西厢记》被林黛玉发现后,两人一起看当时的这本书。因此共看西厢记也是两人缘分的延续。第三阶段似乎有点悲情了,可被称为“烧书斩情丝”,也隐射了两人的结局。以上的三个阶段从两人相知到相爱,再到最后的悲剧结局,了解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可以对《红楼梦》的整个主题有更深的解析。


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红楼梦》这部奇书自诞生以来,就引来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最近有一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叫《庆余年》,里边的男主角范闲穿越回古代就是手棒《红楼梦》成了不少王公贵族喜欢的作品。虽然虚构小说中的事,可见《红楼梦》在文坛巨著中的位置,从过去到现在,文学界一些专业领域甚至时兴起了“红学”,好比没有好好的研究红楼梦就不算一个文人墨客。其实小编更觉得《红楼梦》之所以很多人爱读,还是有林黛二人的爱情故事做铺垫,也是这段爱情故事能够让更多的人引起共鸣,不同于简单的爱情故事,两大家族之间的纠缠,让更多读者不禁思考感叹那样的精神世界。接下来主要从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部分入手,为大家揭开红楼梦最有意思的章节。


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石头定终身”是怎么回事?

据说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并非道听途说,有一定的典故考证,相传贾宝玉本来是一块石头,不同于其他石头的是贾宝玉通了灵性,有了意念,也可以说是仙石。后来被带到尘世间修行历练,仙石本是女娲娘娘用来补天所用,因一些其他原因最终遗漏并当上了神差。在这段时间里,仙石机缘巧合看到了在三生石畔的一颗仙草,出于青睐他便每天用甘露浇灌仙草,时间久了仙草竟成了人形,还是一位女子。这颗仙草为了昔日甘露浇灌之恩,答应跟随仙石下凡成人形,而这个仙草就是后来的林黛玉,林黛玉为木,贾宝玉为石。这段故事虽无从考证,但“石头定终身”这段被一直传为佳话,为两人的爱情故事更加增添了迷一样的色彩。


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有人说木与石的结合就是孽缘的开始,就是说这段缘分开始注定就是悲剧的,天人下凡偷尝禁果,说好的是历练,怎么又会有好的结局呢?不理性的开端,造就了没结果的爱情。这也解释了两人为何在人间一见钟情,还记得小说中曾这样描述,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两眼放光的说“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那种吃惊的表情小编现在记忆尤深。而贾宝玉见到林黛玉后更是直接,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是一段肯定语气。这里不禁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们会一直沉浸中相遇的美好中吧!从开始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已经奠定了两人一定会发生一些故事,这种场合当然在电视剧中见怪不怪了,男女主角总会以不一样的开场方式遇见。巧的是《红楼梦》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这一段初见被贾宝玉林黛玉描述的恰到好处,没有让读者和观众感到不适,这就是缘分乃天定,石头定终身的奇说了,有了这段神话色彩,让两人之间的相遇邂逅更加的浪漫动人。

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缘定西厢记”,从何说起?

前面我们说到的"石头定终身"对贾宝玉林黛玉来说其实只是开始的一个药引子,后面的林黛玉到了贾府以后与贾宝玉朝夕相处,太阳升起的时候二人一起吃饭,嬉戏玩耍,太阳下山后就回就休息。这样的生活过了很久,每当到这一段时小编觉得这段经历其实造就了两人后来的爱情关系。在某些时候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性格其实是很像的,也有同样的兴趣爱好,要知道志趣相投可以很快促进两个人的情感,在另一种层面上更是蓝颜知己,无话不说了。这样的爱情人人都想要!既可以是朋友又可以是恋人。自古就有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故事,知音难寻,何况是恋人?小编相信贾宝玉林黛玉之间从相知相爱是真情实意,也相信他们之间有多小心翼翼维护这段感情,正是因为少有,所以才要珍惜。尤其是贾宝玉出身高贵,与众多人不一样的是他心细敏感,深知黛玉妹妹只身一人来到这大家族有诸多难言之隐,做事谨小慎微,说话不能口无遮拦。而对于林黛玉来说,她更加明白贾宝玉的志向,他不求功名,在当时那个年代,自由观念似乎很难被别人理解,但林黛玉懂贾宝玉的心思,二人之间心心相惜,又互相理解,默契感十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便可知会,他人很难理解,这段感情直到后面的薛宝钗来带贾府,林黛玉在宝玉哥哥心里的位置是谁也无法撼动的。

