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要求學生每天在家朗讀一篇課文,說對寫作有幫助,是真的嗎?

語文基礎小學霸


這麼說吧,當時我的作文成績一直全班第一,我的兩屆班主任全是語文老師,和她們當時的教授方法分不開,雖然現在回想起來恐怖,但是後期的收益無窮。


1.被逼著背課文


第一任老師李老師,每天晚上要求每個學生背課文,背完了才能回家。背可不是你背背就完事,而是不能錯任何一個標點符號,你沒看錯,標點符號也不能錯。背誦方式是:小明憤憤然離開了座位,逗號(逗號得念出來)心中充滿了怒火,逗號。


當時最恐懼的就是晚上背課文,背不會就回座位接著背,都是一年級的小娃娃,晚上這段時間教室裡鬼哭狼嚎的,然而那時卻不知不覺的積累了大量的語言素材。


如果放到現在,恐怕家長會認為老師有虐待傾向,然而正是老師當時的嚴格要求,才讓我的語文在很小的時候,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2. 每週八篇作文


第二任老師是仇老師,一位歲數很大的婆婆,要求也相當嚴格。她的議論文,說明文素養非常好。要求每週末的兩天必須寫八篇議論文+說明文,不完成者要加量。於是每週末的任務就是不斷的寫,收集大量論點論據,想怎麼去表達一件事情合理。


仇老師也會把優秀者的作文,放在前面去給大家分析,作文為什麼寫的好,哪方面寫的差等等,她帶我直到小學畢業,而我的作文已經寫的相當漂亮了。


進入初中以後,語文我基本沒有太用功,因為從前打的底子非常好,作文永遠是滿分。其實不光要讀,還要去寫,去多看書,語文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大量的積累來塑造。


朗讀文章,朗讀不是重點,而是在朗讀當中體會字,詞,句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如有可能,最好把看到的東西能直接應用,水平就會越來越好。


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還不錯,請關注,評論或者點贊。


記得分享給你的朋友,他們因為你的幫助,生活會更精彩。


英語老師MrAn


看到一位網友說,他自己作文成績一直全班第一,這和他的兩屆班主任語文老師的教授方法是分不開的。一位是要求學生每天晚上背課文,連表達符號都不能背錯,另一位是要求學生每個週末寫八篇作文。

這樣的語文老師我是見過的。

我孩子的語文老師就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須把所有的課文背誦下來。不光背課文,還要背作文。

朗讀、背誦課文,肯定是對寫作有幫助的。

孩子在朗讀過程中可以積累詞彙,培養語感,體會感情,學習寫法。

有人把這叫做“生吞活剝”之功。

不過我以為:

第一、學生每天該讀的、該背的課文要有甄別,要有選擇,要有取捨,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那些經典的文章確實需要學生朗讀背誦,內化積累。但是對於一些課文,就不能強迫學生背誦了。比如四年級的課文《牛和鵝》《陀螺》等等,這樣的課文也讓學生背誦我就不知道老師的用意何在了。

第二、目的要明確,指導要精準。有些人總是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死記硬背也沒有錯,但是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為什麼讀?為什麼背?積累好詞雅句?體會中心主旨?學習結構安排?揣摩寫作方法?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你要給他確定一個方向,明確一個目標,並且要讓他學會思考。總而言之,不能稀裡糊塗地朗讀,稀裡糊塗地背誦。目的要明確,指導要精準。背誦的目的是學有所得,學習運用。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歡迎評論,歡迎關注。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其實是有用的。

看到大家那麼多專業領域的人士回答了,我就不多說那些專業的術語去論證了,我就說說我自己的例子吧。

以前家裡比較窮,沒有什麼課外書,但是我知道什麼是對學習有用的,學校當時推薦了一本語言類的作文大全,裡面涵蓋了所有文體的作文,於是我耍就問爸媽拿了錢給自己買了那本書,好像是60多塊錢吧,但是對於那時的經濟來說,夠一個星期的伙食費了。我還是耍了些小聰明讓爸媽給我買的書。

出於喜歡,我一放假就會像讀故事書一樣的把各種文章都看一遍,甚至有些還看了不止一遍,除了看,偶爾也會讀起來,覺得這樣讀書看故事特別有意思。後來我就是因為看了這一本差不多有50cm厚的書,我的作文有了突飛猛進的改變,一些故事和一些議論文的寫法我都可以信手拈來,這些故事時刻都在我的腦海裡的浮現,成為我後來寫作的題材和啟蒙老師。

