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唐代詩人孟郊的代表作品《遊子吟》,領略直接抒情的藝術效果

賞析唐代詩人孟郊的代表作品《遊子吟》,領略直接抒情的藝術效果

“不要問我的家,是不是在天涯,我知道那裡有,滿山的杜鵑花…”現代歌星東方傳奇有一首成名之作的歌曲名曰《寸草心》,整首歌曲採用大氣恢宏與簡單靈動的藝術表現風格,將中國的傳統孝道文化演繹得大悟大徹,酣暢淋漓。而這首《寸草心》的歌曲靈魂,則是來源於唐代詩人孟郊於不惑之年所作的一首詩《遊子吟》。

《遊子吟》是一首新樂府詩。樂府詩起源於漢朝,且以唐朝為界限,唐朝之前的樂府詩稱之為“古樂府”(一般配樂);唐朝以後的樂府詩稱之為“新樂府”(幾乎不配樂)。樂府詩起源於古代音樂的配詞,內容多以“歌功頌德”為主體,多以敘事、歌頌或加以抒情相互結合。樂府詩發展到後來便成為了一種獨立的詩詞體裁,且多具有語言樸實而自然,情感真摯而動人的詩詞藝術特點。

賞析唐代詩人孟郊的代表作品《遊子吟》,領略直接抒情的藝術效果

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同樣繼承了樂府詩語言樸實、感情醇厚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點。

《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中第一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則為前後兩個對偶式的詞組,“慈母”對“遊子”,“手中線”對“身上衣”(大家在創作之時儘量使用對仗或者對偶,可以使詩詞更具風采),而且“母”生“子”,“線”生“衣”,這都有著本質上的“從屬”關係,因此到後面可以非常自然地引發抒情。

賞析唐代詩人孟郊的代表作品《遊子吟》,領略直接抒情的藝術效果

詩中第二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同第一句一樣此句也為敘事。這一句實則也為短句式對偶,通過“密密縫”的細節,來襯托出母親“意恐”子女“遲遲歸”的擔心和愛。這其中所用的兩個疊詞“密密”和“遲遲”也是恰到好處,疊詞一般表現的是一種狀態,或者可以理解成為“……樣子”:密密縫衣服的樣子,擔憂子女遲遲歸家的樣子……疊詞的使用,無論是描寫景物或者抒發感情,都有著很好的作用。作者通過這一句,繪畫出了一幅子女就快離家時,母親還在匆忙為子女趕製衣服的畫面,並通過“密密縫”的細節,刻畫出母親對子女離家的擔憂心情,這便是天下母親對子女“意恐遲遲歸”的現實寫照。

賞析唐代詩人孟郊的代表作品《遊子吟》,領略直接抒情的藝術效果

詩中第三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則進行了直接抒情。通過前兩句的敘事描寫和情感鋪墊,作者緊接著第三句則有感而發,抒發了自己對母親的感恩情懷:誰說子女那像小草一般微薄的孝心,報答得了像春天滋潤著小草一樣博大的恩情呢?此處作者通過“寸草心”與“三春暉”進行了比喻反襯:將子女的孝心比喻成“寸草心”,將母親的無私而博大的恩情比喻為“三春暉”,一小一大,一薄一厚,通過這樣的反襯手法,來表達和抒發自己對母親的感恩情懷。

賞析唐代詩人孟郊的代表作品《遊子吟》,領略直接抒情的藝術效果

孟郊的一生,漂泊難依,坎坷多艱,科考是他唯一的出路。但是孟郊的科考之路卻極為不順。孟郊從幼小之時便開始備考,直到四十六歲方才及第登科。然而,登科之後,面臨的依舊是官場失意。於是孟郊的一生,除了妻兒,便是與母親相依為命。在艱難的環境中飽嘗世態炎涼,孟郊更覺親情之可貴。於是一首《遊子吟》便成了千古絕唱。

《遊子吟》藉助樸實無華的語言,採用對偶、比喻、反襯三種藝術手法,將敘事與抒情進行了完美融合。不僅表達了天下子女對天下父母的感恩之情,也弘揚了中國的孝道傳統文化,見證著中國獨有的“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結束語: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基調,也是中國傳統美德的發源思想。“孝”無需被提倡,因為它緊緊地紮根於普羅大眾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內心。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也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他們無視著社會倫理情長,莫視著孝道文化,甚至虐待著家中父母,此等有違天理的行為終將被社會所唾棄和不恥。古語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莫要等到連贍養父母的資格都沒有了,才“突然”發現了自己的孝順之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