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在贾宝玉的内心世界,他是排斥升官发财这种说法的,走仕途意味着发财在那个年代是多少年轻人心中想走的路,但在宝玉心中这简直就是骂人,完全的“混账话”,有时候在想贾宝玉生错了年代,在当时那个年代里他对于伦理纲常这些并没有太多的限制,放到现在时代这些就都是个人自由了,当时身边很少有人理解他,从性格上来讲,宝玉给人的感觉性格乖巧,好吃懒做,不曾想着做一些事,哪怕是经商,考取功名之类。倒是想法异想天开,做事还经常无法无天。这就是宝玉给身边大多人的印象。这时候,宝玉心里其实是烦躁的,恰巧林黛玉的出现,她完全理解宝玉哥哥的想法,他视功名金钱为粪土,在一定层次上,林黛玉是崇拜仰望宝玉哥哥的,把他当作自己在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吧!小说中有一会说史湘云劝贾宝玉应该考取功名仕途,宝玉却这样回到“姑娘请到别的屋子里坐坐吧,我在这会污染了你的经济学问”。这种话其实反映出了宝玉当时心理的不耐烦,对于金钱与仕途甚至都到了憎恨的基础。小说中这时候史湘云又让薛宝钗劝说一下宝玉,没等到薛宝钗开口,宝玉撒腿就走。薛宝钗心里生气便觉得宝玉偏心,如果是黛玉这样早就开始哭闹了,宝玉岂能撒腿就走?宝玉回道:“林姑娘若是如此这般,我早已和她生分起来的”。宝玉深知黛玉不会拿功名与金钱同他说话。这里可以看出贾宝玉同样很了解林黛玉,二人之间默契相当。真正的志趣相投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对方也一定喜欢。实际情况和宝玉想的一样,林黛玉真的也很喜欢这本书,没读多少就被这本《西厢记》深深的吸引,没有停歇的就读完整本书,出于喜爱,还去默默背诵这本书。要知道《西厢记》这类书在当时是禁书,不允许普通人多,更何况这些有钱人家。


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误打误撞二人一起读这本书,除了志趣相投外,其实在思想上,林黛玉和贾宝玉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他们都能被书里的内容所打动。后来贾宝玉还开玩笑的和黛玉妹妹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体,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容貌。林黛玉当然明白贾宝玉这是把自己和书中男主人公张生比较,而她就是女主人公莺莺。可以见得,二人对这本书的思想都是很认同,把自身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了书中。

“缘定西厢记”这一段两人是爱情的升华,思想的递进,使得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默契,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而这种默契又是那么的自然,没有任何勉强做作的成分。


“烧书斩情丝”又为哪般?

前面小编和大家说了那么多,其实介绍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甜蜜故事,由故事发展的顺序看来这两人应该是可以水到渠成,修成正果的。往往事与愿违,大家都知道贾宝玉后面和薛宝钗准备结婚的时候,林黛玉烧掉曾经两人一起的一些书籍,诗词,思绪随着灰烬一起带走,斩断这段烦人的情丝。尽管两人从开始一见钟情,你侬我侬,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思想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种子,毕竟在当时的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和行为是禁止的,当时的封建社会不允许他们在一起,现实面前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似乎不堪一击。二人志趣相投,叛逆的思想注定了爱情修不成正果,以至于到后来走向了悲剧。其实这个悲剧有两个因素的存在。


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第一,“石头定终身”这样的佳话还是抗衡不过“天造之和,金玉良缘”,前面我们说过“石头定终身”,宝玉以石每天灌溉仙草,仙草为报恩化人形为黛玉与其相知相恋。这一报恩怎么报呢?是仙草愿用一身的眼泪来报恩,昔日露水灌溉之恩今生以泪相报,既然是泪,大家可以想象,一生之泪,林黛玉要为贾宝玉流完所有泪水,这已经注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个悲剧。第二

“天造之和,金玉良缘”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切合伦理道理的姻缘,恰好贾宝玉薛宝钗这样的结合受人喜欢,所以我们所说的金玉是指薛宝钗有一个“金锁”,贾宝玉是有大家熟知的“宝玉”,曾经一算命的和薛宝钗说过碰到有玉的人,方可成婚,那玉自然指的就是贾宝玉了。这样的说法对于情投意合的贾宝玉林黛玉来说自然是晴天霹雳,“石头定终身”可以说它是神话色彩,是传说中的一种缘分,可是“天造之和,金玉良缘”这样的事直到薛宝钗出现的时候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情感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就这种穿插在贾宝玉林黛玉中间,他们的爱情岂能不受影响,而且薛宝钗的出现多出来一个“金玉”说法,在贾府上下众人口中都在传薛宝钗和贾宝玉这种天造之和,假的都能成真的,最重要的是这段姻缘受到了大家的祝福,更加切合当时封建礼教的思想。


深度解析《红楼梦》,为何情投意合的二人最后成为悲剧?


有人会说爱情价很高,为了爱情可以抛开一切啊,贾宝玉和林黛玉可以一起离开的,当时社会不比现实社会,要走出去的话谈何容易,家庭的观念,世俗的牢笼,二人都从小种下父母之命,媒娑之言的思想,两人情投意合也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尤其是父母的承认吧!倒是林黛玉心中坚定,经常暗自流泪,黛玉父母去世的早,这些事并没有人能够替她做主,她把所有期望都放在宝玉身上,期待贾府的成全,实际情况那是不可能的,虽然他们的爱情和贾母有关系,但贾母又承认“不是冤家不聚头”之类的话。贾府以前的吓人都会觉得将来宝玉的媳妇应该是林黛玉,可见林黛玉在贾府住了多久。可是当时社会婚姻这种大事并不是简单两个人就能私定终身的,结婚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甚至可以完全抛开二人之间的想法,只要对家族有益,婚姻就可成。恰巧林黛玉的性格和薛宝钗比起来,她更加高傲,冷淡,很难让身边的人喜欢她,导致别人对林黛玉的感觉是目中无人。于是在薛宝钗出现的时候,考虑到家族的长远利益,贾府还是决定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这就有了林黛玉心灰意冷,

“烧书斩情丝”这一说法了,最终二人的爱情还是以悲剧收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