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梦露居士读国学


武侠毕竟是武侠,不过武侠也有他的道理,慕容复缺少的是天时,结交豪侠,就是为了在天下大乱之时起兵,可惜,当时天下太平,没有天时!无法完成光复大燕的壮举!我一直没懂,中原人杀了萧远山一家,能挑起宋辽开战?萧远山不是什么王公贵族,就是普通的契丹人,边境上的厮杀太正常,谁会为了一个萧远山而开战?慕容博打得是什么算盘?设定的这几个人太突兀了,即便是在江湖上达到一呼百应的势力,去复兴一个已经灭国五百年的小割据国家,人家就不同意,更何况是个少数民族政权来。慕容复的背景改为李存勖之后才是正常的。

说郭靖还能对杨过的三观产生一点影响的话,这还有点道理,但是黄蓉传授给他的四书五经,就未必能影响到杨过的人生轨迹了。以当朝官员为例,即使是经历了社会主义的洗礼,贪赃枉法不还是出现在这样的人群之中吗?杨过可以正心,更多是凭借自身对社会的判断力,就宛如《功夫》里的阿星,即使身处无恶不作的斧头帮,关键时刻也能迷途知返,心中的正义并没泯灭。身教还是高于言传的,江湖中还有一大批郭靖式的人物影响着杨过,同时也有无数个赵志敬引诱着杨过,关键还是杨过自己的取舍,很庆幸的是,杨过这个“不肖子”能够凭借自己准确的判断,选择了前者。

唐代节度使,钱,兵一把抓!最后造反了……宋代怕有这种弊端!做了改革,中央皇帝执掌禁军。地方,任何人没有权力调动1000人以上的部队。除非皇帝下旨。其中步骤十分复杂……宋代想养兵,那就只有造反一条路!慕容复和萧大侠形成两条主线的思路也非常赞,但是对于段誉和虚竹的评价可能还有待商榷。诚然,这两位看似没有萧大侠身上的悲壮色彩,但实际上他们与我们大部分人的悲剧是最接近的。两位早已被迫和当年的初心背道而驰。武功绝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能有当年游山玩水,吃斋念佛的快乐吗?

很神奇,自己家的斗转星移不钻研跑去偷学,[泪奔]慕容家的祖宗坟头都要炸了。大部分人跟着都是为了南慕容这名头,结果追着段誉怼,人家零级他不打残,满级了才动手,大宋经验包。南慕容,北乔峰。只有慕容复把这个当回事。慕容复是我很佩服的一个角色 ,他本性并不坏 ,但小时候的变故 严厉的家训导致他最后走了极端 。这就是金庸厉害的地方把一个角色刻画的复杂生动 ,我想如果是个意志不坚定的人 ,在父母已故复国无望之时早已经抱着王语嫣逍遥自在了, 也不用背负那么多压力和骂名。

慕容父子虽说从小博览群书,但是对于御下之道却一窍不通,既没有乔峰统领丐帮的领导力,又没有段誉那种容人的胸襟。对于各种武功也是博而不精,遇到真正的高手就歇菜了。这样一个没有一项过硬的本领人,既不能服众又不讨喜,如何成事,如何成事!少林寺大战的时候,如果慕容复能与乔峰站在一起义结金兰,那就是天龙四兄弟。他的年龄第二大,又是与乔峰齐名,稳坐老二的位置。然后利用乔峰的愚忠,接近辽国皇帝,待辽国挥兵南下之机给自己制造机会领兵或在外地趁机起兵。另两个的智商完全不是慕容的问题。

利用虚竹的傻把他那些属下归于自己掌握,利用虚竹接近西夏公主,凭西夏公主的野心,他们两人的阴谋会立刻一拍即合,只要慕容起兵,西夏也会乘机分一杯羹。最后利用段誉的呆,在大理想方设法掌握兵权,制造高氏一样的兵变,然后利用辽国及西夏和灵鹫宫等几方的势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可惜少林寺一战,慕容复站错了队伍,导致自己身败名裂,永无再起之机。