那本書被我翻爛了,寫作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後來我也慢慢發現,原來小時候做的各方面的訓教真的很有必要的,甚至一些思維習慣都是在小時候就已經逐步在形成的,特別是在對某一些事物的認識方面,如果以前曾經有認識,那麼後天想要改變就很難了。

語文和英語都是屬於語言類的,語言將就語感,所以老師建議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本文章,一是可以幫助孩子記憶背誦,更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二是朗讀有利於發揮大腦的語言表達,刺激大腦進行二次學習,加深印象。

都說好的文章適合反覆去研讀也是這樣的道理。以前的老師都說過,百變不離其中,書本的知識都是給出卷子老師作為大綱的,那麼研讀課本就是在背答案。好的課本都是經過教育局各位出課本的專家反覆去修訂改編的,都是很好的讀物,所以對於小孩子來說,讀課文也是在鍛鍊孩子各方面的一個發展方法,和平時在小學的時候被老師罰抄課本也一樣,課本是最好最基礎的讀物。

作為基礎教育,這大可放心。但是要是想要孩子在語文課上有更大的進步或者是將來能有更好的文學功底,那就必須要去涉獵更多的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這樣才有更多的素材積累和好的文化底蘊,不然,會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思維也變得比較固化,同樣是不利於語文的學習,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思維下,去更多的讀書。

好的學習環境已經也當下孩子必不可少的條件要求了,讀課本是以前我們那代人比較多的嘗試,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去各種培訓班,各種興趣班,這也是有條件孩子的教育環境,如果說家庭沒有太多的支出在這些興趣班上,還是可以實打實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的。


看見悅讀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教書20多年。就像題主所說的那樣,我經常佈置學生在家朗讀課文。我認為,讓學生朗讀課文的好處很多。

一、有助於理解文章內容

很多孩子看書很多,但是效果不佳,這與他們的專注度有關。有時候眼睛掃在書上,心思卻不知所蹤,而朗讀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孩子把看到的內容讀出來,讓大腦處於興奮的狀態,就減少了走神的幾率,就會去關注自己朗讀的內容,效果會比單純閱讀好一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過程中,文字變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聲音,文章裡的形象和情感更易於理解。

二、有助於提升寫作能力

朗讀的課文,都是教材編寫者精心挑選的經典美文。這些作品或節奏明快、或音韻優美、或情感真摯,都是具有極強示範性的名篇佳作。而只有朗讀,才能感受到這些方面的美。通過朗讀這些經典作品,孩子們感受到了好文章的樣子,有了模仿的樣本,寫作能力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吟”幾次,自己的“詩”就呼之欲出,甚至水到渠成了。

學習語文,要達到什麼程度?不外乎兩方面:一是看得懂別人的,二是寫得出自己的。朗讀課文,有助於理解文章內容,就實現了“看懂別人的”;有益於寫作能力的提升,就實現了“寫出自己的”。 一個簡單的“朗讀課文”,只要持之以恆,日有所誦,完全可以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


賞楓亭


語文老師要求學生每天茌家朗讀一篇課文,說對寫作有幫助,是真的。

我教高中語文多年,常年送畢業班,雖談不上經驗豐富,卻還是有些做法和體會的。其中一點就是,非常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一節課45分鐘,前15分鐘及後10分鐘都是讓學生朗讀課文,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培養語感。並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讀對於學習語文,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也不是我有什麼先見之明,我們的前人就是這樣教書的:私塾先生給學生在太陽一杆子高時佈置背書任務,待第二天背熟後才開講。你知道古人為什麼古文學的好了吧!那就是把時間的大部分都用在朗讀上了。現在的語文老師上課就講,講的支離破碎,下課了還講,學生哪裡有時間朗讀?聽點雞毛蒜皮,水過地皮都不溼,咋能學好呢?

語文老師要求學生每天茌家朗讀一篇課文,是個好辦法,是個好主意,希望家長密切配合。朗讀不只是對寫作有幫助,對語文水平的整體提高,都大有益處。因為課文都是典範作品,學生讀的多了,讀的熟了,就會形成正確、規範的語感,語感一旦形成,跟著感覺走,好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甚至勢如破竹!

不當之處,敬請留言指正!


