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種植養殖行業23年,兩者“互惠互補”,圓我心中夢想


#自拍我的故事#幸福生活是靠勤勞的雙手來創造。我叫劉節根,今年65歲,家住安徽省嶽西縣農村,23年前,我開始搞種植業和養殖業,通過兩者“互惠互補”的方法,讓養殖業助力種植業發展,種植業又為養殖業提供保障,滾雪球式不斷壯大,不但提升了家庭生活條件,還把2個兒子培養成大學生,如今,2個兒子均已參加工作,圓我心中的夢想。

我家地處山區,小時候家境貧寒,結婚成家後,妻子生育了二個男孩,那個時候,我幾乎每天都想著怎樣改善家庭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40年前,我把破舊的老屋拆除,然後建造了這棟瓦房子,另外,我一直尋找適合山裡發展的項目,但由於當時交通閉塞,信息不通等原因未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漸漸長大,讓孩子多讀書的慾望在我腦海中越來越強烈。圖為我40年前建造的土房子。

孩子上學後,成績都很不錯,讓我感到很欣慰,可是,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學,隨著學費、生活費的不斷增加,儘管我和妻子勤儉持家,節約開支,在大兒子進入大學那年,我已欠下1萬多元的外債。上世紀九十年代,山裡一些村民出外打工,有的田地沒耕種,我便盤算著搞種植業,不過,單純發展種植業很難滿足家庭生活需求,隨後,我又想到了養殖業,兩者一起發展。


說幹就幹,23年前,我花5000多元錢買了3頭黃牛養殖,並把荒田開墾出來種植水稻,水稻收穫後,稻穀可以賣錢,增加收入,而稻草也沒有浪費,全部用來喂牛,剛開始,黃牛繁殖生下的小牛沒賣,通過大牛生小牛,小牛再生小牛的方法不斷擴大規模。後來,我每年最低能出欄四五頭牛,如今,我養殖的牛還有22頭。

山區的田地如豆腐塊,耕田不易用機器操作,我養殖的牛能耕田,所以,不管種植多少水稻不用請牛工,節省了一筆開支。22頭牛每天要吃的草也不少,於是,我把稻草全部在田裡堆成一個個草垛,這樣能儲存很長時間,成片的田就如牛的“食物庫”。

我養殖的黃牛還是以前的“老品種”,而且喂的多是草,基本上不愁銷路。並且,每條大牛我都給其鼻子上穿繩索,一來便於耕田,二來有利於放養。圖為黃牛在吃稻草,這些稻草都是我從田裡搬回來的。

這是我建造的牛棚,後方牆壁全部用石頭砌起來的,前、左、右三方窗戶以下牆壁也是由石頭砌成,因為牛喜歡在牆壁上磨癢,所以要建造牢固,如今,這個牛棚已有二十多個年頭了,至今完好無損。打掃牛棚裡的衛生和消毒也是我每天的工作之一,牛未吃完的稻草要及時清理。圖為我在清理牛棚。

搞種植和養殖行業這麼多年,從年頭到年尾,我基本上沒有一天休息,尤其是農忙時節,每天早上天沒亮就起床,然後去放牛,給牛餵食,再回家吃早飯,吃完早飯就去幹農活。

身體好就是最大的幸福,從小到大,我身體都還算硬朗,基本上沒有生過什麼病,而我的老伴身體相對來說要差很多,幹農活和養牛的活兒我基本上不讓她幹。

自從我搞種植業和養殖業後,家裡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條件漸漸提高,二個兒子也先後考取大學,如今已經參加工作,兩人都是高中老師,讓我感到很欣慰。現在,孫子有的在讀初中,有的在唸小學,孩子們經常回家看望我和老伴,後輩健康成長,圓了我心中的夢想,幹活特有勁。

這些年,我通過搞養殖業和種植業獲得了一定的收入,今年,我準備把瓦房子拆除,再建造一棟樓房,到那時,孩子們回家住時就舒服多了。本來,家裡的條件改善了,孩子們都不希望我再那麼忙碌,但我感覺自己身體還行,想再幹一段時間。我在幹活的同時,很開心,也過得很充實。圖為我用田裡的稻草喂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