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绂虽是清官,但买“考题”的细节已经透露,他并不穷

钱财是个好东西,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难倒英雄汉。整部《雍正王朝》,都是以“钱”的分配权展开,老百姓需要钱过日子,朝廷命官需要钱装点脸面,皇帝需要钱治理天下。即使以清廉著称的李绂,也离不开钱。

雍正王朝:李绂虽是清官,但买“考题”的细节已经透露,他并不穷

李绂

​剧中,李绂被雍正任命为会试副主考,刚刚进京时,穷得一汪清水似的,但面对买考题的七十两银子,他却毫不犹豫,非常爽快地出手。雍正元年,尚未推行养廉银制度,七十两银子,那可是李绂半年的薪水,他真的穷吗?他的钱财从何而来,为何又如此“阔绰”?

以名换利,不损公而肥私

古往今来,名和利如同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名气如日中天,财源自便滚滚而来,就像现在的自媒体大V,变现渠道无数种,各种“睡后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小金库;财大气粗、福布斯上的常客,名声自然也不会低,甚至还会花钱不停地炒作、公关,博取更加伟光正的名声。

《雍正王朝》中,李绂何许人也?

堂堂清流领袖,士林榜样,文坛名士,三爷门人,多次参与清朝大型文化工程建设,连讨债的雍郡王都敢顶撞,其影响力非同凡响。这种人说话,一句顶一千句,他说谁有学问,谁就是才子;他说谁肚里没墨水,谁就是假道学。

雍正王朝:李绂虽是清官,但买“考题”的细节已经透露,他并不穷

李绂

​正因如此,一般人还不敢得罪李绂,甚至连八爷都笼络他,想请他到府上做客。平时笼络李绂、求合影、谈人生、指点迷津的人肯定不会少,因为只要李绂点个赞或者给个好评,就如同一次赋能,官声、名望就不一样了,这在仕途或者学术方面都是加分项。

要笼络李绂,相应的“表示”肯定不能少,这既是人性使然,也是官场的公开“潜规则”。像李绂这种学问人,是真有传统士大夫的风骨,如果直接送金银珠宝,肯定行不通,还会被李绂视作“粪土”。

但变通一下,送点其他的“糖衣炮弹”,李绂也会半推半就地收下,这就看送礼人的水平了。古代官场上许多的文人士大夫之间,在用礼品增进友谊的同时,一般还会装斯文、防止被告发,于是,就诞生一种新的“表现”方式——雅贿。

说到底,就是用钱财的替代品,比如古玩字画、孤本善本,当做送礼的媒介,既无伤大雅,还能保全斯文人的尊严。例如,当初年羹尧在南京拜会张廷玉,送礼就非常“雅”,在规则范围之内,既让对方安心地收,自己目的也达到了。

雍正王朝:李绂虽是清官,但买“考题”的细节已经透露,他并不穷

年羹尧

​李绂为官多年,所谓清廉,也只是表面上不收人家硬通货,台面下的雅贿自然不会少,否则,水至清则无鱼,早就领盒饭去了,官场上容不下他。那些雅物,其实就是古代的理财产品,可以随时到当铺去变现。

李绂在三爷府上工作多年,既然工作,肯定有酬劳。康熙爷都拿私房钱赞助了,李绂编书收入也不会少。

此外,李绂是文化人,从他与三爷的对话来看,他帮人写一篇墓志铭都能值几百两银子,有空靠着兼职题几个字,也能赚一大笔。这就类似《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为了给姚启圣践行,卖了几副行书就能生出两百两银子。

雍正王朝:李绂虽是清官,但买“考题”的细节已经透露,他并不穷

三爷

​可以说,李绂的穷,仅仅只是表面现象,那是钱财不外露,全部以另一种方式储蓄着。正因如此,从浙江布政使调到京城时,李绂才能带走一船书。即使在书比较丰富的今天,一船书也不便宜,当时就更不得了。所以,买考题的七十两银子,对于李绂可谓小菜一碟,何况,这是帮朝廷办事,属于工作支出,还能找户部报销,花的也是公家的钱。

时间紧急,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来不及废话

当时,考题泄密已经传言四起,李绂也开始怀疑此事,但又没有证据。此事,关系到考试的公平性,涉及到天下读书人的利益,关系到朝廷和雍正的脸面。一边是考试即将开始,一边又要赶紧找证据,李绂心里急啊。

雍正王朝:李绂虽是清官,但买“考题”的细节已经透露,他并不穷

李绂

​要证明考题是否泄密,就要先拿到市面上出售的考题,然后核对密封的考题。如果对上,就证明考题泄露;如果对不上,就说明考题没被“污染”。

李绂一向都有为天下读书人说话的习惯;作为副主考,李绂也有维护考试公平性的职责。为了还考生以公道以及忠君报国的本能,他会不遗余力地调查考题泄密问题,第一时间买到“考题”。所以,区区七十两银子,跟李绂的理想、职责、情怀比起来,不值得他皱眉头,更不值得他讨价还价。

如果李绂为了七十两银子讨价还价,会造成什么后果?

一、耽搁工作时间,影响破案效率;

二、万一谈不拢,人家不卖了怎么办?万一被人认出身份了,又会节外生枝。

三、伯伦楼是胤禩的地盘,谈出争议,事情闹大了,李绂收不了场。

所以,李绂只能速战速决,爽快地掏出七十两银子,拿着考题,赶紧走人。

雍正王朝:李绂虽是清官,但买“考题”的细节已经透露,他并不穷

李绂

秋媚说:清流不一定完完全全就是清官,他们不贪硬通货,但可能会贪图其他利益,比如声望、职位、权力……像李绂那样,打造好“清流”的人设,成了意见领袖,有了影响力,随时随地都能变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