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徽的省會放在蕪湖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用戶6674645881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於“如果安徽的省會放在蕪湖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這一問題,觀點如下:

①如果在三十年前就已成為現實的話,今天的蕪湖可能就是安徽省第一大城市,而且與南京連成一片,成為中國最大的跨省城市群。在皖蘇兩省的馬鞍山、滁州、蕪湖、南京、揚州、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形成新一輪風暴。

②安徽省會在蕪湖的話,將大大提高本省的綜合競爭力。圍繞長江黃金水域開展航運經濟,結合蕪湖地域優勢充分發揮帶動作用。

③依託長三角經濟區優勢,向江蘇融合並一舉多得,建成中國中部地區最強經濟省並不是沒有可能。
也有一定缺陷,蕪湖位於安徽省東南地帶偏居一偶,與南京形成同樣的地理結構,對皖北、皖西地區的輻射力較小。正如南京對蘇北地區的效應一樣,貧富差距懸殊,但也能通過扶持蚌埠、淮南等城市的方式製造新的增長極。


民間查訪專員


對於安徽的省會,除了開國前的安慶

最具爭議的其實還有蕪湖!


▲蕪湖的夜景

建國初期 把省會搬到蕪湖的念頭從未斷過

解放戰爭期間

安徽被分成了皖北、皖南

兩個行署分別是合肥和蕪湖


1952年中央定合肥為省會

當時應該是出於戰備需要

合肥處在安徽腹地,很安全

敵人很難沿長江把她攻克


▲現在的合肥

然而

1949年剛成立為市的合肥實在太落後了

城市規模、人口數量遠沒有蕪湖大

也不像蕪湖水路交通便利

所以,最初那幾年

把省會搬到蕪湖的事一直存在著爭議


▲蕪湖當年的面積還是很可觀的

1958年

毛主席輕描淡寫地給合肥去了一封信

用了兩個看起來是商量語氣的問號

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

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


▲毛主席的信

也是毛主席的這封信

讓合肥真正坐穩了安徽省會

蕪湖也從此與省會失之交臂

不遺憾!蕪湖的發展有目共睹!

省會城市自然有著不一樣的發展先機

近幾十年來

合肥發展的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好



而蕪湖雖然沒有省會的強大資源

卻也以傲人的發展讓人不可小覷

作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

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江重點開放城市

長三角城市群II型大城市



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

"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中

蕪湖被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經濟圈同時拉入陣營


GDP也穩步發展

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堅實後盾

2016年全年

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6758.1億元

增速位於全國第12位

其中蕪湖與合肥、馬鞍山集中了全省43.2%以上的投資


蕪湖更為人所道的

何止是她的經濟發展

蕪湖好玩!好吃!宜居!

蕪湖被稱為"東方奧蘭多"

主題樂園的數量在中國都是數一數二

光是方特主題樂園都已經有4個了

2017年光清明節期間

蕪湖旅遊總收入近5億元


還有大白鯨海洋公園、鳩茲古鎮

大浦海嘯館騰訊電競小鎮等等


而說到蕪湖的小吃美食

更是讓外地人流連忘返的存在

連羅胖都會為這一口小籠湯包

不辭萬里趕回蕪湖


其實無論是交通,文化氣息,還是經濟實力

蕪湖和合肥其實各有千秋

而兩個城市也在相愛相殺中競爭和成長

拼命的發展為了安徽的越來越好!


圖圖愛上皮卡丘


北京天津更近,有影響嗎?不僅沒有,還要建雄安!經濟中心不等於地理中心,因為海運,上海遠比居中的武漢發達!同樣,水運就是蕪湖比合肥強。長江有一定水深且穿省中間而過的省份有重慶湖北安徽江蘇四省市(湖南江西是貼邊走),只有安徽沒有沿江大城市!合理?

