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前言

公元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繼位為帝,改年號為宣德。明宣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將明帝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國力蒸蒸日上,飽受後世讚揚。但可惜天妒英才,明宣宗僅在位十年就匆匆離世,把龐大的帝國留給了自己的長子朱祁鎮,即明英宗。因明英宗年少氣盛,政治經驗薄弱,故而無法在張太后去世後有效壓制宦官集團,導致以王振為首的宦官集團快速崛起,最終誘發了土木堡之變的悲劇。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明長城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國力大損,朝廷中樞幾乎損失殆盡。郕王朱祁鈺臨危受命登基稱帝,改年號為景泰,並立自己的孩子朱見濟為太子,廢英宗朝太子朱見深為濟王。直到奪門之變後,朱見深才恢復了儲君之位。朱見深繼位後意圖效仿仁宣二帝成為一代明君,並扭轉明帝國的頹勢,事實證明他做到了。但朱見深所推行的部分政策也成為了弊政,對明帝國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明憲宗朱見深

為奪門之變善後,緩解君臣矛盾

公元1457年,明代宗的身體狀況突然惡化,以至於幾乎無法上朝理政,甚至已經開始籌劃後事並託付給石亨。在這種背景下,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三人聯合起來,暗中決定前往南宮擁立太上皇明英宗復位。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兵部尚書徐有貞

由於明代宗長子朱見濟早已去世,故而景泰一朝並沒有新太子。在這種情況下,後宮之主和朝臣通常會在皇族中選拔出一名仁德賢主繼承皇位。然而選拔新君與武將和宦官無關,這也意味著新帝登基後,武將集團和宦官集團都將得不到任何擁立之功,受益的反而是文官集團。加上自土木堡之變以來,明朝內部的武將集團勢力已經受到了嚴重打擊,如果再讓文官集團獲得擁立之功,武將集團的前途將十分堪憂。

此時朝中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是擁立襄王朱瞻墡的嫡長子朱祁鏞;二是擁立明英宗之子朱見深。可想而知,明代宗寧願立朱祁鏞也不願立朱見深為太子。明英宗回京後,其本人與朱見深的地位一落千丈,朱見深的太子位也被明代宗廢除。但石亨等人認為,此時如果擁立明英宗和朱見深,一定會得到史無前例的重用,故而才決定賭上一把。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左為石亨、右為曹吉祥影視劇照

正月十六夜間,石亨等人率兵來到南宮,護衛太上皇進入奉天殿重新坐上龍椅,並宣佈復辟帝位。隨即明英宗宣佈將年號由景泰改為天順,重新立朱見深為新朝太子。二十二日,于謙、王文等人被處死,一代名臣就這樣含冤死去。

兩個月後明代宗駕崩,其諡號被定為"戾",足見明英宗對他的怨恨,並且不允許明代宗葬入皇陵,牌位也禁止進入宗廟供奉。

公元1464年明英宗駕崩,太子朱見深承繼大統。繼位後不久,明憲宗就開始為于謙平反。《明史·列傳·于謙》中對此有著相關記載:

"成化初,冕赦歸,上疏訟冤,得復官賜祭。誥曰:'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天下傳誦焉。弘治二年,用給事中孫需言,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愍。賜祠於其墓曰'旌功',有司歲時致祭。"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北京保衛戰的首席功臣:于謙

十一年後,明憲宗也為明代宗"平反昭雪",恢復了朱祁鈺的帝號,並將明英宗時期所定下的諡號"郕戾王"改為"恭仁康定景皇帝"。雖然明朝皇帝的諡號都為十七字,而明代宗只有五個字,但這也已經十分難得了。到了南明時期,明代宗的諡號才增加到十七字,稱"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明憲宗此舉極大緩和了當時朝野上下的矛盾。在此之前,朝中多數大臣認為明英宗對待明代宗太過不公。畢竟如果沒有明代宗,北京保衛戰或許就不會勝利,明英宗也就無法回京。此後,朝野上下的怨氣得以平息,君臣之間的關係也更加團結了。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明代宗朱祁鈺

