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肺主皮毛”論多發性肌炎

從“肺主皮毛”論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合併間質性肺病

“肺主皮毛”理論

生理狀態下,肺皮聯繫緊密,具體表現在肺輸精於皮毛、潤澤皮膚、助膚抗邪、肺皮結構相似等多個方面。《素問·五臟生成》言:“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指出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素問·經脈別論》言:“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肺將從脾轉輸而來的水谷精氣向外輸布至皮膚毫毛,使皮膚潤澤,毛髮光澤。肺與皮毛這一肺繫系統的緊密聯繫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明·皇甫中在《明醫指掌·咳嗽論》中強調皮毛固護機體的功能是通過肺宣發衛氣來實現的。唐容川《醫經精義》言:“皮毛屬肺,肺多孔竅以行氣,而皮毛盡是孔竅,所以宣肺氣,使出於皮毛以衛外也。”在宣肺治法中體現了肺皮結構存在某些相似的特點。病理情況下,肺皮相互影響,主要表現在肺皮疾病互傳。肺之疾病反應於皮毛的病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肺衛病變直接映射為皮毛的變化;二是肺衛的病理變化傳射至皮毛,影響其生理功能。肺衛病變直接映射為皮毛的病理變化,《素問·痿論》中言:“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說明肺之病理改變影響皮毛的生理功能,或是肺病可以向外傳射至皮毛。《素問·診要經終論》言:“太陰終者,……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肺氣虛則衛外不固 , 皮毛作為屏障難以抵禦外邪的侵襲。總之肺氣虛弱則藩籬不固,病邪易侵,繼而產生一系列皮毛的改變,可見肺虛除了自身不能抗邪之外,也可影響皮毛防禦外邪的功能。肺與皮毛相輔相成,當肌表衛外不固時,外邪侵犯,致汗孔閉塞、汗不得洩,氣不得宣,進而及肺,致肺失宣降,形成病。皮毛病變傳肺的病理變化包括三個方面:皮毛感寒致肺寒、感熱致肺熱、感燥致肺燥。皮毛感邪,與寒邪相合,《素問·玉機真藏論》中言:“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表證失治誤治,則病邪向內傳犯於肺,或傳犯於其他臟腑;皮毛感邪,與熱邪相合,皮膚熱或皮膚寒而毛竅鬱閉,衛陽鬱而發熱;導致肺熱證,《醫碥·卷之二·雜症·咳嗽》中言“外感邪從皮毛入,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受寒則汗孔為寒所凝閉,而肺氣內鬱成熱;或皮毛受熱,亦傳入於肺而肺熱,此固以肺為主”;皮毛受邪,與燥邪相合,《醫門法律·傷燥門·秋燥論》中言:“至《靈樞》雲:形寒飲冷則傷肺,始知傷肺關於寒冷矣。” 說明涼燥傷於肺。由此可見,肺與皮毛間的病理影響是十分廣泛的,任何一方的疾病都可能伴隨著另一方的病變。兩個方面相互影響 ,但由於肺臟的供養地位,肺臟對皮毛的作用更加重要和明顯,故治肺在臨床中對皮毛的病變有更實用的治療意義。

“肺主皮毛”與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合併間質性肺疾病

在“肺主皮毛”一語中,肺為解剖學意義上的肺臟及其功能活動為主體,肺主一身之氣,合皮榮毛。肺氣虛則衛表失和、皮毛失養,肺之疾病與皮毛疾病 相互傳變。間質性肺疾病多伴有四肢肌肉關節疼痛;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氣功能障礙、彌散功能低下,為皮毛病變與肺之疾病相互傳變提供了實驗與臨床依據。本病的發生與先天稟賦不足,外感六淫、飲食失調,情志不暢和勞倦過度等多種因素有關,基本病機是痰瘀阻肺,肺失宣降。病變性質為本虛標實。以肺脾腎虧虛為本,以痰濁、瘀血、寒溼、燥熱為標。“肺主皮毛”理論源於《黃帝內經》,體現了“整體觀念”“有諸內必形於外”的思想。間質性肺疾病合併多發性肌炎/皮肌炎體現了肺與皮毛在生理上相互影響,病理上相互傳變的特點。中醫藥在治療該病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潛力,臨床治療該疾病應在“肺主皮毛”的理論體系之下,分清標本虛實,從整體辨證論治,活血化瘀、益氣養陰以改善患者臨床症狀、肺功能指標,提高其生存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