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總有人想要完全禁止遊戲,遊戲有什麼錯?

孤風不等雲


禁止遊戲的人大部分是父母長輩,因為遊戲影響孩子學業和學習的態度!當父母的誰不想孩子望子成龍出人頭地都想靠學習來改變生活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做父母的沒錯!孩子就一定有錯嗎?首先作為孩子自控能力差。別說孩子了,大人有時候也控制不了自己。再一個長時間玩遊戲對孩子身心健康,視力都會有影響,這些父母能支持孩子游戲才怪!有的父母只是去說不去管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孩子除了學習適當玩玩遊戲也沒啥,放鬆壓力!所以等我們80/90後成長起來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沒辦法管的太嚴,首先你自己都在玩遊戲呢。[捂臉][大笑][笑哭][我想靜靜][害羞]


黯淡De清濃茶


別談利弊,我現在就這麼說,假設有100個10歲的青少年,同時玩LOL,你覺得上癮的兒童有多少幾率?

我14歲玩遊戲,當時初三,玩火線上癮,成績一落千丈,根本不想學習!每天早上上課中午放學,趕緊花10分鐘吃飯,然後去玩一個半小時的遊戲,然後匆匆趕回來上下午的課,日復一日!

這可不是我這一個個例!整個網吧大大小小嘈雜的全部是小學生。

青少年本身處在青春期,反感父母管束,暴躁!你越是不想讓他幹什麼他越幹什麼,而且遊戲的極度上癮性,連成年人都扛不住。

你說遊戲沒害處,國家為什麼要出臺實名制?每年因為遊戲耽誤學業的學生,我說佔5%這個不過分吧?現在談論馬克思朱元璋可能不知道是誰,你談論吃雞98K三級頭,LOL英雄屬性哪個不是耳熟能詳?


Jimmy塔塔


我從高一擁有人生第一臺電腦,那會就是遊戲,而遊戲只有紅警1,我天天玩,但學業沒有落下,後來上大學學了電腦專業,我也是遊戲迷,可以說也天天泡過網吧,但我從遊戲裡面學會了軟件開發,現在是一名網絡安全員,我從玩遊戲到拿了ccnp,mcse等等的證書都是玩遊戲產生的興趣,所以遊戲沒錯,錯的玩遊戲的人心態和一個自制力加端正的態度。


YAL119


網絡遊戲也是遊戲!沒有遊戲的童年還能叫做童年嗎?你當爹媽的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把孩子的貪玩,不聽話歸罪於網絡,你就是失敗!我女兒小學,初中每個週末和假期我都會陪她一起玩,QQ飛車,CF,LOL。。。甚至帶她去網吧五黑!女兒高中以後很自覺的基本不玩遊戲,現在大一,偶爾玩下雲頂之奕,根本沒有上癮的說法!


傷心雨868


但凡那些回答怪遊戲的我一律舉報了!因為這些人的三觀都有問題!我也玩過遊戲,小學一年級時開始接觸紅白機,小學三年級時開始接觸接機,小學六年級時開始接觸電腦遊戲,初中時學會上網。而且我很清楚,喜歡玩遊戲而因此不喜歡學習就是自己的自制力差,而且家長在引導方面有問題(但我的家長對我的引導還行,因為我還沒沉迷到徹底不學習甚至逃課逃學)。所以說怪遊戲?真是懦弱透頂!照這種人的意思,抽菸會讓人死於尼古丁,應該把卷菸廠都停了;喝酒會讓人酒精中毒,應該停止造酒;汽車還會引發交通事故,應該把汽車製藥廠也停了!


庫庫庫奇奇526


首先遊戲這個概念太廣了。我小時候一堆人老鷹捉小雞是遊戲,玩四驅車,玩陀螺是遊戲,知道後面的電腦遊戲手機遊戲也是遊戲。那麼你問這個問題就要分類回答了。

我認為有益身心的,能夠促進人與人關係交流是積極的就是好遊戲。而容易令人失去理性,甚至沉迷不可自拔的就是壞遊戲。當然你這時候可能會說這不是因為人自身不剋制導致的嗎?

可是你可以看到有不少的未成年小朋友被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耽誤了嗎?有的還把父母存下多年的積蓄都消費進去了,性格變得內向、激進、暴躁!難道這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我就舉個例子吧…某某榮耀是一款很成功的手機遊戲。這個遊戲的開發團隊開發這個遊戲其中一條重點就是…怎麼能讓玩家在短時間內上癮(聽說是10分鐘之內)。這跟精神毒品有什麼區別嗎?總結來說,現在的所謂遊戲已經開始變質了。我的意見是跟戒菸一樣,能戒就戒,不能戒,少點玩吧


強哥仔9527


遊戲儘管再吸引人,那畢竟是個物,什麼是事,玩遊戲是事,可是是誰玩遊戲?