为啥不能混进部队里,升职到一方统帅,别人不容易,他们有武功又有帮手的貌似也不太难吧,有了自己的军队,还是朝廷养着,私下可以做的事就多了,买通朝廷官员啦,私下募兵打兵器啦,队伍大了干啥不行,总比几个人在江湖上瞎混强吧?赵匡胤也是兵变黄袍加身的,完全可以来个2.0版吧,就算不容易,这条路也比他走的好些吧。

在宋朝这兵好招可养不起。宋朝的兵分禁军和厢军,禁军待遇很好,怕是中国历史上待遇最好的兵,而且出征、还朝、逢年过节都有赏钱拿,而且还不少,慕容家最多就是苏州一个普通土豪,按禁军标准能养的起几个兵大爷?至于厢军虽然便宜,但根本没战斗力,而且拖家带口的,只能视为不要钱的民工大队,慕容家养厢军或许能养得起一两万人,但顶什么用?当民工包工头?还是准备和丐帮抢饭碗? 要是不在宋朝招兵,跑去契丹、西夏、大理、吐蕃招兵买马,那一样不成。无论是契丹、西夏、大理、吐蕃,这些国家的兵都是部族兵和世家兵,说白了就都是高门大户、部落豪族的私兵,士兵是军官的家奴庄户,军官是士兵的家主、族长,慕容家招谁去?

可以先考个功名,然后做将军或者大宋禁军首领,扶持自己势力,交好萧峰虚竹段誉,萧峰虚竹段誉都无意权利,可以在这几个国家之间让包不同去联纵,表妹也可以拿出来跟段誉交换啊。最后封一块地做个异姓王,共同抗蒙古,我吹不下去了。


历史深度揭秘


慕容博和慕容复是《天龙八部里》里的两朵奇葩,一个专坑儿子,一个专坑自己。父子二人以复兴大燕为毕生梦想,但结局令人唏嘘,慕容博为扫地僧所感化,立地成僧,慕容复在破碎的复国梦中不知所去,发疯终老。

有不少读者疑惑,为何二人宁愿在江湖中打打杀杀,也不愿屯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来兴复燕国呢,笔者观点如下,请各位不吝赐教:

大宋国不允许他招兵买马

慕容复在出场时自称:姑苏南慕容,是因为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 这个地方也居住着大燕遗民,但地盘属于当时的大宋,试想,如果慕容复率领他的部下,在此处招兵买马,日日操练,叫嚣复兴燕国,这简直就是悬挂在大宋国的皇帝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这反动的罪名一旦成立,恐怕慕容世家还未出师,就身先死了。

再说了,当时大宋国的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倒也自在,在这样一个根基稳固,无计可施的社会大环境里搞起义来复兴大燕,没有群众基础和起义的噱头,根本搞不起来!

制造江湖混乱,好浑水摸鱼

兵马路线走不了,慕容复父子效仿宋太祖赵匡胤,试图借用江湖力量来颠覆庙堂的格局,来挑拨两大国的关系,好在战乱中寻找机会,趁乱复国。

三十年前,慕容博为了挑起宋辽两国的战争,间接弄死了乔峰的母亲,为了避免被追杀,他假死避祸,潜伏在少林寺偷学武功,同时变着法子在江湖中制造混乱。慕容博用自己的“斗转星移”神功,嫁祸他人,制造江湖矛盾。慕容复在浪荡江湖的时候,哪里有英雄会,他窜去哪里“表现自己”,搅的江湖人心惶惶。

二人想法很好,只是智商情商严重缺乏,本想搅动江湖风云,趁机谋划大业,却不料兜兜转转成了江湖公敌。

奇人异士的重要性

很难得,他父子二人发现了拥有奇人异士和江湖力量的重要性。

在特种兵缺少的年代,拥有奇人异士这样一只队伍可不简单。在襄阳被围困时,杨过就是派奇人异士烧了“蒙古鞑子”的粮草,扰乱了敌军军心,才替郭靖夫妇解了围。想想,在攻打城池的时候,这些奇人异士潜入城中搞暗杀,烧粮草,再与慕容复的兵马来个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另外,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完全可以派遣他们去宣传假消息,制造混乱扰乱敌军军心。更重要的是,江湖人士最热衷拉帮结派,三五成群。通过他们的宣传和拉拢,很容易就能聚集一大群人马。

