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周采用清朝的制度,会统一中国吗?

用户9870338335254


北周又叫做宇文周,是鲜卑宇文部建立的汉化政权,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立基业,后来军政大权由其侄子宇文护所掌。

公元557年,宇文护废黜西魏恭帝并辅佐宇文泰之子宇文觉称帝,同年因宇文觉不听话宇文护便杀之另立其弟宇文毓为帝,三年后宇文毓也不听话宇文护又杀之再立其弟宇文邕为帝,再加上废黜后被杀的西魏恭帝,宇文护是历史上弑君最多的权臣,没有之一。

有两位牺牲的哥哥做榜样榜样,小弟宇文邕只好忍辱负重,好在最终成功的反杀了宇文护,成功亲政掌握大权,并于公元577年成功消灭同由北魏分裂而来的北齐高氏,继北魏帝国之后重新统一中国北方。

军事上北周采用由宇文泰创立的府兵制,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府兵制在唐朝时达到鼎盛时期。

而清朝采用的八旗制度,与之有点类似,都是脱胎于游牧民族的管理方式,但是八旗制相对更落后更接近奴隶制时代一些,有的时候并不是越文明越先进,在冷兵器时代很有可能越落后越野蛮。

因为当朝北方在人口、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大大领先南朝地区,所以只要再给北周十多年时间,便能够统一华夏全境。

可惜天不假年,宇文邕在灭齐的第二年便去世,去世之前他本来是想进攻突厥的,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其子宇文赟继位,尊宇文邕为高祖。

宇文赟在位三年便去世了,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娶了杨坚的女儿,使随国公杨坚顺利取得朝政大权,最后接替北周建立隋朝。

几乎是完全继承了北周衣钵的隋朝,在九年后派晋王杨广为统帅渡江灭陈,最终成功攻入建康城,陈后主被生擒,其余州县随即纷纷归降,隋朝成为自西晋灭亡以来重新统一华夏全境。

所以,哪怕是北周不采用清朝的制度,也能够在十余年后成功统一。


飞凡看历史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是隋朝建国之基础,北周灭北齐,统一了北方。而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至此北周亡。

但是对比北周和清朝,会发现这两个朝代有诸多相似之处,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北周采用清朝的制度,也改写不了灭国的命运。关于北周和清朝的一些历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北周和清朝的少数民族根基

北周是鲜卑族的后裔,而清朝时女真族(满族)的后裔,这两个朝代都是位居北方以游牧文化起家的民族,所以在军事制度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北周的宇文泰对军队统辖系统进行优化改革,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日的八部之制,立八柱国。而清朝的在军队上,则采用“八旗”的方略,其建制上确有很多相似之处。而“马背上的文化”似乎天生赋予了鲜卑族和女真族的骁勇善战的精神。


二、北周和清朝在文化上的汉化

北周时期的宇文泰雅好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努力去除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并摒弃当时思想文化领域中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崇佛论道一类的腐朽风习。而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同样极大的吸纳中原汉文化,并修订和编撰了工程浩大的《四库全书》和《康熙字典》。


三、北周灭亡的必然结局

北周宣帝在邺宫将皇位传给宇文阐之时,宇文阐才年满七岁,少不更事,而隋文帝杨坚却是有名的军事贵族,时任左大丞相,统揽朝政,百官都听命于杨坚,这便给杨坚篡位立国奠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政治基础。而无论此时北周采用什么样的“良策”,都难以摆脱大权在握的杨坚。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北周和清朝在民族文化、军队建制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北周的统治集团内部的“崩塌”,是再好的制度都无法挽救的。


草竹道人


清朝统一全国,不是因为制度好,而是,因为运气好。

“八旗制度”说白了就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制度”的一种形式罢了。游牧民族之所以这么搞,也是为了适应抢掠的生活环境。

在古代,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又缺少日常生活用品。为了获取这些生活用品,就要去农耕政权抢掠。正是这种抢掠的习性,让游牧民族都使用“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家家都要出人,抢掠回来东西,才能人人有份。