如果蕪湖是省會,醫療教育商業等資源必是省會級,就可以攔截北上南京的皖省客流,比方說至少銅陵人不用跑南京買東西了,看病也如是。不但會減少南京打壓,還可以與南京合作共贏。

建國初,蕪湖就和杭州一樣是50萬以上級城市,那時候橫向比,蕪湖算大城市。合肥從5萬人口發展而來,為發展它,使得安徽在改革開放相當長的時期沒有重量級城市,一千多萬人口因此外流。

最近幾年合肥起來了,但是,安徽外出打工的人,選擇本省省會的比例還是太低,不向東比,向西跟武漢不能比,跟長沙也不能比。

時至今日,其實省會就放合肥也沒什麼,把蕪馬合併,申請計劃單列,如此皖省有雙核,前景廣闊。


耘思堂刺破你



關於合肥、安慶省會之爭以及所謂”安慶長江五虎說”的形成歷史,在此說幾句僅供大家參考。不見得一定正確,不見得一定有明確出處(抱拳,請指正)。

第一個,安慶民國時期地位也不高的,長江五虎更應是訛傳的結果。是在一本關於陳獨秀傳記裡提到的。應該是安慶師範學院皖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獨秀研究的專家朱洪,在一本關於陳獨秀早年(民國不久)經歷的書裡有大致這樣一段話:(船上客人)問陳獨秀,你家鄉在哪裡。陳回答:安慶。客人呵呵一笑,說此處不敢恭維啊。雖然是文學作品,但也實質說明和側面反映,安慶在經過太平天國殘破之後,民國期間也未見得有太高的經濟水準和政治地位。長江五虎更多是地方文化上意淫出來的一種結果,以訛傳訛,顧頡剛“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史”方法或者可以解釋“長江五虎”說形成原因。

第二個,關於清初安徽省會選址於安慶府。清代安徽,省名取之於安慶、徽州等地承宣布政使司,在這個“等地中”還包括今合肥市的廬州府,今縣級寧國市的太平府、今阜陽的潁州府和鳳陽府等(清代安徽八大府)。清廷為了最終確定安徽省府還是做了不少考慮的,主要考慮對象在安慶、徽州、廬州、太平這四府中(原因大家可百度,在此不做多解釋)。但是最終把天平傾向於安慶府,這其中更多歸功於清代活躍在康雍乾三朝的桐城張氏家族。出身於安慶府桐城縣的張英、張廷玉父子對最終把安徽省府定於安慶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廬州、太平兩府作為當時安徽的重要府縣,已經在省會的考慮範圍之中了。

第四,建國初期,安徽省的省會位置是在合肥和蕪湖之間競選,安慶當時已經出局,更無競爭省會之資格。首任省委書記曾希聖希望省會定於蕪湖(1949安慶大水,原國立安徽大學也選擇遷址蕪湖,後來成了安徽師範大學主體),但是太祖視察安徽期間,覺得:合肥(民國後似乎取消了廬州這個稱呼,更多是稱作合肥的“)為皖之中,定為省會似乎更恰當(原話翻譯)。於是一錘定音,把省會定在現在得合肥。安徽的省會,當時即使不是合肥,也肯定是蕪湖,幾乎不可能是安慶。所以,安慶的朋友們希望能體諒。 順帶提一句就是,當時國立安徽大學本來是在蕪湖覆校的,名稱同其他民國大學一樣,取消國立二字,直接為安徽大學。作為省府的合肥當時準備籌備的是合肥大學,校印都已經制好了。當時請太祖為合肥大學題寫校名。不知道是太祖記錯了(合肥大學?安徽大學?個人認為太祖當時應該是不知道蕪湖安徽大學的存在),還是太祖有意為之,說合肥名氣太小,不如直接叫安徽大學,於是合肥大學被題寫成安徽大學,蕪湖的安徽大學重新設計校名,院系調整。於是在安徽教育史上出現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安慶市的安慶師範學院自稱是從清代省學敬敷書院延綿而來,中間的省立、國立安徽大學絃歌不絕,因歷史原因,最終覆校成安慶師範學院。但是2008年舉辦校慶時候就自稱辦學110週年了(此處有擦汗表情,因為實在不知道當時校領導的勇氣在哪裡聲稱110週年,而其他國內一堆師範大學竟然送來了祝賀橫幅,再度擦汗一下)。而位於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則認為自己是民國時代省立、國立安徽大學當仁不讓的正統。而位於合肥的安徽大學除了用了安徽大學的四字名稱,實際上和安大真心沒多少關係,竟然也把校史追溯到1928年安徽省立安徽大學建校。差不多是九幾年還是08年,安徽師大一紙訴狀把安徽大學告到法院,說安大侵佔校史。這段公案在安徽省教育廳調解下不了了之。省立安徽大學建校之初,有農學院,農學院後來去了蕪湖,又去了合肥,成了當前安徽農業大學。安農大校史追溯到1928年,當然這是有時可查的。 絮絮叨叨的安徽地方文化歷史,不當處,請指正。