财力薄弱,无力逐鹿中原

慕容复世家虽然强行支撑了五代没有断绝传承,但财力方面已然匮乏。姑苏燕子坞属于江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浪荡江湖,图谋大业等繁杂的支出让他早已囊中羞涩。

所以,在西夏国招驸马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成为驸马就有足够的财力来兴复大燕,而不是儿女情长,是否合适,是否可以厮守一辈子。再到后来,他选择去抱段延庆的大腿当干儿子,也是希望得到大理段家的财政支持。

只是最后,他的计划都落空了。

自古以来,不少君主的发迹都在底层,首先聚拢一群悍将人才,然后招兵买马。慕容复他们父子混迹江湖捞取资本无可厚非,只是他们对人心的把握和局势的掌控能力实在有限,以至于最后落得了惨败下收场。

笔者以为,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只有玲珑剔透的心,才能在江湖这个平台上获得江湖力量,成就其“王图霸业”。各位看官以为呢?


彭彭喷


不论是创业还是复国,都要和现实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就想声势浩大的大搞,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连他目前保存这点儿本钱也可能很快就会陪赔进去。



慕容博和慕容复所处的时代,离大燕国灭国已经几百年。他身边的遗老遗少,满打满算也就剩下包不同、风波恶、公冶乾和邓百川这四大家臣了。这样的实力,顶多算是地方上的一股比较大的地主武装。公然招兵买马,扯旗造反的话,份量还远远不够。

北宋政权经过澶渊之盟后多年的休养生息,不但兵精粮足,而且底层的人民也很富裕,安居乐业,不想打仗。此时的慕容复即使掏钱,振臂高呼造反的话,也没有多少人响应。

其实,他的先祖慕容龙城就很有先见之明,知道复国越来越成为是一项艰巨而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创立的“斗转星移”之术不但是一门极厉害的武功,也很可能是做为复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来实施的。



就是需要审时度势,一旦机会来临,巧妙地利用一方的力量来打击另一方。

慕容博散播契丹武士抢少林寺藏经阁武功秘籍的谣言,不就是想以小博大,想让契丹和大宋因此交兵,他好从中渔利吗。

慕容复也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他混迹于江湖,既可以掩饰身份,又能从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口中得到关于朝野和民间的第一手信息。有利于他及时做出判断。他去西夏应征驸马,不就是从江湖中得到的信息吗?他认段延庆为义父,也是行走江湖的际遇啊。这些也都是为了从西夏或者大理借兵起势啊!



只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慕容复的策略是对的,只是在试试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对,他又过于急躁,最后不但复国未成,还落得众叛亲离,得了失心疯。好在还有一个温婉可人的阿碧陪他度过余生,也算是活过,拼过,爱过一场了。


田获三狐


这你就不懂了,中国做大事尤其是这种造反的大事,成功的条件是:谋划与密室,点火与基层。


你上来就招兵买马,扯旗造反。还没根基呢就被扑灭了。慕容氏这样的做法绝对是正确的,混迹于武林,接纳并发展自己的势力。提前在关键位置埋好旗子。


高升给朱元璋指定平定天下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主旨都是这个意思。”

你别用你这种凡人的想法去想追逐王道之人,就算是不成功的慕容氏的思想也不是你这种智商的人能想到的。

要组建军队,首先要有足够的钱粮。还得保证初期不被剿灭,招兵也得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就这些在和平年代想做成太难了,所以慕容氏才一心想要天下大乱。

这些事的关键都在于前期的准备,钱粮的准备,要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来源。发展自己的势力,搜罗党羽,在各种官府关键部门建立自己眼线。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网。这些事都要在扯旗之前完成。不把这些都做啊,就算有万余兵马也很难存活。


水煮西山


这不过是小说而已,又不是真实的事件。倘若真有慕容博、慕容复父子这样的人,那才真有些奇怪,只能证明这对父子为了复国梦已经疯魔了。然而,他们父子两人流落江湖,没有招兵买马却不足为怪。

一、为什么说慕容博、慕容复父子若在他们那个时代想要复国,这是蠢人的疯魔行动?

