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还是跳坑?冷静分析,避免跳入“薪酬陷阱”

上周,同学阿欣突然给我发来微信,说过几天领完年终奖,就准备要跳槽了。目前有一个意向的公司,但开出的条件并不是特别满意,问我有没有相关的信息,可以共享给他。我一愣。阿欣毕业后在一个国有企业当会计,到现在10年了,阿欣也从热血青年走过了而立之年,今年33岁了。没想到他会在这个年龄,从稳定的体制内走出来。

每到春节前后,总会有一波跳槽热潮。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间,年终奖基本到手了,不管怎样,辛苦了一年,年终奖还是要领的。另一方面,新的一年开始,不少职场人也想重新规划一下事业之路。那么,面对花花世界林林总总的职位,和身边朋友们跳来跳去的热闹,我们是否也应该换个环境呢?该怎样做出是否跳槽的衡量和选择呢?

01 考虑职业发展的前景

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位,是我觉得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职业发展前景是最重要的,比一时的薪酬水平更重要。很多年轻人不明白这一点,认为换工作无非就是比薪水,以至一言不合就辞职。其实,不同的工作,广度、深度、环境都不一样,对个人的事业发展截然不同。在统计的跳槽因素里,缺少发展空间只占了20%,远低于薪酬福利所占的比例。职业发展前景主要应考察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个人的职业发展通道两个方面。

一、公司的发展前景

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可以从其所处的行业、公司成长的阶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如果所处的行业为新兴朝阳行业,还是夕阳产业,很明显前者优于后者。公司处于哪个成长阶段?初创起步期、发展壮大期、成熟期?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如何?公司经营管理的理念如何?治理结构是否优化?综合分析以上问题,可以得出公司发展前景的答案。

二、 个人的发展通道

个人的职业发展通道,通常也是跳槽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比如,在原单位,你只是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但是新单位给出的职位是大客户经理,如果两个单位的发展前景悬殊不大,那显然新单位的职业发展通道更有吸引力,从大客户经理,可逐渐成长为营销部经理、市场部主任、销售副总。如果新公司虽然目前给出的薪水低一些,但从长远来看更利于你的职业发展,那也会比职业发展受限的公司好。

三、稳定性

很多年轻人对这个嗤之以鼻。但真正到中年,40岁以后,就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最近,网络上很多关于40多岁程序员失业后找不到工作的辛酸故事,引发网友共鸣和热议。而体制内,尤其是公务员,虽然收入普遍不高,但是因其稳定而倍受青睐。因此,在跳槽时,也要充分考虑稳定性,为中年以后的工作生活做好铺垫。


跳槽还是跳坑?冷静分析,避免跳入“薪酬陷阱”

02 比较跳槽前后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在所有的跳槽原因中,薪酬福利低占到了40%,可见经济效益是跳槽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不过,在考虑经济效益时,要充分考虑显性工资收入、隐性福利、跳槽成本等多个方面,避免遭遇"薪酬陷阱"。

一、显性工资收入

这个很好理解,也是多数人跳槽时会重点考虑的。就是新旧单位所开出来的薪水情况。比如,原单位每年8万,新单位每年12万,多出了1/3,从薪酬上来说,是值得跳一跳的。

二、 隐性薪酬

跳槽时如果只是简单考虑显性的工资收入,不对隐性的薪酬进行对比,很容易就会陷入"薪酬陷阱",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抉择。一般来说,隐性薪酬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险一金的缴纳情况

五险一金是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按照规定,它们的缴纳比例分别如下:

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16%

医疗保险:个人缴纳2%,单位缴纳8%

失业保险:个人缴纳0.5%,单位缴纳0.5%

工伤保险:个人不缴,单位缴纳0.5%

生育保险:个人不缴,单位缴纳0.5%

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12%,单位缴纳12%

1.缴与不缴的差异。有些管理不是太规范的小公司,可能不给员工办理五险一金缴纳事宜。对这种情况,即使开出的薪酬标准较高,也一定要注意,按照政策进行换算,才好比较优劣。


跳槽还是跳坑?冷静分析,避免跳入“薪酬陷阱”

例如,原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实际发到员工手上的薪酬为3500元,而新单位没有五险一金,每月发给员工6000元。看上去新单位的收入比原单位高了71.43%,但通过换算你就会看出来,这种跳槽是不划算的。下面我从两个角度进行换算后的同口径比较来说明。

  • 从单位为你付出的成本角度。我们先来看按照"五险一金"的规定标准,原单位到手3500元的工资,实际上单位为你付出的成本是多少:

