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紅梅抄襲事件,看基礎教育工作者的版權意識

紛紛揚揚的胡紅梅抄襲事件之所以被一些人拿來翻來複出的炒作,符合三個熱點標準:美女、教師、抄襲。

如果我們不抱著炒作的心態,僅僅探究抄襲事件本身,可以發現,她之所以能被如此集中的抨擊,重要原因有二。


從胡紅梅抄襲事件,看基礎教育工作者的版權意識


一是因為被抄襲者的舉報,否則不會有人去追究,官方更不可能做出反應,她依然是風光的名師、校長,享受著鮮花和掌聲到處做報告、賺報酬。既然有人舉報,自然要給舉報人一個交代。

二是抄襲內容過於大膽,照搬全文,連序言都不改,也是在是有些過分。

但她能夠如此大膽的抄襲,一定有深層原因,不放探究一下。

唯證書和論文、著作的教育評選制度

教師職稱評定製度中的黑幕已經被揭露得連條底褲都沒有了。所謂客觀上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現在看是客觀上促進了教育論文發表、評比,優質課等比賽過程中的造假、作弊、抄襲現象所替代。花錢買論文已經是普遍現象,甚至養活了一大批本來半死不活的期刊雜誌。現在網絡上有幾位教師沒有收到過論文發表明文標價的廣告?


從胡紅梅抄襲事件,看基礎教育工作者的版權意識

教師抄襲,考試作弊現象很普遍

而一同工作的年輕人,如果誰搶先花錢發一篇論文,就會在各類評比出處處領先於同齡人,因為這成了一道必須跨越的門檻。因為一篇論文擋住了競爭者,這個花錢買論文的人可以優先評各種獎項,最終證書等身,都依賴於最初的造假。如此巨大的“利益”,怎能不讓某些人趨之若鶩,特別是對仕途和名利“虎視眈眈”的人們。教師版權意識亟待加強

所以首先應該被譴責的是目前各類不合理的評比制度,這制度誘導一個行業偏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才出了這麼多越軌的人。小人得志,必然引導更多人成為小人。

功利至上的個人心態

有一種人被稱之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如果這種人在一個充滿功利思想的制度環境,必然把利己行為發揮到機制,獲利越多,越能“出人頭地”,帶壞了行業風氣之後,就會產生一大批模仿和追隨者。雖然有制度之弊端,也有個人功利之貪婪,二者相遇,沒有底線的抄襲和造假行為就冠冕堂皇可以擺在桌面上,並且在市場公開售賣了。比如那些正在“以此謀生”的期刊、雜誌,以及各種評比、比賽等。他們在共同打造一條黑色利益鏈,最終吃虧的都是埋頭苦幹的老實人,那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自己打扮得精緻無比,其實其人設的底座,往往其實就一篇假論文。


從胡紅梅抄襲事件,看基礎教育工作者的版權意識

花錢買證書很容易


其實在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教育圈群體中,尤其是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整體是版權意識淡薄,好像給學生準備的資料,不是自己的,也可以隨意取用。比如買一本教輔書,學校統一組織複印;把正版的視頻資料隨意的分發。而教輔市場、在線教育等尤其惡劣,某動物題庫公然將別人的題目放到自己題庫中做商業用途,大量的某某考某某模擬,把別人的原創試題公然集中出售,還形成了品牌。


從胡紅梅抄襲事件,看基礎教育工作者的版權意識

電子教輔更是盜版重災區


大量盜版習題在某輔導APP中。

相較於胡紅梅個人行為的剽竊,很多教師、學校、公司的公然剽竊行為,不僅帶壞了行業風氣,更帶壞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導致整個社會的版權意識從孩童時期就種下了惡果。讓這種惡的現象變成普遍行為。甚至一些學校和教師還以為這樣是為了為學生好,節約錢等。但破壞了社會正常的法制、導致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惡果,影響會有多大?

所以從胡紅梅事件,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應該反思,版權保護意識,真的要從娃娃抓起,而從娃娃抓起,就要先對基礎教育工作者進行版權意識的法律普及,不要讓他們繼續“身在錯中不知錯”了。

知識產品也是辛苦勞動的結果,必須加以尊重和保護,抄襲無意義剽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