一是因为所谓的大燕国已经亡国六、七百年了,这时候谈复国不是笑话么?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政权,前燕和后燕曾先后为中原霸主,西燕曾占据如今山西全境,南燕占据了如今山东全境及周围一些地方。即便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南燕(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刘裕后来开创南朝,成为宋武帝),也已经早在公元410年覆灭,而慕容博父子那个年代,至少已经在公元1060年之后,六、七百年后的皇族,和平民有什么区别?还说什么复国?二是因为慕容家的大燕国从建立之起就不得人心,更何况六七百年后?慕容诸燕,说起来是五胡乱华的胡人政权,从建立之起,就得不到中原百姓的拥护,仅仅依靠其部落强大的鲜卑兵力维护统治。数百年后,慕容家的部落早已经解体,还谈什么复国?三是慕容父子只以为身为皇族而高贵,实际上当时比他们高贵的没落皇族多的是,譬如建立唐朝的李家、建立北魏的元家,这些人都比慕容诸燕的时间更近、更有势力、更得人心,尚且没听说什么要复国之类的,慕容家空谈复国岂不是显得相当可笑?

二、虽然慕容复国的情节不符合常理,但千人千面,也难说中国历史上一定就没有这种人,金庸塑造这两个人物也无不可

慕容复国的情节,很可能来自于历史上后燕的复国。慕容家的前燕被前秦灭亡后,前燕的吴王慕容垂趁着前秦淝水大败崩溃后而复国,建立后燕,还称霸了中原,这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慕容垂的复国,是在前燕灭亡不久,其鲜卑部落兵还围绕在他周围时完成的,而且他赶上了前秦崩溃,北方纷乱的大好时机。而慕容博父子所谈的复国,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

但是,历史上不缺这种痴人。说到底,慕容父子的复国其实本来无关乎他们再建大燕,而只是在于他们的野心而已。因为他们自称是大燕的后人,因此把复兴大燕当做一种口号,不过是为了实现其当皇帝的野心。只是,在我们后来人看来,复兴大燕,在北宋政权稳定时期,根本毫无号召力。不光大燕这个毫无名气的政权,即便当时李家人号召复兴大唐,恐怕也没几个人会听,这才是当时的实情。

然而,像慕容博父子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却可以有,为什么?因为历史上的野心家是随处可见的,复国是一层幌子,而人的野心是有些人的本性。小说,无外乎写人性而已,金庸先生塑造这两个人物并无不可。

三、慕容父子只是流落江湖,而没有招兵买马,并没什么不妥的。

一是因为慕容博的最初计划就是要挑动宋辽大战,引得中原大乱,他才有起兵的机会。他的计划没有成功,中原稳定,他自然不需要、也没可能起兵。二是原本江湖就是英雄聚集之地,慕容父子流落江湖,在江湖上赢得名声,不正是为招兵买马做准备吗?

慕容父子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没有招兵买马,而在于他们复国的计划混乱,到底把什么力量做为他们复国的支撑始终很不清晰。

需要知道,五胡时期的慕容诸燕,是以其强大的慕容部落兵为支撑,以投靠他们的汉人谋臣为助力的。而到了北宋时期,慕容父子该以什么为支撑,以什么为助力?靠那四个疯疯癫癫的慕容家将?那就真是笑话了。

况且,历史上的北宋,对民间控制的极严,哪里发生灾荒,人家北宋政府就到哪里招兵,把北宋军队弄成难民收养所。你慕容父子想要招兵,那就更难了。


星火辰


首先,招兵买马一般出现在乱世,军阀混战的时候。而慕容复所处的时代是北宋,政治上相对稳定,人民基本上安居乐业。慕容家是招不到兵买不到马的;