应发工资额为:3500/(1-(8%+2%+0.5%+12%))=4516元

单位为你缴纳的五险一金为:4516*(16%+8%+0.5%*3+12%)=1694元

以上两项相加即为单位为你付出的成本:4516+1694=6210元

而新单位没有五险一金,单位为你付出的成本就是6000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单位为你付出的成本比原单位少210元,这个跳槽是不划算的。

  • 从实际能得到的金额角度。原单位每月实际能得到的除了3500元的实发工资,还有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中的钱款:4516*12%*2=1084元,因此,在原单位你实际能拿到:3500+1084=4584元。而新单位没有五险一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你至少得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交上吧。按照重庆市2019年度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月缴费标准区间,60%至300%分别为656.4元和3281.4元,选择居中的100%则养老保险需交1093.8元;按照重庆市2020年度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二档全年缴费为5874元,即每个月489.5元。由此缴完这两个基本的保险之后,你实际能得到的收入为:6000-1093.8-489.5=4416.7元。在没有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情况下,比原单位还少167.3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跳槽也是不划算的。

2.缴多缴少的差异。按照规定,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如果在社平工资的60-300%范围内,单位应该按照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来缴纳社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可能按照规定的低限来缴纳社保。此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眼睛,对社保的缴费基数进行比较换算,才不会稀里糊涂地吃暗亏。

还是举例说明:原单位严格按规定缴纳社保公积金,到手的工资6800,新单位按低限缴纳社保,不缴公积金,到手8500。我们换算成同口径的收入来对比一下,是否值得跳槽。

在原单位,你的应发工资为:6800/(1-(8%+2%+0.5%+12%))=8774元,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8774*(0.16+0.08+0.05*3+0.12)=3290元,原单位为你付出的成本是:8774+3290=12064元。

新单位你的应发工资为:8500/(1-(8%+2%+0.5%+12%))=10968元。但新单位是按照低限为你缴纳社保,以重庆市为例,2019年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为3664元,则单位为你缴纳的社保:3664*(0.16+0.08+0.05*3)=934元。新单位为你付出的成本为:10968+934=11902元。实际上,新单位比原单位为你所付出的成本还少162元。

(二)年金

如果说五险一金为广大朋友所熟悉的话,年金对大多数人而言,就要陌生得多,相对也更容易被忽视。有部分单位建立了年金制度,对员工而言这也是一种福利。为了鼓励员工持续为单位服务,单位一般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一旦由员工提出辞职,则年金的单位缴纳部分全额纳入单位的统筹基金,不再属于员工所有。因此,跳槽时有可能会损失一笔不小的年金收入。按照规定,年金的单位缴纳部分为工资总额的8%。按应发月工资15000元算,单位月缴纳的年金为1200元。阿欣在原单位工作了10年,年金的损失达到14.4万元。

(三)隐性福利

除了五险一金和年金,一些隐性的福利,比如:年休假的执行情况、工作餐、职工体检、工会活动及节假日工会慰问等,往往被广大跳槽的朋友所忽略。有些人性化管理的单位还会有工间茶点,母婴房等。


跳槽还是跳坑?冷静分析,避免跳入“薪酬陷阱”

03 评估跳槽带来的心理效应

跳槽之后,新工作是否如预期的一般,一片坦途?如果与预期存在差距,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心理效应。在跳槽前应做好充分的评估,自己从心理上是否能承受这些可能的心理效应。

一、 跳槽后遭遇新单位薪酬陷阱,心理失落

如前所述,如果在跳槽前没有对经济效益进行详尽的分析,盲目听信新单位的高薪,可能就会遭遇新单位的薪酬陷阱,即所谓的高薪不过是个鳌头,所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还不如原单位。可是等到发现时,为时已晚。你已经到新单位入职,好马吃不了回头草,此时,失落是在所难免。

二、新单位人际环境不适应,心理受挫

在原单位,可能你已有相对稳定的人际网络,有赏识你的领导、相处融洽的同事、合作愉快的客户。到新单位之后,公司文化、人际环境、工作氛围等方面都需要重新适应,如果与你原来熟悉的相差较远,可能在较长的适应期内,你会感受到挫败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三、新单位稳定性不如原单位,或职业发展不如预期,产生后悔心理

带着无限的憧憬,辞去原来深耕了的工作,跳槽到新的单位。结果发现,也不过如此,跟预期的差距甚大。一方面,稳定性远远不如原单位,另一方面,职业发展也不如预期,自己并未象承诺的那样受到重视和礼遇。此时,很容易产生懊恼、后悔和焦虑、抱怨。

