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完整厚重的中國兒童文學史

一部完整厚重的中國兒童文學史

一部完整厚重的中國兒童文學史

《中國兒童文學史》,王泉根 著,新蕾出版社

《中國兒童文學史》的作者王泉根是一位視野開闊、學養豐厚的學者,這本書是一部卷帙浩繁、內涵豐富、富有學術底蘊和史料價值的專著。

王泉根專心致志從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批評、教學已近40個春秋。他認為:“文學史家必須首先是文學理論家與文學批評家,尤其是批評家。”他正是這樣一位文學史家。王泉根長期從事兒童文學教學,熟悉精通兒童文學基本理論,編著有《兒童文學教程》《中國兒童文學概論》等論著。此外,他密切關注、緊緊跟蹤兒童文學現狀,瞭解把握當代兒童文學發展趨勢,著有《兒童文學的精氣神》《擔當與建構》等專著。同時,王泉根很早就投入中國現當代兒童文學史的探索、研究,著有《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中國兒童文學史論》,主編有《中國新時期兒童文學研究》《中國兒童文學60年》《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編年史》等,他還先後編選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論文選》《中國當代兒童文學論文選》。2008年出版的《王泉根論兒童文學》,則是一本史、論、評相結合的著作,從這樣一個不完整的作者簡介中不難看出,他是名副其實的兒童文學理論家、兒童文學批評家兼兒童文學史家。正因為他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不懈的批評實踐、長期的資料積累,加上他那特有的潛心耕耘、埋頭苦幹的老黃牛精神,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推出這麼一部有分量、有見地的大著。這是他多年從事兒童文學研究的學術成果集大成之作;作者自稱是一個“帶有某種‘收網式’的成果”。

根據我的閱讀印象和感受,我以為《中國兒童文學史》大體上有以下成就和特色:

古今貫通,脈絡清晰

這本書全面系統而清晰地梳理、勾勒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和基本軌跡,讓我們瞭解到我國從古至今各個歷史時期兒童文學的基本面貌。《中國兒童文學史》以1949年為界,分為“歷史卷”與“當代卷”兩部分。把古代、近代、現代都劃入歷史卷是頗有創意的。歷史與當代相連接,使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脈絡更為清晰。作者用翔實、具體的史實,如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是中國第一部童話,而其中的《葉限》則是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型童話;明代呂坤的《演小兒語》是中國第一部兒歌;明代熊大木的《日記故事》是中國第一部兒童圖畫故事書。凡此種種,明確回答了中國兒童文學“古已有之”的疑問。這就填補了我國兒童文學史書寫中古代部分的空白。

決定文學史基本脈絡和特徵的是時代背景、文學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本書作者以史家的眼光,按照時間順序,對古代、近代、現代、當代以至新世紀初期的兒童文學發展歷程,以評述名家名作、理論成果為著重點,做了酣暢詳盡的記敘。繼承傳統、連接當下,承上啟下、一目瞭然,一部系統的中國兒童文學史就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以史帶論,史論結合

這本《中國兒童文學史》既是文學專著,也是史書、史著。首先,本書注重史實的書寫、敘述,同時又不乏卓越的史識,力求做到有材料、有觀點、有分析。全書貫串以兒童為本位,以學術成就為根本的紅線。考察兒童文學發展史,並把它放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人文歷史背景之下,與考察當時的兒童觀緊密結合;考察中國兒童文學發展,也不脫離、忽視中外兒童文學交流的影響。書中具體分析了古代兩種兒童觀“聖人皆孩之”“縮小的成人”對古代兒童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與制約,頗具說服力。對梁啟超振聾發聵的“少年中國說”的歷史意義,形成晚清兒童文學開放、剛健的格局,可說是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就此做出了高度的概括、鮮明的判斷:在中國文化史、思想史上,將兒童的生命價值與地位看得無上高貴的,第一個是提出“聖人皆孩之”的老子,第二個則是提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梁啟超,第三個是魯迅,他提出“一切設施,都應該以孩子為本位”。有什麼樣的兒童觀,就有什麼樣的兒童文學,這是研究兒童文學史必須把握的根本原則。

書中記述1955年毛澤東關於兒童讀物的重要批示,迎來當代兒童文學創作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不僅詳盡地闡明瞭這一史實的來龍去脈,而且用十七年間的作家作品,有力地論證了兒童觀的變革、蘇聯兒童文學的影響所帶來的少先隊文學與共產主義的教育方向性。從新時期兒童文學的發展,很自然地引出“走向少兒”的本體意識以及關於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三個層次的區分。這都是以史帶論、史論融合的生動例證。