第二,招兵买马的目的要么称霸一方,成为一方的军阀,要么反抗朝廷。慕容家如果招兵买马,被崇尚以文治国的赵氏王朝知晓,很快会灭族;

第三,慕容家想走捷径。慕容复,慕容博都想过称霸武林,后号令武林,恢复大燕;慕容博想挑拨辽宋矛盾,战乱中恢复大燕;慕容复想通过入赘西夏娶西夏公主,趁机恢复燕国,他认段延庆为义父,想继承段延庆王位,将大理改为大燕。

第四,慕容家的行为,只能说明父子俩是一介武夫,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正能量的教育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首要的是要搞清楚《天龙》这部书是一部武侠小说,书中人物全部以武为尊,拥有最强大的武力就等于或者说就可以拥有整个天下。从这个角度来看,慕容父子选择在江湖上闯荡,寻找和制造复国机会并无不妥。

再从慕容家所处位置来看。

姑苏即今日之苏州,鱼米之乡大宋腹地,把家安在这里对慕容家联络天下豪杰,提升家族声望确有巨大帮助。但是同时也对慕容家的发展形成了许多限制。

你大家大业的弄上几十上百个家丁,说是为了看家护院还说得过去。但如果弄了几千上万人在那里操练,你当大宋地方官员是瞎子,不把你抄家灭门对得起头上的乌纱帽?

慕容父子一明一暗,在江湖和诸国间制造矛盾引发战争,其目的就是要火中取栗乱中求机。如果父子两人有一人武功能天下无敌,无论用何种手段使得天下武林人士均能听命,则复国不是奢望。

可惜父子武功虽也不凡,却不想一山更有一山高,同一时代遇到了乔峰段誉虚竹这等百年难得一遇的人物,最终饮恨也就不算意外了。

其实金庸先生为慕容复安排的下场也是很不错的,虽然精神错乱,但毕竟自己认为完成了一生所愿,只要不再清醒,管它真假虚实!



一步一仙


慕容家族走的是精英路线,比较符合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一,北宋中期,天下太平,宋庭实力强大。武装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根据《天龙八部》的描述,这部小说的背景应该是108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间。这一时期,北宋经过百年发展,实力强大,国力日隆,内部稳定。想要在大宋境内造反,势比登天。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大宋周边,南有大理、吐蕃、北有契丹、西夏,都是地区小霸王,个顶个的强国。大宋朝都打不过这几个,慕容复就手下那几个烂番薯臭鸟蛋,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有什么机会?

第二,慕容家族实力有限。

鲜卑人建立的燕国,不管是前燕、后燕、南燕,都是慕容氏一脉。但那毕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事情了,到北宋时期已经相隔了五六百年。鲜卑慕容氏的政、治影响力早已微乎其微了。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慕容复在姑苏城的住所叫做“燕子坞”,并不是金庸乱起名字,都是有典故的。慕容氏,早已沦落为寻常百姓了。只不过是略有资产的大地主罢了。

这样的财力,逍遥一生、享受生活是可以的,要招兵买马、举兵造反,根本办不到。养一支军队那不是开玩笑的,那花销绝对是天文数字。慕容家族无力承受。

正是因为天下太平,慕容家族又无力举兵。所以他们才要到处煽风点火,妄图挑起各国之间的战争,到时候天下大乱,慕容家族才有机会浑水摸鱼,趁机复国。

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令人可发一笑。


上将嗳福斯


慕容博、慕容复是《天龙八部》中最可怕的投机者。他们一心想兴复大燕国,重振当年大燕国的雄风(其实说实话,对历史不是比较了解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大燕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其实他们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从此越错越深。

他们之所以在江湖上游荡是因为:

1.他们认为兴复大燕主要依靠武林人士的帮助,争夺天下只需要武力。

为了兴复大燕国,他们也是鞠躬尽瘁了。但是他们没有明白打天下与打江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如郭靖和黄蓉夫妇,身边有需求武林高手,更有天下五绝这样的高手助阵,但是面对百万蒙古兵,还是没有能守住襄阳,最终战死襄阳。可见,争夺天下靠的主要不是武力,而是要讲究谋略。慕容父子俩错误的认为只要能笼络天下英雄的心就能复国。