北擊女真、大破蒙古

自公元1466年開始,建州女真部不斷髮兵襲擾帝國北部邊關。事實上,早在宣德年間,愛新覺羅·孟特穆就已經開始逐步統一建州女真各部,但這一時期的建州女真仍為明帝國的忠臣,並無反叛之心。每當明廷發兵漠北時,建州女真通常都會一同出兵協同作戰,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宣德八年。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建州女真分佈圖

公元1433年,愛新覺羅·孟特穆離世,其子愛新覺羅·董山成為建州女真的領導者。也正是從這一時期起,建州女真開始脫離明帝國的控制,不斷髮兵襲擾帝國邊關,十餘萬帝國軍人和邊關百姓死在建州女真的刀下。《建夷考》中曾經記載:

"正統時,建州衛指揮董山,煽誘北虜入寇,殺掠不絕。景泰中,巡撫王,遣使招諭。稍歸所掠。復款關。"

在此之前,明廷對建州女真一直施以仁政。為了緩解建州女真內部的矛盾,還特地將其擴充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三衛。但愛新覺羅·董山卻得寸進尺,繼續劫掠明帝國邊境。此後明廷以德報怨,但沒有取得任何效果。明憲宗忍無可忍,終於決定向建州女真宣戰。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建州女真的領導者愛新覺羅·孟特穆

與此同時,明帝國北部的蒙古之患也一直未能解決。為了避免蒙古與女真聯手對抗明帝國,明憲宗決意發兵北伐。即便不能根除女真和蒙古之患,但只要對二者造成嚴重打擊,仍然可以使明帝國的邊境獲得至少二十年的和平。

公元1467年九月,明憲宗命趙輔為總兵,李秉為副總兵,率五萬明軍主力進擊關外。這次北伐被稱為"成化犁庭",以明軍大獲全勝而告終。在這場戰役中,一千七百餘名女真人或被斬首、或被生擒。此前建州女真就曾因楊木答兀的叛變導致整個部族幾乎毀滅殆盡。在建州女真逐漸恢復元氣時又遭遇了這樣的一場戰役,幾乎使整個建州女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吏部尚書李秉

在平定建州女真之患後,明憲宗又將目標放在了韃靼的身上。自公元1471年開始,加思蘭、孛羅忽、滿都魯三部韃靼人逐漸滲透至河套地區。河套地區水草豐美,有著諸多縱橫交錯的河流,十分適合畜牧業的發展。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自然吸引了韃靼人的關注。土木堡之變後,明帝國的元氣一直未曾恢復,韃靼人正是藉助這樣的機會才將河套地區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該地區緊鄰山西,並與內蒙古高原接壤,屬於明帝國與草原諸部的一片緩衝區域。如果此地被韃靼人所奪,就好似在明帝國的內部鍥上了一枚釘子,這是統治者所無法忍受的。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河套地區地理位置圖

在此之前,明廷曾經多次想要將韃靼人驅逐出河套地區,並連續發動了三場大規模戰役。但都因主將不敢冒進,最終無功而返。此後,河套地區的明軍轉向消極防禦,直到建州女真部遭到毀滅性打擊後,明廷這才得以增兵河套,再次對韃靼人發起進攻。

公元1470年,明軍在河套地區大破韃靼,次年又在懷遠堡之戰中痛擊韃靼諸部,使韃靼人被迫後撤。公元1473年,明軍繞開韃靼主力,直擊中軍大帳。此戰明軍俘獲無數物資,又將韃靼人的帳篷等盡數焚燬。韃靼經此一役遭受重創,不得不全部撤出河套地區。