什麼出問題了就要禁止什麼,這是我遇到過最無能的作為!

你兒子抽菸,你管不住,索性不管。你兒子抽菸上癮沒錢買藥去偷錢搶錢的時候,你怪誰?自己不管不好意思怪,太寵兒子不好怪兒子,就仰天長嘆:天吶,為什麼會有這些賣煙的無良奸商!

遊戲只是遊戲,從有人這個定義的時候就有了,只是形式不同。籃球足球檯球,球類運動,哦不,球類遊戲。象棋圍棋五子棋,棋類遊戲。麻將撲克擲篩子,棋牌類遊戲。給你禁,你敢嗎?

有人可能會驚呼:棋牌類能和球類和棋類相比嗎?打球可以鍛鍊體魄,下棋可以陶冶情操。可是你去打牌,不就是變相賭博嗎?其實不然,在賭徒眼裡,打牌可能會是賺(賠)錢工具,但是在很大一部分人眼裡,打牌就是娛樂。過年團聚的時候,子一輩打開手機一起timi,長一輩無非就是麻將撲克,親戚鄰里在一起玩遊戲很正常!

好嘛,談到timi不得不說,現在大部分對遊戲的怨氣已經從cf,dnf,LOL轉向了這款遊戲。過於氪金嚮導致我一直對這款遊戲評價不算太高,可是也不能說什麼都是它一款遊戲的問題!

孩子私自動用父母存款購買大量遊戲幣,向遊戲公司要求退款的事件屢見不鮮。很多人的家長都會是這個樣子,自己孩子的,哦不,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讓遊戲公司買單。憑什麼?要不是網上鍵盤俠太多,遊戲公司擔心輿論,他就不該退款,這一退問題就來了。任何大額購買遊戲幣,想要退款都可以賴在孩子身上,好奇有多少孩子知道父母銀行卡的交易密碼?知道這個密碼的怕是也不會去動也不敢去動吧!

孩子玩遊戲不聽管教,是孩子的問題。孩子玩遊戲家長管教不來,是家長的問題。遊戲設立就是想要為了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金錢來玩這款遊戲。別說你高大上,你要是做遊戲吃得比其他人難看太多!當然,這只是網絡遊戲的通病。

其他遊戲,例如你孩子喜歡打籃球你支持嗎?脫口而出的支持代表你忽略了一個事情,時代變遷。二十年前,你要是給你爸說你想要打一輩子籃球,你爸可能會把你手心打開花。為什麼?因為在當時看來,籃球就是遊戲,打籃球就是玩遊戲。

我沒說遊戲以後一定會和現在的籃球一樣,可是遊戲的收益向逐日提升,在達到某個臨界值的時候,不說所以家長都支持,但反對的聲音肯定是寥寥無幾!

說想要禁止遊戲的,自身能做到就自己一個人摒棄遊戲吧!自身做不到?做不到你說個錘子!


犯罪嫌疑人陳某


有一個棍子,它在哪裡擺著一直是個棍子,但是你拿起來用它打人,就成了兇器,我們能說棍子有錯嗎?同樣遊戲也是一樣。

遊戲不替失敗的家庭教育背鍋

不管是任何的遊戲,你不玩就不會說是上癮或者是沉迷,它就像擺在一個不起眼地方的棍子一樣,你不動它,它是絕對不可能傷人的。

一直以來有很多的家長,覺得遊戲這個東西害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反觀自己有沒有陪伴過孩子?本身老丁也是一個老師,每天會接觸很多的孩子,我問過他們一個問題。

你們的爸爸媽媽平時在家都怎麼陪著你們呀?孩子們的回答就是,要麼嘚嘚我們寫作業,要麼就是在家裡坐著或者躺著玩手機。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永遠都沒有錯,所以家長在怪罪遊戲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什麼樣子再去下定論比較好。

其次就是家庭環境的問題了,剛剛我們說了家庭教育,後續就是家庭環境,如果說一個家裡的家長每天都會以忙和沒時間來打發孩子。

那麼等諸位老了以後,孩子也會以這個理由來搪塞大家,這一點經過了很多案例考證,並不是空穴來風。

以前家長們認為孩子需要的就是錢,而忽略了陪伴,那麼等時間長了以後孩子們也會以為家長僅僅是需要錢,而非是陪伴。

可能有很多家長會反駁我,問我如果以後你的孩子沉迷遊戲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遊戲領域的媒體人,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以後孩子真的有那一方面的天賦,我肯定會讓他去青訓營試一試的。

好幾個戰隊的教練或者說經紀人我也都有所交集,想要讓孩子去練習一下也是沒有什麼難度的,但是如果那邊說我的孩子不是這個材料,那麼後面孩子肯定也會對這方面有所改進。

總結一下,遊戲只是逃避,逃避學業以及家庭所對其帶來的負擔。

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回過頭,看看自己的孩子,而非一直看著自己的工作,越是成功的家庭就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家庭越是看重,反而一些不怎麼成功的家長,天天會以忙作為藉口來推脫這些責任。