合肥生活通


我來說說蕪湖,作為一個在蕪湖山區小鎮長大的人來說,蕪湖這幾年確實發展很快。先從治安說起,我上大學實習那會(大概十年前),身邊人還經常丟自行車,出租車各種騙錢也多,後來離開蕪湖市去上海上班,每年回來都是一個變化,人民素質提升也很明顯;經濟上,奇瑞、美的、華億、海螺等這些知名企業的入駐,幫助當地解決了多少就業,身邊朋友親戚的生活水平也翻天變化。如果你們到市規劃局去參觀就會對蕪湖的現狀和未來明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在延伸發展,地鐵開始建了,政府要把城市打造成花園城市,工業為基礎,人文和環境為翅膀,當然蕪湖還有很多不足,我想這也是安徽省所有城市發展的通病。現在蕪湖面臨的問題是人口太少,人才留不住,我本想回蕪湖市創業做做本地化生意,常住人口太少消費基數太少這個我真沒法做。現在看到商場超市實體經濟門可羅雀,全城到處都是提分補習班,蕪湖政府接下來要做的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留下來,帶動消費,也不要被趨勢帶著跑召來什麼互聯網平臺、電商公司,京東天貓騰訊他們一定不會來,其他的都是資本市場在忽悠,完了再到蕪湖來忽悠政府割土地。搞好實體多拉一些實體科技項目。蕪湖得天獨厚水路和陸路都不差,香港當年被英國人要過去做貨倉的時候,清政府還不知道香港這個地名,我們起碼比當年的香港好。也祝願蕪湖越來越好!


老吳0888


誰說的準呢,先想想為什麼當初省會沒有在蕪湖吧,為什麼會放在合肥而不是當時發展的比較好的蕪湖吧


安徽省會為何沒有遷往蕪湖?毛主席一錘定音


1952 年 8 月 7 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 準,成立安徽省;8 月 25 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合肥成了新安徽的新省會。

建國之時,作為人口不足 5 萬的小縣城,同時在 以水運為主要交通的年代,合肥雖然位於安徽地理之 中心,但卻遠離長江和淮河這兩大貫穿安徽的主要水 系,交通相對閉塞。因而在 20 世紀 50 年代恢復安徽 省後不久,安徽的不少省領導都有把省會遷到條件較 好的沿江城市蕪湖的想法, 因為撤銷不久的皖南行署駐地蕪湖。

毛澤東1958年來合肥視察,車隊行至合肥境內,毛澤東忽有所思,他問隨車的曾希聖:“安徽的省會為什麼不設在蕪湖呢?蕪湖靠近長江,交通方便啊!”曾希聖答:“合肥虎踞皖中,襟江帶淮,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合肥環境優美,城市佈局合理別緻。”

毛澤東和曾希聖的這番對話,是有緣由的。原來“合肥交通不便不如把省會遷到蕪湖去”的議論已經由一定的渠道傳至中央。而此前曾希聖也有過赴京開會,三里街機場因跑道泥濘飛機無法滑行,改乘火車還須到蚌埠中轉的“焦灼經歷”。

偉人就是偉人,高瞻遠矚。夜闌秋深,毛澤東揮筆疾書——

圖為毛澤東給曾希聖寫的信

曾希聖同志:

校名(注:為安徽大學題校名)遵囑寫了四張,請選用。沿途一望,生氣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驕傲,以為以為如何?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似較適宜,以為如何?

毛澤東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六日

毛澤東的這封信,實際上是為省會設在合肥“一錘定音”,“遷往蕪湖”之議自此中止。

合肥自秦漢之交置縣。康熙初年江南省分設江蘇(取江寧、蘇州前一字組合)和安徽(取安慶、徽州前一字組合)後,最早提出安徽省會宜設在合肥的是桐城籍的大學問家姚鼐。他曾先後主持安慶敬敷書院和江寧(今南京)鐘山書院多年,有時難免會將他熟諳的寧宜二地作一番比較,認為相對南京,安慶背山臨江,城池逼仄,發展空間相對有限,而長江僅能通東西,南北交通並不暢達,頗以為憾。環顧省內,他的目光落在了廬州府治合肥。這裡位於浩瀚的巢湖之陽,歷史上東西地處吳頭楚尾,南北有淝水通江達淮,是理想的省城。清嘉慶七年(1802年),《廬州府志》修成,知府張祥雲請時在安慶的姚鼐審定。姚鼐閱後欣然作序,序中讚譽合肥:……地勢寬平,原隰雄厚,控扼南北。要言之,安徽大府建牙,未有宜於合肥者也!