无论是“土木堡之变”的瓦剌军,还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手下的八旗,军事行动都是以抢掠为目的。他们一是抢劫财物,二是掠夺百姓和工匠,供他们奴役,为他们生产。抢完就走,也不跟你死磕。

例如,皇太极率领清军第一次入关,史称“己巳之变”,就是因为遇到了灾荒。

《清史稿·太宗本纪》:“是岁,大饥,斗米值银八两,银贱物贵,盗贼繁兴。”

而且,这种军事制度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内部争权!清朝最初四大贝勒,互相都看不上眼。皇太极虽然是皇帝,可是,其他贝勒手里也有兵权,也敢跟他争执。清史记载,皇太极绕道蒙古第一次南下的时候,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就敢反对他,多次找皇太极理论。

《清实录》: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于途次私议,晚诣御幄,止诸贝勒大臣于外,不令入,密议班师。

皇太极没办法,不敢硬钢这两个贝勒,只能让八旗旗主一起商议决定继续南下。

回师的时候,皇太极刷了个心眼,安排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防守占领的城池(永平、滦州、迁安等地)。。。皇太极这是想弄死阿敏啊,山海关还在明朝手里,这么长的补给线,阿敏肯定守不住的。果然,两个月后,阿敏就弃城逃回关外了。皇太极就以这个理由,把阿敏拿下了。阿敏的镶蓝旗也被皇太极交给了自己的铁杆手下。这就是在夺取兵权。这也反映出八旗初期“军权”不稳的弊端。

不过,后来满清趁着农民军起义(崇祯死了),在汉族降将帮助下入主中原。其主要矛盾,由内部的争权矛盾转向外部的民族矛盾。满清反而比以前团结了!

再加上多尔衮和孝庄不清不楚的关系,皇权在顺治手里得到了巩固。一切都是运气,没有李自成灭明,清军拿不下山海关,最多就是占据蒙古和东北。然后,满清会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自我消耗。

北周没有统一中国,是因为主弱臣强,被下面将领给篡位了。

北周的奠基人是宇文泰,他和他的侄子宇文护都是西魏的权臣。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支持下,建立了北周。可是,北周的权利都在宇文护手里。皇帝宇文觉想除掉宇文护,结果反被其害死。之后,宇文护先后拥立宇文毓、宇文邕为帝。

宇文邕有点本事,弄死了宇文护。在他的领导下,北周统一了北齐,基本完成北方统一大业。北方统一之后,统一南方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可是,宇文邕马上就死了,再传位给儿子宇文赟后,北周大权又被外戚夺取。等宇文赟死后,岳父隋国公杨坚趁着皇帝年幼,就篡了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如果北周武帝在多活20年,估计历史改写,没没隋唐什么事了!可惜35岁就英年早逝了!儿子太小给丞相杨尖做了嫁衣!监国三年后改国号为隋!北周就此结束!

宇文邕是北周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精心治理国家,使得当时北周的朝政清明贪官污吏减少,百姓安居乐业!

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在历史上也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后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为隋朝灭陈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uMenShu


完全是个伪概念,满清一个垃圾王朝,怎么能跟一个实现了鲜卑人与汉人真正意义上完美融合的北魏北周相提并论的?北魏北周之后迎来的是隋唐大一统,他们是奠基者。满清300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余毒余祸至今未解。一群满洲人处心积虑不肯汉人化不肯融合。一说满清作贱中华。他们就一堆的理由与借口。半丝半毫的中华责任感都没有。满清入关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统一过。不要忘了,明朝在南洋的领土旧港宣慰司。他根本没有统一,而是把旧港宣慰司送给了帮助满清入主中原的西方侵略者。你们不要忘了满清入关所搞的所有大屠杀都有西方人的一部分功劳。广州大屠杀80万口,荷兰人拉着大炮帮的忙。


顶端学术切磋


会。清朝有八旗,北周有八部制,北周在周武帝时候已经统一中国北方,古代中国,北方人口,经济,武器均非常强大,统一混沌不堪的南方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