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沒有任何文字記載的家譜,如何得知自己1000年前的祖宗的是誰,做過哪些事?

全之眼


此題無解!

現存的家譜,大多修於明清、民國時期。歷經幾百年間的天災人禍、匪患戰亂、改朝換代、人口遷移等,能保存下來的是少之又少。

所以,現在的中國人,能夠擁有傳承千年、記載明確有序譜牒的家族,是很罕見的。別的地方我不敢說,在膠東半島以及遼東半島這一帶,能有明初至今六百年有序傳承記載的族譜都稀缺的可憐,更遑論千年!

我的祖籍山東登州府福山縣三甲駐六甲社大山夼楊家。

大約在清乾隆或嘉慶年間,我的八世祖楊倫與四個弟弟攜老母從山東老家闖關東落戶今天的遼寧省東港市。至今已二百多年,傳至我已是十三世。

祖籍地經多次考證,應該是今天的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高疃鎮上疋山夼村或下疋山夼村。村中有楊姓,都是自大楊家村遷來的。與我們也對不上譜,所以,在當地目前並沒有找到同宗本家。當地一位楊姓朋友提供一條信息:棲霞亭口楊姓以前有一支遷福山後失聯。建議我聯繫一下亭口楊姓。今年聯繫上了,但亭口大楊家沒有譜書。線索又中斷了!

象我家這樣,祖籍地明確,闖關東前的一至七世祖名諱明確完整的。尋宗之路都是崎嶇坎坷,到如今依舊如大海撈針一般。而題主所問“家裡沒有任何文字記載的家譜,如何得知自己1000年前的祖宗的是誰,做過哪些事?”之說,更無異於天方夜譚!


東港朝天闕


你與我幾乎一樣悲哀。

一、我們的狀況

1、家譜在1964一66年被迫付之一炬。

聽老人說直到五幾年還有外地大族長每隔五年來續一次家譜的。六幾年後再也沒有來過,我們的家譜也被迫燒了。

2、恢復的努力仍然無果。

八十年代老父親與一在外地工作的叔父曾經商談恢復家譜,最後沒有多少成果。他們的優勢是對過去的宗祠所掛祖先及家譜還有一些印象。劣勢是交通不便,無什麼交通工具,也無多少時間。

我現在也年愈花甲,開始重視這個事幾年了,效果不大,難以突破。

3、現在的成果

(1)、大約1872年,我們的祖先馬三和(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三)從陝西商縣上圭村遷移到涇陽縣,大哥二哥也先後遷移到高陵縣和霸橋。

(2)、祖傳字只找出四個,即思彥逢春。思字輩嫡系叫思發,後有彥昌、逢山、春茂等。

(3)、馬三和可能是小名,當年是商縣一藥農,常去西安賣草藥。

(4)、向前追應該是從山西過來的,有軒轅血統和秦始皇血統。一是記得我老屋門口兩棵兩人抱大青槐樹。二是小腳指頭分叉。三是從姓推測。四是很強的漢人印記,稀發微卷,鬍鬚稀少,屁股青色印記等。

二、關於家譜

1、家譜當然重要了,起碼可以使人覺踏實有根,有家訓,幹事有所顧忌。要不然,人總覺得空裡來,空裡去。難免有幹事無顧忌的。

其他重要性去網上搜,這裡不重複。

2、至於出名後,在家譜上傍名人顯貴的,那個沒有必要。現在的基因一查便知。


魚磊衛靜


按照現在的時間,往前倒推一千年,也即1019年,這一年是北宋天禧三年,也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時期。這一年,著名政治家司馬光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出生,但這一年,同樣有很多普通的人出生。這一年,宰相王欽若罷相,寇準赴京再次出任宰相,但同時期,也有很多普通人忙於各種事物。

換句話說,如果祖宗在1000年前在史書上留下痕跡,總會知道他做過什麼,前提是要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誰。當然不排除有的家族攀附名人的可能。

而且,一千年以前,修譜活動還未真正在民間盛行,雖然私家修譜已經出現,但也是士大夫主導。

也因此,只要能夠確定1000年前自己的祖宗在當時社會有一定的地位,大可遍覽史書,尋找其相關事蹟。不過遺憾的是,確定1000年前的祖宗是誰,本身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楚邾


想知道自己的姓是來源,首先你可以通過自己姓什麼,然後你知不知道自己的輩分,然後你爸爸的輩分,你爺爺的輩分,你兒子的輩分,知道的越多越好查,還有你的老家來自哪裡。這些知道後,你根據你的姓去找貼吧,一般姓氏貼吧都有。找到貼吧後,上面會有很多人交流,也有人會發自己家譜,他們有的會發自家的輩分排序,如果你們家的順序和他們發的一樣,那麼這人就可能和你們是一家或者說是一個祖宗的,那麼就可以和他交流,也許這個人知道呢,裡面也會有一些交流群什麼的,根據這些快去找吧。關注貼吧的時候最好找關注的人比較多的這樣資源也多,他們有的人有族譜的,您可以問他們