按明清時稱總督、巡撫為“大府”,“建牙”指樹旗。姚鼐的願望,整整150年後成為人民政府的現實。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合併成立安徽省,正式定省會為合肥(此前清咸豐年間和抗戰勝利後省府曾短暫駐合肥)。

毛澤東致曾希聖的這封信,第一次讚譽“合肥不錯,為皖之中”,併為其長久的省會地位拍板。該信1992年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中。“合肥”二字手跡在新火車站站房樓上熠熠生輝。


運營小白的進階之路


您好,歷史沒有假設,所以說您這個問題是偽命題吧。安徽的老省會是安慶市,就假設當時不放在安慶,也不放合肥,那還有一個蚌埠呢,當時設立省會的基本條件都是交通相對方便,蕪湖的交通會比當時蚌埠、合肥方便?

其實建國以後沒有多久,安徽全省上下就有過一場討論關於省會放在哪裡的討論,當時安徽省有皖南行政公署(駐蕪湖),皖北行政公署(駐合肥),這樣以來確實就有蕪湖要當省會的風聲。

但是在1952年的時候,撤銷了皖南行政公署,遷往合肥於皖北行政公署合併,設立安徽省,省會駐合肥市,就是這樣,還是沒有打消省會之爭的討論,這個事情到了1958年,毛澤東來到了合肥並視察,給時任省委書記曾希聖寫了一封信,內容主要是給新安徽大學題名,二是堅定合肥省會的地位,信中毛澤東寫到,合肥不錯,居皖之中,為何要遷省會呢?至此,安徽省會爭論徹底塵埃落定。此信現在刻在安徽大學老校區校門背後。


小朋友OR大朋友


如果省會放在蕪湖一定比合肥好一倍。為什麼呢?因為蕪湖是長三角的中間位子。只有在中心位子的省會才不會偏心。手心是肉手背還是肉。只有江蘇南京才是好省會。不用我說誰多知道。我是個打工只在南京江寧打工十六年,比起我們安徽來說要好十倍。多說了沒用,要是說的對給我點個贊謝謝!


一生平安128634821


就全省而言,如果想急速推出一個像武漢那樣的城市,蕪湖有著比合肥更好的條件,蕪湖西面是銅陵,有著銅礦,發展不錯,東面是馬鞍山,馬鋼就在這兒,南面有黃山,可以發展旅遊,而且離南京不遠,無疑可以像上海與蘇州那樣,集兩省之力發展南京-蕪湖都市圈,再加上馬鞍山,銅陵等,無疑可以形成一個長江沿岸的經濟帶。而且蕪湖完全可以將馬鞍山,銅陵併吞,形成新的蕪湖市,這樣,在加上集全省之力,蕪湖將有希望成為像武漢那樣的城市。但蕪湖有先天不足,它無力帶動安徽北部和像六安那樣的地區。容易形成中部斷層,安徽有可能形成長江經濟帶,淮河經濟帶,中部可能斷層,造成南北割裂。而合肥不一樣,如果他能形成一個大型城市,在安徽的中部形成一個大的都市,無疑向北與蚌埠,淮南等相連,向南與蕪湖,黃山相連,向西帶動六安,向東帶動滁州,帶活整盤棋,從而安徽的發展更均衡。


竹聲史語


至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比合肥作省會要好的多!合肥之前落後別的省會落後的太多,天差地別!一點不誇張,直到合肥開始吸血大建設才慢慢近十年發展變好,問題在於,你吸血發展肥了沒錯,可是並沒有帶動安徽省一絲一毫的提升,該窮的依舊是窮的傷心。光合肥,蕪湖,馬鞍山(雖然是馬鞍山人,資源相對跟後面的兄弟城市給的算多了,馬鞍山人還是很討厭合肥,我的蚌埠同學恨合肥10倍於馬鞍山)就拿走了40%固定投資,剩下的的小城市更別說了,末尾了真的就是吃糠咽菜了,哪裡有機會發展。

隔壁的江蘇恰恰相反,蘇錫常等等地方比南京還富裕,還瞧不上南京當省會。NM,安徽人民真心嫉妒,南京沒有去爭奪資源去發展超級城市,反而去支援全省的發展,這點夠合肥學一萬年了。什麼時候本省人不討厭合肥,安徽也就脫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