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龄单身男人如此多,为何“老少恋”不被看好?

引言。

中国目前有3000万左右的光棍(指大龄未婚男人),绝大部分在农村,而且大部分都在30-45岁之间。之所以存在这个庞大群体,主要是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一胎化的政策,导致了农家为了传宗接代,片面追求生育男孩,导致了男女性别比例一直维持在110以上,再加上打工潮出现后,不少农村女孩流入城市和外地,加剧了农村男多女少的状况。

农村大龄单身男人如此多,为何“老少恋”不被看好?

这是个不得不认真对待的群体。也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但是,目前解决问题的路径很窄,这个庞大的群体,几乎接近一种中小国家的总人口,所以,目前就有引进外国新娘说、婚姻梯度挤压说、剩女配剩男说以及放任自流说,等等。关于引进外国新娘说、放任自流说,都是不太可行的方法,不是难以做到,就是用心消极,这里主要就婚姻梯度说与剩女配剩男这两个问题相结合,解析在城市风光无数的“老夫少妻”,能不能在作为解决农村大龄男人的婚恋问题。

剩女配剩男问题比较好理解,婚姻梯度挤压问题有必要交代一下,便于理解“老少恋”问题背景,以便进一步分析其在农村婚恋市场的可能性问题。

所谓的“婚姻梯度挤压”,是指当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会从低年龄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增多,挤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其他地区发展,如城镇男性去找农村女性。等等。

一段时间以来,“老夫少妻”和“大叔控”,在城市婚恋市场上、特别是娱乐圈,十分流行。特别是当82岁的垂垂老翁娶了如花似玉的28岁女青年之后,彻底颠覆了国人的婚恋观。只是,那毕竟是你情我愿,与别人无关。但这更激发了男人骨子里面的欲望,加上娱乐圈的推波助澜,一时间老少恋、大叔控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词。如果那时有热搜的话,这个肯定会霸屏。

农村大龄单身男人如此多,为何“老少恋”不被看好?

史上最早的老少恋(大叔控),据说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梁武帝萧衍的女儿永兴公主,这个公主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叔控”,她爱上了自己的亲六叔,并且两人打得火热。当她受到六叔的唆使后,爱蒙蔽了她的双眼,她居然同意去谋杀自己的老爸,帮六叔谋取皇位。当然,后来的阴谋被识破,两人分别自杀。这个史上最早的大叔控、老少恋,始于爱慕,终于利益,没有好下场。但是,放到今天来看,其实他们之间的是一段不伦恋,也不会得到祝福。

“老夫少妻”在当下十分流行,而且还被贴上真爱的标签。于是,有种观点认为,面对当下农村大量存在的30-45岁的未婚男人,不是也应该采用“老少恋”这个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农村究竟能否采取这个方式呢?

农村大龄单身男人如此多,为何“老少恋”不被看好?

“老少恋”是婚姻的“豪华版”。

客观的说,“老少恋”也是婚姻的一种补充形式。国人的婚恋观受到思维定势的制约,一直以来是以同龄婚配为主的。而之所以选择这种同龄婚恋方式,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实质上是经济基础决定婚配形式。过去很长时间内,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养家和生育子女,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个使命,因此,那个时候,婚姻的功利性比较强,人们在婚配的年龄选择上基本上是以同龄人为主,并且已经成为约定俗成。

现在,在城市之所以老少恋比较流行,客观上是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婚姻的功利性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这就是,以爱情的名义,完成大叔型男性对于青春的消费,实现年青女孩的财富自由梦想。这里面,无论是否有真爱,都被外界理解为,男人谋色,女人谋财,因而,即便是两人有真爱,也饱受非议。

农村大龄单身男人如此多,为何“老少恋”不被看好?

尽管老夫少妻现象在城市见怪不怪,但是在农村却极为稀少。原因之一,还是与经济实力相关。在城市,老少恋的基础,还是男方的经济实力,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有钱的老男人才叫大叔,没钱的老男人,至多只能称之为师傅。师傅是不会赢得萝莉青睐的。所以,老少恋应该算得上是婚恋市场上的“豪华版”。对于农村老男人来说,本身到了四五十岁都还没结婚,本身就是实力不济,连正常的婚姻都解决不了,就更无力去超额消费了。这是农村老少恋没有生存土壤的主要原因。

性别比例长期失衡,“老少恋”是婚恋市场上的“加长版”。

老少恋存在并流行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存在一定数量的待嫁女。这些女孩子待嫁的理由比较复杂,还不能简单地用物欲来贴标签。

首先,这些女孩子天生就比较成熟,有思想。不受家庭约束,她们对同龄的男人了无兴趣,感觉没有共同语言。她们更看重思想成熟的男人,所以,她们极易爱上老男人。其次,她们有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必须是大叔而不是师傅。只有是成功男人,才能进入她们的法眼。所以,老少恋的产生基础,要在爱情的名义下,以物质基础做保障,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这些条件,是农村老男人所不具备的。也就没有产生的基础与成长的环境。第三,退一步说,即便有老男人有实力与条件,但是,在农村也很难达到目的,因为,农村的婚恋观还相对保守,受舆论的约束,也难以实现。所以,综合来说,老少恋这件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是婚姻中的“加长版”,看上去美观豪华惊艳,但在乡村的单行道上,无法转弯。


农村大龄单身男人如此多,为何“老少恋”不被看好?

农村老人晚年光景的制约。

一般来说,男女之间年龄差距10岁以上才能称得上“老少恋”,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年龄差一般都在20岁以上。那么,选择老少恋也就意味着年轻的女人最终选择了孤独。这个结局,在富裕的大叔那里不是问题,他会为自己的小娇妻以及孩子,都准备了充足的金钱,让她们生活无忧。

而农村老男人却做不到这些,他们的晚年生活都是看子女养老,根本无力养活妻小的未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老少恋是镜中月,水中花,可看而不可享用。

结语老少恋在当下虽然比较流行,但是,充其量也只是婚姻形式的一种补充,应该怀着顺其自然的心态看待它。至于它能否解决农村光棍的婚配问题,其实答案是明确的,那就是这个看上去似乎有效的方式,只适合富人阶层。比如买房,农村单身男人现在急需要解决的是“刚需”,如果用老少恋这种“改善型”需求来满足,存在着梯度差距。况且,不是每种方式都放之四海均有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