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今年的2月4日是立春,陰曆的正月十一。從這天起我們開始步入春天,開始了二十四節氣的循環。二十四節氣始於春秋,確立於秦漢,是古人 對氣候、生產相結合的方法,也是判斷時間的重要方法。這是一種非常科學的體系,將天地人的相互作用綜合起來,只要我們掌握了這門科學,就可以讓自己隨著節氣的變換,而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心態,能夠與天地和諧,從而健康長壽。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二十四節氣的確定古代是用土圭測影方法來確定的。就是用直立的竿子在正午時刻測量影子的長度,一年中最短的確定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確定為冬至,在冬至和夏至中間,影子的長短和一般的兩天確定為春分和秋分。古人按照五天為一個變化單位,確定為一候,因此全年分為七十二候;三候為一氣,全年分為二十四氣,三氣為一節,全年分為8個節,又稱四時八節,即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和冬至。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與二十四節氣一樣有意義的還有二十四番花信風,從小寒開始到穀雨,每一候對應一種花期,是測量花期的方法也是反映了氣候的變化。明代王逵《蠡海集.氣候》:“自小寒至穀雨,凡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一候任春(焦竑《焦氏筆乘》作“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醿,三候楝花。”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節分為三候:初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就是說立春以後大地開始回暖,冰開始解凍,地下蟄伏的蟲子開始蠢蠢欲動,再過五天水裡的魚要到水面呼吸了。立春在十二闢卦中屬於地天泰卦,“泰”是安定的意思。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序卦傳》中說:“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泰卦緊接著履卦發展而來。履卦的卦象上天下澤,乾陽在上,兌陰在下,象徵辨別上下之分的等級秩序,所以說“履者禮也”,履卦的總體形勢就是遵守這種等級秩序的規定,循禮而行。泰卦的卦象與履卦恰恰相反,乾陽在下,坤陰在上,看來是顛倒了上下之分的等級秩序,違背了循禮而行的原則,但也正是由於這種表面形式上的顛倒違背,才使得總體形勢通暢平安,形成“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諧。所謂“履而泰,然後安”,“而”是連詞,一方面表示由履而泰是一種前後相因自然而然的生成系列,同時也表示此二者雖然看起來相反而實際上卻是互相依賴,互相促成。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立春節氣民俗活動非常多,拜年、放爆竹、守歲、逛廟會、舞獅子、舞龍,包餃子、吃湯圓、鬧元宵,迎神祭祖,鞭打春牛等。而且在正月不能理髮,要等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能取理髮,否則死舅舅,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立春時期起居養生要注意,要早睡早起,多運動,如慢跑、散步、踏青等。關於立春的諺語也非常多,欣賞下: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一人心裡沒有計,三人肚裡唱本戲。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人勤地不懶,人懶地起鹼。

人勤地不懶,秋後糧倉滿。

讀書不離案頭,種田不離田頭。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船到不等客,季節不饒人。

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

增產措施千萬條,不誤農時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關於立春的詩詞也非常多,我們也欣賞幾首: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

南宋 吳文英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立春日郊行》

南宋 范成大

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

麴塵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淺淺波。

日滿縣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旛綵勝何。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漢宮春 立春日》

南宋 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是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燻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始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