高考語文齋


朗讀對於寫作有沒有幫助?這個肯定是有的,我家孩子我就從一年級開始到現在五年級每天我都會陪著孩子閱讀,下邊我給大家說一下我的建議。



朗讀優質的課外書

朗讀上課學的課文其實用處不是很大,因為孩子在學校已經把這篇課文讀的滾瓜亂熟了,回來再讀一遍,也只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我給大家推薦一些各個年級對於寫作有幫助的書!

一年級:《成語故事精選》、《安徒生童話》、《中國民間神話故事》……

二年級:《神奇的符號》、《三毛流浪記》、《科學王國裡的故事》……

三年級:《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烏丟丟的奇遇》、《我要做個好孩子》……

四年級:《科學家故事100個》、《昆蟲記》、《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五年級:《中外金典科普故事》、《中華經典誦讀讀本》、《魯濱遜漂流記》……

六年級:《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與兒童的對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世界五千年》……



堅持

我家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先是她媽媽每天晚上給讀一個童話故事,到慢慢的自己開始看書,期間孩子也會偷懶,不想讀,或者是看電視看忘記了,我和她媽媽就會提醒,只有把書讀完了才可以睡覺。就是這樣培養了一個月之後,一直到現在五年級了,每天睡覺前都要讀15分鐘的書。

對於孩子來說前幾天比較新鮮,讀起書來津津樂道的,可是新鮮感一過,就把讀書拋到腦後了,這時我們做家長的就要提醒甚至是規定他必須讀完,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讀書這種興趣是需要刻意的去培養。

一開始可以循序漸進,不論是每天讀五分鐘還是讀一篇文章,但是你必須要給我讀,讀的少和不讀是兩碼事。第一個月家長一定要起到監督的作用,等一個月過後,不用你說孩子就自己去讀了。



用心

孩子讀是開始讀了,但是就如同唸經一般的應付差事,這是肯定沒有效果的,這就要求孩子要用心的去讀。

1.讀的時候聲情並茂。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這個我們可以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人為的干預一下,讓孩子帶著感情的去朗讀。

2.不圖速度圖質量。每次我孩子讀完的時候,過幾天我會讓她給我講講這本書的大致意思,或者和她討論一下劇情,當我發現她這本書只是讀了個皮毛,或者是什麼都沒理解的話,我會讓她重新讀這本書,而不是去讀新書,我有時也會看她寫的作文裡用沒用到書中的例子,以便加深印象,一本好書要反覆的去讀,不是讀一遍就可以了。

朗讀雖有用,卻也有前提。

選對課外書,帶著感情讀。

不要圖速度,質量更靠譜。

興趣要培養,家長要參與。

我是陽陽爸,關注我一下。

交流新方法,為了咱的娃!


陽陽爸說教育


我覺得這個辦法是好,但是我認為最好還是晚上看幾頁課外書更好。我也是教師,而且主要教語文,在鄉村學校,鄉村學生很少有課外書讀。我發現甚至到了四年級了,還有學生課文讀得滾瓜爛熟,可是拿一本沒讀過的課外書讓其讀,卻立刻讀卡殼不流利了。寫作文也好不到哪去。

經驗使我認為,要提高作文能力,熟讀課文之外,多讀課外書才是首選。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什麼呢?

因為讀書多,才能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才能熟悉不同的寫法。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課外書,從而熟悉各種不同的情境,該使用何種語彙何種方式描述。

我曾經也要求學生摘抄什麼好詞和優美句子,可對提高寫作能力基本無用。因為不熟悉那些抄來的好詞該用於何種語境。

回頭再說晚上讀一篇課文,我認為課文在校在課上都已多次讀了,晚上回家還是讀課外書為好,增加課外的知識,開闊視野也增加必要的積累,要比只讀熟課文好得多。


凡夫記實


我覺得老師這個方法非常好 ,如果孩子願意的話,可以讓孩子多讀課文,而不是一篇,一篇應該是底線。朗讀對學習記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語文和英語。我們家孩子小時候也是這樣要求的,現在上高中的語文成績也還不錯,關鍵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也不需要,麻煩你教他寫作、閱讀等,我認為讀課本有以下好處。

1.有助於培養語感。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文章,是是無論是內容,結構思想都非常優質。通過朗讀有助於學生更準確的把握字詞義和中心思想,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無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語感。

2.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書的重要性書,只有熟讀了才能更好的掌握文章的段落、結構、精髓,長期的朗讀有利於提高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

3.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反覆朗讀課文,加上長期的堅持,口頭表達能力就比較好,在說話的時候就不知不覺的運用出來,語言精煉準確,出口成章。通過朗讀所積累的詞彙量和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對孩子的寫作具有模仿和借鑑作用,幫助孩子提高寫作能力。

4.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當孩子能夠放鬆,鏗鏘有力,情感飽滿的大聲朗讀時,也就是把自己的力量,感情、勇氣讀出來,長期堅持大聲朗讀,使孩子更加樂於表達,慢慢得就變得更加自信。對於從小性格內向的孩子,懶於表達的孩子作用是非常明顯。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歡迎交流和分享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關注萌萌的逗。

.