列如圖所示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用。



楓虞火


家譜,對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有著非常重要的傳承作用。也就是說它是由文字記載的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遷徙史,發家史,姓氏的來源,始祖是誰,由始祖起至今傳承多少代或稱多少輩。由此可見家譜是完整的家庭家族文字綜合檔案。

家譜在舊時和舊社會比較普遍,但凡某姓氏居住集中的地方,家族興旺的家庭,在社會上有頭有面的商賈士紳,官僚買辦,達官貴人常有編修家譜之事,整個過程極其莊重和嚴謹,所費人力物力財力,一般小戶人家幾乎無法承擔。家譜編撰完成,發放保存儀式也極隆重,集全宗所有男丁於宗祠,按已印在家譜裡收存家庭人員名單,逐一發放。並約定年限,集中查驗保存保管的情況,所某戶無正當理由提交不出或嚴重蟲咬蛀損,族長將依規對其責罰。這也是民間有些家庭至今保存有家族,家族譜的一個原因。

俗話說盛世修譜,現在很多姓氏人家注重家譜族譜的尋找和修撰活動,甚至一些家中無譜的人家也興起修家譜的興趣。

動手者多,成之者卻較少。原因無它:有家譜族譜的修撰工作相對難度小一些(這裡所說的難度是指開展這個工作有保存的譜作基礎),而想新編撰一本家譜族譜其難度是不幹不知道有多難,幹了方知這個難度絕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容易跨過或度過。有些關鍵的人和事想理出頭緒或找到過得硬的依據,三年五載理不出是常有的事。僅此一點,就有可能使這個工作無法進行下去。勉強了或無法記敘清楚,甚至含糊其辭,這不是修編家譜,這是在寫作業或是在講故事,經不起推敲更易誤導後輩子孫。所以修編家譜真正搞成的並不多(這裡說的不多是指真正按規按制實事求是完成的情況。有人會說多呀,經常看見人家有新家譜新族譜,這種說法是對的。但決不是普遍現象)。

家中沒有(文字記載的)家譜,又想知道自己一千年以前的祖宗是誰,做過什麼事?

我想問題主是真想知道還是說說玩的?

其一,真想知道只有兩種可能1,你是某名門望族的後人,不知何種原因流落街頭,被人收養,養父母從你身上攜帶的物件信物推斷你可能是。2,你父母曾講過自己的家族在以前是如何一個的風雲家庭,你儘可以此深挖類推或許還真能找到線索至千年前的祖先是誰,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我想除這兩種可能性外,幾乎再也沒有其它原因能讓你知道千年以前的情況(上面所說的兩種可能是基於題主原生家庭中有家族或族譜,僅僅是題主不知道有這樣的存在)。說實話一般貧民百姓,販夫走卒家庭維持生計都很難,滄海桑田變幻無常,千年前的人和事能有文字記載的可見的是少之又少,你提出想知道千年前祖宗是誰,做過什麼事?我想在國家檔案館恐怕也不能查詢到,除非你祖宗千年前是皇帝,是著名的文臣武將,查到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你必須有足夠的一系列的過得硬的證據,來證明是其中某位的多少輩之孫。千年之變幻誰能說得清呢,所以我說你是在開玩笑,就是這個道理。

祝你好運,有志者事竟成,你的夢想經過不懈努力一定能實現。








泰州小叟


別那麼良苦用心,大家名門之後,有官曆史書可以查找,假如祖宗本來就是無名之輩,又不必叫真,畢竟我們都是無名之輩,誰說我們沒有繁衍發展的可能?說不好我們自己的後人中若干年後也沒有名人在冊,出名人不易。比如我們村據縣誌記載,建村於唐乾佑年間,口傳屬某太后專權失敗之後,兩兄弟逃難落戶於洛河兩岸官道旁(隔河相距十餘華里),千餘年間,祖上也曾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成為當地聞名的商品集散地(以本姓氏命名的集鎮、國家重點建設的百強鎮),古廟會上不僅本村民不交費,村裡還有份子錢收入。可是,到現在為止,所有祖宗信息也就這麼多,並沒有祖上名人在冊的確切遺傳,要知道,我們可是唐長安韋曲的名門望族,都這麼難,何況普通勞動者。


老海樂樂


我用半年時間,將我家的族譜追溯到周靈王太子那。主要通過家譜、先祖名諱、輩字、祠堂碑記以及先祖原籍等方法進行求證。


學海輕舟666


文革中得以倖存的孤本,數百年傳承,我錢氏族譜傳承有序,輩列清晰


冷風吹莫愁


現在這種東西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也沒有多少年輕人重視什麼家族輩份。好好活著,過好自己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西北偏西——


本人家譜記載來自契丹耶律皇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