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术高超的睿宗李旦,果断让位

李旦即位不久,对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矛盾冲突采取“和稀泥”的态度,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支持太平公主,抑制太子,这并不能说明睿宗昏庸。

忍术高超的睿宗李旦,果断让位

因为睿宗是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拥戴下才当上皇帝的,相比较而言,太平公主的势力是比较强大的。而睿宗当时的皇位还不够稳固,若没有太平公主的全力支持,局面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他只能迁就自己的妹妹而委屈自己的儿子了。

当然,多年的政治风波,几个哥哥都已不在人世,唯一剩下兄妹俩人相依为命,从感情上说,他对“沉断有谋”的妹妹是有很深的感情,纵容偏袒也是在所难免。

此外,睿宗经过多年的政治风波,早已形成老成持重的性格,他对权力斗争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都能权衡处理,且谨慎小心。所以,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形下,睿宗必然会对太平公主让步,而一旦时机成熟,睿宗就收起自己懦弱的一面,毫不犹豫地采取果断措施。

在太子李隆基的实力地位较为巩固的时候,睿宗先后采取了极为明智的两项措施:

一是令太子监国。

二是决定退位。

面对公主的激烈反对,他不为之所动。现在来看,这两项举措无不体现着睿宗精明能干的一面。

由此可以说,有人说唐睿宗昏庸无能,实在是太冤枉他了。

忍术高超的睿宗李旦,果断让位

太平公主的梦想是像母亲武则天一样有朝一日做女皇,在李旦登基的第二年,通过争夺,利用李旦对他的信任,逐渐占据了上风,使李隆基丧失了主持朝政的权力,李隆基的得力助手宰相姚崇和宋璟也被罢职。

李旦因为以前母亲的所作所为,加上自己所受的苦难,对皇帝这个人人喜欢的权位没有了什么兴趣,一直想早点把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自己去做逍遥自在、清闲无事的太上皇。

公元711年,就是李旦重新登基的第二年的二月,李旦传下诏书,要太子李隆基行使监国之权,这类似于全权执政官。两个月后,又召来三品以上的重臣商议传太子皇位的事。

由于这时大多数的人已经倒向公主一派,所以没有人敢表示同意。加上公主一派的极力反对,李旦便采取了一个过渡的方式:太子全权处理政事,其他军国大事、死刑的批准、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等,先与太子商议,拿出处理意见,再由他最后决断。

太平公主对此很不满意,一直想将李隆基除掉,扫除自己以后做女皇的一大障碍。

在延和元年(公元712年)的七月,彗星在天空出现,这在封建社会的时候被认为是一种凶兆,所以,太平公主赶忙采取了行动:唆使一个术士向李旦说:

“根据星象,皇帝有灾,皇太子应当即位。”

意思是说李隆基要篡位做皇帝了,挑拨李旦的父子关系。

忍术高超的睿宗李旦,果断让位

没想到,这一着非但没有让李旦废黜李隆基,反而使李旦做出了马上传位给李隆基的决定。他说:

“传德可以避灾,我的主意打定了。”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只好顺水推舟,建议李旦禅让皇位,但同时她又提了一个条件:由她掌握朝政大权。李旦不好让太平公主失望,勉强同意了。

712年的八月,李旦正式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在名称上做了严格规定:李旦自称还是皇帝用的“朕”,下的诏书叫做“诰”,每隔五天在太极殿听政一次,处理政务。至于李隆基则自称为“予”,下的诏书则叫做“制”或“敕”,以示区别,李隆基的办事地点在武德殿。

另外,还对职权做了区分:四品以下的官员任免由李隆基来负责决定,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则由太上皇李旦亲自决断。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到713年日趋激烈,最后,还是李隆基先下了手,将太平公主一派基本上诛杀清除,做了真正的皇帝,开始开创唐朝的全盛时期。

李旦在历史上称帝的次数虽然有两次,算得上是多的,但时间很短,前后只有两年。让位后又活了四年,在716年病逝,死时虚岁五十五。李旦的谥号是“玄真大圣大兴皇帝”,庙号是“睿宗”。死后被葬在了桥陵,就是现在陕西蒲城县丰山。

忍术高超的睿宗李旦,果断让位

李旦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政绩,但他果断地让位,还算是很明智的,让儿子李隆基有了施展才干抱负的机会,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隆基确实没有辜负他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