逗媽聊教育


我可以以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你,非常有用!

作文最主要是多讀多寫! 尤其是多寫!

說到閱讀,很多學生是不敢興趣的,而且課外閱讀大部分是發生在校外時間的,老師是很難把握進度的。

有的老師要求家長們把閱讀的視頻發到群裡,這個我不提倡,一是增加家長負擔,容易導致不滿。

二是閱讀最主要還是講興趣,強壓的效果只是做個樣子給老師看罷了。

喜歡閱讀的孩子,重視孩子閱讀量的家長,不用老師吩咐都會主動閱讀。

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多寫”。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我們還可以佈置小練筆,日記,週記,續寫課文內容等各種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此外,抄寫優美語句也是一種常見和非常有用的方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量的,持續性的寫作,才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措施。

給予他們在創作內容上的權力,不要約束他們,消除恐懼心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快樂寫作。

閱讀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是一種玄之又玄又真實存在的東西!

它能幫助學生寫好做好作文,語感好的孩子被人稱為寫作天才!

後天的語感培養來自於大量不求甚解的閱讀,閱讀量多了,語感自然就來了!

比如,我們說:“這是一朵花。”語感好的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說出:“哇,花兒在對我笑呢!”

所以,大量的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窗花幽禁落霞


絕對是真的。我小學時,班上有個女生,長的好看,聲音也好聽,老師特別喜歡選她在課上讀課文,真叫一個聲情並茂,跟講故事一樣。她的作文就寫的特別好,經常被拿來當範文給大家參考,後來還得了作文的競賽獎。

古人,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其實都強調朗誦。中國叫“讀書”,英語叫“read book”。電視劇看多了,學童都是人手一本書,搖頭晃腦,咿咿呀呀的讀出來,而且老師還經常讓“背書”,背不出來要打手板的。長大成了書生,也是要朗誦的。



大家都知道看書比讀書速度要快很多,那麼老師為什麼還要學生朗讀呢?是有他的道理的。

工作之後感觸很深,無論是工作或是學習,提升基本上都不是一個線性提升的,大多都是一個螺旋上升的情況。螺旋上升講究一個閉環,比如戴明循環就是這樣的,其中的反饋和整改環節非常重要。



我理解看書是一個輸入的過程,把知識輸入到大腦,但大腦有沒有對其加以吸收、轉化、整理、歸納,如果有,吸收、整理到什麼程度?不好說。一旦我們把書大聲讀出來,就有了輸出。想讀的好,自然就強迫我們要組織一下語言,注意表達語氣等等。而且,讀出來,別人聽到,自己聽到,都會發現其中有哪些問題(比如讀錯了,語氣不夠等),反饋就建立起來了。知道問題在哪兒,整改自然也就有了方向。

朗讀還可以加深印象,這跟唱歌一個道理,一首歌唱幾遍,即便不用特意去背,也很容易把歌詞背下來,就是這個道理。

寫作是一種輸出,需要組織素材,選擇優雅的方式表達。一方面需要知識、素材積累,前面的“背誦”能已經幫你準備好更多的原料了。一方面想讓別人喜歡,那前面的反饋和整改會讓你知道不恰當的表達問題在哪兒,怎樣表達才是好的。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個老師說對寫作有幫助是對的。



其實不僅僅是語文,數學也是一樣。一個公式、一個方法,如果你能夠給別人講明白,說明你對它的理解是深刻的,你是真正掌握了。如果講不明白,那就可以想想到底是表達問題還是理解問題,相應調整一下,對自己會很有幫助。

有一個農民父親,他的一雙兒女分別上了清北。他的知識無法給孩子輔導,所以他就轉換了角色,讓孩子當老師給自己這個學生講課,一方面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孩子整理思路,真正的掌握知識。這位父親的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