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崇禎沒自殺,而是逃到了南京,是否能保住半壁江山?

愛樂236975158



125878215蜂獾


崇禎帝接手的大明王朝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爛攤子,裡裡外外都要補,內有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更有東林黨爭,弄的是朝政不通,吏治腐敗,災荒不斷,民不聊生,盜賊四起。外有清兵侵犯,紅夷(明朝時成葡萄牙、西班牙人)寇門。對此,崇禎流魏忠賢,改制朝政,革新稅制,安撫百姓,平紅夷,做出了極大的努力。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也不失為一個有作為的好皇帝。


如果他能退保南京。大明人心所望還在。亂世用重典,外用名將,如左良玉,高傑,史可法等等,扼長江天險,阻清兵於北岸。內用賢臣,如張慎言,熊如霖等,清吏治,理民生,輕徭役,懲制腐敗,還天下蒼生一個太平安定。定能保半壁大明。


反觀清朝入關以來,燒殺搶掠,視人命為草芥,鐵蹄踏處,血濺三尺,凡所抵抗,必定屠城,割發易服令等等。對於苦不堪言的民眾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如此時崇禎帝尚在,登高一呼,救民眾和自救,抵抗清朝的野蠻統治。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往事不能重來,我們只能空為古人嘆息!


用心讀史


崇禎帝朱由檢如果不自殺遷都南京,不僅至少可以保住半壁江山,而且朱由檢的政權不會被稱為南明,仍然是明朝,因為崇禎帝朱由檢就是明朝無可爭議的皇帝。

朱由檢如果遷都南京,就像蔣介石抗日戰爭時遷都重慶一樣,只是戰略撤退,朱由檢仍然代表明朝正統,吳三桂應該不會投降滿清,滿清也不敢大舉入關取代明朝,會形成朱由檢的大明,李自成的大順,多爾袞的大清,張獻忠的大西四個政權鼎立的局面,其中朱由檢的大明王朝仍然是最正統合法性最強的政權。

朱由檢如果遷都南京,他面臨的形勢其實好於趙構的南宋及司馬睿的東晉。趙構被金朝軍隊渡過長江嚇得一路南逃,最終逃到海上才死裡逃生。司馬睿大權旁落,有王馬共天下的說法,最終也在王氏反叛中鬱鬱而終。而朱由檢一直是大權獨攬的皇帝。

而朱由檢遷都南京以後可以坐山觀虎鬥,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去面對滿清,朱由檢要做的就是勵精圖治,痛改前非,選拔重用優秀將領,積極練兵,伺機北伐。

在朱由檢犯下自毀長城冤殺民族英雄袁崇煥的巨大失誤以後,上天並沒有立即拋棄朱由檢,仍然給他很多彌補失誤東山再起的機會,可惜性格決定命運,朱由檢心高氣傲死要面子的性格讓他不想背上趙構那樣逃跑皇帝的罵名,甚至不放心自己的兒子去南京為明朝保住半壁江山。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明朝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死要面子的朱由檢居然拒絕了李自成對明朝稱臣的城下之盟,非要把自己及明朝逼上死路,失去理智的朱由檢在後宮大開殺戒,逼皇后妃子自殺,砍掉女兒的胳膊,自己也上吊自殺,毀掉了自己全家及大明王朝的二百多年江山,可悲可嘆。


厚德載物49847


我倒覺得這是上上策,對於當時無兵可救的北京城而言,退守南京,或許可以延續明朝江山,以圖再起。崇禎帝的皇后也曾經建議遷都南京,只不過最後不知道為什麼死守北京。崇禎帝只留下一句:朕非亡國之君,爾皆亡國之臣!上吊自殺,悲涼殉國。


崇禎帝對於文臣,即官僚階層過於苛刻,做錯了要受罰,做對了要背鍋。最後致使文臣既不敢諫,也不敢言,總之,唯一能夠扛起大旗的崇禎帝是“撂挑子”的幹活!最後,崇禎問他的大臣要不要遷都南京,文臣們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反正就是沉默到了亡國!有希望,是因為崇禎代表了正統,況且在南京,大明王朝還有一套行政班子;再者將北方留給李自成,那麼大順也相應的繼承了明朝強大的鄰居,崛起來的女真。所以在地理位置,戰略位置上,南京佔據優勢。再者,明朝遷都南京,擁有了賦稅最高的江浙地方。

沒有希望,能夠堅持一段時間,是因為崇禎帝的刻薄寡恩,猜忌太重,事實也證明他是個“好皇帝”,可惜不是位“明君”!


六耳執筆


不能,其結果與弘光沒有什麼二樣,理由如下:

一、清兵會聯合吳三桂部共剿闖、獻,這一點,不會改變,那麼闖、獻亡後,清兵必定揮師南下;

二、崇禎即使在南京建立臨時政權,拿什麼阻當清兵過江?他還有拿得出手的將才麼?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曹文詔都死了,洪承疇、吳三桂投了清,江北四鎮心懷鬼胎,自相傾軋,武昌的左良玉形同獨立,不聽號令;這些將領,在北京危急時都拖諉不肯勤王,現在崇禎南逃,威信更低了,為什麼還要聽你的?