丁老師電競課堂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網絡遊戲本身其實就是時代發展繁衍而出一種娛樂模式,問題的重點在於對遊戲的運營管理上。

遊戲對青少年造成極大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如何杜絕未成年人沉迷於其中並不是遊戲自身所能決定。遊戲本身就是大眾的一種娛樂模式,當然是越能吸引群體越好,現在發展成為一種產業,這也是趨勢。很多遊戲成年人都能沉迷其中,如果未成年人接觸到,更難以倖免,但這並不能成為片面指責遊戲是錯誤的、不當的理由。如今也有很多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玩一些休閒益智類的遊戲,不難看出這對孩子成長與學習都會有所幫助。

為什麼會有人要求禁止遊戲?這取決於很多原因,首先提出一點就是一些人對遊戲不感興趣這一觀點。不可否認這是社會上目前依然很普遍的現象,再解析下這部分對遊戲不感興趣的人,不感興趣有的是因為愛好不同,有的是專注工作事業,有的是本身上就不對遊戲存有好感(不要否認,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過我們可以歸類於對遊戲的不理解,而單純的,純粹的反感),有的也是因為自己甚至身邊的人深受其害等。前兩者我們還可以將其定位為中立方,後兩者就是提出反對方了,如果有後兩者發起提議或帶動,一旦超過一定數量,就會引發從眾心理(帶動中立方的加入,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無聊的不嫌事大的群體),最終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出現一種錯覺現象:嚴重的問題。

未成年人沉迷遊戲,這的確是嚴重的問題(對於成年人沉迷於遊戲,我想說做為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行為去負責,成年人已經獨立在社會中,做任何選擇取決於個人)。但如果這個問題的方向就出現了偏差,那麼在尋找問題根源上也就會出現偏差,而解決的辦法也就打不到剷除根源的目的。

那不妨追溯起因,就是為什麼未成年人會沉迷遊戲?是因為接觸到了。那為什麼未成年人會接觸到才是根本上的原因(上述講到,遊戲本身就是用來消遣娛樂的,它的趣味性決定了它的價值)。

鑑於未成年人對自身行為掌控能力稍顯不足,一旦接觸到娛樂性很大的遊戲,沉迷其中也就不難避免了。遊戲是面對大眾的一種娛樂方式,成年人沉迷其中那終歸是個人原因。但未成年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大人們有義務呵護與監督的,沉迷遊戲除個人原因以外,更不能排除大人們造成這一現象存在的事實。

對孩子的呵護不到位,對遊戲的監管不力,才是大人們要考慮如何解決的問題。遊戲即是一種娛樂方式,也發展成為產業,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結果,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今天禁止網絡遊戲,明天也會出現新的大眾娛樂方式。

人類社會的發展靠的是無窮無盡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出現一種就禁止一種也無非治標不治本,顯然不切實際,如何掌控、管理好才是解決問題所在。生產者、商人與消費者之間如何協調與對造成的影響,或許才是管理者要考慮要衡量的。

再次聲明,這是個人主觀看法,並非針對,僅供參考,如有打擾,請多見諒。[耶]


時光淺白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大多數:

有觀點認為遊戲(主要是電子視頻遊戲)屬於第九藝術,現在3A級別的遊戲的確是製作規模不亞於好萊塢大作了,我覺得全面禁止可能性不大,很可能要求類似於支付寶微信的實名認證。

我認為主要是市場作用導致遊戲的“劣化”(不是製作的劣化)。遊戲像電影分商業型和藝術型,兩者從字面就看出目的不同,現在主要是商業遊戲居多,做遊戲那麼燒錢耗精力,哪有那麼多純做藝術的藝術家啊,往往越是淺知識和強感官刺激的遊戲越有市場,就是要調動大多數人的主動性和興趣。要是出款《歡樂模擬考》《開心高數》的遊戲肯定沒市場。不太準確的說,有點劣幣淘汰良幣的效應。

還一點有點爭議,遊戲作為低齡低智階段的人有學習的意義,隨著年齡增長越趨向消磨的意志的存在。一個是現在的知識體系越來越背離人類的自然智能了(後天智能主導),對記憶力,邏輯能力,應變等等有相當大的要求,已經不能靠興趣作為支撐了,一些西方教育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學習咱們東方教育了(可以看看芬蘭和大陸,香港學生的競賽、英國要採用中國的數學教綱);二是據說古代的蘇美爾人靠遊戲渡過饑荒(只是聽說),遊戲如同休眠般的作用肯定不適用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這也更印證了許多人覺得遊戲就是消磨時間的存在。

綜上吧,遊戲對社會的積極意義太有限,消極意義一大堆,所以人一著急就一刀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