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陶器58年,从生活用陶到艺术陶器,传承祖国非遗我高兴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张全福,今年75岁,是山西省万荣县万泉村人。我从17岁拜师学艺到现在,已经做了58年的陶器。在这58年中,我坚持用先人们5000年前的最传统的方法制陶,由制作瓦盆、瓦瓮、瓦罐等生活用陶,转向制作仿古陶器、艺术陶器。这些年来,我制陶无数,在用最传统的方法制陶中,我找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高兴、我快乐。张全福口述,笔者整理,部分照片由张全福提供。

我的家乡就在山西省万泉村,我制陶的地方和荆村遗址只隔着一道沟。这里五千年至一万年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在这里制陶、种粮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在荆村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五千年前的陶片,并发掘出高粱。这里是我国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因为这里有可以制陶的陶土。图为我在装窑前晾晒陶器的坯子。

我记得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拉扯着我艰难的过日子。以后我渐渐长大了,可以干活了,就照顾母亲和维持这个家庭。到了17岁的时候, 我们村里落户了一个河南省滑县的一个做陶器的师傅。老人家姓党,我就跟着师傅学习做陶器。师傅心眼好,看到我真心学习,就耐心的教我每一道工艺。师傅早已去世,我十分怀念自己的师傅,因为我的制陶手艺都是师傅教我的。图为我和妻子的照片。


制陶的前提是必须有可以制作陶器的土。在我们这里,也不是什么土都可以做陶器的,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层土是陶土,就像煤矿挖煤一样,要在崖上打一个窑洞,这个洞必须是可以制陶的陶土,然后把陶土挖出来,进行晾晒,挑拣,然后才能和泥。制作陶土的泥必须软硬合适,要有韧性,不能有气泡。和泥是制作陶器的关键之一。这是摄影师董文汉几年前为我拍的和泥的照片。

我做陶器还是用的传统的方法 ,就是用转轮拉坯。把泥放在转盘上面小转轮的中央,然后用棍子快速搅动下面的大轮盘,飞速转动的大轮盘带动上面放泥的小轮更高速的运转,然后用双手拉坯,就是把一坨泥拉成各种造型的陶器器型。图为我在高速搅动大转轮。

这种制陶技术没有图纸,没有固定模式,全靠制陶艺人的手感。这种手感都是制陶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这种感觉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从实践中获得,从劳动中感知,从汗水中学习。

在拉坯的过程中,陶轮会高速转动,而黏土球被按、挤及慢慢地往外拉而成为一个空洞形状。第一步往下及往内按著粗糙的黏土球直到完美的旋转对称,是需要掌握的技术中最重要及最困难的。拉坯时候,制陶师傅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去用双手去拉坯,用双手去寻找感觉,用心灵去感悟制陶的精髓。图为我拉坯的特写照片。

在陶器坯子制作好后,对于每件陶器都要精细的修坯。主要解决陶器坯子的瑕疵问题。因为制陶艺人在制作陶器坯子的时候 ,没有固定的模具、没有图纸,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进行。所以难免有瑕疵,这些瑕疵和不足在修坯中得到解决,烧好的陶器就会越发完美。图为我在修坯。

有些器物的修坯非常精细,比如,我现在做的仿古器物,还有工艺品,比起生活用陶,就要小心修坯,力求使自己制作的工艺陶器完美而没有人为的瑕疵。对于工艺陶器和仿古陶器,修坯是一项细心而较慢的活儿。由于我在修坯工艺上不含糊,所以,我的工艺品受到大家的欢迎。这是一幅摄影家董文汉几年前给我拍摄的照片。


制作好的陶器坯子,经过自然干后,就要进窑烧制。装窑前,一定要把坯子在太阳下再晾晒几个小时,不能有一点点潮气。装窑的时候,门前左右的邻居都会来帮忙,我在窑里一层一层的装窑,帮忙的人在外边转运坯子。图为我正在装窑。

我制作的陶器仍然在传统的窑里烧制。这种烧制陶器的土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依然用柴火来烧陶器,因为我们山区有的是柴火。烧窑最关键的是把握窑温和烧制的时间,这种烧制陶器的土窑没有可以显示温度的装置,就要凭制陶艺人的经验。窑温低,烧不成,窑温高,陶器就会变形。同样的烧制的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烧好后,就要封窑。几天后,才能开窑。图为我正在烧窑,正在填柴火。

陶器烧制好后,封火几天后,就要开窑,过去开窑的时候要敬献窑神,现在这项工作也简单化了。几十年来,烧窑是没有办法看温度的,只能凭我的直觉和感觉。不过,我从来都没有烧过一窑失败的陶器。虽然这样,每次开窑前,我的心情都很激动,只有看到窑里的陶器烧的很好的时候,我悬着的心才会放下来。图为我在开窑中查看陶器的成色。


这就是我制作陶器的土窑洞,这个土窑洞又小又低,窑洞的后面人都直不起腰。制作陶器的转轮安放在窑洞的前面, 因为有一个用塑料布遮挡的窗户和门,光线稍微明亮一点,窑洞的中间是我卧好的陶泥。土窑洞的好处就是冬暖夏凉,以便于一年四季都能够制陶。二是土窑洞卧好的陶泥存放时间很长,不怕风干。我在这孔土窑洞里制作了几十年的陶器。

现在,我制作的陶器除了生活用陶外,大量的制作工艺陶器和仿古陶器。用传统的转轮制作这些工艺陶器,和制作生活用陶大不一样。更要精心,更要细心,更要专心,更要精益求精。这些工艺陶器、仿古陶器非常受到收藏家的欢迎,山西、陕西和河南的一些收藏家都慕名前来观看和收藏。图为我制作的部分工艺陶器和仿古陶器。

制作工艺陶器和仿古陶器,只能靠一双灵巧的手。这些仿古陶器大部分是仿照汉朝的器物制作的。所以受到收藏界的欢迎,因为这些器物非常的珍贵。正因为如此,制作更是很难的。这些都是我从书本上、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我这个人就是有一样好处,只要能够看到,我就会做,而且要做的非常逼真,非常精细的。图为我制作的仿古陶器。


这些年来,对于传承祖国的非遗,对于陶器的制作,我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状态,只要看到新的古代的器皿的照片,我就要苦思冥想,制作出来。我不仅把制陶当做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制陶当做艺术创作去研究和发展。每每看到自己的作品不断的推陈出新,我就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制陶给我带来了无比的乐趣。我高高兴兴的度过制陶的每一天。

#自拍我的故事# 我站立的对面就是仰韶文化时期的荆村遗址,多年来,我在荆村遗址上制陶,总有一种是在向先人们学习的感觉,总有一种传承祖国的非遗,发展祖国的制陶技艺的想法。原来这里有几十家陶窑,现在基本上没有了。我更要努力钻研传统的制陶工艺,把祖国的非遗文化祖祖辈辈传承下去。是祖国的非遗文化如熠熠星辰,璀璨生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