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疫情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不少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不少城市和小區實行了封閉管理,企業延遲復工,很多人都選擇閉門不出,往日熙熙攘攘的商業區和景區,也一下子冷清了許多。

有人說,災難面前,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

疫情之下,有人驚慌失措,也有人臨危不亂;有人空虛度日,也有人分秒必爭。

等到疫情過去之後,這幾類人最容易脫穎而出。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做事有遠見的人

在疫情爆發之初,很多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件事離自己很遠,遲遲不做準備,放任事情越變越糟。

而有一些人卻能敏銳地預見到問題的嚴重性和隨之而來的影響,開始果斷地採取應對措施。

我的一個同事就是如此。疫情的消息傳出不久,他就果斷退掉了回老家的機票,買了足夠的食物和口罩,在家裡閉門不出。

一開始,他的父母非常不理解,不僅罵他小題大做,還遲遲不肯戴口罩。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後來疫情越來越嚴重,一些地方開始封城封路,他的父母才知道害怕,但這個時候藥店的口罩早就脫銷了。

幸好同事把自己之前購買的口罩寄了幾盒回去,才解了父母的燃眉之急。

直到這個時候,他的父母才反應過來,連連誇同事有先見之明。

巴克斯頓有句名言:“人生也和國際象棋一樣,能聰明地預見的人才能獲勝。”

人生就像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往往輸得片甲不留,遇事能多看幾步的人才有可能取勝。

看問題比人高一籌,做事才能比別人快一步。

當大多數的人的目光只能看到眼前,你卻能看到三天後的時候,你就贏了。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能控制情緒的人

從疫情爆發至今,很多人的情緒都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

從一開始的不屑一顧,到極度恐慌,再到後面的煩躁不安、無所適從。

前兩天就有朋友跟我吐槽,說在家關了一個月,家裡養的狗都快瘋了,更何況是人呢。

特別是他的媽媽,之前就每天盯著不斷攀升的確診人數和不明真假的新聞疑神疑鬼,從早上抱怨到晚上。

家裡誰打了一個噴嚏,誰咳嗽了一聲,他媽媽都要心驚肉跳半天,生怕是感染了病毒。

本來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全因為他媽媽反覆無常的情緒,鬧得家無寧日,雞飛狗跳。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負面情緒人人都有,遇到事情恐慌、煩躁也是人之常情。

但有的人能及時控制情緒,不讓情緒到影響正常生活;

有的人卻淪為情緒的奴隸,不僅讓自己不開心,也讓身邊的人不痛快。

發洩情緒是本能,控制情緒才是本事。

正如約翰·米爾頓所言:“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能控制住情緒的人,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冷靜的頭腦,做出正確的判斷;

能控制住情緒的人,才能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的更舒心,更踏實。

記住,當你能穩得住情緒,才能留得住福氣。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會自我管理的人

因為這場疫情,很多人一下子擁有了一場一個月的“長假”。

這麼長的空閒時間,又不必走親訪友、出門應酬,本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但大多數人都把這樣難得的“黃金時間”白白浪費掉了。

沒有了工作的束縛,沒有了學校的監督,很多人就立刻“原形畢露”:

有的每天混吃等死,過著吃飯、玩手機、睡覺三點一線的生活;

有的終日無所事事,甚至無聊到給橘子接生、用瓜子拼圖。

等到假期結束,他們除了不斷增長的體重和年齡,不會有任何收穫。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而那些善於自我管理的人,卻會把這段時間當成自己的“增值期”,利用這段時間來完善和突破自己。

有的人利用這段時間,安安靜靜地讀幾本好書,看幾部好電影,給自己充充電;

有的人把這段時間當成“職場空窗期”,靜下心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有的人還報了一些線上補習班,就像在學校一樣認真上課,學習新的技能。

等到假期結束,他們會成為一個更有競爭力的人,一個更加優秀、充實的自己。

時間是最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就會得到多少收穫。

有句話說得很扎心:如果你自己都管不了自己,就只能一輩子就被別人管著。

當你學會了自我管理,就能驅動自己不斷進化升級,不斷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畢竟,只有那些先戰勝了自己的人,才能戰無不勝。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有斜槓能力的人

疫情爆發後,對很多人的經濟來源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一個親戚就在家族群裡訴苦,說自己的單位停工了,發不出工資,可每個月的房貸、車貸都等著還,家裡一下子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有人勸他做點別的事,他就說:“可是除了老本行,我什麼也不會啊!”

這個親戚老實本分,工作勤勤懇懇,就指著每個月的工資來應付家裡的開銷。

平時收入穩定時,家裡的日子還能過下去,但一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沒了經濟來源,家裡就立刻變得捉襟見肘。

反觀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平時就喜歡在工作之餘看看書,寫寫文章。

前段時間她的公司也延遲復工,我問她著急嗎,她卻說:“這有什麼好急的,就算不發工資,對我的生活也沒太大影響。”

原來現在,她已經是多個媒體平臺的簽約作者,每個月光是稿酬的收入就比工資還要高。前幾天她還在線上開課,收穫了不少粉絲。

我們都聽過這句話:“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在這個時代,沒有穩定的“鐵飯碗”。你的出路越多,抗風險能力就越強。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斜槓能力”。

“斜槓”源於英文Slash,斜槓能力指的就是,不滿足於“專一職業”,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能力。

沒了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除了本職工作,什麼也不會。

多一點技能,多一種經濟來源,就是給自己的未來多上了一道保險。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有破局思維的人

這場疫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然是一場災難,但總有人能從危機裡看到轉機。

2003的非典時期,也是大批企業被迫停工停產,不少人都關在家裡不敢出門,實體店的營收一落千丈。

但恰恰是這個時候,有人從中看出了新的商機:既然線下購物不景氣,那就發展線上購物。既然大家不願意出門,那我們就送貨上門。

於是,京東開始轉型、淘寶開始誕生,電商開始逐漸成為中國人購物的主流方式。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個道理在任何時代都是適用的。

沒有任何環境是一帆風順的,當環境發生突變,順風變成逆風時,考驗的不僅是人的耐力和定力,更是打破困局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思維僵化,不懂變通,那他很快就會被時代的大潮甩到身後;

唯有擁有“破局思維”的人,才能找到新的出路,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所謂“破局思維”,就是打破現有系統,進入更大的系統的思維能力。

只有敢於打破現有的局,才能讓自己迭代升級,闖出一片新天地。


疫情過去後,他們最值錢!

就像大家津津樂道的“奈飛模式”:

1997年,奈飛只是一家做DVD租賃的小公司,他們通過優惠便利的運營服務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線下租賃模式,成為DVD租賃行業的王者。

2007年,當DVD租賃行業還一片大好時,奈飛再次打破局面,實現了從DVD租賃到流媒體視頻服務的轉型。

2013年,在流媒體領域風生水起的奈飛再次出手破局,大舉進入原創內容製作領域,實現了從內容分銷到原創內容製作的轉型。

許多當年曾與奈飛並駕齊驅的大公司,都在一波接一波的時代變局中銷聲匿跡,只有主動破局的奈飛,成為了一個長盛不衰的行業神話。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不會說再見。

不要沉迷於過往的經驗,不要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世界日新月異,守舊沒有出路,創新才是轉機。

做一個主動自我迭代、敢於打破局面的人,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有句話說得好,你怎麼度過這場疫情,就會怎麼度過你的一生。

疫情終會過去,該發光的人也終會綻放自己的光芒。

願我們都能在這次疫情中汲取教訓,積蓄力量,成長為更棒的自己。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