一部完整厚重的中国儿童文学史

王泉根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代表著作 《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兒童文學的審美指令》等。

把握整體,突出重點

這本書對我國從古至今各個歷史時期的兒童文學狀況,包括文學現象、文學思潮、作家作品等,都從宏觀的層面作了整體描述,而且對期間的藝術追求、觀念嬗變、思想交鋒也都作了扼要而深入的闡述。作者認為五四時代是中國兒童文學的第一次變革,而新時期則發生了第二次重大變革。全書用兩章十餘萬字的篇幅,對文學研究會在兒童文學方面的實績、開創性的貢獻,做出全面充分的評述,讚揚文研會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樹起了閃光的豐碑”。從微觀上對文研會成員中成績最為卓著、突出的茅盾、鄭振鐸、葉聖陶、冰心、周作人、趙景深等,在理論、創作、翻譯上的成就和特色,做出精到的介紹解析。以趙景深為例,他是我的文學啟蒙老師,也是第一個引領我向“兒童文學港”靠攏的人。作者懷著深情歷數了趙景深多方面的成就和建樹,稱讚趙先生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一位翻譯、創作、研究兒童文學的多面手:他編選的《童話評論》是我國第一部兒童文學論文集;他和周作人是我國最早研究童話取得理論成果的兩位大家,並開了研究中國民間童話的先河;他翻譯過安徒生、格林的童話,並介紹外國的童話學理論,是文研會成績卓著的翻譯家之一;他還是繼鄭振鐸之後創作圖畫故事最多的一位作家。在文學道路上,我有幸得到趙景深這位兒童文學拓荒者、先行者的栽培、導引,至今銘記在心,感恩不盡。

對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時期八九十年代兒童文學的拓展、繁榮,作者也從宏觀上、整體上作了濃墨重彩全景式的描述。同時又著重對有突出成就和影響的作家作品,如曹文軒的《草房子》及其“追隨永恆”,秦文君的“賈裡賈梅”及其“感動當下”,以及新時期少年小說的四個系列(扭曲型、迷途型、自立型、斷乳型),作了切中肯紊的評析。對金波童話的經典氣質和“以善為美”的美學特徵,對楊紅櫻作品的暢銷及相關爭論,乃至對幻想文學的批評,作者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富有膽識,充滿自信

王泉根是一位具有赤子情懷和學術勇氣的人。他熱愛文學,熱愛兒童,熱愛兒童文學。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代先進文化充滿自信。在探索研究學術、理論批評上,有著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的精神。他用非常真摯的感情和多彩的文字來描述年輕的文研會成員們:他們“那熾熱的青春感情、活躍的形象思維、豐富的想象、好動的性格,都十分適合從事兒童文學”,他們的兒童文學活動“留下了他們那個青春初醒的時代的腳印,烙下了他們一顆顆熱情奔放的活潑的童心”。

歷史是一面鏡子,應當以史為鑑。作者科學地、高屋建瓴地總結現代兒童文學理論建設的歷史經驗,歸納出可資借鑑的五點:一是堅守“兒童本位”的理念,二是使兒童文學界與教育界高度融合,三是必須緊貼創作實際,四是需要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五是全球視野與中國文化自信。談到文化自信時,他情不自禁地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在閱讀推廣中,張口閉口就是歐美日韓的繪本、童話如何如何,而將葉聖陶、張天翼、曹文軒等的作品置於腦後。中國兒童文學喪失自信了嗎?完全沒有理由。”通讀這本五六十萬字的專著,我深切感受到,字裡行間,真是筆下有真情,筆下有自信啊!

書中在介紹文研會兒童文學的翻譯實績和影響時,要求翻譯必須堅持忠實原著的原則,同時強調“譯文既須簡潔平實,生動活潑,還得‘美’”。這些又何嘗不是我們當今的翻譯依然需要堅持的原則呢?以史為鑑,古為今用,富有史膽史識的史家,總是善於從歷史的書寫中,從史實出發,給今人以有益的教訓和啟迪。

綜上所述,我認為王泉根的這部專著,是一部完整、厚重的中國兒童文學史。如果說還有什麼可以商榷的話,那麼,我倒覺得對新世紀以來,尤其是近些年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的記述評介,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似失之過寬。因為這畢竟是一本涵蓋幾千年、上百年自古至今的中國兒童文學史,它不是編年史,更不是年度創作述評。書中介紹的作品在思想藝術上達到的高度、水平,讀者接受和喜愛的程度,都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沉澱一下,提煉一下,再決定它是否值得“載入史冊”,在文學史上記下一筆,這樣才能更站得住腳,更準確可信。

來源:《文藝報》2020年2月26日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