寵信宦官,建立西廠

公元1477年,明憲宗為強化皇權,在北京城西組建了西緝事廠,與東廠、錦衣衛合稱為廠衛,成為明朝第三大特務機構。

西廠的人員主要從錦衣衛中選拔,並非清一色全部都是宦官。西廠由明憲宗的心腹汪直擔任廠公,監督朝廷內外,包括文武百官及民間百姓。在此之前,錦衣衛僅有監察百官之權。而東廠不僅能夠監察百官,還能夠監察民間百姓和錦衣衛。所以東廠與西廠的職能實際上是基本重疊的。如果非要找出不同,那麼東廠與西廠的區別便在於偵查的範圍不同。東廠通常負責偵查京師及周邊地區,而西廠則可以偵查帝國境內的任何一地。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

之所以創立西廠,想必是明憲宗想要提拔汪直的一種手段而已。《明史·列傳·宦官》中曾有記載:

"成化十二年,黑眚見宮中,妖人李子龍以符術結太監韋舍私入大內,事發,伏誅。帝心惡之,銳欲知外事。直為人便黠,帝因令易服,將校尉一二人密出伺察,人莫知也,獨都御史王越與結歡。明年設西廠,以直領之,列官校刺事。"

雖然如今普遍認為西廠的設立源自於李子龍案,但明憲宗完全可以命東廠負責此事,完全沒有必要新設西廠。在此之前,東廠已經凌駕於錦衣衛之上許久,東廠廠公的地位也基本無法動搖。而且東廠辦差通常都能夠貼合皇帝心意,故而無法將汪直直接安插進東廠之中。再者,如果貿然任命汪直為東廠廠公,很有可能造成東廠上下離心的局面出現,這樣反而會削弱東廠的實力。所以索性直接建立新的特務機構,不但能夠妥善安置汪直,還能夠間接削弱東廠的勢力,以達到與錦衣衛勢均力敵的目的。這一點從明憲宗批准西廠額定人數超過東廠一倍就能看得出來。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東廠腰牌

明憲宗本想通過提拔汪直,培養一股可以完全信任的勢力。但汪直卻在擔任西廠廠公期間橫徵暴斂、草菅人命,為了搜刮錢財和引起皇帝重視,不斷製造冤假錯案,使朝堂上下籠罩在恐怖的氛圍之中。

西廠僅成立五個月,就成為人們聞之色變的恐怖機構。在這種背景下,商輅、劉珝、劉吉等人冒死諫言,要求明憲宗終止西廠的活動。並將這五個月以來汪直所製造的冤假錯案盡數報與明憲宗知曉。明憲宗得知此事後大為震驚,立刻下詔免除汪直西廠廠公之職,並將西廠黨羽就地解散。

從明憲宗的反映可以看出,他對汪直的所作所為一概不知情。但他在一個月後重建西廠,便再也無法洗白寵信宦官、禍亂朝綱的罵名。直到五年後西廠的勢力已經使明憲宗感覺到了威脅,這才出手加以制止,在將汪直驅逐出京師後便將西廠解散。成化年間的西廠之亂也就此結束。

譭譽參半的中興之君:明憲宗朱見深

吏部尚書商輅


結語

在明憲宗執政的二十三年裡,明朝逐漸從土木堡之變後的頹勢中走了出來。從北伐女真蒙古獲得大勝就足以看出明軍的戰鬥力已經在逐步恢復。同時明憲宗的胸懷氣度也非一般皇帝所能比。在其父明英宗受難的時日裡,朱見深不但被明代宗廢除了太子位,還整日擔心有朝一日會被自己的叔父所剷除。而在他繼位後,甚至還恢復了明代宗的尊號,實屬難得。

明憲宗繼位後不久就對朝堂風氣進行了整頓,使政治逐漸清明。並且能夠虛心聽聞賢臣之言,使明帝國的發展重回正軌。明憲宗與萬貴妃的恩愛感情也成為一段佳話。但在其執政後期,因過度寵信宦官汪直,導致朝政風氣再次崩壞,國家再次出現了倒退的趨勢。總的來說,明憲宗的文治武功是值得肯定的,但所實行的弊政也成為他永遠無法洗去的汙點。



參考文獻:

1.《明史·列傳·于謙》

2.《建夷考》

3.《明史·列傳·宦官》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