三、以崇禎的性格,李自成兵臨城下時還不肯妥協,那麼,即使鄭成功、李定國願意效力,他也不許的,在他眼裡,鄭氏就是倭寇,李定國就是流賊,招撫他們抗清是大恥辱,因此組織新軍也不可能;

四.即使到了南京,財政困難還是無法解決,這和在北京時沒有區別,你要他怎麼辦?沒收眾多親王、皇親國戚的財產?一方面他不忍心,否則在北京時早幹了!另一方面,到南京後,他的權威下降,不得不依靠四鎮軍閥,即使能搞到錢,也會被這些軍閥搶走的。

所以,無論南不南遷,大明必亡!也許崇禎看到了這一點,才堅決不南遷而在北京殉國了吧!


阿斌270202161


首先,歷史不能假設。

但是在假設的基礎之上,我們還是可以合理的推測一下的。

假如崇禎逃到了江南,也許能夠保持半壁江山一段時間,但是絕不會長久。

當時農民起義主要是在陝西,河南,山東,河北這一帶活動。為什麼呢?這一帶經濟基礎薄弱,又是農民最多的地方,商品經濟並不發達,而且連年大旱,農民缺吃少穿,整天飢不果腹。這裡擁有農民起義的基礎。

但是江南就不一樣了,雖然一樣是王朝末年,但是江南卻很少有人造反起義,江南雖說也是遭受官府的壓榨,但是人民生活還算可以說的過去,吃飽飯還是不成問題的,再加上江南都是文人聚集的地方,所以說農民起義根本沒有多少基礎。李自成攻下北京,他也攻不了江南,因為江南人民很少有想去造反的。

從明朝滅亡之後幾個政權能夠綿延20多年不滅亡,我們可以去推測一下,假如當時崇禎去了江南,好長時間也許能夠保住明朝半壁江山20三四年,但是他擋不住清朝,明朝已經腐敗到根子上。這種歷史潮流腐敗現象,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可以改變的。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不可能。

因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丟了北方,就很難(不是絕對,偶爾也有特例)打回去了。

無論是西晉變成東晉的衣冠南渡,還是北宋變成南宋。

就連本朝也是從北到南打。(注重時間順序)

這裡面原因很多,天時(天氣)地利(地形)人和(兵種)。

雖然我也同情明朝,但從他丟了北京開始,一切都回不去了。


平陽侯


參照宋朝趙構,明朝南渡應該是可以保證部分江山的,但是直到我看了南明歷史,發現明朝南渡不一定有用。

前車之鑑

在靖康之戰失敗後,宋朝即將走向滅亡,但是趙構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南宋在夾縫中生存了很久,但是要知道,這不是因為宋朝多強,是因為北方民族在互相爭鬥,遼、金、元、西夏互鬥,哪有時間搭理那個弱小的南宋,更何況南宋還在給錢。所以當元朝統一北方,南宋自然也被滅亡了。

南明的生活

南宋可以堅持是因為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如果崇禎到了南京,情況好不到哪去,因為明朝的大臣都是該死的無恥小人。

南明和南宋有些像,也是開啟了新時代,都是問題很多的王朝。趙構的南宋從開始就是一幫庸才在執政,亂想不斷。南明亂哄哄的開始,沒多久就出現了南渡三大案,就好像明末三大案一樣,政治衝擊嚴重。

清朝的做法

崇禎難度早晚也會死,當時清朝的對手是一幫不堪一擊的起義軍,之後就是已經喪失主力的明軍,怎麼抵抗八旗鐵騎呀。

當時的南明政權皇帝一個個都被誅殺,從南京到福州到雲南,最可怕的是自己的部將反叛。明朝時真正的氣數已盡。

所以崇禎到了南京也待不了多久。


正白旗都統


數千年來,朝代更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其中有自然也有巧合,但都不是個別人所能左右的。舉個例子,天將下雨誰能阻止?天氣時陰時晴,變幻莫測,又豈能人為改變?美國的龍捲風只可預測卻不能阻擋它的形成。大自然如此,社會變革亦是如此。崇禎即便沒有自殺而逃至南京,歷史發展的車輪依然會向前滾動,明朝依然會被替代。


歷史追問


我認為可以贏得南宋那樣的局面

南明為何不能像南宋那樣偏安一百五十年?黨爭當然是主要原因,但黨爭的根源在於帝位缺乏正統性!

弘光、隆武、永曆都屬於皇室旁支,並不是崇禎指定的繼承人,所以相互之間誰也不服誰。弘光一即位就引發東林和馬阮集團之間的劇烈爭鬥,說白了就是因為東林不承認弘光的正統性,堅持要找到崇禎的太子來即位。隆武有魯監國和他並立,永曆還被邵武爭了一下,這都是帝系無正統的惡果。等到只剩永曆一個被承認的宗室時,南明的實際政治力量也已經被摧毀殆盡了,只能依靠農民軍的力量來維持,主動權實際上已經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了。

弘光在南京即位的時期,是南明力量最強的時候,如果當時是崇禎坐鎮南京,甚至是他的太子坐鎮南京,局面會完全不一樣。南明皇帝的實權本來就基本掌握在大臣手中,沒有了圍繞帝系正統的內鬥,當然也就不會發生馬阮集團的翻案、左良玉的反叛事件,南明也就能夠集中力量應對清朝的進攻,保住江南希望很大。南宋當時的力量還不如南明,黨爭也很嚴重,但卻能夠苟延殘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帝系宗室幾乎死絕,只剩宋高宗一個能被各方承認的宗室,所以沒有引發劇烈的內鬥,而南明恰恰缺少了這樣一個能服人心的皇室,因此崇禎沒有南逃,雖然成全了他的帝王氣節,卻讓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