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陶器58年,從生活用陶到藝術陶器,傳承祖國非遺我高興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張全福,今年75歲,是山西省萬榮縣萬泉村人。我從17歲拜師學藝到現在,已經做了58年的陶器。在這58年中,我堅持用先人們5000年前的最傳統的方法制陶,由製作瓦盆、瓦甕、瓦罐等生活用陶,轉向製作仿古陶器、藝術陶器。這些年來,我製陶無數,在用最傳統的方法制陶中,我找到了我的人生價值,我高興、我快樂。張全福口述,筆者整理,部分照片由張全福提供。

我的家鄉就在山西省萬泉村,我製陶的地方和荊村遺址只隔著一道溝。這裡五千年至一萬年前,我們的先人們就在這裡製陶、種糧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這裡。在荊村遺址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五千年前的陶片,併發掘出高粱。這裡是我國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因為這裡有可以製陶的陶土。圖為我在裝窯前晾曬陶器的坯子。

我記得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拉扯著我艱難的過日子。以後我漸漸長大了,可以幹活了,就照顧母親和維持這個家庭。到了17歲的時候, 我們村裡落戶了一個河南省滑縣的一個做陶器的師傅。老人家姓黨,我就跟著師傅學習做陶器。師傅心眼好,看到我真心學習,就耐心的教我每一道工藝。師傅早已去世,我十分懷念自己的師傅,因為我的製陶手藝都是師傅教我的。圖為我和妻子的照片。


製陶的前提是必須有可以製作陶器的土。在我們這裡,也不是什麼土都可以做陶器的,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層土是陶土,就像煤礦挖煤一樣,要在崖上打一個窯洞,這個洞必須是可以製陶的陶土,然後把陶土挖出來,進行晾曬,挑揀,然後才能和泥。製作陶土的泥必須軟硬合適,要有韌性,不能有氣泡。和泥是製作陶器的關鍵之一。這是攝影師董文漢幾年前為我拍的和泥的照片。

我做陶器還是用的傳統的方法 ,就是用轉輪拉坯。把泥放在轉盤上面小轉輪的中央,然後用棍子快速攪動下面的大輪盤,飛速轉動的大輪盤帶動上面放泥的小輪更高速的運轉,然後用雙手拉坯,就是把一坨泥拉成各種造型的陶器器型。圖為我在高速攪動大轉輪。

這種製陶技術沒有圖紙,沒有固定模式,全靠製陶藝人的手感。這種手感都是製陶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的寶貴經驗。這種感覺是從書本上學不到的。只能從實踐中獲得,從勞動中感知,從汗水中學習。

在拉坯的過程中,陶輪會高速轉動,而黏土球被按、擠及慢慢地往外拉而成為一個空洞形狀。第一步往下及往內按著粗糙的黏土球直到完美的旋轉對稱,是需要掌握的技術中最重要及最困難的。拉坯時候,製陶師傅必須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去用雙手去拉坯,用雙手去尋找感覺,用心靈去感悟製陶的精髓。圖為我拉坯的特寫照片。

在陶器坯子製作好後,對於每件陶器都要精細的修坯。主要解決陶器坯子的瑕疵問題。因為製陶藝人在製作陶器坯子的時候 ,沒有固定的模具、沒有圖紙,只能靠自己的經驗和感覺進行。所以難免有瑕疵,這些瑕疵和不足在修坯中得到解決,燒好的陶器就會越發完美。圖為我在修坯。

有些器物的修坯非常精細,比如,我現在做的仿古器物,還有工藝品,比起生活用陶,就要小心修坯,力求使自己製作的工藝陶器完美而沒有人為的瑕疵。對於工藝陶器和仿古陶器,修坯是一項細心而較慢的活兒。由於我在修坯工藝上不含糊,所以,我的工藝品受到大家的歡迎。這是一幅攝影家董文漢幾年前給我拍攝的照片。


製作好的陶器坯子,經過自然幹後,就要進窯燒製。裝窯前,一定要把坯子在太陽下再晾曬幾個小時,不能有一點點潮氣。裝窯的時候,門前左右的鄰居都會來幫忙,我在窯裡一層一層的裝窯,幫忙的人在外邊轉運坯子。圖為我正在裝窯。

我製作的陶器仍然在傳統的窯裡燒製。這種燒製陶器的土窯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我依然用柴火來燒陶器,因為我們山區有的是柴火。燒窯最關鍵的是把握窯溫和燒製的時間,這種燒製陶器的土窯沒有可以顯示溫度的裝置,就要憑製陶藝人的經驗。窯溫低,燒不成,窯溫高,陶器就會變形。同樣的燒製的時間也是非常關鍵的。燒好後,就要封窯。幾天後,才能開窯。圖為我正在燒窯,正在填柴火。

陶器燒製好後,封火幾天後,就要開窯,過去開窯的時候要敬獻窯神,現在這項工作也簡單化了。幾十年來,燒窯是沒有辦法看溫度的,只能憑我的直覺和感覺。不過,我從來都沒有燒過一窯失敗的陶器。雖然這樣,每次開窯前,我的心情都很激動,只有看到窯裡的陶器燒的很好的時候,我懸著的心才會放下來。圖為我在開窯中查看陶器的成色。


這就是我製作陶器的土窯洞,這個土窯洞又小又低,窯洞的後面人都直不起腰。製作陶器的轉輪安放在窯洞的前面, 因為有一個用塑料布遮擋的窗戶和門,光線稍微明亮一點,窯洞的中間是我臥好的陶泥。土窯洞的好處就是冬暖夏涼,以便於一年四季都能夠製陶。二是土窯洞臥好的陶泥存放時間很長,不怕風乾。我在這孔土窯洞裡製作了幾十年的陶器。

現在,我製作的陶器除了生活用陶外,大量的製作工藝陶器和仿古陶器。用傳統的轉輪製作這些工藝陶器,和製作生活用陶大不一樣。更要精心,更要細心,更要專心,更要精益求精。這些工藝陶器、仿古陶器非常受到收藏家的歡迎,山西、陝西和河南的一些收藏家都慕名前來觀看和收藏。圖為我製作的部分工藝陶器和仿古陶器。

製作工藝陶器和仿古陶器,只能靠一雙靈巧的手。這些仿古陶器大部分是仿照漢朝的器物製作的。所以受到收藏界的歡迎,因為這些器物非常的珍貴。正因為如此,製作更是很難的。這些都是我從書本上、報刊雜誌上看到的。我這個人就是有一樣好處,只要能夠看到,我就會做,而且要做的非常逼真,非常精細的。圖為我製作的仿古陶器。


這些年來,對於傳承祖國的非遺,對於陶器的製作,我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狀態,只要看到新的古代的器皿的照片,我就要苦思冥想,製作出來。我不僅把製陶當做謀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製陶當做藝術創作去研究和發展。每每看到自己的作品不斷的推陳出新,我就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製陶給我帶來了無比的樂趣。我高高興興的度過製陶的每一天。

#自拍我的故事# 我站立的對面就是仰韶文化時期的荊村遺址,多年來,我在荊村遺址上製陶,總有一種是在向先人們學習的感覺,總有一種傳承祖國的非遺,發展祖國的製陶技藝的想法。原來這裡有幾十家陶窯,現在基本上沒有了。我更要努力鑽研傳統的製陶工藝,把祖國的非遺文化祖祖輩輩傳承下去。是祖國的非遺文化如熠熠星辰,璀璨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