2.慕容博父子俩是《天龙八部》中最大的投机者。他们希望天下大乱,借此机会崛起。

慕容博父子可以说是居心叵测的人,环顾当时的天下格局,大宋,西夏,大辽,大理并立,他们就这样寻找着的机会。最终他们发现萧峰是辽国的南院大王,所以他们希望能和萧峰联手,挑起宋辽战争,以此来兴复大燕国。

令郎官居辽国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镇南京,倘若挥军南下,尽占南朝黄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业,进则自立为王,退亦长保富贵。那时顺手将中原群豪聚而歼之,如踏蝼蚁,昔日为丐帮斥逐的那一口恶气,岂非一旦而吐?其时我慕容氏建一支义旗,兵发山东,为大辽呼应,同时吐蕃、西夏、大理三国并起,咱五国瓜分了大宋,亦非难事。我燕国不敢取大辽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国,尽当取之于南朝。此事于大辽大大有利,萧兄何乐而不为?

他们为了兴复大燕国,或者说为了一个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不惜牺牲两国百姓,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这样的心胸根本配不上英雄,这根本不值得别人追随。


慕容博父子的复国梦可以说是根本就不切合实际的,是逆时代潮流而为。大燕国只是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一个小国家,可以说只是一方割据势力,并不是一统天下的政权。在宋,辽,西夏并立的情况下,人心思定,那还想再起刀兵,所以,即使他们想要复国,也不会有拥趸。他们的梦是不现实的,是可悲的,因为这个虚幻的梦想,他们父子俩赌上了一生,却一败涂地。


学海一扁舟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要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复兴燕室”绝不单单是一种口号,而是慕容家族几代人前赴后继,不忘祖训,为之奋斗的目标!

无论是年老的慕容博,还是年轻的慕容复都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意力,父子二人俱是年少成名,家世渊源,武功路子,武学天赋是一方面,但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自身的努为犹为重要,私底下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假以时日,复国不是梦想。

时也,命也,运也。

先是慕容家出了一个武学奇才慕容龙城,独创“斗转星移”绝技,纵横江湖,当世无敌。同时他也未忘祖宗遗训,纠合好汉,意图复国。不料,出一个宋匡胤,捷足先登,领先一步,建立宋朝。那时,人心思安,终无所建树,郁郁而终。

后传至慕容博这一代,依旧不忘祖训,更加励精图治。

天下有三处武学宝地,藏经阁、还施水阁、琅環福地,慕容家独占二。慕容博又潜藏少林寺二十多年,私抄少林七十二绝技,可谓天下尽矣!

到时,登高一呼,燕国指日可待。

但是天不遂人愿,生不逢时。

楚虽三户,亡秦者必楚。

可惜,慕容父子不是楚贵族项梁、项羽叔侄,没有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

大宋亦不是大秦,没有亡国之兆,反而是百姓生活富足,人民乐守其业,侠义之士甘愿为了国家安危四处奔走。这时候,招兵买马,起兵造反,无疑于自取灭亡。此其一。

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出身于草莾,或者为绿林好汉,或者是皇室后裔。

汉帝斩白蛇,刘秀中兴,刘备复兴汉室,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但不属于慕容氏。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不占,凭什么逐鹿中原?此其二。

慕容氏,人丁单薄,三代单传。父子年代跨越三十年,根本经不起消耗,若慕容复一死,慕容博即便复兴成功又如何?

王朝霸业,不过尘土,此其三。

为什么慕容氏父子一心恢复燕室,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兵者,诡道也。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辕辊,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瘭,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其实,孙子兵法上说的很清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故善用兵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慕容氏父子常年在江湖上四处游荡,就是为了树立威望,招揽人心,使人屈服。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丐帮是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乔峰出走以后,南慕容北乔峰,只剩下慕容氏一家独大,几乎无人抗衡。慕容博这才敢堂而皇之的露出真面目,若不是扫地僧及时出手,力挽狂澜,很可能江湖演变为一场血雨腥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