综合以上因素,阿灿对自己的预跳槽方案进行了分析。他目前在一家较为大型的国有企业担任财务部副部长,年收入约为18万元。而新单位是一家同领域的民营企业,承诺的岗位是财务部长,开出的条件是年收入28万元。阿灿在与我交谈之后,又去做了一些摸底了解工作,得到以下信息:1.现单位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新单位按低限缴纳。光住房公积金单位缴纳部分每个月就会减少1200;2.现单位有年金,新单位没有;3.现单位有食堂,每个月给员工的就餐卡充值600元,员工可用于就餐或购买一些粮油必需品。而新单位没有食堂,午餐需要自己带便当或者下馆子解决;4.原单位的工会组织规范,员工生日、重要节日都会有福利发放,每年还会组织员工进行免费体检。比如,生日时可选择领取现金或蛋糕券500元。而新单位对这一块关注较少。5. 现单位是成熟的大型国有企业,分工细化、休假制度健全,新单位成立的时间不过三五年,还处于起步的爬坡阶段,员工比较少,需要每个人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据了解员工加班较多。6.现单位为国有企业,稳定有保障,而新单位为民营企业,相比而言稳定性不如国企。在进行详细的比较之后,阿灿觉得,即使是不考虑重新熟悉业务和人际的因素,这个跳槽也是不经济的。自己是两年前提拔的财务部副部长,在现单位的环境下,努力拼搏一下,三五年之后,晋升财务部长或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也是可能的。因此,他放弃了跳槽的打算。

【小结】

总之,跳槽非小事。职场人应按捺住躁动的心,冷静而理性地分析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对跳槽所产生的职业发展效益、经济效益、心理效益等作出透彻的分析比较,再作出决断。切忌非理性的冲动跳槽。


跳槽还是跳坑?冷静分析,避免跳入“薪酬陷阱”

04 确定跳槽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果通过各种比较,你还是决定要跳槽。那么,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最大化收益,最小化成本,最优化方案。

一、违约金还是经济补偿金

如果是员工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内主动提出辞职,是需要支付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的。而如果是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合同到期不续签合同,则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位是要给予你经济补偿金的。这里面的差距就比较大。例如,你和单位签定的违约金是5万,你提出辞职就得支付单位5万元的违约金。而如果单位提出解除合同,则应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标准,即按照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你支付经济补偿金。如你的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在公司工作了10年,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则公司应一次性支付你经济补偿金:6000*10=6万元。一个是支出5万,一个是收入6万,两边的差距就是11万。因此,想办法变成第二种情况,可以最大化你的收益。

二、失业保险金

在辞掉原工作和到新单位上班之前的空档期,你还有一份福利,就是可到当地社保机构办理失业手续,并领取一定金额的失业保险金。一些地区的社保机构还会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充分享受社保红利,也是最大化你收益的一种方式。

三、调整职业规划

进入新的单位,你原有的职业规划可能需要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利用跳槽这个转折的机会,先对自己进行了解分析,自己的价值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能力水平等,再结合新单位的行业特点、发展情况、环境特征,重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比如,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再到总工、总监的职业发展通道。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发展规划要切合自己的实际,切忌盲目与他人攀比。要充分考虑通道的通畅性,重点关注员工结构与职业发展天花板的问题。

四、 强化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新公司有新的业务,也有新的知识要求。即使与原公司领域相同,在细微处也会有差异。也许业务层面各有特点;也许区域变化监管要求不同等。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何况是两个公司。且当今职场人面临"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三天不学要挪窝"的发展环境,所以到新单位就要抱定重新学习的思想,树立起危机感,持续学习,提升自己。

五、 调整心态,一切从零开始

在原单位,你可能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创下了不斐的业绩,但是到了新的单位,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了。你需要调整好心态,从头开始,从零开始,熟悉单位的同事、领导和工作环境,了解单位的各种利益群体划分,重新构建同事圈、客户圈,熟悉上级单位以及业务所需接触到的政府部门等。另一方面,由于新单位没人知道你原来的业绩,大家对你的能力持观望态度,需要你象新人一样,做业绩,树立个人品牌和影响。


跳槽还是跳坑?冷静分析,避免跳入“薪酬陷阱”

05 结束语

在决定是否跳槽的决定之前,要深入了解相关情况,对跳槽所产生的职业发展效益、经济效益、心理效益等作出透彻的分析比较之后,再作决断。如果通过冷静分析,还是决定要跳槽,则应充分考虑最大化收益,最小化成本。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不要赔付违约金,而是原单位给予经济补偿金。

2.享受失业保险金。

3.调整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能力水平等,再结合新单位的行业特点、发展情况、环境特征,重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4.强化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以尽快适应新单位的工作。

5.调整心态,一切从零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